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疾病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4.50 KB
- 文档页数: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脏病变,其特点是心肌血供障碍而致心肌缺血,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
是中老年中常见的严重心脏病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三大要素。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决定着临床症状,冠脉轻度狭窄时(<50%)临床上可无心肌缺血表现,重度狭窄时(>50%~70%),可引起心肌缺血发生症状。
冠脉狭窄与闭塞最常累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较少发生于右冠状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可仅限于一支,也可同时多支受累。
冠心病的临床表明可多种多样,其临床分类也有多种,1979年WHO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5类。
本文主要介绍心绞痛。
心绞痛心绞痛为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耗氧平衡失调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胸骨后历时短暂的压榨样疼痛为其典型表现,每因劳累、精神刺激、寒冷及饱餐后诱发。
在祖国医学中属“真心痛”、“胸痹”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主干及心外膜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或肥厚心肌不能获得足够的微循环血供,使心肌内积聚了过多的代谢产物或产生不正常的产物,刺激心脏内传入性交感神经末梢,及缺血性心肌的异常牵拉成为引起疼痛的机械性刺激因素。
2.病理 当冠状动脉的大分支发生高度狭窄时,狭窄部位的阻力即对血流起着重要的阻碍作用。
若在平时休息或一般活动状态下,其远端的微动脉几乎充分扩张,血流量尚能满足心肌的需要,但其储备力却较正常人大为减少。
若有侧支循环的建立可对降低动脉部位的阻力起着重要作用,但往往不足以产生充分的代偿作用。
当心脏负荷加重及所需的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如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即不能进一步相应地提高,以满足心肌的需要,于是出现暂时的血液供不应求,即心肌缺血、缺氧,并由此引起心绞痛发作。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引言】: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堵塞。
【疾病分类】:一、隐匿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二、心绞痛型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三、心肌梗死型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四、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五、猝死型分类标准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致病原因】: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好发群体】:一、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二、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一般资料】:【1.病例介绍】患者廖江生,男,62岁,二级护理,治疗饮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
指的是心脏血管中的冠状动脉受到梗塞,也就是血栓或脂肪瘤的损害,从而影响血液流通。
当冠状动脉被堵塞,它们供应给心脏的血液受到限制,而这可能会导致心脏组织坏死,从而引发心脏病发作。
CAD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最常见的是胸痛,因为心脏组织缺乏氧气和营养成分而受损。
心绞痛也是一个典型的症状,这是一种发作性的疼痛,可能会影响胸部,上腹部,肩膀,手臂或颈部。
此外,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疲劳,颤抖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
CAD的发病率普遍增加,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变化,这使得人
们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例如,饮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缺乏足够的运动则会导致血压升高,这也会增加患有CAD的风险。
CA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抗血小板药,血糖控制药物,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而手术治疗则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支架置入术(PCI)等。
CABG是指将一条活着的血管移植到被堵塞的冠状动脉上,以改善血液流通;而PCI则是
把支架置入被堵塞的冠状动脉,以支撑开血管,使血液能够流通。
C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尽早采取行动来预防。
应
该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控制体重,合理搭配饮食,控制血压,戒烟限酒,以及定期做心血管系统的体检等,以便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护心脏健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常表现为胸痛(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等,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诱发。
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血栓栓塞等,甚至造成心脏结构破坏,发生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英文名称: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会遗传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胸痛(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查项目:血压测量、心电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BNP 或 NT-pro-BNP 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放射性核素检查、冠脉造影(CAG)、X 线、心脏负荷试验重要提醒:冠心病患者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治疗药物。
临床分类:1、根据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分类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五型:(1)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无症状,但在静息、动态或负荷心电图下显示心肌缺血改变,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提示心肌灌注不足,无组织形态改变。
(2)心绞痛:发作性胸骨后疼痛,由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3)心肌梗死:缺血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啥都不背这个也得背)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一)分类(了解一下)诊断:如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的诊断。
心绞痛特点:1.诱因:常由于身体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
也可发于夜间。
2.部位及放射部位:典型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
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考),仍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近年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日益成为冠状动脉检查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
临床上,通常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会考,重点!)的患者进行运动可诱发心肌缺血,故一般将≥50%的冠状动脉狭窄称为有临床意义的病变。
(二)冠心病危险因素(重点重点重点)1.高血压:高血压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愈严重,发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愈高。
2.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为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三点3.超重和肥胖: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肥胖能使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升高。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冠心病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型从小血管开始(eg视网膜)5.生活方式①吸烟:烟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②饮食:植物油和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
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③身体活动:缺乏身体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活动量者的1.5~2.4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状,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什么表现?得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会怎样?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哪些并发病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症状:心脏骤停、呼吸困难、夹层血肿、气急、胸闷憋气、胸闷*一、症状一、症状本病分为五种临床类型。
1、无症状性冠心病也称隐匿性冠心病,包括症状不典型、真正无症状以及有冠心病史但无症状者。
人群中,无症状性冠心病的发生率不清。
Framingham研究中,约1/4心肌梗死者发病前无临床症状。
虽然这些病人无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时,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
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学改变。
预后与症状性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区别,其预后取决于心肌缺血严重性及左室功能受累程度。
2、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临床上有心肌缺血引起的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病理学检查心肌无组织形态改变。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法及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特征,将心绞痛分为下列几型。
(1)劳累性心绞痛:常在运动、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增加心肌耗氧量时,发生心前区疼痛,而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①初发型心绞痛:亦称新近发生心绞痛,即在最近1个月内初次发生劳累性心绞痛;也包括有稳定型心绞痛者,已数月不发作心前区疼痛,现再次发作,时间未到1个月。
②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劳累性心绞痛,且性质无明显变化,历时1~3个月。
心绞痛的频率、程度、时限以及诱发疼痛的劳累程度无明显变化,且对硝酸甘油有明显反应。
③恶化型心绞痛:亦称增剧型心绞痛,即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最近3个月内心绞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增加、疼痛时间延长以及诱发因素经常变动,常在低心肌耗氧量时引起心绞痛,提示病情进行性恶化。
(2)自发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程度较重和时间较长,且不易被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缓解。
冠脉硬化狭窄分级标准
1. 无狭窄,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没有明显的狭窄。
2. 轻度狭窄,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有轻度的狭窄,狭窄程度
一般在30%以下。
3. 中度狭窄,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有中度的狭窄,狭窄程度
一般在30%~70%之间。
4. 重度狭窄,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有严重的狭窄,狭窄程度
一般在70%以上。
除了以上的分级标准,有时候医生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狭窄的
位置、长度、形态等进行描述和评估。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医生
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
总的来说,冠脉硬化狭窄的分级标准是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来进行评定的,能够
帮助医生了解病情严重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疾病分类
导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它对于老年人的身体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老年人出现冠心病一定要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
然而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它对于老年人的身体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老年人出现冠心病一定要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想要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希望你们及时的发现冠心病的存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被称之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冠心病已上升为人类最常见、后果最凶险的心脏病。
有资料表明,男性较易患病,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如果年轻时不注意保健,女性往往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55-64岁年龄段的冠心病病死率,分别为35-44岁年龄段的15倍(男性)和30倍(女性)。
在男性、年龄、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和胸主动脉粥样斑块等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几项主要危险因素。
疾病分类
一、隐匿型
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二、心绞痛型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