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发病机制
- 格式:pptx
- 大小:673.28 KB
- 文档页数: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有时又称冠状动脉病(CAD)或缺血性心脏病(IHD),系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易患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长期紧张、缺乏锻炼及遗传因素等。
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一般可分为六型。
1.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图、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有关的主观症状。
2.心绞痛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3.心肌梗死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微血栓形成、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引起。
4.缺血性心肌病长期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肌逐渐纤维化,称为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硬化。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或)心律失常。
5.猝死突发心脏停搏而死亡,多为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电解质失衡及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所致。
6•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是冠心病的唯一症状。
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冠心病,多指1、4型,最为常见,经有效治疗后,多可稳定。
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drome)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痉挛性变化、血流突然减少,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发病前,可能没有冠心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心脏功能检查可能完全“正常"。
一旦发生过,应按冠心病诊治。
(一)心绞痛【诊断提示】7.临床表现(1)疼痛部位:在胸骨中上段(相当两侧乳房的水平线),为内里痛,而不是表皮痛。
疼痛为一片,而不是一点。
(2)疼痛的性质:为憋闷感、压榨感、紧缩感等异常感觉,少数表现为刺痛感和割痛感。
疼痛剧烈,多伴出汗,难以忍受。
(3)发作诱因:常见的诱因为劳累,发作于劳累当时,而不是劳累过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常表现为胸痛(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等,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等诱发。
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血栓栓塞等,甚至造成心脏结构破坏,发生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英文名称: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会遗传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胸痛(心绞痛)、心悸、呼吸急促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查项目:血压测量、心电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BNP 或 NT-pro-BNP 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放射性核素检查、冠脉造影(CAG)、X 线、心脏负荷试验重要提醒:冠心病患者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治疗药物。
临床分类:1、根据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分类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五型:(1)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无症状,但在静息、动态或负荷心电图下显示心肌缺血改变,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提示心肌灌注不足,无组织形态改变。
(2)心绞痛:发作性胸骨后疼痛,由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3)心肌梗死:缺血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名词解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名词解释是什么?
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名词解释如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CHD),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冠脉)是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这种心脏病为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目录•冠心病概述•临床表现与分型•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康复期管理与教育冠心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
发病机制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
这些因素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或闭塞。
0102 03发病率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地域分布发达国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性别差异男性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发病率逐渐升高。
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
预防策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水平;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干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体征牙痛、下颌痛、上腹痛、左肩痛等,易被忽视或误诊。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脏杂音等。
030201症状与体征胸痛发作诱因、性质、持续时间相对稳定,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发作不稳定,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表现为持续而严重的胸痛,常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分型及特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导致室颤和猝死。
心肌长期缺血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
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心包填塞和猝死。
心肌梗死后附壁血栓脱落可引起脑、肾等重要脏器栓塞。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破裂附壁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表现诊断方法与标准记录心脏电活动,检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