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遗迹长城赞教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单元遗迹长城赞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运用重点词语。
2.能在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体会上下联的工整,音韵和谐。
3.能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讲、读、思、议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具准备小黑板字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二)检查预习。
(三)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思考: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1.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四)作业。
《长城赞》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3.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4. 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对联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说自己搜集到的对联出示:两幅长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过渡:古今中外赞美长城的文章、诗歌有很多,而当代著名学者罗哲文却独具匠心,用长对联的形式赞美长城。
板书:长城赞3、出示学习目标4、作者简介: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
四川宜宾人。
1924年生,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
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
1950 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二、初读对联,你发现了什么?指明交流回答三、学习词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烽垛隘口巍峨丰碑瀚海纵横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壮丽奇观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词语送入对联中再读南北队对读四、学习对联,理解上下联自学提示自读对联,看一看上下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怎样描写长城的呢?(根据表格在文中批划,并完成表格内容)板书:时间智慧结晶伟大工程空间总结:这幅对联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极高的视点描写长城的雄姿,从对联可以看出罗哲文先生对长城,对中华文化的赤子情深,也体会到他的文化造诣很深。
出示罗哲文的组图,旁白:罗哲文是中国文物界当之无愧的泰斗级人物,我国研究长城的专家,文物界口口相传的“万里长城第一人”。
《长城赞》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遗迹”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二、设计理念: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空间,指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达成学习目标。
更多的文学形式了解不同的古迹,激发学生通过语文的方式了解祖国历史遗迹的浓厚兴趣。
(3)读悟结合:充分把握文本长联的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梯度,读出韵味,通过诵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将诵读和感悟有效结合。
三、教材解析:《长称赞》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遗迹”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当代著名学者罗哲文写的一副长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角度出发,赞美了长城的历史悠久和雄伟壮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本文用对联的形式赞美长城可谓独具匠心,文本句式长短不一,富有节奏和韵味的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内容上又彼此联系、前后照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了解长城这一历史遗迹,进而理解将其称为“丰碑”和“奇观”的重要意义。
四、生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能够独立识字、自主朗读,能够联系上下文及相关资料理解文本,较为清晰和完整地表述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活阅历较为丰富,信息来源广泛,对于历史遗迹有较多的了解,能够有效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联系和补充,懂得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学习能力较强,对于开放型学习内容情趣浓厚。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些4个生字,重点学习“黎”的书写。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指导学生运用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联系背景资料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赞美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悠久、雄伟壮观。
3.通过学习文本,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热爱祖国、关注历史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联系资料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城的特点,体会劳动人们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对联的方式展示长城特点及词句精当的写法。
《长城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盛赞长城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在理解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对联的的特点,并尝试结合课文的内容补充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重点)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难点)学情分析:学生虽没有学过对联的知识,但对于对联并不陌生。
本文是一幅语言精炼、意蕴深刻的长对联,学生是初次接触。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的图片(出示长城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2、长城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慕名而来,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
罗哲文便是研究长城的专家之一,他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描述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罗哲文的对联——《长城赞》。
(板书课题)3、你积累了哪些对联?(学生说对联,从对对子中感受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等特点)4、看来大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一起走进这副长联吧。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了解课文两部分的名称。
(上联和下联)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2.学习上联。
扣“巍峨丰碑”理解课文内容(1)在上联中作者是围绕哪一个词写的呢?(①找;②结合课文理解“丰碑”)(2)找出课文中能体现长城是巍峨丰碑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a.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
(①体会几个加点词对时间的巧妙连接;②感受对联语言凝练的特点;③朗读体会历史悠久)b.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劲移山心力,才修筑此伟大工程。
《长城赞》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常识,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体会作者以高度概括的对联形式抒发感情的方法,感悟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和素材的能力。
3.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语句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难点】了解对联常识,认识长城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教学素材】1.长城的图片。
2.对联的资料。
3.有关长城的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2.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长城。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及资料)3.有一位古建筑学家写了一副对联表达了对长城的情感。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再一次去领略长城美丽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词:将帅吏卒黎庶百工巍峨丰碑。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3)指名读并评议。
三、再读课文,小组质疑。
1.教师范读对联。
2.学生分组读对联。
3.指名读,教师指导。
4.小组质疑。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说说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问题)四、汇报交流,感情诵读。
1. 研读上联。
(课件出示上联)(1)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
A:指名读 B:分组读 C:师生评议2.研读下联。
(课件出示下联)(1)过渡: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第二单元遗迹(8)【单元教材分析】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文明的注重、理解和热爱。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长城赞》《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白鹤梁的沉浮》《秦始皇陵兵马俑》;还有一个以“考察遗迹”为主题的“语文天地”。
《长城赞》是一副长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索桥的故事》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与敬意。
《我站在铁索桥上》回忆了红军战士在铁索桥上英勇战斗的场面,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白鹤梁的浮沉》叙述了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表现出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秦始皇陵兵马俑》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特点,说明了它的重要价值。
五篇课文风格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3.了解对联的常识,了解关于长城的知识。
【单元重点难点】1.学习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
2.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会使用段落大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长城赞韩鹏娟【教材分析】《长城赞》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第二单元“遗迹”中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这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注重、理解和热爱。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独立阅读的水平,对于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都有所接触。
关于对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
但是,对于这样一副语言精练、意蕴深刻的浓缩性极强的长联还是初次接触。
所以,宜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句的内涵。
同时,鉴于整副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长远,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
《长城赞》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读懂了长联的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朗读长联。
(二)能力目标:2.能大致读懂三个层次的群文阅读文章,并能理解这些诗文所阐述的关于长城的不同情感和观点。
(三)情感目标3.在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群文阅读后,升华对长城的赞,并由赞到明白保护长城保护遗迹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读懂三个层次的群文阅读文章,并能理解这些诗文所阐述的关于长城的不同情感和观点。
2.在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群文阅读后,升华对长城的赞。
三.教学辅助:关于长城的诗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环节(一)引入: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齐读课题。
听你们读课题时重读了“赞”,为什么?[设计意图:由对课题的朗读引入课文](二)回顾长联的内容,指导朗读。
1.长联的上联和下联分别从什么角度赞美了长城?2.能在你的朗读中体会这些赞美的角度吗?(分上下联朗读。
两组个别读,齐读。
老师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读懂作者对长城的赞美角度,并能透过朗读再现作者的情感。
】(三)在第一层群文阅读中感受古今中外的名人用不同的文体还赞美了长城的什么?1.引语:我们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对它的赞美,古今中外,数不胜数。
2.孩子们,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资料,快速浏览第一页,说说这三个篇幅分别是什么文体?3.学生发言。
4.请自由大声朗读它们,读完以后想想;它们赞了长城的什么?不同的文体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5.学生发言。
6.你最喜欢哪一篇呢?能为我们朗读吗?【设计意图:在更为多的篇幅中继续感受对长城的赞】相关文章:•《长城》【唐】汪遵•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yao)阶三尺高。
•{注释}•番戎(fān ròng):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古迹《长城赞》教课设计北师大版第二单元古迹单元备课:本单元以“古迹”为主题,分别经过春联、故事、诗歌、记述、说明等形式睁开对古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表现了悠长、绚烂的中华文化,激倡始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之情。
《长城赞》教课目的:1、绍长城的知识;2、认识春联的知识。
教课重难点:1、春联的知识;2、说明的次序。
(教具准备:长城的图片、文字幻灯片。
(教课过程:(一、检查预习状况:(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谈谈对春联的认识。
(二、教师增补介绍相关长城和春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四、学习新知:(1、师范读春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剖析(《长城赞》(1)这是一副春联,一副全面赞叹长城的长联,是春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辛劳动而达成的。
接着指出在修建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慧才华和坚毅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述长城的雄姿:曲折回旋,起伏奔跑,壮丽澎湃,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齐整,对仗工整;音韵和睦,境界宽阔;内容广博,意义深远;是春联中的精选,能给长城添色生辉。
5、朗读课文。
五、小结:春联知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时间:几千年赞叹“黎庶百工”的聪慧空间:雄姿才华和坚毅毅力教课反省:让学生意会在修建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慧才华和坚毅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认识句式齐整,对仗工整;音韵和睦,境界宽阔;内容广博,意义深远;是春联中的精选,能给长城添色生辉。
2 遗迹·长城赞【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2、在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体会上下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以及深远的意义。
3、积累优美词句。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资料,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交流资料1、同学们,我国的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观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万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她的容貌,探索她的奥秘,评论她的功过是非,大家对长城有什么了解?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同学们有一位古建筑专家以长城为题材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长城的情感。
说起对联你有什么了解?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二、初读课文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师范读对联。
2、指读课文,正音。
3、质疑三、精读课文,感受雄伟。
以“课文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为切入点,统领学习。
1、指名读课文的上联,思考:长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从长城上你看到了什么?3、有感情朗读上联4、指名读下联,思考:读了下联,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具体理解“跨峻岭、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
6、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四、美读成诵,深切体味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1、指导学生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正确断句。
2、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板书课题后交流资料:如长城的长度、历史、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同时引导学生在查资料时要查阅具有权威性的资料。
第二单元遗迹
单元备课:
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分别通过对联、故事、诗歌、记叙、说明等形式展开对遗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起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之情。
《长城赞》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具准备:长城的图片、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
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
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时间:几千年赞美“黎庶百工”的聪明
空间:雄姿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反思:
让学生领悟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了解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