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
食管鳞癌组织中TIM-3、FOXA2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张楠;程多;王晶晶;胡杨;岳文莉;白慧丽;梁芳【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24(39)3【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叉头框蛋白A2(FOXA2)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87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50例慢性食管炎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分别比较食管鳞癌组与对照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食管鳞癌患者及不同预后食管鳞癌患者TIM-3、FOXA2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IM-3、FOXA2表达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
结果食管鳞癌组TIM-3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FOXA2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浸润深度的食管鳞癌患者TIM-3、FOXA2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随访期间生存68例,死亡19例,死亡患者TIM-3阳性表达率高于生存患者,FOXA2阳性表达率低于生存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IM-3、FOXA2阴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较阳性表达患者高(P<0.05);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IM-3、FOXA2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TIM-3、FOXA2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TIM-3、FOXA2表达异常,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总页数】5页(P365-369)【作者】张楠;程多;王晶晶;胡杨;岳文莉;白慧丽;梁芳【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相关文献】1.AEG -1和 PI3K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2.食管鳞癌组织miR-106b、Smad7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3.食管鳞癌组织MTA1、TAK1和TRAF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4.FOXA2、ALK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5.食管鳞癌组织lncRNA DLEU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鳞癌组织中EGFR、KRAS及PIK3C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古丽亚·买买提;孟存仁;刘清;郑树涛;卢晓梅;刘涛【期刊名称】《中国医刊》【年(卷),期】2024(59)2【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rsten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1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DNA提取和目标位点扩增,再利用一代测序的方法对EGFR18号和21号外显子、KRAS2号外显子、PIK3CA9号外显子进行测序,探讨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不同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21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27.14%,KRAS 基因突变率为14.29%,PIK3CA基因突变率为18.59%,EGFR和KRAS双基因联合突变率为4.76%,EGFR和PIK3CA双基因联合突变率为5.71%,EGFR、KRAS、PIK3CA三基因联合突变率为1.43%。
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分期、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EGFR和PIK3CA联合突变与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
EGFR基因突变与KRAS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P<0.05),而EGFR基因突变与PIK3CA基因突变之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最高,PIK3CA基因突变率次之,KRAS基因突变率最低;EGFR与KRAS或PIK3CA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6页(P163-168)【作者】古丽亚·买买提;孟存仁;刘清;郑树涛;卢晓梅;刘涛【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相关文献】1.EGFR、Kras、BRAF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2.NGS技术检测中国原发性肺癌患者的EGFR、K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4.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与组织中KRAS,BRAF,NRAS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意义的比较5.NSCLC患者ctDNA与病理组织中 EGFR、PIK3CA 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及影响因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鳞癌组织MTA2、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高洁;李日著;朱名毅;蒙山;王居平【摘要】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2(MTA2)、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份食管鳞癌组织(观察组)和30例份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中MTA2、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食管鳞癌组织MTA2、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MTA2阳性表达率为85.0%(68/80),突变型p53阳性表达率为61.3%(49/80),对照组MTA2、突变型p53蛋白均无阳性表达.食管鳞癌组织MTA2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均<0.05);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观察组食管癌组织MTA2、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均为阳性表达的有46例份,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表达与突变型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3,P<0.01).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增多.检测MTA2、突变型p53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癌浸润和转移能力.【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40【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食管鳞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2蛋白;突变型p53蛋白;肿瘤浸润;肿瘤转移【作者】高洁;李日著;朱名毅;蒙山;王居平【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533000;汕头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2(MTA2)在组织中的过度表达被证实与非小细胞肺癌[1]、胃癌[2]等有着密切联系,且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
加DUSP6表达能够减轻六羟基多巴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ꎮSST基因编码生长抑素ꎬ能够调控GABA神经元异质性神经递质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表达较低ꎬ包括PD和MDD[12]ꎮPPP1CB基因可编码蛋白磷酸酶(PP1)的一个亚基ꎬPP1是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ꎬ与蛋白激酶作用相反ꎬ使蛋白脱磷酸化ꎬ参与昼夜节律调节[13]ꎬ而昼夜节律异常是PD㊁MDD和认知障碍患者常见症状ꎮ上述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PD和MDD在前额叶共同的发病分子机制ꎮ综上ꎬ虽然我们的研究尚缺乏实验验证ꎬ但仍能为PD和MDD共同发病分子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线索ꎬ前额叶BA9区域认知通路功能障碍及NPTX2等关键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PD和MDD共同的分子病理ꎮʌ参考文献ɔ[1]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ꎬ2020ꎬ53(12):973-986.[2]㊀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抑郁障碍研究协作组.抑郁症认知症状评估与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精神科杂志ꎬ2020ꎬ53(5):8.[3]㊀PizzagalliDAꎬRobertsAC.Prefrontalcortexanddepression[J].Neuropsychopharmacologyꎬ2022ꎬ47(1):225-246. [4]㊀PozdyshevDVꎬZharikovaAAꎬMedvedevaMVꎬetal.Differ ̄entialanalysisofA-to-ImRNAeditedsitesinparkinson'sdisease[J].Genes(Basel)ꎬ2021ꎬ13(1):14.[5]㊀RandverRꎬDavelKꎬToomsooT.High-frequency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otheleftdorsolateralpre ̄frontalcortexof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andtreat ̄ment-resistantdepression:apilotstudy[J].Neurocaseꎬ2019ꎬ5(3-4):80-90.[6]㊀HꎬMcClureMAꎬHeLꎬXiongLꎬetal.Antidepressanteffectsof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overprefrontalcortexofparkinson'sdiseasepatientswithdepression:ameta-analysis[J].FrontPsychiatryꎬ2019ꎬ29(9):769. [7]㊀OkanoMꎬTakahataKꎬSugimotoJꎬetal.Selegilinerecoverssynapticplasticityinthemedialprefrontalcortexandim ̄provescorrespondingdepression-likebehaviorinamousemodelofparkinson'sdisease[J].FrontBehavNeurosciꎬ2019ꎬ2(13):176.[8]㊀TangCZꎬZhangDFꎬYangJTꎬetal.Overexpressionofmi ̄croRNA-301baccelerateshippocampalmicrogliaactivationandcognitiveimpairmentinmicewithdepressive-likebe ̄haviorthroughtheNF-κBsignalingpathway[J].CellDeathDisꎬ2019ꎬ10(4):316.[9]㊀LangYꎬLiYꎬYuHꎬetal.HOTAIRdrivesautophagyinmid ̄braindopaminergicneuronsinthesubstantianigracompactainamousemodelofParkinson'sdiseasebyelevatingNPTX2viamiR-221-3pbinding[J].Aging(AlbanyNY)ꎬ2020ꎬ12(9):7660-7678.[10]㊀BoitenWAꎬvanSteenovenIꎬXiaoMFꎬetal.PathologicallydecreasedCSFlevelsofsynapticmarkerNPTX2inDLBarecorrelatedwithlevelsofalpha-synucleinandVGF[J].Cellsꎬ2020ꎬ10(1):38.[11]㊀ShakyaMꎬGahlotSꎬWhiteAꎬetal.MicelackingPC1/3ex ̄pressioninPOMC-expressingcellsdonotdevelopobesity[J].Endocrinologyꎬ2021ꎬ162(6):55.[12]㊀IwasawaCꎬKuzumakiNꎬSudaYꎬetal.ReducedexpressionofsomatostatininGABAergicinterneuronsderivedfromin ̄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ofpatientswithparkinmuta ̄tions[J].MolBrainꎬ2019ꎬ12(1):5.[13]㊀BertileFꎬPlumelMꎬMaesPꎬetal.Daytimerestrictedfeed ̄ingaffectsday-nightvariationsinmousecerebellarpro ̄teome[J].FrontMolNeurosciꎬ2021ꎬ12(14):613161.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2)12-1990-07不同ESD手术操作方案治疗早期食管癌效果及对围术期指标复发风险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姚成云ꎬ㊀谢㊀娟ꎬ㊀伍㊀平ꎬ㊀凌安生(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ꎬ㊀安徽㊀安庆㊀246004)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不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手术操作方案治疗早期食管癌效果及对围术期指标㊁复发风险的影响与安全性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早期食管癌患者60例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ꎬ各30例ꎮ对照组采取传统ESDꎬ观察组采取Q法自牵引技术辅助ESD(Q-0991 ʌ基金项目ɔ安徽省卫生厅医药科研计划项目ꎬ(编号:12925KJ2017B15)ʌ通讯作者ɔ凌安生ESD)ꎮ比较两组手术疗效㊁手术情况㊁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㊁C反应蛋白(CRP)㊁皮质醇(Cor)㊁去甲肾上腺素(NE)]㊁生存质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Ⅱ(HPLP-Ⅱ)评分]㊁并发症发生率ꎬ并随访1年ꎬ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㊁术后1年复发率ꎮ结果:观察组整块切除率96.67%(29/30)㊁治愈性切除率93.33%(28/30)与对照组93.33%(28/30)㊁86.67%(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ꎬ剥离速度大于对照组ꎬ剥离时间㊁手术时间㊁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ꎻ两组术前㊁术后1d㊁3d㊁5d血清TNF-α㊁CRP㊁Cor㊁NE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ꎬ观察组术后1d㊁3d㊁5d血清TNF-α㊁CRP㊁Cor㊁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ꎻ两组术后1个月HPLP-Ⅱ量表体育运动㊁健康责任㊁压力管理㊁营养㊁人际关系㊁精神成长评分较术前升高ꎬ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ꎻ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5/30)低于对照组40.00%(12/30)(P<0.05)ꎻ观察组术后6个月㊁术后1年复发率0.00%(0/30)㊁7.14%(2/28)与对照组3.45%(1/29)㊁11.11%(3/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Q法自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可明显优化手术情况ꎬ减轻手术创伤应激ꎬ促进术后恢复ꎬ还可提高生存质量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ꎬ且不增加复发风险ꎮʌ关键词ɔ㊀早期食管癌ꎻ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ꎻ㊀Q法自牵引技术ꎻ㊀围术期指标ꎻ㊀复发风险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2.12.009EffectofDifferentESDSurgicalProceduresintheTreatmentofEsophagealCancerintheEarlyStageandItsInfluenceonPerioperativeIndicatorsRecurrenceRiskandSafetyAnalysisYAOChengyunꎬXIEJuanꎬWUPingꎬetal(AnqingFirstPeople'sHospitalꎬAnhuiAnqing246004ꎬ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different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surgicalproceduresinthetreatmentofesophagealcancerintheearlystageanditseffectonperioperativeindi ̄catorsꎬrecurrenceriskandsafety.Methods:Sixtypatientswithearly-stageesophagealcancerfromJanuary2019toJanuary2021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grouped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ꎬ30caseseach.ThecontrolgroupadoptedconventionalESDandtheobservationgroupadoptedQmethodself-tractiontechniqueassistedESD(Q-ESD).Thesurgicalefficacyꎬsurgicalconditionꎬpre-andpost-operativetraumaticstressindicators[tumournecrosisfactor-α(TNF-α)ꎬC-reactiveprotein(CRP)ꎬcortisol(Cor)ꎬnorepinephrine(NE)]ꎬqualityofsurvival[HealthPromotingLifestyle-II(HPLP-II)score]ꎬandcompli ̄cationrate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andfollowedupfor1yeartocomparetherecurrenceratesofthetwogroupsat6monthsand1yearpost-operatively.Results: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 ̄encebetweenthewholeresectionrateof96.67%(29/30)andcurativeresectionrateof93.33%(28/30)intheobservationgroupand93.33%(28/30)and86.67%(26/30)inthecontrolgroup(P>0.05)ꎻtheintrao ̄perativebloodlos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ess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ꎬthespeedofdissectionwasgrea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ꎬandthedissectiontimeꎬoperationtimeandhospitalstaywereshorterthancontrolgroup.SerumTNF-αꎬCRPꎬCorandNElevelsinthetwogroupstendedtoincreasebeforesur ̄geryand1dꎬ3dand5daftersurgeryꎬandthendecreasedꎬwhileserumTNF-αꎬCRPꎬCorandNElevel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t1dꎬ3dand5daftersurgery(P<0.05).TheHPLP-IIscoresofphysicalactivityꎬhealthresponsibilityꎬstressmanagementꎬnutritionꎬinterpersonalre ̄lationshipꎬandspiritualgrowthwerehigherinbothgroups1monthaftersurgerycomparedtothepreoperativeperiodꎬandwerehigherintheobservationgroupthaninthecontrolgroup(P<0.05)ꎻthecomplication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16.67%(5/30)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40.00%(12/30)(P<0.05)ꎻ6monthsand1yearaftersurgeryintheobservationgroup.Therecurrenceratesof0.00%(0/30)and7.14%(2/28)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mparedwith3.45%(1/29)and11.11%(3/27)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QMethodself-tractiontechniquewithESDforearly-1991stageoesophagealcancersignificantlyoptimisesthesurgicalsituationꎬreducessurgicaltraumaticstressandfa ̄cilitatespost-operativerecoveryꎬandalsoimprovesthequalityofsurvivalandreducescomplicationrateswith ̄outincreasingtheriskofrecurrence.ʌKeywordsɔ㊀Esophagealcancerꎻ㊀Endoscopicmucosaldissectionꎻ㊀Qmethodself-tractiontech ̄niqueꎻ㊀Perioperativeindicatorsꎻ㊀Recurrencerisk㊀㊀据统计ꎬ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居第八位的恶性肿瘤ꎬ在癌症相关致死因素中居于第六位ꎬ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ꎬ2]ꎮ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 ̄doscopicmucosaldissectionꎬESD)是目前临床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术式ꎬ可通过剥除食管病变部位黏膜获取确切的治疗效果[3ꎬ4]ꎮ但临床实践中发现ꎬ传统ESD术中黏膜下层暴露不充分会造成术中视野受限ꎬ尤其是病变涉及范围较大时ꎬ已剥离的黏膜会阻塞管腔ꎬ明显影响手术视野与操作空间ꎬ从而延长手术时间ꎬ干扰切除效果ꎬ并增加并发症风险[5]ꎮ故在术中维持良好视野是ESD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ꎮ本研究在前期实验中发现ꎬQ法自牵引技术是一种改良ESD辅助牵引技术ꎬ能够改善术野ꎬ实现无血剥离㊁肌层保护ꎬ并发症也能减少ꎮ因此ꎬ推测Q-ESD能帮助提高手术效果与安全性ꎮ但目前国内关于该技术在ESD手术中应用价值的报道较少ꎬ本研究对该课题进行探讨ꎬ旨在为临床选择更可靠㊁更安全的ESD手术操作方案提供数据支持ꎮ报告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食管癌患者60例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ꎬ各30例ꎮ两组年龄㊁性别㊁体质量指数㊁病变直径㊁Paris分型㊁病变位置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ꎬ见表1ꎮ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ꎮ表1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资料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χ2P年龄(岁)45.71ʃ3.0646.22ʃ4.130.5440.589性别0.2780.598男17(56.67)19(63.33)女13(43.33)11(36.67)体质量指数(kg/m2)22.66ʃ1.8022.91ʃ1.870.5280.600病变直径(mm)12.45ʃ2.0612.18ʃ2.020.5130.610Paris分型0.5620.574Ⅱa4(13.33)5(16.67)Ⅱb4(13.33)4(13.33)Ⅱc15(50.00)16(53.33)Ⅱa+Ⅱc7(23.34)5(16.67)病变位置0.9750.329食管上段3(10.00)5(16.67)食管中段16(53.33)17(56.67)食管下段11(36.67)8(26.66)1.2㊀选取标准: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癌ꎻ均处于早期ꎻ符合ESD适应证ꎻ患者及家属均知 2991情ꎬ签订知情同意书ꎮ排除标准:妊娠期㊁哺乳期女性ꎻ术前接受辅助治疗者ꎻ伴有远处转移㊁淋巴结转移者ꎻ存在精神及认知障碍者ꎻ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ꎻ无法耐受手术者ꎮ1.3㊀方㊀法1.3.1㊀对照组:采取传统ESDꎬ患者均取仰卧位ꎬ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全麻ꎬ对全段食管进行碘剂染色ꎬ明确病灶位置与大小ꎬ于距离病灶0.5cm左右位置做标记ꎬ于标记部位沿黏膜注射生理盐水ꎬ直至病灶部位隆起ꎬ将病灶采用Dual刀剥离ꎬ剥离过程中反复注射生理盐水ꎬ剥离完成后处理创面ꎮ1.3.2㊀观察组:采取Q法自牵引技术辅助ESD(Q-ESD)ꎬ患者均取仰卧位ꎬ采取气管插管静脉全麻ꎬ对全段食管进行碘剂染色ꎬ明确病灶位置与大小ꎬ于距离病灶0.5cm左右位置做标记ꎬ确认病灶低侧缘ꎬ沿标记部位纵向切开低侧缘ꎬ保留低侧缘与肛侧缘交界处黏膜层(3~5mm)ꎬ不予切开ꎬ之后沿标记部位顺次切开病灶高侧缘㊁肛侧缘ꎬ再沿标记部位将病灶口侧缘切开ꎬ促使食管黏膜下层充分暴露ꎬ由高位侧向低位侧行纵向剥离ꎬ剥离至保留段ꎬ将已剥离的病灶组织由高侧缘翻转到低侧缘ꎬ利用翻转至低侧缘已剥离病灶的重力及保留段牵引力ꎬ轻轻推送㊁剥离剩余病灶ꎬ将保留段切断ꎬ完成剥离ꎬ处理创面ꎮ两组术后均给予预防感染㊁补液㊁抑酸等对症处理ꎮ1.4㊀观察指标:①两组手术疗效ꎬ包括整块切除率㊁治愈性切除率ꎻ其中整块切除为病灶完整地以一整块的形式切除ꎬ病灶无破损[6]ꎻ治愈性切除为病变已整块切除ꎬ且内镜下切除标本的水平切缘和垂直切缘无肿瘤残留ꎮ②两组手术情况ꎬ包括术中失血量㊁剥离速度大于对照组㊁剥离时间㊁手术时间㊁住院时间ꎮ③两组术前㊁术后1d㊁3d㊁5d创伤应激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㊁C反应蛋白(CRP)㊁皮质醇(Cor)㊁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ꎮ④两组术前㊁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Ⅱ(HPLP-Ⅱ)]评分ꎮ⑤两组并发症发生率ꎬ包括固有肌层损伤㊁食管狭窄㊁穿孔㊁切口感染等情况ꎮ⑥随访1年ꎬ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㊁术后1年复发率ꎬ复发判定标准:术后在原切除部位及周围1cm内发现新的肿瘤病灶ꎮ1.5㊀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ꎬ符合计量资料以( xʃs)描述ꎬ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ꎬ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ꎻ不同组间㊁时间㊁交互作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ꎻ计数资料用n(%)表示ꎬχ2检验ꎮ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果2.1㊀两组手术疗效:观察组整块切除率96.67%(29/30)㊁治愈性切除率93.33%(28/30)与对照组93.33%(28/30)㊁86.67%(26/30)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㊁0.185ꎻP=1.000㊁0.667)ꎬ见图1ꎮ2.2㊀两组手术情况: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ꎬ剥离速度大于对照组ꎬ剥离时间㊁手术时间㊁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ꎬ见表2ꎮ表2㊀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xʃs)组别例数术中失血量(mL)剥离速度(mm2/min)剥离时间(min)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3063.44ʃ10.5614.62ʃ3.1556.71ʃ5.9475.23ʃ13.4710.58ʃ2.13对照组3082.17ʃ12.889.41ʃ2.7663.82ʃ6.2188.50ʃ16.2212.75ʃ2.49t6.1596.8144.5323.4473.627P<0.001<0.001<0.001<0.0010.001图1㊀两组手术疗效比较2.3㊀两组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观察组术后1d㊁3d㊁5d血清TNF-α㊁CRP㊁Cor㊁N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ꎻ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术前㊁术后1d㊁3d㊁5d血清TNF-α㊁CRP㊁Cor㊁NE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P<0.05)ꎻ组间 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3ꎮ3991表3㊀两组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比较( xʃs)指标组别例数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5dTNF-α(ng/mL)观察组300.85ʃ0.212.76ʃ0.552.03ʃ0.471.20ʃ0.34对照组300.83ʃ0.183.59ʃ0.642.62ʃ0.601.75ʃ0.42F组间/P17.441/<0.001F时间/P21.308/<0.001F交互/P15.972/<0.001CRP(mg/L)观察组302.76ʃ0.5322.51ʃ4.2715.20ʃ4.138.24ʃ2.77对照组302.83ʃ0.6231.47ʃ6.6820.67ʃ5.2913.61ʃ3.85F组间/P14.906/<0.001F时间/P18.249/<0.001F交互/P17.230/<0.001Cor(μg/L)观察组30178.41ʃ32.71426.11ʃ52.10285.46ʃ44.71183.42ʃ22.61对照组30175.93ʃ36.05483.59ʃ68.29315.30ʃ53.68204.77ʃ30.25F组间/P12.798/<0.001F时间/P15.004/<0.001F交互/P13.861/<0.001NE(ng/mL)观察组3058.14ʃ10.64170.30ʃ21.74149.34ʃ18.2689.40ʃ17.63对照组3057.20ʃ11.29232.66ʃ30.48181.56ʃ24.57112.48ʃ20.59F组间/P13.529/<0.001F时间/P14.801/<0.001F交互/P13.652/<0.0012.4㊀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两组术前HPLP-Ⅱ量表体育运动㊁健康责任㊁压力管理㊁营养㊁人际关系㊁精神成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两组术后1个月HPLP-Ⅱ量表体育运动㊁健康责任㊁压力管理㊁营养㊁人际关系㊁精神成长评分较术前升高ꎬ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ꎬ见表4ꎮ表4㊀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xʃsꎬ分)时间组别例数体育运动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营养人际关系精神成长术前观察组3017.20ʃ2.3116.69ʃ3.1020.10ʃ3.3216.67ʃ2.0820.17ʃ1.8721.25ʃ1.62对照组3017.41ʃ2.4017.02ʃ2.8720.47ʃ3.5116.83ʃ2.2320.32ʃ2.0321.47ʃ1.91t0.3450.4280.4200.2870.2980.481P0.7310.6700.6760.7750.7670.632术后1个月观察组3025.81ʃ2.36a24.53ʃ2.75a31.58ʃ4.74a26.64ʃ2.40a34.19ʃ1.31a31.36ʃ1.59a对照组3021.64ʃ2.19a20.49ʃ3.24a26.20ʃ5.28a21.15ʃ2.35a27.88ʃ1.46a25.60ʃ1.83a 4991t7.0945.2074.1538.95217.61913.014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㊀㊀注:与同组术前比较ꎬaP<0.052.5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ꎬ见表5ꎮ表5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组别例数固有肌层损伤食管狭窄穿孔切口感染总发生率观察组302(6.67)2(6.67)0(0.00)1(3.33)5(16.67)对照组306(20.00)4(13.33)1(3.33)1(3.33)12(40.00)χ24.022P0.0452.6㊀两组术后复发率:观察组术后6个月㊁术后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6ꎮ表6㊀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n(%)组别术后6个月术后1年观察组0.00(0/30)7.14(2/28)对照组3.45(1/29)11.11(3/27)χ20.0000.002P0.9860.966㊀㊀注:术后6个月观察组无失访ꎬ对照组失访1例ꎻ术后1年ꎬ观察组失访2例ꎬ对照组失访3例3㊀讨㊀论传统ESD应用于早期食管癌治疗中通常于标记病灶边缘之后采取全周环形切开ꎬ再进行黏膜下剥离ꎬ在此过程中随着黏膜剥离面积增加ꎬ病灶组织的张力不断减弱ꎬ从而导致黏膜暴露欠佳ꎬ影响手术操作ꎬ延长手术时间ꎬ增加手术风险[7]ꎮ目前ꎬ临床为了在早期食管癌ESD术中提供良好视野ꎬ提出应用多种牵引辅助技术ꎬ如丝线牵引法㊁钳牵引法㊁磁力锚牵引法㊁金属夹丝线联合牵引法等ꎬ但以上牵引技术均需于体内或体外放置牵引装置ꎬ而牵引装置除了会妨碍手术操作视野外ꎬ还存在脱落风险ꎬ可能增加手术风险[8]ꎮ因此ꎬ这些牵引技术在早期食管癌ESD手术中的应用受限明显ꎮ故积极探索更为安全㊁可靠的牵引技术辅助ESD手术成为临床重要研究方向ꎮ国外相关报道指出ꎬQ法自牵引技术是当前ESD牵引技术中的新型方法ꎬ能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ꎬ且具有简单经济的优势[9]ꎮ本研究尝试采用Q法自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食管癌ꎬ结果显示ꎬQ-ESD不仅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传统ESD相当ꎬ还可明显优化手术情况ꎬ与国内陈志龙等[10]研究结果相符ꎬ且本研究还发现Q-ESD能促进术后恢复ꎮ结合上述报道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在于:Q-ESD将传统ESD的切开进行了改良ꎬ改为三段式非全周环形切开ꎬ将低侧缘与肛侧缘交界处黏膜层适当保留不切开ꎬ在进行病灶组织剥离时能持续提供肛侧牵引力ꎬ可最大限度改善或避免病灶组织张力减弱的问题ꎬ还能减少已剥离病灶对手术操作空间的干扰ꎬ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手术视野ꎬ从而优化手术情况ꎻ同时Q-ESD剥离病灶时选择从高侧缘向低侧缘纵行剥离ꎬ促使病灶组织渗出液㊁血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低侧缘ꎬ不干扰术野ꎬ之后剥离至保留段附近时ꎬ将已剥离的病灶组织从高侧缘翻转至低侧缘ꎬ在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及肛侧牵引力基础上明显加快剥离速度ꎬ进而减少术中出血量ꎬ缩短手术时间ꎬ为术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ꎮ创伤应激反应是机体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ꎬ手术创伤会导致大量炎症介质与应激激素合成㊁释放ꎮTNF-α㊁CRP是临床常见炎症标志物ꎬ其水平异常升高可有效反映机体创伤应激程度ꎻCor㊁NE是机体基本的应激激素ꎬ水平与机体创伤应激程度之间呈正相关[11]ꎮ本研究发现ꎬ两组术后1d㊁3d㊁5d血清TNF-α㊁CRP㊁Cor㊁NE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ꎬ观察组低于对照组ꎬ提示与传统ESD相比ꎬQ-ESD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应激ꎮ主要是由于Q-ESD术中可更好地暴露黏膜下层视野ꎬ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血管及组织损伤ꎬ从而减少出血量ꎬ并减轻因电凝止血所致的组织损伤ꎬ还能在确保剥离效果前提下更好地保护肌层ꎬ进一步5991减轻手术创伤ꎮ本研究数据还表明ꎬQ-ESD治疗食管癌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ꎬ确保安全性ꎮ考虑为:Q-ESD利用重力作用使得术野暴露更充分ꎬ纵行剥离更有效ꎬ在此过程中固有肌层得到有效保护ꎬ能明显减少固有肌层损伤㊁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ꎬ加之该技术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ꎬ相应的便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ꎮ此外ꎬ本研究显示ꎬ观察组术后1个月HPLP-Ⅱ量表体育运动㊁健康责任㊁压力管理㊁营养㊁人际关系㊁精神成长评分高于对照组ꎬ术后6个月㊁术后1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ꎬ表明Q-ESD治疗食管癌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ꎬ不增加复发风险ꎬ且该技术无需专门的设备或器械ꎬ便于临床推广ꎮ综上可知ꎬQ-ESD治疗食管癌可明显优化手术情况ꎬ减轻手术创伤应激ꎬ促进术后恢复ꎬ还可提高生存质量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ꎬ且不增加复发风险ꎮ不足之处:受临床实际条件和时间的限制ꎬ收集的病例数有限ꎬ可能造成数据偏倚ꎬ今后需联合多中心收集更多病例ꎬ作进一步分析ꎬ获取更为可靠的数据和结论ꎮʌ参考文献ɔ[1]㊀UhlenhoppDJꎬThenEOꎬSunkaraTꎬetal.Epidemiologyofe ̄sophagealcancer:updateinglobaltrendsꎬetiologyandriskfactors[J].ClinGastroenterolꎬ2020ꎬ13(6):1010-1021. [2]㊀冯祥ꎬ华召来ꎬ钱东福ꎬ等.江苏省扬中市40~69岁高危人群食管癌筛查结果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ꎬ2020ꎬ41(6):908-912.[3]㊀吴江ꎬ吴涛ꎬ张惠萍ꎬ等.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ꎬ2021ꎬ30(2):142-145.[4]㊀BhatIꎬPleskowDK.Is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ofearlyesophagealcancerreadyforprimetime[J].ClinGas ̄troenterolHepatolꎬ2019ꎬ17(1):30-31.[5]㊀王欣ꎬ王莎莎ꎬ王永席ꎬ等.不同牵引方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ꎬ2021ꎬ28(8):990-993.[6]㊀IshiharaRꎬArimaMꎬIizukaTꎬetal.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guidelinesfore ̄sophagealcancer[J].DigEndoscꎬ2020ꎬ32(4):452-493. [7]㊀WenJꎬLuZSꎬLiuCHꎬetal.Predictivefactorsof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proceduretimeforearlyesophagealcancer[J].ChinMed(Engl)ꎬ2021ꎬ134(11):1373-1375. [8]㊀刘嵩ꎬ杨林ꎬ郭洁ꎬ等.两种圈套器改良牵引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癌和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ꎬ2020ꎬ26(10):54-61.[9]㊀AbeSꎬWuSYSꎬEgoMꎬetal.Efficacyofcurrenttractiontechniquesfor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J].GutLiverꎬ2020ꎬ14(6):673-684.[10]㊀陈志龙ꎬ林晓露ꎬ邓万银ꎬ等.Q法自牵引技术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研究(含视频)[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ꎬ2020ꎬ37(3):163-168.[11]㊀ChanJWYꎬYuPSYꎬYangJHꎬetal.Surgicalaccesstraumafollowingminimallyinvasivethoracicsurgery[J].EurCar ̄diothoracSurgꎬ2020ꎬ58(Suppl_1):6-13.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2)12-1996-06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在牙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郑元樟ꎬ㊀毕㊀玮ꎬ㊀蔡若林ꎬ㊀余优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ꎬ㊀福建㊀厦门㊀361015)ʌ摘㊀要ɔ目的:探究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在牙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效果ꎮ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80例牙缺失患者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ꎮ对照组行传统种植修复治疗ꎬ研究组行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种植修复治疗ꎮ比较两组治疗效果㊁种植体位置偏差㊁术前后咀嚼效率㊁生活质量(OHIP-14评分)㊁口腔种植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ꎮ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ꎻ研究组种植体顶部偏差㊁根部偏差㊁角度偏差㊁深度偏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ꎻ研究组术后3个月㊁6个月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ꎬ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ꎻ研究组修复效果自我评估㊁并发症满意度㊁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ꎻ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与对照组(20.00%)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牙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能明6991 ʌ基金项目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ꎬ(编号:82170990)ʌ通讯作者ɔ余优成。
膀胱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金属硫蛋白-3表达的关系朱斌;杨罗艳;赵晓昆【摘要】背景与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金属硫蛋白-3(MT-3)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RT-PCR对11例正常膀胱黏膜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MT-3和MDR-1 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DR-1和MT-3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1/11)和0%(0/11),23例膀胱癌组织中MDR-1和MT-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3/23)和78.3%(18/23);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中MDR-1、MT-3表达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DR-1与MT-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MDR-1可能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一个标志,MT-3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相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07(019)005【总页数】4页(P412-415)【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金属硫蛋白;多药耐药性【作者】朱斌;杨罗艳;赵晓昆【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长沙,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肿瘤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s)的表达是临床化疗药物耐药的机制之一。
MTs蛋白包括4种亚型,MT-1和MT-2被认为在维持内环境中金属离子新陈代谢、对重金属的解毒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1-2]。
MT-4类似于MT-1和MT-2,可能参与锌离子水平的调节以及镉解毒作用,但与金属结合的特异性很难评估[3]。
而MT-3因其独特性,如金属离子不能诱导其合成,可抑制神经细胞生长,在缺锌的条件下能更有效的分离锌等,而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
食道癌病理报告1. 引言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食道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本文将对一例食道癌的病理报告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 病例描述2.1 患者信息•姓名:张某•年龄:67岁•性别:男性2.2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2.3 病理检查患者经胃镜检查后,发现食道中段有肿块,行活检检测。
活检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
3. 病理检查结果3.1 标本信息•标本名称:食道肿块活检标本•标本编号:E20210101•标本大小:2.5 cm * 1.8 cm * 1.5 cm•标本切片数目:3片3.2 病理学特征病理学检查显示,食道肿块组织形态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3.2.1 癌组织形态特点•癌组织细胞排列紊乱,切面边界模糊。
•癌组织细胞呈现多形性,细胞核大小不均,染色深浅不同。
•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质稍紧致。
3.2.2 癌组织浸润情况•癌组织侵犯食道粘膜全层,局部破坏食道壁。
•癌组织未侵及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3.3 病理诊断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食道中段鳞状上皮细胞癌。
4. 结论本例病理报告对食道癌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食道癌的及时发现和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5. 参考文献[1] 中国抗癌协会食道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肠恶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食道癌诊疗规范(2018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18, 57(10):784-800.[2] 吴文杰. 食道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36(4):681-686.以上即为食道癌病理报告的详细内容。
食道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所提供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结果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治疗和管理,并为进一步研究食道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mast3 基因mast3基因是一种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它在细胞生长和分裂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该基因的突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了解该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mast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参与了细胞的DNA复制和分裂过程,以确保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发育。
然而,当mast3基因突变时,它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裂,从而引发癌症的发生。
研究人员通过对mast3基因的研究发现,该基因在调控细胞的凋亡(程序性死亡)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细胞在出现DNA损伤或其他异常情况时会通过凋亡来自我消亡,以避免异常细胞的进一步增殖。
而当mast3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的凋亡受到抑制,导致异常细胞的存活与增殖,从而增加了癌症发生的风险。
除了在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中的作用外,mast3基因还参与了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控。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常常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而mast3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从而导致癌症的扩散和转移。
尽管对于mast3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其详细的调控途径和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mast3基因在癌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mast3基因作为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在细胞生长、分裂、凋亡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对该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并为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关于mast3基因的奥秘,为人类战胜癌症贡献力量。
低氧环境下生长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转录组分析王鑫;杜珍武;李晶;祝贺【期刊名称】《国际老年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45)3【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在常氧与低氧环境培养下mRNA表达谱的差异。
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SKOV3置于低氧(2%)与常氧(21%)环境下培养,应用氧探针进行细胞乏氧状态检测,应用高通量测序对细胞内整体的mRNA进行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与功能富集分析,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相关差异基因表达的进一步验证。
结果与常氧培养的细胞相比,在低氧环境下培养的细胞共有999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646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
这些表达差异基因参与细胞外基质形成、细胞黏附、糖酵解、纤毛组装等生物学过程以及癌症信号、PI3K-AKT信号、RNA转运以及肿瘤胆碱代谢等信号通路。
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了低氧组的HILPDA、MT1B、CA9、MT1X与LOX-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常氧组,而低氧组的WARS1、CHAC1、PSAT1、UPP1与DDX5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常氧组。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在不同浓度氧环境下卵巢癌细胞mRNA转录水平差异表达的相关基因及分子通路,为进一步探讨低氧环境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总页数】6页(P338-343)【作者】王鑫;杜珍武;李晶;祝贺【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基于RNA-Seq技术的干酪基质下红曲霉生长转录组初步信息分析2.不同施磷水平下小麦籽粒生长的转录组差异分析3.低氧胁迫下中华圆田螺的肝脏转录组学分析4.晒田环境胁迫下克氏原螯虾卵巢的转录组学分析5.弱光环境下适应性不同的番茄生长发育与转录组差异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 著·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分析李勇强,王智(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8)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为阐明食管癌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食管癌手术就诊者30例,取肿瘤中心及距肿瘤边缘至少5cm的食管切缘组织进行RT-PCR检测分析,检测对象为MT-3基因。
结果 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同时不同病理分期与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分期越低,分化程度越好,其表达量越高。
结论 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织表达存在差异,同时其表达受到病理分化程度与分期的影响。
【关键词】 食管癌;MT-3基因;RT-PCR;表达差异性【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志码】 AThe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MT-3mRNA Expression and Content in Esophageal Cancer LI Yong-qiang,WANG Zhi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Xian710038,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MT-3mRNA expression and content in esophagealcancer for clarifying the mechanism of esophageal cancer.Methods Selected 30cases with hospital surgical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made the tumor center and at least 5cm from the tumor margin of the esophagusperipheral tissues to analysis by RT-PCR,the detected object was MT-3gene.Results The MT-3expression inesophageal cancer tissues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tissue of the esophagus peripheral tissues.MT-3expression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hases of pathological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rcinoma,the expression was higher whenthe staging was lower;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the MT-3expression levels were different,the expression was higher when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was better.Conclusions MT-3mRNA expression in theesophageal cancer is different to the normal tissue expression,while its expression is affected by pathologicdifferentiation and stage.【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MT-3gene;RT-PCR;Express differences 近年来,虽然肿瘤治疗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食管癌的预后仍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10%~20%。
当前食管癌发病机制并未完全了解,初步研究表明食管癌的发生是多种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长期协同作用的结果[1]。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金属结合蛋白,合成于肝脏,具有参与贮存、运输和代谢微量金属元素、重金属解毒、抗辐射和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2,3]。
MT-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其恶性程度关系密切[4,5]。
本文为此探讨了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05年8月-2011年7月间我院食管癌手术就诊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7~89岁,平均54.2岁,均为食管中段癌。
国际TNM分期:ⅡA期18例,ⅡB期2例,Ⅲ期6例,Ⅳ期4例。
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20例,中分化癌2例,低分化癌8例,组织类型均为鳞癌。
同时取肿瘤中心及距肿瘤边缘至少5cm的食管切缘组织,用液氮罐转入-70℃冰箱冻存。
1.2 组织RNA的提取匀浆处理:组织取50~100mg组织加入1mL·712·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7卷第2期 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2012,Vol.7,No.2TRIzol,用匀浆仪进行匀浆处理。
将匀浆样品在冰温放置5min,按照1∶0.2的比例加入氯仿,涡旋振荡15s,室温放置3min。
4℃12 000r/min离心15min。
把水相转移到新管中,用异丙醇沉淀水相中的RNA。
加入25~200μl无RNase的水溶解RNA。
1.3 MT-3cDNA的PCR扩增选择MT-3的mRNA第84至300位长度为217bp的片段为扩增区域,NCBI库中基因编码为:NM005954,GI:5174761。
正向引物:5'-GACCTGCCCCTGCCCTTCTGGTGG-3',反向引物:5'-GCTCCACACGGAGGGGTGCCTTCT-3'。
反应体系:94℃5min,94℃45s,68℃45s,72℃30s,共35个循环,72℃10min。
1.4 凝胶图像分析用荧光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分析MT-3基因电泳结果。
测定扩增产物量,PCR产物量以积分光密度(IOD)表示。
IOD为电泳条带平均光密度与电泳条带面积的乘积。
以与GAPDH条带的IOD比值表示该组织中各MT-3基因mRNA的表达。
1.5 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表达情况对比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MT-3在食管癌组织及切缘正常组织表达量统计学分析,即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切缘正常组织(P<0.01),见表1。
表1 MT-3在食管癌组织及切缘正常组织表达量对比(珔x±s)组别样本数(n)MT-3食管癌组织 30 1.152±0.252切缘正常组织30 0.893±0.189t4.285P0.0002.2 经过统计分析,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量与病理分期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期越低其表达量越高。
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量与分化程度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越好其表达量越高,见表2。
3 讨论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一些癌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能够分泌WNT2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这种效应是通过激活WNT2/beta-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的。
除环境因素以外,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生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多数出现抑癌基因RBMS3的表达下调,深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以下调c-Myc,进而影响Rb的磷酸化而发挥抑癌功能,该基因在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6]。
表2 MT-3在不同类型食管癌组织的表达量对比(珔x±s)组别样本数(n)MT-3ⅡA期18 1.156±0.522ⅡB期2 1.130±0.285Ⅲ期6 0.954±0.119Ⅳ期4 0.862±0.258F6.215P0.000高分化癌20 0.962±0.126中分化癌2 1.065±0.118低分化癌8 1.163±0.145F7.251P0.000 MT-3最初发现它特异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中第一个被鉴定出具有神经元生长抑制功能的蛋白[6]。
近年来,MT-3的表达特点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金属硫蛋白MT的重要生理功能表现在它是一种目前为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起到抑制癌症发生、防治肾病、消除炎症和治疗胃溃疡等作用。
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表达模式,不受金属离子等因素的诱导[7]。
这些表达特征与MT-3基因的结构密切相关[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MT-3与肿瘤的关系密切,它参与了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还与肿瘤细胞耐药性有关,影响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在除脑组织外的其他组织中MT-3首先在人类肾小管组织中发现有中到强度的表达,之后又发现在某些正常的前列腺上皮细胞中也有轻到中度的表达,在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但MT-3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所发挥致癌和抑癌作用并不相同[9],有研究在2002年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中,存在MT-3过度表达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10]。
食管癌患者中MT存在多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这可能影响到MT的解毒修复功能,与食管癌的易感性相关。
有研究等分析了我国北方食管癌高发区70个食管癌组织标本的MT的遗传多态性,发现7例和8个密码子发生突变,其中6个产生氨·812·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7卷第2期 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2012,Vol.7,No.2基酸替换。
这种替换可能改变酶的构象并削弱其活性,但在正常组织中并未发现[11]。
本文结果显示,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
同时不同病理分期与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分期越低,分化程度越好,其表达量越高。
总之,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织表达存在差异,同时其表达受到病理分化程度与分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1] 杨玲,李连弟,陈育德,等.中国2000年及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估计与预测[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218-231.[2] 齐健,朱尤庆.MGMT基因的多态性与肿瘤的关联[J].医学新知杂志,2003,13(4):234-263.[3] 韩艳波.冯向先,李佩珍,等.CYP1AL、GSTMI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3-6.[4] 赵志华,李道明,张云汉,等.食管鳞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5,18(2):91-93.[5] 吴名耀,吴贤英,李乔山,等.Egr-1和PTEN蛋白的表达在食管上皮增生和癌变过程中的意义[J].癌变·畸变·突变,2006,18(4):320-322.[6] 李琴颖,王沁,严祥.食管癌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4):243-245.[7] Smith E,Drew PA,Tian ZQ,et al.Metallothionien 3expression is frequently down regulated in o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y DNA methylation[J].MolecularCancer,2005,4(5):42.[8] Kagi JH,Schaffer A.Biochemistry of metallothionein[J].Biochemistry,1988,27(23):8509-8515.[9] Miles AT,Hawksworth GM,Beattie JH,et al.Induction,regulation,degradation,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mammalian metallothioneins[J].Cfit Rev Biochem Mol Biol,2000,35:35-70.[10] Jayasurya A,Bay BH,Yap WM,et al.Proliferative potential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correlations withmetallothionein expression and tissue zinc levels[J].Carcinogenesis,2000,21(10):1809-1812.[11] Fang MZ,Jin Z,Wang Y,et al.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and inactivation of 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in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and its reactivation incell lines[J].Int J Oncol,2005,26(3):615-622.(2012-03-12 收稿,2012-04-07 修回)·912·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7卷第2期 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2012,Vol.7,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