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异化文献述评
- 格式:pdf
- 大小:384.91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徐恒晔(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五家渠831300)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
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
农村合作金融功能异化的制度分析(1)'\xa0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中的唯一的、正式的合作金融机构,自从产生后便随着中国的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变革而屡经周折和变迁。
在整个变迁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服务功能的变异,是引起众多学者激烈讨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的中心论题是:金融(对经济增长促进的)功能,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金融产权的有效安排。
国家在金融产权安排过程中,具有必不可缺的作用,但是国家的不恰当的介入往往造成产权的残缺或失落,从而导致金融产权安排的功能异化。
建国后,40多年来的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变迁轨迹表明:国家对农村信用社产权的“姿意”破坏,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功能发生异化。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一、前人的研究\xa0\xa0\xa0 (一)产权制度的重要性\xa0\xa0\xa0 自科斯和阿尔钦、德姆塞茨、巴泽尔和张五常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开创性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所有权的安排对于经济资源的配置,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科斯[1 ]认为,在现实的经济世界里,既然存在着交易费用不为零和信息非对称,那么产权制度就会对经济基础行为和经济效率发生作用。
德姆塞茨[2]进一步指出,如果使经济效率的潜力发挥出来,产权结构的某些变化是必要的。
据此,有效率的产权安排会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xa0\xa0\xa0 (二)国家与经济(产权)的关系\xa0\xa0\xa0 在现实的生产和交易的活动中,由于经济主体的多样性、复杂性,产权规则不可能完全依赖于私人承诺来实现,因此,国家的有效保护就显得必不可少了,[3]即具有“排他性收益”的产权有效履行需要国家强制性的实施。
然而国家对产权提供的保护,并不是免费的,要为保护所有权所能花费的资源最终来自产权的“负赋”。
[4]因而自所有权一开始确立起来,就注定了与国家发生。
\xa0\xa0\xa0 这样,一方面,国家为产权提供保护,另一方面,产权通过其“负赋”而向国家支付服务租金,以此为产权所有者形成确定的、合理的预期。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金融排斥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显现,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现象,分析其原因,探讨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金融排斥是指某些社会群体难以以合理的方式获取或使用正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状况。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金融排斥现象尤为明显。
这不仅限制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首先界定了金融排斥的概念,并从多个维度对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现象进行了描述。
接着,文章分析了导致金融排斥的原因,包括制度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金融排斥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影响。
文章提出了缓解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农民金融素养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降低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状分析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尤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服务机构缺乏: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明显不足,且分布不均。
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难以接触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如存取款、贷款等。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目前,农村地区提供的金融产品相对单一,缺乏针对农民实际需求的创新产品。
这使得农民在面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时,难以得到满足。
金融服务可及性差:受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限制,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可及性较差。
农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前往金融机构办理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金融需求。
我国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的破解之道◎王朝晖 摘 要:农村金融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的重点,其中的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在当前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的根源呈现多元化的表现,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农村金融政策本身的某些局限性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执行过程形成了非常大的阻碍,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金融政策的某些作用。
因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金融;政策异化;破解方法一、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表现形式分析(一)农村金融政策执行过程呈现出象征性表现农村金融政策在具体执行时,部分执行者并没有严格根据具体的政策执行措施实施农村金融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这种政策执行没有任何意义。
根据相关农村金融政策略执行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相关政委执行者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与价值。
比如:相关文件要求下农村信用社发挥出其合作金融组织作用,增加农村贷款与存款之间的比值。
但具体社员在农信社中并没有具体的控制权,许多农村存款在农信社作用下大量地流出农村。
这样的一种表现,在一定层面上并没有体现出农信社的应该具有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互助作用。
在后续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国家要求各个县域内金融机构必须要树立起为“三农”服务的意识。
但许多地方政策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并没有认真执行相关的农村金融政策,而是将信贷资金优先考虑国有企业以及应用到了地方扶持项目等项目中。
对于“三农”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
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农村存款与贷款余额差值一直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农业贷款与全国贷款余额比重占比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随着中央政府的强烈督促下,农村政策执行者加大了对“三农”信贷的投放数量,但在过去十年间的农业贷款与全国各贷款余额的比重出现了持续下滑的现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2011年3月21日,据银监会网站发布数据,截至2010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已突破10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1.3%。
农村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基础,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扶持最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机构, 在近几年的探索改革中, 它发挥了以往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替代的作用, 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立足中国现实情况, 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 是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革和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本文在阐述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现状的前提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总结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问题;对策AbstractMarch 21, 2011, according to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website data, by the end of 2010, the total assets of the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exceeded 10 tr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all 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total assets of1.3%. The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rural finance, in suppor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China i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most powerful organization guarantee. As a new org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o explore the reform, it is played before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not replace the role, obtained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 but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Based on China's reality, in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on the basis of exploration, on real significance of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in China, is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the most urgent task. In this paper, the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in China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its problems, based on the summa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KeywordsRural area; Cooperative financial ; problem ;countermeasure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现状 (2)(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历程 (2)(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状况 (2)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 (4)(一)农村信用社缺少国家有力支持 (4)(二)产权制度不清晰 (4)(三)监督管理机构重叠 (5)(四)治理结构不完善 (5)(五)内部管理水平偏低,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6)(六)历史包袱沉重不良房贷款清收困难 (6)三、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对策建议 (7)(一)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扶持 (7)(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明确产权关系 (7)(三)监管体系的重新设计 (7)(四)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8)(五)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8)(六)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减负 (8)(七)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8)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现代化的实现。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状况及启示【摘要】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服务不足、质量低下、缺乏创新和途径单一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并推动金融创新。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化不仅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能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要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村居民三方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农村金融排斥,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低下,服务不足,缺乏创新,途径单一,加强服务,提高质量,推动创新。
1. 引言1.1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状况及启示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状况严重,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缺乏创新以及途径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居民难以获得适合的金融服务,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了解决农村金融排斥问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推动金融创新。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实现农村金融的普惠和包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
希望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 正文2.1 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分析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排斥现象。
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是导致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导致农民无法便利地获得金融服务。
即使有金融机构存在,也可能面临服务网点稀少、服务范围有限等问题,无法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低下也是排斥问题的重要表现。
许多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效率低下,缺乏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使得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信任度降低,不愿意使用金融服务。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作者:王天琦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2期摘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本文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出发,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以反映其最新进展,把握其动态,为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参照平台。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民间借贷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2-000-02一、选题意义及运用(一)政治上,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号召,助推三农改革重大突破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次重要机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不牢固,农村的凋敝也越来越严重,农民的问题更是百病缠身。
所以,当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时刻,不难发现公报的内容已经为破解“三农”问题带来新的希望,或许这将成为破解整个“三农”问题的契机。
因为公报已经从产权明晰的角度上分析了农民的财产权利,更是将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进行了系列分析,而这些都是对“三农”问题而言命运攸关的核心问题。
本文在深入研究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基础上,理解全会公报精神,关注三农问题,用专业知识,助推三农改革。
(二)经济上,积极探索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方案,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实际问题目前,通过金融机构存贷差,农村的大量资金向城市流动,资本要素更多地向大中城市集中,农村金融短缺的现象十分突出。
这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对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对资本要素进入农村给予一些政策扶持,大力扶持发展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促进城乡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