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子宫内膜癌
- 格式:ppt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6
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判断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浸润深度是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决定了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正确评估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国际妇产科学会(FIGO)提出的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判断标准。
FIGO将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1mm以下(包括1mm)浸润深度小于等于1mm,称为浅浸润。
该阶段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早期病变,预后良好。
根据研究,约75-90%的患者存活5年以上。
对于此阶段的患者,常规切除子宫和双附件即可,无需进一步辅助治疗。
2. 1-50mm浸润深度在1-50mm之间,属于中等浸润。
此阶段的子宫内膜癌较前期浸润深度大,预后相对较差。
但通过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高,通常在70-80%左右。
对于属于此阶段的患者,切除子宫和附属器官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常还会进行放疗或化疗的辅助治疗。
3. >50mm浸润深度超过50mm,属于深浸润或广泛浸润。
此阶段的子宫内膜癌透过子宫壁侵犯到阴道,预后较差。
研究表明,此阶段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40-60%。
对于此阶段的患者,常规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或化疗。
4. 脏器间转移子宫内膜癌转移到其他脏器,如子宫颈、输卵管、卵巢、腹膜等,属于临床期子宫内膜癌。
此阶段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只有20-30%左右。
对于脏器间转移的患者,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或化疗的联合应用。
总之,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判断标准主要依据FIGO的分类,根据浸润深度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子宫内膜癌预后至关重要,因此,妇科定期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子宫内膜癌个案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教材:妇产科护理学章节:第四章妇科疾病妇女的护理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护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 提高学生对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护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
难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真实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引发学生对子宫内膜癌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典型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出的病例进行诊断和护理。
六、板书设计子宫内膜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答案: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2. 请列举三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答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有:盆腔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等。
3. 请简述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
答案: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真实的病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注重与实际病例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随堂练习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第十七单元女性生殖器肿瘤第一节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又称为子宫体癌。
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在某些欧美国家,其发生率已占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我国其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一、发病相关因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雌激素长期持续增高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拈抗,可能导致内膜癌的发生。
1.内源性雌激素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瘤等合并存在。
2.外源性雌激素是指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时使用的雌激素。
随着选用雌激素剂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危险性增加。
(二)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三)体质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是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为宫体癌综合征。
内膜癌患者绝经年龄平均晚6年。
(四)遗传因素家族内膜癌、乳癌、结肠癌史。
二、癌前病变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分为轻、中、重3度。
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分为l级、Ⅱ级和Ⅲ级。
CINIIl级: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内膜原位癌。
三、病理类型(一)腺癌占80%~90%。
l级(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宫内膜;Ⅱ级(中度分化癌):分化稍差,腺体轮廓欠清晰,部分为实性癌块;Ⅲ级(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癌):分化极差.腺体结构消失,实性癌块为主。
【助理2006-2-056】.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A.内膜样腺癌B.透明细胞癌C.鳞状细胞癌D.未分化癌E.小细胞癌答案:A【助理1999-4-023】 5子宫内膜癌最多见的病理类型是(2001)A腺角化癌B腺癌C透明细胞癌D鳞腺癌E鳞癌答案:B(2001) (答案参见妇产科学第6版299页)。
【执业2001-4-010】54.子宫内膜癌最多见的病理类型是A.腺角化癌B.腺癌C.透明细胞癌D.鳞腺癌E.鳞癌答案:B(二)腺角化癌(腺棘皮癌) 腺癌中含成团分化良好的良性鳞状上皮。
(三)鳞腺癌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
(四)透明细胞癌管状结构,内衬透明的鞋钉状细胞。
【关键字】生物2017年上半年海南省临床助理医师妇产科学:子宫内膜癌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慢性贫血病人对缺氧耐受增强是由于A.血流速度加快B.呼吸频率加快C.组织需氧量减少D.血红蛋白的携O2能力增强E.血红蛋白在组织中O2释放量增多2、光镜下见子宫颈黏膜上皮全层异型增生并延伸到腺体,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但病变尚未突破基底膜,应诊断为A.重度非典型增生B.原位癌C.原位癌累及腺体D.早期浸润癌E.浸润癌3、子宫肉瘤的诊断,哪项除外A.超声检查B.分段诊刮C.手术切除标本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D.血清AFP检查E.CT检查4、下述抗原为MHC-Ⅰ类分子的受体的是A.CD25 B.CD28 C.CD4 D.CD8 E.CD25、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时,常并用糖皮质激素,其主要目的是____A.迅速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B.减少渗出与粘连C.补充皮质激素相对不足D.减少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E.提高局部药物的浓度6、Graves病停用药物时,下列哪项检查对判断该病的预后关系最大____A.甲状腺缩小,杂音消失B.T3抑制试验可抑制C.TSH恢复正常D.T3、T4及rT3正常E.甲状腺刺激抗体阴性7、关于孕前指导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如果夫妇婚后不准备避孕应向双方进行孕前指导B.经济困难,居住拥挤不属于不利于妊娠的心理社会因素C.受孕应在夫妇双方身心健康良好的情况下进行D.如有长期接触对胎儿有毒有害物质的历史暂不适合妊娠E.孕前指导是围产保健中的重要一环8、原发性肝癌首先转移的途径是A.淋巴道转移B.血道转移C.肝内蔓延和转移D.直接蔓延E.种植性转移9、下列病变均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除外A.胰腺炎时的脂肪坏死B.结核病时的干酪样坏死C.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D.血吸虫病时的虫卵结节E.维生素D摄入过多的胃黏膜10、某乡镇入夏以来连续发现腹泻病人,经大便培养为福氏志贺菌。
子宫内膜癌的护理查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妇产科护理学》第十三章《妇科恶性肿瘤的护理》,具体涉及第三节“子宫内膜癌的护理”。
详细内容包括:子宫内膜癌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分型、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分型、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2. 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3. 提高学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心理护理的认识,增强关爱患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理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病理生理、护理措施。
难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型、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妇产科护理学》学习指导、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该患者进行护理。
2. 理论讲解:(1)讲解子宫内膜癌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
(2)阐述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型、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3)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护理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病例为基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护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子宫内膜癌护理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子宫内膜癌护理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子宫内膜癌的护理2. 板书内容:(1)病因、病理生理(2)临床分型、诊断方法、治疗原则(3)护理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子宫内膜癌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
(2)阐述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型、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病例:患者,女,50岁。
近期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软,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血清CA125水平升高。
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
2. 答案:(1)定义:子宫内膜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妇产科护理学》第14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详细内容涉及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诊断、分期、治疗及护理要点。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14章第5节“子宫内膜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2.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分期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学会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诊断、分期、治疗及护理措施。
难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及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
2. 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
3. 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病例,介绍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引发学生思考。
2. 理论讲解:a. 子宫内膜癌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
b.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分期标准。
c.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子宫内膜癌病理生理2.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分期3. 子宫内膜癌治疗与护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
b. 列举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分期标准。
c. 论述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子宫内膜癌的预防、筛查及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2.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3. 子宫内膜癌的护理措施一、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是否侵犯邻近组织以及是否出现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分期标准如下:1. 第I期(局限于子宫体)a. IA: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b. IB:肿瘤侵犯子宫肌层。
2. 第II期(肿瘤侵犯宫颈)a. IIA:肿瘤侵犯宫颈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