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考研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80.65 KB
- 文档页数:4
东华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考研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吸湿微分热:纤维吸着一克水,放出热量;2.松弛:受力恒定,变形随时间延长的现象;3.品质长度:试样中长度超过主体长度的那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4纬密:经向,单位长度纬纱根数。
5.滑脱长度:纱线受力断裂,从断面中抽出的最长纤维的长度;6.327B:指3指锯齿白棉,手扯长度为27mm,马克隆直B级;7.极限氧指数:氧气体积/(氧气体积+氮气体积);8.结晶度:结晶区占整个材料的体积,百分比;9、热定型:温度大于玻璃化温度,外力作用下变形,保型冷却,变形固定;10、回潮率:水重/干重,百分率;二、简答题1、纺织纤维是如何分类的?答:天然,化学纤维,略向下展开;2、纤维的长度和细度对纱线性能有何影响?答:越长越细,纱线强力,高细度小,均匀度好;3、试述影响纤维吸湿的机制及理由。
答:亲水性基团,表面积,空洞,结晶度,伴生物;温度,湿度,大气压;4、不同吸湿性的纤维吸湿后力学性质有何变化?并解释。
答:吸湿上升强力下降,伸长上升,刚度下降(棉麻例外);5、讨论加捻对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捻缩;长度,直径;强力先上升,后下降;伸长增加;6、画出纱线变异——长度曲线,并作说明。
答:7、织物的透通性包含什么方面内容?透气,透汽,透湿,透水;8、介绍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毛茸产生,茸球的形成,茸球脱落。
三、问答题(4×10=40分,任选4题)1、试比较常见纤维素纤维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异同点。
纤维素纤维→棉、麻、粘胶结构→大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形态结构。
性能→机械,湿,热,光电,化学2何谓羊毛的缩绒性?分析其产生的机理,防止缩绒性有何方法?羊毛,集合体,毡化机理内因;鳞片;卷曲;弹性外因:热湿;机械外力树脂法;氯化法。
3、纤维受热时,力学状态发生变化或转变的基本机理及解释。
力学三态,热转变点;从大分子链段冻结,大分子运动角度解释。
4、纺织纤维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为何会产生静电现象?说明纤维带静电的危害。
纤维: 通常是指长宽比在103倍以上、粗细为几微米到上百微米的柔软细长体。
化学纤维: 是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纤维。
再生纤维: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等低分子作为原料制成的单体后,经人工合成获得的聚合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差别化纤维: 通常是指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的纤维。
工艺纤维:单纤维很短,不能采用单纤维纺纱,而是以许多植物单细胞藉胶质粘合集束而成的束纤维作为纺纱用纤维,称为工艺纤维。
异形纤维:是指经一定几何形状(非圆形)喷丝孔纺制的具有特殊截面形状的化学纤维。
复合纤维: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一聚合物,经复合纺丝法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分并列型、皮芯型和海岛芯等。
特种纤维:是指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功能或用途的化学纤维,其某些技术指标显著高于常规纤维。
超细纤维: 单丝细度<0.9dtex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高收缩纤维:是指纤维在热或热湿作用下的长度有规律弯曲收缩或复合收缩的纤维吸水吸湿纤维:是指具有吸收水分并将水分向临近纤维输送能力的纤维功能纤维:是满足某种特殊要求和用途的纤维,即纤维具有某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棉纤维成熟度degree of maturity: 即纤维胞壁的增厚的程度。
成熟系数:指棉纤维中断截面恢复成圆形后相应于双层壁厚与外径之比的标定值手扯长度:用手扯法整理出一端平齐、纤维平整、没有丝和杂质的小棉束,放在黑绒板上量取的纤维束长度。
熔体纺丝:将高聚物加热至熔点以上的适当温度以制备熔体,熔体经螺杆挤压机由计量泵压出喷丝孔,使成细流状射入空气中,经冷凝而成为细条。
湿法纺丝:将纺丝溶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液体凝固剂中固化成丝。
干法纺丝:将纺丝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热空气中使溶剂挥发固化成丝。
东华纺织材料学考研历年真题1. 答:机织物拉伸过程中,经、纬纱线在交织点处产生挤压,使交织点处经纬纱间的切向滑动阻力增大,它有助于织物强力增加,还有降低纱线强伸性质不匀的作用。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条样法的断裂强力大于受拉系统的各根纱线强力之和,即强力利用系数大于1。
特别是在短纤维纱线捻度较小的条件下,强度利用系数的提高比较明显。
(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不存在强力利用系数大于1的情况,原因是这种交互作用和均匀化不存在,但(针织物和)非织造布随着各自的密度增加,强力利用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因为密度越大所提供交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大。
针织物是线圈结构,交织点少,纱线弯曲排列,在成形时没有较大的张力和紧密的结构,因而成形后针织物易于松弛,受力则发生纱线的转动与伸直,尤其是转动,导致变形较大。
(另一种情况的分析:如果机织物和针织物的紧度或排列密度过大,或织物中各根纱线强力不匀,或织物中纱线在织造中有过多的损伤,尤其是纱线捻系数过大(接近甚至超过临界捻系数),交织点挤压的补偿作用已不能弥补纱线的强度损伤或残余应力,织物中的纱线强力利用系数小于1。
)2.答:根据的顺序来鉴别。
(1)Lycra ?(氨纶)是弹性纤维(2)采用燃烧试验法将纤维初步分成纤维素纤维(竹浆纤维,聚乳酸纤维,彩棉)、蛋白质纤维(羊绒、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Nomex ?(芳纶1313),涤纶)其中Nomex ?(芳纶1313)有良好的阻燃性,则另一纤维为涤纶。
(3)显微镜观察法彩棉:天然转曲(纵向形态)羊毛:鳞片大多呈环状或瓦状(纵向形态)羊绒:鳞片大多呈环状,边缘光滑,间距较大,张角较小(纵向形态)(4)药品着色法加碘竹浆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不变蓝聚乳酸纤维(再生淀粉纤维):变蓝3.答:(1)先画模型图(此略)又ε=ktn 种未知纤维大类鉴别各类鉴别逐对确认 n 种未知纤维名称4.答:造型系数M m(表达了悬垂的灵活度)、贴服系数M r (可以很好地代表悬垂度U值)和均匀系数M(表达了悬垂波的均匀程度)【悬垂美感三要素】构成综合美感系数M。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2001年一、名词解释(30分后)1、织物的舒适性织物服用性能之一,是指人们在穿着时的感觉性能。
狭义的舒适性是指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维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表面性能对舒适性影响很大。
广义的舒适性除了包括上述屋里因素外,还包括心理、生理因素。
2、变形纱化纤原丝在冷和机械促进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并使之具备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出柔软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作变形丝或变形纱。
包含: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等。
3、织物的悬垂性:织物因自重下垂时的程度和形态4、机织物的紧度和针织物的未充满系数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到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就是纱线的覆盖率或全面覆盖系数。
未充满系数:δ=线圈长度/纱线直径,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5、捻系数则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需用去比较同品种相同厚薄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与纱线的搓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
特数制捻系数at=ttnt;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公制捻系数at=tm/nm;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6、羊毛品质指数延用下来的指标,曾则表示该羊毛的可以纺支数,现则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的羊毛细度。
支数越高,纤维越细,可以纺纱支数越高。
7、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8、吸湿滞后性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至均衡和从经久耐用达至均衡,两种均衡回潮率不成正比,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表示之。
9、蠕变与应力松弛塑性:指一定温度下,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变形随其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近十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2000年一、名词解释(30分)1、准结晶结构腈纶在内部大分子结构上很特别,成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属准结晶结构。
2、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3、纤维的流变性质: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应力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4、复合纤维-由两种及两种以上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一聚合物,经复合纺丝法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分并列型、皮芯型和海岛芯等。
5、极限氧系数:纤维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量体积百分数。
6、交织物:用两种不同品种纤维的纱线或长丝交织而成的织物。
7、多重加工变形丝具有复合变形工序形成的外观特征,将其分解后可看到复合变形前两种纱线的外观特征。
8、织物的舒适性狭义: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保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广义:除了一些物理因素外(织物的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及表面性能)还包括心理与生理因素。
9、织物的悬垂性和悬垂系数悬垂性: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
悬垂系数:悬垂系数小,织物较为柔软;反之,织物较为刚硬。
10、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与纱线的捻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
特数制捻系数at=Tt Nt;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公制捻系数at=Tm/Nm;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二、问答和计算题1、(10分)甲、乙两种纤维的拉伸曲线如下图所示。
试比较这两种纤维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初始模量、断裂功的大小。
如果将这两种纤维混纺,试预估其混纺纱与混纺比的关系曲线。
2、(20分)试比较蚕丝和羊毛纤维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的新产品开发取向。
注:结构:包括单基、大分子链形态、分子间力、形态结构等;性能:包括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弹性、染色性、吸湿性、耐光性、缩绒性等。
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招生专业:纺织工程考试科目:纺织材料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纤维的两相结构:纤维的微结构,同时存在结晶态与非晶态两种形式。
结晶态与非结晶态相互混杂的结构称为两相结构。
一般认为线型大分子上一部分链段形成晶体结构,一部分链段形成非晶态结构,一个纤维分子穿过很多微晶体,两相结构的模型有缨状微胞结构、2.:表示二级原棉,手扯长度为29cm,锯齿白棉。
3.纺织材料的耐疲劳性能: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不断积累,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裂伸长时,材料最后整体破坏的现象。
4.非织造布:由纤维层(定向或非定向铺置的纤维网或纱线)构成,也可再结合其他纺织品或非纺织品,经机械或化学加工而成的制品。
5.哈密尔顿转移指数M: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颁布程度的指标。
6.变形丝:化纤原丝在热和机械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或变形纱。
包括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
7.热机械性能曲线:高聚物受力变形或初始模量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8.织物风格:(广义)织物本身所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触觉、视觉、听觉)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狭义)织物的某种物理机械性能通过人手的触觉所引起的综合反应(手感)。
9.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等低分子作为原料制成的单体后,经人工合成获得的聚合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6、锦纶66、腈纶等。
再生纤维是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铜氨纤维等。
10.克罗(Clo)值:在室温21℃,相对温度小于50%,气流为10cm/s(无风)的条件下,一个人静坐不动,能保持舒适状态,此时所穿衣服的热阻力为1克罗值。
CLO越大,则隔热,保暖性越好。
纺织材料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在纺织材料学领域,考研题库通常涵盖了从纤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到纺织品的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考研题库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问题1:简述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区别。
答案:天然纤维是指从植物或动物中直接提取的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等。
它们具有可再生、生物降解性、吸湿性好等优点。
合成纤维则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人工合成的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
它们通常具有高强度、耐磨损、易清洗和可塑性好等特点。
问题2:解释纺织材料的吸湿性及其对纺织品的影响。
答案:吸湿性是指纤维材料吸收周围空气中水分的能力。
良好的吸湿性可以使纺织品更加舒适,因为它能够调节皮肤表面的湿度,减少汗水的积聚。
然而,过高的吸湿性也可能导致纺织品在潮湿环境中变得沉重,影响其使用性能。
问题3:描述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的热定型过程。
答案:热定型是一种通过加热使纤维或织物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纤维或织物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
这有助于固定纤维的形状,提高其尺寸稳定性,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
问题4:解释纺织品的抗皱性和抗皱性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答案:抗皱性是指纺织品抵抗皱纹形成的能力。
提高纺织品抗皱性的加工方法包括使用抗皱纤维、通过化学处理增加纤维的弹性、以及采用特殊的织物结构设计。
例如,使用交联剂对纤维进行化学处理,可以增加纤维的弹性,从而减少皱纹的形成。
问题5:讨论纺织品的耐磨性及其测试方法。
答案:耐磨性是指纺织品在受到摩擦时抵抗磨损的能力。
测试纺织品耐磨性的方法通常包括马丁代尔耐磨测试(Martindale abrasion test),该测试通过模拟纺织品在日常使用中受到的摩擦,来评估其耐磨性。
问题6:简述纺织品的保暖性和影响因素。
答案:保暖性是指纺织品在寒冷环境中保持热量的能力。
影响纺织品保暖性的因素包括纤维的类型、纤维的细度、织物的密度、以及织物的结构。
一般来说,较粗的纤维和较密集的织物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暖性。
纺织材料学考研题库及答案纺织材料学考研题库及答案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考研中的重要科目。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熟悉纺织材料学的考点和题型,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理论和实践,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纺织材料学的考研题库及答案,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纺织材料基础知识1. 纺织材料的分类和特点答案:纺织材料可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和合成纤维三大类。
天然纤维包括棉、麻、丝、毛等,具有柔软、透气、吸湿性好的特点。
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如人棉、人丝、腈纶等,具有强度高、耐磨性好的特点。
合成纤维包括涤纶、尼龙等,具有耐腐蚀、易染色的特点。
2. 纺织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答案:纺织材料的结构包括纤维结构、纱线结构和织物结构。
纤维结构决定了纤维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纱线结构决定了纱线的强度和柔软度,织物结构决定了织物的外观和性能。
3. 纺织材料的加工工艺答案:纺织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纺纱、织造、印染和后整理等环节。
纺纱是将纤维进行纺制,形成纱线;织造是将纱线进行交织,形成织物;印染是对织物进行印花和染色;后整理是对织物进行整理和加工,使其具有所需的性能。
第二部分:纺织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评价1. 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答案: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纤维长度、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湿性、透气性等指标的测定。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纤维长度测定仪、拉伸试验机、吸湿透湿仪等。
2. 纺织材料的化学性能测试答案:纺织材料的化学性能测试包括纤维的纤度、吸湿性、染色性等指标的测定。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纤维纤度测定仪、湿气吸湿仪、染色性能测试仪等。
3. 纺织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答案:纺织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包括织物的强度、断裂伸长率、抗撕裂性等指标的测定。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织物强度测试仪、断裂伸长率测试仪、抗撕裂性测试仪等。
第三部分:纺织材料的应用与发展1. 纺织材料在服装行业的应用答案:纺织材料在服装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面料的选择、设计、加工等方面。
2022年东华大学833纺织材料学考研复习资料(内含考试试题与试题答案)《东华大学考研833纺织材料学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由鸿知东华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东华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东华大学考研833纺织材料学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纺织材料学》(于伟东)===2021东华大学考研参考书目===《纺织材料学》(第二版),于伟东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
本书结合东华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答案,旨在帮助报考东华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
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纺织学院: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数字化纺织工程、古代纺织材料与技术、纺织生物材料与技术、纺织复合材料、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适用科目:833纺织材料学内容详情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Part 1 - 考试重难点:通过总结和梳理《纺织材料学》(于伟东)等教材的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配套课后/经典习题与解答:针对《纺织材料学》(于伟东)教材1-7章节的课后/经典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东华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考研课件及考题答案汇编:根据《纺织材料学》(于伟东)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按类别汇总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的东华往年考研真题答案(名词解释题、简述题等),并配备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东华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纺织材料学一 名词对解释1 纳米尺度和纳米纤维2 吸湿平衡与吸湿滞后3 差别化纤维与高性能纤维4 粘-滑现象和伪浸润现象5 比模量与断裂长度6 根数加权长度与巴布长度7 紧密纺与分束纺8 线圈结构与加固结构9 临界捻系数与强力利用系数 10 织物的易护理性及安全性二 问答与计算1 针织物的变形为何较大?非织造布的强力利用系数为何较低?机织物的强力利用系数为何>1?试在纤维原料不变的条件下,作图讨论三类织物的拉伸行为的差异。
2 请用系统鉴别法鉴别竹浆纤维、聚乳酸纤维、Lycra 、Nomex 、羊绒、彩棉、羊毛纤维,并说明理由。
3 假设涤纶纤维的力学模型为V oigt 模型,即弹簧和粘壶的并联模型,已知是等速伸长(CRE )作用,且纤维截面的变化忽略不计,试求该纤维的初使模量E 0 ;当施加应变0εε=时,问该纤维有无应力松弛;由此说明该模型与实际纤维拉伸性质的差异。
4 美感系数M 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其各自的名称和意义为何?美感系数表达的是织物的哪类风格?试讨论影响美感系数的因素。
5 已知以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的号数tex N 36t =,实测的其捻回角︒=30β;螺距mm h 2=;经纱和纬纱间的平均中心距分别是d a 2.1=和d b 5.1=,试求:①经纬纱的平均直径)(d mm 、捻度Tt (捻/10cm )和捻系数αt ;②经密P T (根/10mm )、纬密P W (根/10mm )和纱线线密度δy (g/cm 3);③织物的三个紧度E T 、E W 、E Z 。
6 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棉与竹粘胶的应力-应变曲线。
若将两种纤维混纺,成纱的加工方式、工艺条件和纱线支数不变,讨论随着棉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的强度、伸长率、吸湿性、导电性、抗紫外和抗菌性的变化及原因。
7 定义织物功能的可靠性及使用的安全性,并与传统的织物风格及舒适性作比较,说明各名词对在纺织材料中的基本表达对象和内容。
20001、准结晶结构:腈纶在内部大分子结构上很独特,成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属准结晶结构。
2、纤维的流变性质: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应力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3、多重加工变形丝:具有复合变形工序形成的外观特征,将其分解后可看到复合变形前两种纱线的外观特征。
20011、织物的舒适性:织物服用性能之一,是指人们在穿着时的感觉性能。
狭义的舒适性是指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维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表面性能对舒适性影响很大。
广义的舒适性除了包括上述屋里因素外,还包括心理、生理因素。
2、机织物的紧度: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有经向紧度E T,纬向紧度E w和总紧度E z之分。
3、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与纱线的捻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
特数制捻系数at=Tt Nt;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 公制捻系数at=Tm/Nm;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4、高聚物热机械性能曲线:将非晶态高聚物在不同的温度作用下,测量纤维的伸长变形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分别得到变形-温度曲线和模量-温度曲线,也称热机械曲线。
20021、热定型:就是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程。
(如:蒸纱、熨烫)2、转移系数: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指标M>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 ,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 M=0 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M<0 纤维向内转移,M↑表示向内转移程度越大,M=-100% 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3、随机不匀:纱条中纤维根数及分布不匀,称随机不匀或极限不匀。
20101.分子的内旋转与分子构象:分子的内旋转:大分子链中的单键在能绕着它相邻的键按一定键角旋转。
分子构象:分子链由于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列形式。
(?)2.相对湿度和预调湿: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预调湿:对纤维材料进行(45±2)℃的预烘,此烘干过程称为预调湿。
3.差微摩擦效应与毡缩性:差微摩擦效应:羊毛纤维特有的现象即顺鳞片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摩擦系数,△μ=μ逆-μ顺>0,用δ表示:δ=2x(μ逆-μ顺)/(μ逆+μ顺)= △μ/。
毡缩性:羊毛纤维在湿热或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作用,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的特性。
4.浸润的滞后性与平衡态浸润:浸润滞后性:指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间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
平衡态浸润:纤维的浸润是指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中达到平衡不变的液体形状的浸润,称为平衡态浸润。
5.复合纺: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状的单纱或长丝束加工成一根纱线。
6.织物结构相和织物组织:织物结构相: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呈屈曲状态的构相,一般由经纱屈曲波高与纬纱屈曲波高的比值来决定。
织物组织: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的规律和形式。
7.织物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在热作用下,织物形态稳定,无过大的变形或软化,强度和模量无明显下降,化学性能稳定,无明显分解和挥发;在低温环境下不脆化,不龟裂损伤,柔软可用。
20061、分子间引力:纤维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大分子链间的相对位置,链的形状、大分子排列的密度及链的柔曲性等有关。
这种作用力使纤维中的大分子形成一种较稳定的相对位置,或较牢固的结合,使纤维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质。
2、高分子聚合物: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等低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成单体,经化学合成制成高分子聚合物。
3、表面张力:是指单位线长垂直移动或开裂所需的力。
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招生专业:纺织工程考试科目:纺织材料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纤维的两相结构:纤维的微结构,同时存在结晶态与非晶态两种形式。
结晶态与非结晶态相互混杂的结构称为两相结构。
一般认为线型大分子上一部分链段形成晶体结构,一部分链段形成非晶态结构,一个纤维分子穿过很多微晶体,两相结构的模型有缨状微胞结构、2.:表示二级原棉,手扯长度为29cm,锯齿白棉。
3.纺织材料的耐疲劳性能: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不断积累,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裂伸长时,材料最后整体破坏的现象。
4.非织造布:由纤维层(定向或非定向铺置的纤维网或纱线)构成,也可再结合其他纺织品或非纺织品,经机械或化学加工而成的制品。
5.哈密尔顿转移指数M: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颁布程度的指标。
6.变形丝:化纤原丝在热和机械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或变形纱。
包括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
7.热机械性能曲线:高聚物受力变形或初始模量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8.织物风格:(广义)织物本身所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触觉、视觉、听觉)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狭义)织物的某种物理机械性能通过人手的触觉所引起的综合反应(手感)。
9.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等低分子作为原料制成的单体后,经人工合成获得的聚合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6、锦纶66、腈纶等。
再生纤维是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铜氨纤维等。
10.克罗(Clo)值:在室温21℃,相对温度小于50%,气流为10cm/s(无风)的条件下,一个人静坐不动,能保持舒适状态,此时所穿衣服的热阻力为1克罗值。
CLO越大,则隔热,保暖性越好。
东华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纺织材料学真题试题库及答案《纺织材料学》试题一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概念题(15分)1、羊毛的缩融性:2、差别化纤维3、超细纤维4、高收缩纤维5、吸湿滞后性二、填空:25分1、化学纤维“三大纶”指的是、和。
其中,耐磨性最好的是,保形性最好的是,多次拉伸后剩余伸长最大的是,耐光性最好的是,耐光性最差的是;保暖性最好的是,热稳定性最好的是;有合成羊毛之称;可做轮胎帘子线的是。
2、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
生长期包括、和转曲期三个时期。
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横截面是,纵面是不规则的沿长度方向不断改变旋向的螺旋形扭曲,称为。
棉主要性能包括、、、、和。
3、羊毛的主要组成是。
其横截面由、和中腔组成;纵向有天然。
4、化学纤维的制造包括、、和纺丝后加工四个过程。
5、人造棉即,人造毛即;有人造丝之称;合成棉花指的是。
纤维有防治关节炎之功效。
6、氨纶的最大特点是。
7、中空纤维的最大特点是。
8、纺织纤维从大分子结合成纤维,大致经历、、、和纤维五个层级。
9、标准状态指的是。
公定回潮率的规定是为了计重和的需要,它与回潮率接近。
10、原棉标志329代表的含义是。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10分)1、吸湿使所有的纺织纤维强度下降,伸长率增加。
()2、兔毛有软黄金之称。
()3、粘胶、涤纶、晴纶和锦纶都是合成纤维。
()4、直径很细,而长度比直径大许多的细长物质称为纺织纤维。
()5、棉纤维在酸溶液中给予一定的拉伸,以改变纤维的内部结构,提高纤维的强力。
这一处理称为丝光。
()四、计算题(15分)1、某种纤维的线密度为1.45dtex,如用公制支数和特数表示,各为多少?2、一批粘胶重2000kg,取100g试样烘干后称得其干重为89.29g,求该批粘胶的实际回潮率和公定重量。
3、计算70/30涤/粘混纺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混纺比。
五、试述下列各题(25分)1、哪些因素影响纺织纤维的回潮率,如何影响?2、羊毛的鳞片层有什么作用?3、纤维的长度和细度对成纱质量有何影响?六、写出棉型、中长型和毛型化纤的长度和细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