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釜的操作流程

反应釜的操作流程

反应釜的操作流程
反应釜的操作流程

加氢高压反应釜的操作流程

加氢高压反应釜的操作流程应有几个步骤

(一)安装

1、检查釜内、釜外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是否有不利于空气流通的物品存在,如果有,请移走;

2、检查阀门、釜内是否干净;如果不干净,请洗净;

3、关闭所有阀门(排气阀除外),开始投料,投料后,盖住釜盖(注意:旋转螺帽时应用力均匀,保证对角线两螺丝互相旋紧,以防紧后漏气);

4、关闭排气阀。

(二)检查装置气密性

关闭所有阀门,盖住釜盖(注意:旋转螺帽时应用力均匀,保证对角线两螺丝互相旋紧,以防紧后漏气);打开进气阀通入痰气到1Mpa,关闭进气阀,观察压力变化情况,确认装置是否漏气!

(三)加氢

1、检查各阀门是否关严;

2、将排气软管指向空旷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3、上氢气减压阀门(注意氢气压力阀的丝口是反丝的)、氮气压力阀,上好后,用肥皂水检查是否漏气(如漏气,请重上);

4、在排气口用真空抽出液面上的空气;

5、打开釜的进气阀,打开氮气减压阀,充氮气,使内釜压力(P=0.2Mpa)后,关闭氮气减压阀,关闭进气阀,保持约2分钟,看压力表压力是否下降,另外俯首侧听阀门、釜盖是否漏气,如不漏,则缓慢打开排气阀,将里面的压力排泄至0.01Mpa时,关闭排气阀;

6、重复第5步操作一遍;

7、打开进气阀,打开氢气减压阀,充入氢气至所需压力,关闭进气阀,关闭氢气减压阀,然后调试其他参数至所需状态令其反应。

(四)、控制取样:

1、每隔半个小时,观察各项数据是否正常,如压力减小,则须重新补充氢气;

2、氢气钢瓶内氢气不能放完,必须保证有一定压力时,就应弃用换新瓶;

3、取样。缓慢打开排气阀,设置釜内压力改为0.2Mpa时,关闭排气阀,缓慢打开取样阀至有反应液冒出,关闭取样阀,取样,然后清洁取样口,不能让易燃物残留。

生产流程图(英文版)

Production flow chart Develop scheduling plans Arrange production plan Confirm mold status Inspection/Maintenance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inal production mold maintenance Mold to be produced Fill mold condition record /storage Preheating equipment Materials purchased Inventory statistics report file delivery of cargo from storage Pre process record / Reference Process adjustment Product forming Random process adjustment Size detection Track inspection record Record file The placement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post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drawings Responsible for post processing position Finished products inspection and storage Order /inventory statistics Fill out the finished product inspection and out of the storehouse Delivery order with packing details Shipping method

氨制冷循环系统工艺流程

氨制冷循环系统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氨制冷循环系统工艺流程 1.单级制冷循环系统 单级制冷机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制冷机,它可以应用于制冰、空调、食品冷藏及工业生产过程等方面。单级制冷循环是指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相继经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便完成了单级制冷机的循环,即达到了制冷的目的。 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单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氨液分离器、节流阀及其它附属设备等组成,相互间通过管子联接成一个封闭系统。其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液态制冷剂蒸发后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系统的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油分离器用于沉降分离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汽中的油;冷凝器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蒸汽冷凝成为饱和液体;贮氨器用来贮存冷凝器里冷凝的制冷剂氨液,调节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制冷剂氨液的供需关系;氨液分离器是氨重力供液系统中的重要附属设备;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流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部分。 单级流程示意图 点击此处放大图片 2.双级制冷循环系统 双级制冷循环是在单级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压缩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先进入低压级汽缸压缩到中间压力,经过中间冷却后再进入高压级汽缸,压缩到冷凝压力进入冷凝器中。一般蒸发温度在-25℃~-5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机进行制冷。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双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中间冷却器、贮氨器、氨液分离器、节流阀及其它附属设备等组成,相互间通过管子联接成一个封闭系统。其中,中间冷却器利用少量液态制冷工质在中间压力下汽化吸热,使低压级排出的过热蒸汽得到冷却,降低高压级的吸气温度,同时还使高压液态制冷工质得到冷却。

工艺流程图识图基础知识

工艺流程图识图基础知识 工艺流程图是工艺设计的关键文件,同时也是生产过程中的指导工具。而在这里我们要讲的只是其在运用于生产实际中大家应了解的基础知识(涉及化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内容有兴趣的师傅可以找些资料来看)。它以形象的图形、符号、代号,表示出工艺过程选用的化工设备、管路、附件和仪表等的排列及连接,借以表达在一个化工生产中物量和能量的变化过程。流程图是管道、仪表、设备设计和装置布置专业的设计基础,也是操作运行及检修的指南。 在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能见到的表述流程的工艺图纸一般只有两种,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PFD和P&ID。PFD实际上是英文单词的词头缩写,全称为Process Flow Diagram,翻译议成中文就是“工艺流程图”的意思。而P&ID也是英文单词的词头缩写,全称为Piping and Instrumentation Diagram,“&”在英语中表示and。整句翻译过来就是“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图中所表达内容多少的不同,PFD较P&ID内容简单。更明了的解释就是P&ID图纸里面基本上包括了现场中所有的管件、阀门、仪表控制点等,非常全面,而PFD图将整个生产过程表述明白就可以了,不必将所有的阀门、管件、仪表都画出来。 另外,还有一种图纸虽不是表述流程的,但也很重要即设备布置图。但相对以上两类图而言,读起来要容易得多,所以在后面只做简要介绍。 下面就介绍一下大家在图纸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内容及表示方法。 1 流程图主要内容 不管是哪一种,那一类流程图,概括起来里面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图形、标注、图例、标题栏等四部分,我们在拿到一张图纸后,首先就是整体的认识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a 图形将全部工艺设备按简单形式展开在同一平面上,再配以连接的主、辅管线及管件,阀门、仪表控制点等符号。 b 标注主要注写设备位号及名称、管段编号、控制点代号、必要的尺寸数据等。 c 图例为代号、符号及其他标注说明。 d 标题栏注写图名、图号、设计阶段等。

合成氨生产工艺中的冷冻工段氨冷却器(W_556)的设计说明书

1绪论 本次设计是对天脊集团合成氨生产工艺中的冷冻工段氨冷却器(W-556)的设计。天脊煤化工集团,现位于省潞城市。它的前身是化肥厂,1977年,化肥厂整体改制为天化工集团。 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补低温流体加热或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气化或把蒸气冷凝。这些过程均和热量传递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均可以通过换热器来实现完成。可以说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本次设计的换热器就是将气氨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以达到生产的要求。 1.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 造气→粗煤气→低温甲醇洗及冷冻系统→液氨洗系统→氨合成→氨库 造气即原煤经处理系统产生煤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在加压气化流中反应。 氨由H和N两种元素组成。合成氨是以H2和N2在一定条件下全盛的。H2是从煤中获得的,而N2是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 原煤经过筛选,粉碎等过程后,在200#工段加压气化系统的燃烧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得到水煤气,反应的一系列方和如下: 燃烧层: C+O2→CO2+Q

C+O2→CO+Q CO+O2→CO2+Q 气化层: C+ H2O→CO2+H2 -Q C+ H2O→CO+ H2-Q C+ H2→CH4+Q CO+ H2O→CO2+ H2+Q 粗煤气继续在200# 经过洗涤降温,分离等程序最后进入300#,粗煤气变换系统的主要成分有CO2、CO、H2、H2S、CH4等。到300#的粗煤气洗涤变换后进入400#,在300#的变换炉发生的主要反应有:C+ H2O→CO2+ H2 +Q。进入400#变换气冷却系统的变换气主要成分是CO2、H2,还有少量的CO、N2、H2S、CH4等。400#2段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变换气,气体的成分基本没有变化。 CO2、H2S等有害物质和各种杂质的作用会影响合成氨的质量,还可能造成设备仪器的损坏等,因此,在合成氨之前必须将这些有害物质和杂质去除。500#低温甲醇洗涤系统和600#液氮洗系统是用物理方法吸收,沉淀这些物质。500#主要吸收CO2和H2S,从500#流出的净化气还有少量的CO、N2、CH4等。600#主要吸收CO,从1800#、5800#空气分离得到的N2 也进入600#,并和H2混合,得到比例大约为1:3的N2和H2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进入900#氨全盛系统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N2+3 H2→2NH3 经氨合成系统合成的氨经处理后进入氨库。

干燥机工艺流程及说明

三种干燥机的工作原理 1、冷冻式干燥机系统流程图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潮湿高温的压缩空气流入前置冷却器(高温型专用)散热后流入热交换器与从蒸发器排出来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进入蒸发器的压缩空气的温度降低。 换热后的压缩空气流入蒸发器通过蒸发器的换热功能与制冷剂热交换,压缩空气中的热量被制冷剂带走,压缩空气迅速冷却,潮湿空气中的水份达到饱和温度迅速冷凝,冷凝后的水分经凝聚后形成水滴,经过独特气水分离器高速旋转,水分因离心力的作用与空气分离,分离后水从自动排水阀处排出。经降温后的空气压力露点最低可达2℃。 降温后的冷空气流经空气热交换与入口的高温潮湿热空气进行 ① 压缩机 ⑨ 压力表 ⑩ 气枪 ⑧ 前置冷却器 ⑥ 气水分离器 ⑤ 储液器 ④ 蒸发器 ② 冷凝器 ③ 节流阀 ⑦ 自动排水器 ⒁ 压缩空气进口 ⒀ 热气旁通阀 ⑿ 高低压保护开关 ⑾ 干燥过滤器 ⑿ ⑤ ④ ⑾ ③ ② ① ⑨ ⑥ ⑩ ⑦ ⑧ ⒂ 干燥空气出口 ⒂ ⒀ ⒁ ⒃ 预冷回热器 ⒃

热交换,经热交换的冷空气因吸收了入口空气的热量提升了温度,同时压缩空气还经过冷冻系统的二次冷凝器(同行独有的设计)与高温的冷媒再次热交换使出口的温度得到充分的加热,确保出口空气管路不结露。同时充分利用了出口空气的冷源,保证了机台冷冻系统的冷凝效果,确保了机台出口空气的质量。 2、无热式干燥机的产品流程图及工作原理 1、塔压力表(小型机组不安装);2逆止阀;3再生风量调节阀;4塔压力表;5逆止阀;6 再生风量调节阀; 工作原理 由空压机排出的大量空气,由压缩空气入口管流入,通过气阀进入两个塔中的运转塔,其中的湿气会被吸附剂所吸收而干燥。当空气流通到塔顶时,空气中的水份被全部吸收,露点温度可达-40℃,从而达到干燥目的。整个循环标准需10分钟,每塔各运行5分钟,一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

工艺流程图绘制方法——PID图 PID图图纸规格 采用1号图纸规格(594 mm×841 mm),并用多1号图分开表示。每图纸的有关部分均应相互衔接,完善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 PID图的容 应根据工艺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的要求,详细地表示装置的全部设备、仪表、管道和其他公用工程设施,具体容如下: a)全部设备; b)全部仪表(包括控制、测量及计算机联结); c)所有管道、阀门(低高点放空除外)、安全阀、大小头及部分法兰; d)公用工程设施、取样点、吹扫接头; e)工艺、仪表、安装等特殊要求。 PID图中设备画法 设备代号: C塔;E冷换设备;SR过滤器;M混合器; F加热炉;A空冷器;FA阻火器;SC取样冷却器; P泵;K压缩机;T罐;EJ抽空器; R反应器;D容器;B锅炉;SIL消音器; PSV安全阀;其余小设备可用代号SM表示。 设备编号: 例如E-1由三台换热器并联操作,其编号分别为E-1A,E-1B,E-1C(或E-1A/B/C);如

P-1为两台泵(一台操作,一台备用),其编号为P-1A,P-1B(或P-1A/B)。 用细实线画出装置全部操作和备用的设备,在设备的邻近位置(上下左右均可)注明编号(下画一粗实线)、名称及主体尺寸或主要特性。编号及名称应与工艺流程图相一致。 设备的主体尺寸或特性的标注方法按不同外型或特性规定如下: a)立式圆筒型:径ID×切线高,mm, b)卧式圆筒型:径ID×切线长,mm, c)长方型:长×宽×高,mm, d)加热及冷换设备:标注编号、名称及其特性(热负荷及传热面积) e)机泵:流量、扬程 设备大小可不按比例画,但应尽量有相对大小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表示其相对高度位置,例如热旁路控制流程中的冷凝器和回流罐。 设备部构件的画法与PFD图规定要求相同(例如塔各进料口所在塔板的位置等)。相同作用的多台设备应全部予以表示,并按生产过程的要求表示其并联或串联的操作方式。对某些需要满足泵的汽蚀余量或介质自流要求的设备应标注其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塔类和某些容器均有此要求。对于落地的立式容器,该尺寸要求也可直接表示在相关数据表设备简图中。PID图中管道画法 装置所有操作、开停工及事故处理等管道及其阀门均应表示,并用箭头表示管物料的流向。主要操作管道用粗实线表示,备用管道、开停工及事故处理管道、其他辅助管道均用细实线表示。 装置的扫线、污油排放及放空管道只需画出其主要的管道及阀门,并表示其与设备或工艺管道连接的位置。 装置公用工程(水、蒸汽、燃料、密封油、冲洗油、空气、化学药剂等)可分不同系统按上述要求绘制公用工程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各种物料一般在使用地点用短实线示意,

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适用于炼油装置和石油化工装置地‘工艺流程图’()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设计.对于有特殊要求地项目,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工艺流程图地标准,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炼油厂流程图图例》 《设计文件复用规定》 《管道材料等级规定(炼油)》 图地画法 标准:工艺流程图()地图例应按地有关规定绘制. 图纸规格:应采用号、号或号图,如果采用号或号图,需要延长时,其长度尽量不要超过号图地长度. 图地构成:) 设备;) 工艺管道及介质流向;) 参数控制方;) 工艺操作条件;) 物料地流率及主要物料地组成和主要物性数据;) 加热及冷却设备地热负荷. 设备画法 流程中只画与生产流程有关地主要设备,不画辅助设备及备用设备.对作用相同地并联或串联地同类设备,一般只表示其中地一台(或一组),而不必将全部设备同时画出. 所有地设备均用细实线表示并注明编号,并同时注明其名称(汉字).设备按同类性质设备地流程顺序统一编号,编号之间可以有空号.用代号表示设备地属性.例如表示塔,表示换热器等.但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在设计地技术统一规定中明确采用其他相应设备代号. 装置设备地编号格式规定如下: × ×-× × ×× × 例如某常压催化联合装置(单元号为)中常压部分(部分号为)地塔,可写成;催化部分(部分号为)地塔可写成.又如某重整装置(不列单元号)重整部分(部分号为)地换可写成.又如某焦化装置地(不列单元及部分号)可写成. 设备大小可以不按比例画,但其规格应尽量有相对地概念.有位差要求地设备,应示意出其相对高度位置. 对工艺有特殊要求地设备内部构件应予表示.例如板式塔应画出有物料进出地塔板位置及自下往上数地塔板总数;容器应画出内部挡板及破沫网地位置;反应器应画出器内床层数;填料塔应表示填料层、气液分布器、集油箱等地数量及位置. 管道画法 流程图应自左至右按生产过程地顺序绘制,进出装置或进出另一张图(由多张图构成地流程图)地管道一般画在流程地始末端(必要时可画在图地上下端),用箭头(进出装置)或箭头(进出另一张图纸)明显表示,并注明物料地名称及其来源或去向.进出另一张流程图时,尚需注明进出另一张图地图号(只写档案号地顺序号,省略档案号本身,例如,只写,是“图”字代号),图号可直接标注在箭头内.如果流程复杂,可加注来或去图地管道坐标,坐标用箭头首端方框中地文字表示,方框内第一个英文字为横坐标,第二个阿拉伯数字为纵坐标. 用粗实线表示主要操作管道,并用箭头表示管内物料地流向.正常生产时使用地水、蒸汽、燃料及热载体等辅助管道,一般只在与设备或工艺管道连接处用短地细实线示意,注明物料名称及其流向.正常生产时不用地开停工、事故处理、扫线及放空等管道,一般均不需要画出,也不需要用短地细实线示意.除有特殊作用地阀门外,其他手动阀门均不需画出.

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FD图

适用于炼油装置和石油化工装置的‘工艺流程图’(PFD)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设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须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工艺流程图的标准,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SH/T 3101 《炼油厂流程图图例》 EMGS 0807 《设计文件复用规定》 SEPM 0101.1 《管道材料等级规定(炼油)》 PFD图的画法 标准:工艺流程图(PFD)的图例应按SH/T 3101的有关规定绘制。 图纸规格:应采用1号、2号或3号图,如果采用2号或3号图,需要延长时,其长度尽量不要超过1号图的长度。 PFD图的构成:a) 设备;b) 工艺管道及介质流向;c) 参数控制方; d) 工艺操作条件;e) 物料的流率及主要物料的组成和主要物性数据; f) 加热及冷却设备的热负荷。 设备画法 流程中只画与生产流程有关的主要设备,不画辅助设备及备用设备。对作用相同

的并联或串联的同类设备,一般只表示其中的一台(或一组),而不必将全部设备同时画出。 所有的设备均用细实线表示并注明编号,并同时注明其名称(汉字)。设备按同类性质设备的流程顺序统一编号,编号之间可以有空号。用代号表示设备的属性。例如C表示塔,E表示换热器等。但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在设计的技术统一规定中明确采用其他相应设备代号。 装置设备的编号格式规定如下: ×× -××××× 例如某常压催化联合装置(单元号为1)中常压部分(部分号为1)的塔-1,可写成C-1101;催化部分(部分号为2)的塔-1可写成C-1201。又如某重整装置(不列单元号)重整部分(部分号为2)的换-4可写成E-204。又如某焦化装置的D-1(不列单元及部分号)可写成D-1。 设备大小可以不按比例画,但其规格应尽量有相对的概念。有位差要求的设备,应示意出其相对高度位置。 对工艺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内部构件应予表示。例如板式塔应画出有物料进出的塔板位置及自下往上数的塔板总数;容器应画出内部挡板及破沫网的位置;反应器应画出器内床层数;填料塔应表示填料层、气液分布器、集油箱等的数量及位置。 管道画法

氨制冷循环系统工艺流程精编版

氨制冷循环系统工艺流 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氨制冷循环系统工艺流程 1.单级制冷循环系统 单级制冷机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制冷机,它可以应用于制冰、空调、食品冷藏及工业生产过程等方面。单级制冷循环是指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相继经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便完成了单级制冷机的循环,即达到了制冷的目的。 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单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氨液分离器、节流阀及其它附属设备等组成,相互间通过管子联接成一个封闭系统。其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液态制冷剂蒸发后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系统的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油分离器用于沉降分离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汽中的油;冷凝器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蒸汽冷凝成为饱和液体;贮氨器用来贮存冷凝器里冷凝的制冷剂氨液,调节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制冷剂氨液的供需关系;氨液分离器是氨重力供液系统中的重要附属设备;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流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部分。 单级流程示意图 2.双级制冷循环系统 双级制冷循环是在单级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压缩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先进入低压级汽缸压缩到中间压力,经过中间冷却后再进入高压级汽缸,压缩到冷凝压力进入冷凝器中。一般蒸发温度在-25℃~-5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机进行制冷。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双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中间冷却器、贮氨器、氨液分离器、节流阀及其它附属设备等组成,相互间通过管子联接成一个封闭系统。其中,中间冷却器利用少量液态制冷工质在中间压力下汽化吸热,使低压级排出的过热蒸汽得到冷却,降低高压级的吸气温度,同时还使高压液态制冷工质得到冷却。

制剂工艺流程图

悬浮剂的英文名字为suspension concentrate ,一般简写为SC ,为难溶于水的固体农药与助剂经过研磨、分散在水介质中的悬浊液。是农药生产的一种主要的剂型,也是未来大力发展的一种环保型的剂型,其连续相为水。悬浮剂的加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其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斧的制备。 简单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加料的过程以35%吡虫啉悬浮剂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是将水打入高速分散斧,后加入称量好的吡虫啉三次原粉、乳化剂、抗结剂、防腐剂等。其中防腐剂为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缓冲溶液,高速分散约40分钟后,放入装置斧,过30mL 或50mL 的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此过程较慢,需时较长,研磨完全后的母液真空抽滤加入配置斧中,此间第二次加料,抗冻剂、增稠作用的黄原胶、高渗剂,其中抗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投过料后进行搅拌,反应完全后即可放入微调斧,在微调斧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缓慢搅拌约40分钟后,既可以取样到质检科进行化验产品,合格以后放料包装。如果不合格还需要检查原因,进行返工。 水乳剂的剂型国际代号为EW ,曾称浓乳剂(Concentrate Emulsion)。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以0.5~1.5 微米的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

剂,外观为乳白色牛奶状液体。水乳制剂有:25%咪鲜胺EW(m/v)、5%功夫EW(m/v)、30%毒死蜱EW(m/v)等。 水乳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了水相斧、油相斧、微调剪切斧、容器等部分,其过程相对悬浮剂来说相对简单。 其主要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微胶囊剪切斧已经装备完毕,而生产上还没有具体应用,近几年来,微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动植物细胞、酶和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药物的固定化方面。具体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乳油的加工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配比将原料计算好了之后,用真空泵将其打入加工混合斧中,搅拌约1小时后,用输送泵打到沉降区的沉降槽中,检验产品合格后放料。其过程简单图示如下:

螺杆制冷机的部件及流程图

螺杆制冷机的部件及流程图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由螺杆压缩机、电动机、联轴器、气路系统(包括吸气止回式截止阀和吸气过滤器)、油路系统(包括油分离器、油冷却器、油过滤器、油泵、油压调节阀和油分配管路)、控制系统(包括操作仪表箱、控制器箱、电控柜等)和设备、系统间的连接管路等组成。 螺杆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制冷循环 螺杆制冷机组的制冷循环在原理上与其他循环相同,同样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四大部件。 制冷剂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螺杆制冷压缩机结构特征 螺杆制冷压缩机主机是螺杆压缩机组最核心的部分,是压缩机输入功以及压缩输送气体的部位,是制冷系统的心脏。主要有机体部件、转子部件、滑阀部件、轴封部件、联轴器部件、内容机比测定机构部件、吸气过滤器部件组成。(见下图) 压缩机 半封闭喷油螺杆式压缩机属于正位移压缩机,由三部分组成:电机、转子和一次油分离器。半封闭电机转速为3000RPM,由吸气冷却。 单机头制冷量为209~709kw,双机头制冷量为791~1419kw。双机头机组的两台压缩机可同可异。压缩机仅有三个运动部件:阴、阳转子和一个滑阀。 阳转子由电机直接驱动,并带动阴转子,转子两边各有各自的轴承。 调节滑阀位于阴、阳螺杆齿和部位上部,通过改变滑阀位置可以调节压缩机容量。油压驱动活塞带动滑阀,沿着螺杆顶部平行于螺杆转子移动。 滑阀完全盖住转子时,压缩机满载。滑阀向排气口侧运动,压缩机便卸载,这时压缩机螺杆的有效工作长度便减少,制冷量便随之下降。

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n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属于容积型回转式制冷压缩机,它利用一对相互啮合的阴阳转子在机体内作回转运动,周期性地改变转子每对齿槽间的容积来完成吸气、压缩、排气过程。(如下图) 排气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