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8分钟创伤』尺骨鹰嘴骨折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技术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骨折,大多数情况下骨折均涉及半月切迹,属于关节内骨折。
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肘关节疼痛、粘连等问题,而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尺骨鹰嘴骨折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技术。
手术目的•恢复尺骨近端半圆形切迹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恢复尺骨鹰嘴的长度,实施坚强的内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体位及术前准备•臂丛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止血带置于上臂,位置应尽量靠上,充分显露手术区域,便于手术操作。
•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前臂置于胸前的支臂板上。
•C形臂透视,监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情况。
▲ 尺骨鹰嘴骨折术中体位。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前臂置于胸前的支臂板上。
A:纵向观病人的体位;B:侧面观病人的体位切口体表投影•取肘后正中切口,根据手术需要显露的范围决定切口的长度。
•切口起于前臂近端沿尺骨向近端延伸,绕过尺骨鹰嘴尖端,止于尺骨鹰嘴上3cm。
•一般情况下,切口多经尺侧绕过鹰嘴,以便必要时显露尺神经。
•避开鹰嘴尖端取切口是为了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减轻手术切口遗留的不适感。
▲ 示意图手术入路•沿切口体表投影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肘肌、尺侧腕伸肌及尺侧腕屈肌。
•切开肘肌、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之间的深筋膜,做骨膜下游离,显露尺骨鹰嘴。
▲ 示意图•屈肘后骨折线通常自行分开,将近端骨折块翻开,可以观察关节面的骨折移位、塌陷情况。
▲ 示意图•清除骨折断端嵌顿的软组织、血凝块。
复位与固定•在骨折部位以远40mm、距后侧皮质5mm部位钻直径2mm大小孔洞,以供张力带钢丝穿过。
对于钻孔的位置同骨折线的距离有争议。
上述为AO技术,此外J.Schatzker等推荐钻孔距离应大致与骨折线距离鹰嘴尖位置相同、以使8字交叉处位于骨折线附近,使骨折固定后获得最大的稳定。
•使用点式复位钳维持骨折块的复位。
•自三头肌止点处,从尺骨后面平行钻入两枚1.6mm克氏针,方向朝向尺骨的掌侧面,要求克氏针尽量贴紧关节面,以使克氏针在靠近半月形切迹处通过骨折线,增加张力带的把持力。
尺骨鹰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和微型加压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尺骨鹰嘴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b组(微型加压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结果:a组骨折达解剖复位30例,b组近解剖学对位6例。
结论:改良针丝张力带固定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微型加压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及二次手术,操作简便,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及推广。
资料与方法1997~2007年收治尺骨鹰嘴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b组(微型加压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a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5~57岁,平均37.7岁;伤后至手术时间8小时内26例,24~48小时4例。
b组男4例,女2例;年龄30~54岁,右侧6例。
a组骨损伤情况:30例中,开放性骨折14例,陈旧性骨折1例,横形骨折18例,粉碎性骨折3例,均为分离移位,两骨折块分离0.8~3.0cm。
本组合并同侧肱骨干骨折1例。
b组骨折类型:横形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1例。
a组手术方法:应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本组30例均选用手术,臂丛麻醉,取肘后切口。
开放性骨折经彻底清创后行切口两端“s”延长,陈旧骨折作肱三头肌舌瓣切口,先解剖尺神经并牵开保护,在骨折远端距断面2~ 2.5cm的后1/3处由内向外用3.0mm钻头横行钻孔道,穿入直径1mm钢丝;骨折复位,再用直径 1.5mm克氏针1根从骨折近端鹰嘴后方向远端与尺骨纵轴呈15°左右钻入,针进入远折端约6~8cm,钢丝环形缠绕针尾拧紧,折弯针尾,剪除多余部分,活动肘关节,检查骨折复位及固定情况。
本组6例尺神经合并伤,根据伤情予以相应处理并前移。
3例肱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b组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下,上臂中上段置气囊止血带,患肘置于胸前位,取肘后正中切口,始于鹰嘴顶点上方2cm,沿尺骨嵴向下延长4cm,暴露骨折断端,清除血块及血肿,将肘关节置于130°位,直视下使尺骨鹰嘴解剖学对位,巾钳固定。
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叶应强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5(002)017
【摘要】@@ 尺骨鹰嘴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据统计约占全身各处骨折的1.8%.由于是关节内骨折,所以恢复保持关节面的平整与光滑,和骨折端的稳定性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而我院在治疗此类骨折病人时,根据施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自1982年至2002年共计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总页数】1页(P54)
【作者】叶应强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医院,518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针尾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J], 陈立军;郑炜;俞伟;厉如华;方藕环
2.经皮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J], 竺湘江;赵勇;潘科良;宋南炎;徐宏宇
3.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J], 曹杰;赵枫;陈超;艾建国
4.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92例分析 [J], 艾尔肯·玉麦尔;阿迪
力·热孜;阿克木·买买提
5.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 [J], 黄奕斌;冯典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尺骨鹰嘴骨折论文: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二种内固定方法与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了观察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和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
方法尺骨鹰嘴骨折患者47例,术中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和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a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29例,b组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
结果a组优23良6例,b组优15良3例,俩种疗效无显著差别。
结论尺骨鹰嘴钢板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都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关键词] 尺骨鹰嘴骨折;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损伤,大多数病例是骨折线波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
我院于2000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有选择地使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或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治疗47例移位的新鲜尺骨鹰嘴骨折,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36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
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a组)26例,尺骨鹰嘴钢板内固定组(b组)17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臂丛麻醉,取肘正中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巾钳固定。
a组张力带内固定,经骨折端平行钻入2枚克氏针,在骨折远端3cm处横向钻一直径2.0cm骨孔,通过骨孔穿一直径为1.0mm的钢丝,按“8”字交叉于骨折处,绕过突出克氏针,将钢丝收紧打结,折弯克氏针尾端并打入骨内,将张力带钢丝压在下面。
b组钢板内固定:骨折复位后调整放置钢板于尺骨背侧,螺丝钉内固定。
二种方法术后均不用外固定,术后一周主动行功能锻炼。
2 结果本组4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2个月。
未有骨折移位及骨不愈。
本组病例采用broberg & morre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手把手教你: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术尺骨鹰嘴是肘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肘关节的作用。
尺骨鹰嘴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多见于成年人,约占肘关节周围骨折的10%,全身骨折的1%。
除小块撕脱骨折外,多数尺骨鹰嘴骨折波及半月状切迹关节面,任何残留的关节面不平整都会引起活动受限、恢复延迟和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准确复位和坚强固定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关节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本文将详细讲解尺骨鹰嘴骨折的张力带固定技术。
01解剖肘关节的骨骼、肌肉和肌腱:肘关节的神经血管解剖:•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桡动脉和尺动脉02分型及固定技术的选择Schatzker分类法提供了简单且综合性的方案描述这些骨折,并帮助选择固定技术。
最佳的固定技术取决于骨折类型:•A型:张力带固定的经典类型;接骨板和螺钉固定也显示有效;•B型:关节面的压缩必须识别、复位,并使用植骨和/或内植物来稳定;骨折固定方式如A型。
•C型:由拉力螺钉产生骨折间加压,并由接骨板或张力带提供保护(“中和”);•D型:中间骨块复位并应用双皮质或骨内螺钉固定,然后使用张力带(如果骨折状况稳定且允许加压)或接骨板螺钉固定;•E型:力学上不适合张力带固定;使用接骨板和螺钉,于骨折间应用拉力技术;•F型:显著不稳定的复杂骨折需要注意所有损伤的骨性和软组织成分。
03手术治疗体位一般为仰卧位。
若没有助手,可考虑侧卧位(下图),此时允许肘关节伸直在Mayo架上。
入路/显露:使用鹰嘴后方入路:切口绕过鹰嘴尖部,不是跨过,避免引起麻烦的瘢痕。
注意:最少的软组织分离(包括骨膜和娶肌起点)保护生物愈合环境,但必须能判断骨折复位,尤其是关节面复位。
手术步骤:#1暴露骨折,切开距离骨折边缘2cm处骨膜和软组织,清理骨折块间凝血块(下图)。
如果需要,屈肌起点(指浅屈肌、拇长屈肌和旋前圆肌)可从内侧剥离,显露关节面,评估骨折复位。
任何关节塌陷都要撑起并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
如果骨折类型个固定方式允许,小量的植骨可以从骨折附近的干骺端获取。
改良式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65-01
尺骨鹰嘴骨折因肘关节伸屈肌作用,骨折块易分离移位,处理不当易致创伤性关节炎和功能障碍,张力带固定技术明显改善其治疗效果。
2009年3月~2013年5月我们采用改良式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1例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21~59岁,平均35.6岁;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33例;致伤原因摔伤16例,车祸12例,刀砍伤7例,击打伤6例;其中斜形骨折10例,横断型骨折24例,粉碎性骨折7例;ⅡA~B型24例,ⅡC型11例,ⅡD型6例,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均于伤后2h~4.5d施行手术。
1.2 治疗方法:
臂丛麻醉下取肘后正中入路,充分显露骨折端,清理血肿及嵌入组织,检查关节面完整度,大的脱落
骨块给予复位,小的脱落块取出,将骨折解剖复位,复位钳固定,对位差者细克氏针固定;在骨折远端约2.5~3mm处通过两侧骨皮质横向钻一骨孔,直径约1mm,穿人直径0.8mm钢丝备用,2枚直径2mm带孔克氏针由骨折近端平行进人自鹰嘴穿出,避免破坏软骨面,骨折复位后双克氏针钻入远折端,钢丝于尺骨背侧“8”字交叉穿过克氏针尾孔行张力带固定。
针尾端留2~3mm,弯成扁圆状,钩弯转向鹰嘴并嵌入。
2例并尺神经损伤者行尺神经修复前置,石膏固定2周;余患者术后不加外固定,术后2d开始行手、腕关节屈伸功能锻炼,3d后行肘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从屈曲30°渐加至90°,1周后行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逐渐加强,2~3周时鼓励肘关节屈曲达到或超过120°。
1.3 疗效评定标准优:
肘关节伸屈活动正常或仅较健侧减少5。
以内,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良:肘关节伸屈活动较健侧差<20°,前臂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肘关节无疼痛;可:肘关节伸屈活动45°,肘关节无疼痛或仅微痛;差:肘关节伸屈及前臂旋转功能均<45°,肘关节疼痛。
随访指标包括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范围,前臂旋前和旋后范围,骨折的愈合
标准为x线片显示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2 结果
41例患者均痊愈,于术后2~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
随诊6个月~1年,38例已取出内固定物,无克氏针松动、脱出,穿破皮肤及断裂,未见滑囊形成及皮肤破溃,1例出现1根钢丝断裂,未见骨折移位,41例中优37例,良4例,优良率100%。
3 讨论
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较常见,常由直接撞击、外物打击(包括刀砍伤)或间接暴力引起,约占全身骨折的1.17%,为关节内骨折,骨折线因曲、伸肌收缩作用易发生分离移位,对骨折复位要求较高。
关节面对合优良、恢复肘关节稳定性、维持肘关节伸肘力量、防止肘关节僵硬为手术之目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为防止关节不稳、预防骨性关节炎有效措施,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良好的关节屈伸范围及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滑车切迹的平整和稳定,要求保持半月板切迹软骨面光滑、连续和牢同固定,以利关节活动,减轻疼痛,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不稳定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发生。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具有动态内固定作用,对抗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及肱肌在
肘关节屈伸过程中产生的张力,克氏针固定对抗弯曲和剪力,使得肘关节屈曲活动时骨折后方分离性张力变为相互加压应力,使骨折端对位稳定,接触紧密,促进愈合。
传统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多使用直径2.0或2.5mm克氏针,克氏针过粗尾端难以折弯卡骨质,顶压肘后皮肤引起疼痛,甚至刺破皮肤引起感染,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克氏针易松动,露于骨折近端的针尾部易形成滑囊炎,故多存在皮下痛性滑囊炎、克氏针滑动、钢丝脱套等并发症;过细则影响固定强度和稳定性,张力钢丝随着活动长期牵拉使得其易突出皮下,临床多见皮下触痛,伸曲肘受限、克氏针松动移位、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改良张力带固定克氏针与钢丝连成一体,避免上下滑动,通过绕钢丝于肌腱下方并弯钩嵌于就骨鹰嘴,操作简单,不需特殊器材,钢丝紧贴尺骨鹰嘴直接加压,避免了钢丝压迫肌腱所造成的血循环障碍及粘连疼痛,也不会引起钢丝滑脱。
克氏针钩嵌入骨质,不会因肌腱活动引起针尾旋转、脱出。
有效防止克氏针和钢丝的松动、脱落,能且针尾端剩余部分短,不会刺激皮肤,形成滑囊炎或穿破皮肤,肘关节疼痛很少发生。
本组病例未出现克氏针和钢丝松动、脱落及针尾退退出外露皮肤等并发症。
术中注意开放骨折彻底清创,针孔巾近尺骨鹰嘴骨缘以防止克氏针向远端滑移,针尾端留2~3mm为宜,将钢针尾弯成扁圆状,钢丝收紧、绞紧打结并埋于肱三头肌深面。
2例合并尺神经损伤者内固定后尺神经修复前置,石膏固定2周后拆除,改用保护性后托支架,维持肘关节屈曲30°以上以防过伸牵拉尺神经吻合口,同时开始肘关节被动功能锻炼,2周后去除支架,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其余39例术后均不用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术后24~48h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在2~3周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可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粘连、僵直及创伤关节炎的发生。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传统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