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英汉视译步骤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44
英译汉的步骤与技巧实例(一)英译汉的步骤由于英译汉试题中的句子结构一般都较为复杂,很难一步到位地给出准确的译文,因此建议采用由大到小的步骤逐步翻译,以达到译文的“忠实”、“通顺”,这一方法是指先从大处着眼找出句子的主干结构和主要元素,然后再填补细节,分析句子的外围成分,最后再加以润色,下面举例说明。
【例1】Whether to use tests, 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 , or both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depends , therefore , upon the evidence from experience concernimg comparative validity and upon such factors as cost and availability.步骤1:主谓宾whether从句depend onevidence and factors是……还是……取决于依据和因素步骤2:采用测试其他信息同时经验依据费用、来源因素步骤3:是采用测试还是其他种类信息,或是两者同时使用,取决于诸如费用和有无来源等因素。
步骤4:补上: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therefore, concerning comparative validity等成分,并对整句加以润色。
【译文】因此,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究竟是采用测试还是其他种类的信息,或者两者同时使用,须凭有关相对效度的经验依据而定,也取决于诸如费用和有无来源等因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复杂,较多从句、并列的比较、选择词组也较多的句子。
(二)英译汉的技巧示例1 谨慎选词、意达文顺连词成句,句成篇章,这是行文的一般规律。
翻译过程中,选词是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能不能从众多的近义词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一方面得看译者的语言功底,另一方面得参考上下文的语境——考研翻译其实提供了充分的语境。
中英双语翻译方法(精选)任何工作都有它的方法和技巧,当然翻译也不例外,下面整理了一些中英双语翻译方法,希望对打大家有所帮助!重译法(repetition) :In the event of one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being attacked by Japan or any other state allied with it and thus being involved in a state of war, the other contracting party will immediate render military and other assistance with all means at its disposal.一旦缔约国的一方受到日本或者与日本同盟的任何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
Our old clothes and few sticks of furniture have been pawned or sold.这几件旧衣服和这些旧家具,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 my gown.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Ridges of fields grow few and far between,While far away some cottages are seen.梯田渐渐稀,村舍遥遥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Seek, seek; search, search;Cold, cold; bare, bare;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Now warm,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增译法 (amplification)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视译技巧英汉同声传译技能分解训练断句,顺句驱动,译完后迅速转向下一个视幅(eye span)所及的部分,同时要关注译语的连贯性(coherence) 和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
-- 断句、顺句驱动、灵活整合。
这些技能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得到强化,同时增强对语篇的分析能力和口译表达能力。
句子的处理1. 阅读与分析通过大量泛读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文章,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抓住大意,也拓宽知识面的作用。
练习分析文本的内容,迅速挑出主语和谓语动词,快速确定核心意思,特别注意逻辑词,练习预测下一句的大概意义发展趋势。
例(I)HEATHROW, L on don s main airport, is normally thro nged with cross people in queues at this time of year. But on Thursday August 10th the lines became serpentine (蜿蜒的,像蛇般蜷曲的) and the people in them more anxious than querulous (抱怨的) as news spread that the police and security services had been working overnight to interrupt (阻止) a plot to blow up a dozen planes bound for America.主语:HEATHROV;谓语动词:thronged ;逻辑转折词:But, 预测出下面的句子中有与相反的意思。
2. 抓大意抓大意指的是在阅读或听辩时能够迅速理解句子或话语的意义,而不是拘泥于组成句子的单个字/ 词的字面意思。
句子是由很多“意义单位” (meaning group or sense group) 组成的。
英译汉的三个步骤翻译的标准是:首先要忠实原文,不随意增添或册减,更不能歪曲原意,瞎编乱造。
而且译文语言必须正确通顺,符合汉语习惯。
英译汉的成功取决于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汉语基础、词汇量和背景知识。
在进行翻译时,应当联系上下文,把有关句子弄懂,将意思搞透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如果不顾语境断章取义,抛开原文盲目翻译,扑风捉影,望文生义,就可能曲解原意,造成误义。
英译汉的过程有三个步骤:阅读理解、汉语表达、审校润色。
要做到即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习惯,在进行这三个步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阅读理解时注意各成分的逻辑关系阅读理解时吃透原文,有助于语法分析和上下文弄清句子的逻辑层次,识别主-谓-宾(或主-谓-宾-补)等结构,判断出各成分的逻辑关系。
例: Too often 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 ‘s succes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But rarely is success so mysterious .我们常常相信别人的成功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奥秘或是由于某种机遇。
但成功极少是如此神秘的。
分析:该句的主要结构是We believe …… is some ……。
Too often 是状语,为了强调提前了,而What accounts for …… success是believe的宾语从句中的主语部位,只不过是由What 引导,account for 是一短语,意为“说明”“证明”所以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 .2、用汉语表达时注意引申词义进行汉语表达时应结合上下文解决疑难词的确切含义或引申词义。
“引申”就是在翻译时将词义加以深化,产生“新义”,以确切表达原文含义。
英译汉的步骤与技巧实例(一)英译汉的步骤由于英译汉试题中的句子结构一般都较为复杂,很难一步到位地给出准确的译文,因此建议采用由大到小的步骤逐步翻译,以达到译文的“忠实”、“通顺”,这一方法是指先从大处着眼找出句子的主干结构和主要元素,然后再填补细节,分析句子的外围成分,最后再加以润色,下面举例说明。
【例1】Whether to use tests, 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 , or both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depends ,therefore , upon the evidence from experience concernimg comparative validity and upon such factors as cost and availability.步骤1:主谓宾whether从句depend onevidence and factors是……还是……取决于依据和因素步骤2:采用测试其他信息同时经验依据费用、来源因素步骤3:是采用测试还是其他种类信息,或是两者同时使用,取决于诸如费用和有无来源等因素。
步骤4:补上: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therefore, concerning comparative validity等成分,并对整句加以润色。
【译文】因此,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究竟是采用测试还是其他种类的信息,或者两者同时使用,须凭有关相对效度的经验依据而定,也取决于诸如费用和有无来源等因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复杂,较多从句、并列的比较、选择词组也较多的句子。
(二)英译汉的技巧示例1 谨慎选词、意达文顺连词成句,句成篇章,这是行文的一般规律。
翻译过程中,选词是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能不能从众多的近义词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一方面得看译者的语言功底,另一方面得参考上下文的语境-—考研翻译其实提供了充分的语境。
一、英译汉翻译的基本程序1.通读并透彻理解原文。
翻译之前仔细研读原文,解决好“翻译什么”的问题。
边读边琢磨,确切理解原文所述事物本身的含义与之相关的外延联想,如原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褒贬义或寓意,对其中的修饰语的把握等。
2. 组织语言。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
3. 表达。
考生要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考虑译文,尤其注意不能扭曲原意,不能错译或漏译。
4. 审校。
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生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进行对照,看看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易懂,是否符合汉语规范。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直译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做相应的调整。
如:Good marriage doesn’t just happen. They take a lot of love and a lot of work.直译:好的婚姻不会仅仅发生—它们需要大量的爱和大量的工作。
意译:幸福的婚姻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你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和做大量的工作。
或:美满的婚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必须为它付出大量的爱,做大量的工作。
很显然,本句话的意译要比直译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当然,一句话并不限于一种译法,要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一般来说,在英汉翻译考试中,如果直译能达意就用直译,如果直译效果不好,就应该考虑意译。
只要译文内容忠实,意思明白就行了。
顺译法(又名句型对应法)顾名思义,顺译法(句型对应法)就是按原文句子结构的排列顺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适合于原文叙述层次与汉语相近的长句翻译,如只含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前置的状语从句或从句在后的长复合句等等。
As an obedient son, I had to accept my parents’ decision that I was to be a doctor ,though the prospect interested in me not at all.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我不得不接收父母的决定,去当大夫,虽然我对这样的前途毫无兴趣。
翻译的标准是:⾸先要忠实原⽂,不随意增添或册减,更不能歪曲原意,瞎编乱造。
⽽且译⽂语⾔必须正确通顺,符合汉语习惯。
英译汉的成功取决于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汉语基础、词汇量和背景知识。
在进⾏翻译时,应当联系上下⽂,把有关句⼦弄懂,将意思搞透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
如果不顾语境断章取义,抛开原⽂盲⽬翻译,扑风捉影,望⽂⽣义,就可能曲解原意,造成误义。
英译汉的过程有三个步骤:阅读理解、汉语表达、审校润⾊。
要做到即忠实原⽂⼜符合汉语习惯,在进⾏这三个步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阅读理解时注意各成分的逻辑关系 阅读理解时吃透原⽂,有助于语法分析和上下⽂弄清句⼦的逻辑层次,识别主-谓-宾(或主-谓-宾-补)等结构,判断出各成分的逻辑关系。
例: Too often 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s succes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But rarely is success so mysterious . 我们常常相信别⼈的成功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奥秘或是由于某种机遇。
但成功极少是如此神秘的。
分析:该句的主要结构是We believe …… is some ……。
Too often 是状语,为了强调提前了,⽽What accounts for ……success是believe的宾语从句中的主语部位,只不过是由What 引导,account for 是⼀短语,意为“说明”“证明”所以整个句⼦的逻辑关系是: We believe what accounts for other‘s is some special secret or a lucky break . 2、⽤汉语表达时注意引申词义 进⾏汉语表达时应结合上下⽂解决疑难词的确切含义或引申词义。
“引申”就是在翻译时将词义加以深化,产⽣“新义”,以确切表达原⽂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