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
- 格式:ppt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小儿静脉留置针(PICC)是一种经皮层直接插入头臂或股部血管,通过导管到达心脏的长期静脉导管,适用于持续或长期治疗的儿童。
但是,PICC在插管和拔管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小儿PICC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一、感染感染是PICC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为PICC需要长时间放置,患者在这段时间内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因此,在插管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同时,在PICC插管前和插入过程中需要执行无菌操作,并且定期更换敷料、消毒导管口,增强PICC通路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PICC的感染。
二、血栓PICC插管需要通过静脉的内腔,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刺激血管内膜,导致血栓的形成。
此外,PICC的导管和管腔也容易沉积血小板和红细胞,形成血栓。
因此,在插管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血流情况,尤其是患者的血液代谢功能是否正常,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PICC使用时,护理人员应每周对PICC通路进行检查,清洁导管和管腔内附着的血栓和血小板,保持通畅。
三、堵塞PICC的管腔容易出现堵塞,导致严重的治疗事故。
管腔堵塞的原因通常是管腔内附着的血栓或者成分残留,严重的堵塞会导致导管脱落。
因此,在PICC插管后,护理人员应每日检查导管的通畅性,特别是每次使用后清洗导管。
如果发现PICC 管腔已经堵塞,应立即进行清除,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四、渗漏PICC的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渗漏,从而导致治疗失效。
常见的渗漏原因有导管不当插入,导管脱落等。
因此,在PICC插管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变化等特点,合理选择PICC并正确插入。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PICC每日进行观察和护理,发现渗漏时立即修补或更换,防止液体渗出导致治疗失效。
综上,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引导家属定期做好护理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和处理PICC的常见并发症。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新进展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输液、输血、化疗等治疗过程中,为了方便静脉输液而在小儿体内置入的一种小管道。
这种管道可以通过穿刺小儿的静脉进行植入,并且可以在需要时通过连接设备进行输液、输血等操作,是小儿医学中的重要工具。
最近,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又有了新的进展。
以下是对这些进展的详细介绍。
1. 精准放置以前,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放置常常需要使用X光或超声仪器来辅助确定,但是这种方法有时会让孩子感到不适,甚至觉得痛苦。
现在,医生们可以通过引导针来放置留置针,这样可以更加精准地放置针头,减少了孩子的痛苦和不适。
2. 全身麻醉过去,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放置需要使用局部麻醉,但是一些小孩不愿意接受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哭闹、抵制等不良反应。
最新的方法可以让小儿接受全身麻醉,这可以让他们在放置针头时感到更加舒适和放松。
3. 持续情况监控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旦放置,就需要对留置针的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过去,对小儿留置针的监控主要依赖于观察力,这样容易出现误差。
目前,医学工程师研发出了一种新的设备,可以实时监控留置针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可以及时发出提示,从而让医护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处理问题。
4. 智能配套系统对于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医护工作者来说,常常需要对留置针进行管理、追踪以及记录,这些工作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
现在,一些医疗设备公司开发了智能配套系统,可以对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进行高效的管理和记录,从而节约大量时间和资源。
5. 个性化设计对于小孩来说,知道他们的个人喜好、爱好以及疾病情况,可以更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现在,一些医疗设备公司也开始研发个性化的设计。
医生和护士可以为孩子们选择不同颜色的留置针,这有助于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减少他们对疾病的害怕感。
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新进展不仅改善了治疗过程中孩子的痛苦和不适,还提高了留置针的管理和操作效率。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引言: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一项常见但却有一定难度的医疗技术,成功率的提高对于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能够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
一、提前准备工作1. 熟悉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包括消毒、穿刺角度和深度等,确保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
2. 准备齐全的工具:提前准备好静脉留置针、消毒液、棉球等必要工具,确保能够迅速进行穿刺操作,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频繁取用工具而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二、合理选择穿刺部位1. 考虑患儿年龄和体质:对于年龄较小、体质较弱的患儿,应优先选择较为表浅、易于穿刺的部位,如手背、前臂等。
2. 观察血管特征: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仔细观察患儿的血管特征,选择较为粗大、质地较硬的血管,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三、注重穿刺技巧1. 穿刺角度: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质,合理选择穿刺角度。
一般来说,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穿刺角度应较小,避免过深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2. 穿刺深度:穿刺深度应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避免过深或过浅穿刺。
在穿刺时,可通过观察血液回流情况来判断穿刺的深度是否合适。
3. 手法轻柔:穿刺时应尽量保持手法轻柔,避免过度用力或频繁调整穿刺角度,以减少对患儿的痛苦和血管的损伤。
四、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1. 展示关怀态度: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操作前,应向患儿和家属展示关怀和友好的态度,让患儿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减少紧张和恐惧情绪。
2. 使用局部麻醉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剂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 快速穿刺技术:对于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快速穿刺技术,减少穿刺时间和疼痛感。
五、持续的培训和交流1. 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医护人员应持续学习和更新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最新的穿刺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 经验交流与分享: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议,让医护人员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技巧,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护理要点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儿童疾病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减少了孩子反复针刺的痛苦和病情的恶化,而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和护理则非常重要,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
一、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检查护壳是否完整,看是否干净卫生,检查婴儿的脉搏、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
2.消毒操作:取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棉球在静脉留置针插入部位上进行消毒准备。
3.静脉穿刺:将静脉留置针拆离,拧紧栓塞器将针头插入静脉,慢慢推进射入。
4.静脉插管:将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针拿出,立即插入注射器,轻轻注射药物,沿着静脉留置针的通道缓慢推进;一旦出现阻力或滴血,应当及时停止推进。
注药时一定不能沿留置针的外侧推动或者顺着静脉留置针向援引端注射,以免损伤静脉或误插血管。
5.时时检测:每隔30分钟至1小时到病房观察一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浮肿、红肿、膨胀、局部渗血、疼痛等情况。
6.清理维护:当不再使用时拔出穿刺针,将栓塞器扣回留置针上保护尖端,收好拆卸的部件,最后用高锰酸钾或乙醇棉球进行消毒。
二、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1.保持穿刺部位的干净,每日至少检查一次穿刺部位,确认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
2.注意小儿活动幅度,避免哭闹、猛动或刚走动等剧烈运动。
3.严格掌握输液速度,输液时应每小时记录输液量和小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观察输液速度和病情变化。
4.定期更换外固定贴,每天检查外固定贴的粘性,如发现拉拔松动,应及时进行更换。
5.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根据需要和局部情况,在需要更换时更换,切勿罗里吧嗦。
6.忌用大力拉扯、剧烈移动,如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处理:污染、松脱、局部感染、脱管、漏液、疼痛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和护理要点,对于护士来说更是应该严格遵守,确保病人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在日常使用中,应该严格遵守规范、科学使用和护理,保障儿童的安全,给孩子带去温馨和安心。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与护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
静脉留置针能高效率地保持静脉通畅,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液体外渗,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不易穿破血管,且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将一次性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5月我院就诊的300例患儿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最小1天,最大6岁。
病因有早产儿、腹泻、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小儿肺炎、过敏性紫癜等。
穿刺部位为手背、足背静脉以及前额、耳后静脉等处。
留置时间为3-7天。
1.2 方法1.2.1 材料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24g(25ml/min)直型静脉留置针、3m透明贴、一次性注射器等。
1.2.2 穿刺前准备常规备药,检查材料包装,检查材料规格及有效期。
1.2.3 静脉血管选择选择较粗、直、清晰且富有弹性、易于固定的头皮或手足静脉。
可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上肢前臂桡静脉、上肢前臂尺静脉、下肢内踝静脉、足背静脉等。
避开静脉瓣及关节、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
选择头皮静脉需剃发。
1.2.4 穿刺方法 0.5%碘伏消毒,消毒范围8cm×8cm,待干,取出留置针,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正上方调整针头斜面,使斜面向上,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缓慢直刺血管,穿刺时左手绷紧皮肤,见回血,压低角度,再进针3-5mm。
左手持外套管向血管内推进,右手缓慢退出针芯,从肝素帽推少量生理盐水确定穿刺成功,贴上敷贴固定留置针,敷帖尽量平整无漏气。
敷帖上注明穿刺日期,时间,以便观察使用日期。
其他固定胶布不要粘贴在透明敷贴上,以免影响更换和透气。
敷贴每周更换3次,如有污染、出汗等随时更换。
1.2.5 封管输液完毕,确定套管在血管内,无异常情况后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