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作者简介:胡成英,女,大专,主管护师。
E-mail:904086330@ 提高儿童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护理体会胡成英(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四川都江堰611830)酗酒,不空腹喝酒,避免以酒代药导致的酒瘾,指导人们不以酒精来减轻压力。
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使患者建立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代替酒精。
②消除酒精滥用的环境,遇到问题及时纠正,最大限度地减少触发酒精渴求的因素及环境,让家属积极参与。
帮助和监督患者克服对酒精的渴求,矫正不良行为。
③加强心理调查和问卷调查,减少生活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弱家庭环境对患者的影响,降低诱发患者再次触碰酒精的可能性,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和管理。
4小结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酒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社交工具,酒精依赖人群也随之增加。
因此,加强合理健康饮酒的卫生宣传工作势在必行。
另外,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对酒精依赖所致疾患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尤其是酒精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使患者能更好地得到及时护理,帮助患者及早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1]李凌江,关守梅.精神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2]郝伟.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5-85.(收稿日期:2012-09-21)静脉留置针也被称为外周静脉短导管,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缓解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科从2008年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提高儿童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
1留置针的选择评估患儿血管,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小的导管。
我科临床选用的是BD公司生产的直形/Y形,规格为0.7mm×19mm的小儿静脉留置针。
提高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对策中图分类号R 47文献标识码:A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
静脉留置针以其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痛苦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儿科。
在穿刺过程中,由于与患儿的理解力不及成年人,患儿恐惧、害怕、好动及家长们过高的期望值,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难度大。
本人工作的医院为三级妇幼保健院,2014年全年收治患儿数为 2781人,为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提出以下有效对策。
1.资料:1.1 一般资料新都妇幼保健院儿科2015年4-6月共614例住院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率92.14%,其中留置部位头皮 560例,上肢 819例,下肢41例。
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26.4%,二次穿刺成功率42.2%,三次穿刺成功率16.6%,4次穿刺成功率8.8%,5次穿刺成功率2.6%,6次穿刺成功率2.1%,7次穿刺成功率0.8%,8次穿刺成功率0.3%,9次穿刺成功率0.2%。
如表一:2.相关对策强化护士应对能力2.1锻炼护士沟通能力在对患儿输液前,要先与家属沟通交流,取得家长配合,请家长帮助固定患儿。
对婴幼儿多一些安抚和微笑,减少其恐惧心理;对于有一定自制力的学龄儿童,要讲清道理,取得配合。
鼓励患儿诉说自己的感受,介绍同病室患儿认识,促进其相互支持。
对于肥胖、腹泻脱水、高热等患儿的家长作血管穿刺难度解释,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的同时也避免家长过高期待。
2.2护士心理状态准备操作要稳重,精力集中,力求稳、准、细,排除外界一切干扰。
微笑面对家长“一针见血”的要求,保持沉着冷静,耐心做好解释,不盲目做出一针穿刺成功的承诺。
对穿刺失败情况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多与高年资护士交流心得,鼓励年轻护士多做留置针穿刺操作,熟练操作流程,增加其工作信心。
3.适宜的体位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因为恐惧害怕或高热烦躁,不易制动,甚至抵触和逃避,这时有效的固定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术中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8:00:47.41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12期作者:廖晓骏1,曹芳1,唐五凤2,蒋秀娟1,周俊宏1,张庆华1,罗丽1,刘立凡3,罗莉1,彭梓霖1[导读]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术中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廖晓骏1,曹芳1,唐五凤2,蒋秀娟1,周俊宏1,张庆华1,罗丽1,刘立凡3,罗莉1,彭梓霖11.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手术部,四川成都 6100172.成都成华区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成都 6100003.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术中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4月-2022年4月的小于6岁的60例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人次作为纳入标准,采用护理组长院内儿科培训15天、组间训练、综合护理干预、数字手术室多媒体动画播放等多方法进行静脉穿刺,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和效果分析。
对比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总顺从率为 9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 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6.137,P=0.012)。
试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 9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 76.6%( x 2=7.325,P=0.049)。
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为 93.3%,高于对照组患儿的 63.3%( x 2=5.000,P=0.026)。
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顺从性,大大增加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术中静脉穿刺时进行借鉴。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多媒体动画术中小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前静脉穿刺成功是小儿接受麻醉手术治疗的前提[1]。
215第15卷 第4期 2013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4 Apr .,2013静脉留置针以其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以及取代了传统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危重儿抢救时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非常重要。
因小儿好动、血管隐匿、穿刺困难,家长对一次穿刺成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儿科护士不但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语言沟通能力,护理人员积极稳定的态度是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关键。
根据多年儿科临床护理经验,通过对1000余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体验,总结了有关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穿刺技巧以及护理体会,现将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体会总结如下。
1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因素1.1 稳定的心理因素小儿静脉置管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受不良情绪及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如患儿的哭闹、家长的叮嘱使操作者情绪紧张影响静脉留置穿刺成功率。
所以操作者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稳定自身的情绪,冷静而不急躁,善于谅解家长的紧张心理,在平稳放松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穿刺。
1.2 良好的沟通技巧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儿进行有效交流,并取得患儿家长的主动配合对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十分重要,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1.2.1 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
护士在与患儿交流时多采用安抚性和鼓励性的语言,语气要温婉、亲切,语言要通俗易懂。
对小一点的患儿多一些爱抚和微笑,减少其恐惧心理,对大一点的孩子多做交流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的说明穿刺部位以及家属配合的重要性。
1.2.2 非语言性沟通是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表达思想感情、观点和目的沟通方式,如通过拥抱、爱抚、微笑等减轻患儿的恐惧感,适当的用肢体语言沟通,可密切护、患、陪三方的关系,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关键词: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治疗手段被陆陆续续应用于临床,但是静脉穿刺输液仍是一项最基本的治疗手段。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小儿静脉穿刺由于患儿血管细,不明显,而且患儿哭闹不合作,好动易鼓针等造成了穿刺难度的加大。
所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仍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一二四家庭”(一个患儿、两个家长、四位老人)对护士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深远意义,是每一个临床护士需要提高的业务水平之一。
1.穿刺前的准备1.1心理情绪准备护士应有足够的信心,稳定、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一旦投入到工作要忘记一切烦恼,对于患儿乱动、哭闹和嘈杂的环境有良好的耐受性,对于忙乱的护理工作要有奉献的精神,要用爱心、耐心关心体贴患儿,避免压力、焦虑烦躁、急于求成的心理,要放松心情,镇静、审慎进行静脉穿刺操作。
有报道称,护士的情绪不仅对患者有很大影响,而且影响自身操作水平的发挥,护士情绪激动时,穿刺成功率为82.2%,稳定时成功率为94.4%【1】。
即使在穿刺过程中遇到患儿家长说话生硬时,要克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沉着冷静的选择血管。
1.2加强护患沟通患儿家长疼爱孩子,检查、治疗、护理措施均由护士完成,采集血标本等要求护士一针见血,对护士技术水平要求高,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护患之间不易建立信任感,门诊量大等候时间长时,家属易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稍不满意便冷嘲热讽,恶语相向,护士穿刺心理压力大,护士有时感觉被打击,自尊心受伤害,身心不愉快,使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的要求产生距离,护士工作的热情度降低。
有效的沟通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前提【2】。
护士在穿刺前要以和蔼的态度关心患儿的病情,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年幼儿可给予赞扬鼓励,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
品管圈活动提高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病区输液患儿重穿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3个月后,护士穿刺成功率高于活动前。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患儿提供了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而且能够提高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疼痛。
标签:品管圈;儿科;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项治疗方法。
小儿静脉输液是小儿治疗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危重患儿抢救时。
但临床上小儿静脉穿刺受易造成静脉穿刺不成功,增加患儿痛苦。
品管圈活动是员工自发的参与管理活动,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在圈员们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我科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将品管圈用于提高护士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运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使病区护理技术得以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由12名护士组成,辅导员2名,圈长1名,确立提高留置静脉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为5个月。
1.2 方法对病区输液成功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设立目标。
2014年9月11日至2014年10月11日,对普儿及临观护士进行调查,留置针穿刺总数272例,穿刺失败例数60例,失败率22.05%,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输液成功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穿刺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家属过度紧张,期望值过高,配合度不够等原因发生次数20例,护理人员操作前评估不充分,操作技术不熟练,心里压力大,沟通能力弱等原因发生次数16例,患儿年龄小不配合,哭吵躁动等原因发生次数13例,环境光线不足,操作空间小,环境嘈杂等原因发生次数6例,留置针、输液器及血管的选择不当等原因发生次数5例,见表1。
根据80/20法则,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即家属期望值高,护士穿刺技术水平不高,评估不充分成为本圈将改善的重点。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
1.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教育。
对于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医护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熟练掌握穿刺技能、安全操作等基本知识。
2.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
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应对相关设备和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以确保无菌状态。
3.准确评估穿刺部位和选用合适的器材。
对于小儿患者,应根据其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准确选择穿刺部位,同时选用适合的器材,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4.舒适和安静地环境。
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医护人员与患者应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感到舒适和安静,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
5.采用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
很多小儿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穿刺会有疼痛等不适感,因此,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减轻其疼痛感,提高穿刺成功率。
6.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流程。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操作需要非常谨慎和规范,一旦出现意外,很容易引发并发症。
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并对操作过程进行严密记录。
7.注意观察和管理。
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始终
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和管理,对不适感、回流、渗漏等情况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8.及时评估和纠正操作不当行为。
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中,有些医护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等不当行为,对患者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因此,应及时评估和纠正操作不当行为,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品管圈在提高儿童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徐鸟燕;张黎娜【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in raising one-time success rate of vein remaining needle puncture among children. Method QCC Group was set up to choose theme, draw up activity plan, set goals,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the venipuncture procedure. Results The one-tim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event. Conclusion QCC not only enhances the nurse skills of vein remaining needle puncture, but also make us learn how to use science to solve problems, improve ou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enhance the department team cohesion,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目的探索品管圈(QCC)在提高儿童留置针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中的效果与体会。
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目标设定、现况分析,制定静脉穿刺流程并实施。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活动前。
浅谈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提倡医患和谐,减少医患冲突,提高医疗质量一直是我们医护人员追求的目标,但是医患纠纷仍时有发生,儿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由于患儿多是独生子女,患儿家属文化层次不一、心理承受能力不一。
加上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需求意识增强。
更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不仅会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同时也会影响患儿的治疗和痊愈。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是护患是否和谐相处的关键,更是患儿诊疗质量和痊愈的决定性因素。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除血管引起药液外渗,减少患儿痛苦,并可减轻护理工作量而受到人们欢迎。
但是,因为留置针比正常头皮针的管径粗,保留时间长,对血管要求高,所以穿刺难度大。
本人在儿科工作多年,不断总结经验,浅谈几点提高静脉留指针穿刺成功率看法。
1 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护士要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注意良好素质的培养。
衣着整洁,仪表大方,微笑服务,礼貌待人,使患儿感觉到护士的慈爱,让家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还要注意肢体语言的影响,有时不经意的神情或动作都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或猜测。
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向患儿和家属传递着心理活动的信息。
他们由此感受着自己受重视程度,由此判断对方心态或是否可以信赖,从而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心理感受,引发出不同的情绪。
与家属交流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
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向患儿家长介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目的、使用方法。
将留置针应用的目的和意义告诉家长,让其充分了解留置后的护理知识。
取得家长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2 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创造和谐团队提倡以人为本,以老带新,重视人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潜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合理应用激励机制,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注重人性化管理,护士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排班,随时修改制订各班岗位职责,及时调整护士工作强度,避免因精神与身体因素,如压力与工作强度过大而影响护士自身技术水平的发挥甚至出现失误。
浅谈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小儿静脉穿刺术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并且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并受到患儿及家长的青睐。
如何做到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一针见血,笔者总结多年的护理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材料选择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24g静脉留置针,无菌透明输液贴,3m胶贴,5ml一次性注射器。
2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对新入院的患儿,只要血管条件允许,我们首选行静脉留置针穿刺。
根据患儿年龄,新生儿至2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
由于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
应选用正中静脉,其次额浅、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
2岁以上至12岁儿童宜选用四肢静脉,上肢前臂桡、尺静脉,下肢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
穿刺部位血管应选择血管弹性好、血液充盈,相对粗且直的非关节部位,尽可能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固定牢固,以防止活动使留置针软管折曲,造成输液不畅或软管脱出。
3穿刺方法备好用物,选择血管。
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点用安尔碘消毒皮肤2次,助手协助固定患儿,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一端的肝素帽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操作者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然后右手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缓缓进针2~3mm,助手一手固定患儿,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退针芯,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送管要及时,动作要轻、稳、快,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
打开调节器,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穿刺点,用胶布固定输液管(注明留置针穿刺日期)调节输液速度,做好有效固定,特别是对头部留置时,要尽可能把周围的毛发刮干净,再用3m胶贴有效固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弹力绷带固定。
4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重要环节。
运用 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儿首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儿首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以2018.12月前后为时间节点,分析PDCA循环对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结论应用PDCA循环实施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管理,可提升患儿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PDCA循环;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是一种具有普遍性、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治疗方式,作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患儿由于负面情绪与健康知识较差的原因,时常引起患儿家属与医院的纠纷,因此输液护理需要采用更高效有用的管理办法,为减少住院患儿的痛苦,院内拟用静脉留置针,同时采用PDCA循环管理以提高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8年度我科静脉穿刺数总共3560余人次,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26%;2019年1月开展PDCA循环活动,统计开展PDCA循环活动后1月~12月患儿首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1.2.1计划(P)1.2.1.1 成立PDCA小组以所有参与患儿静脉穿刺护士为组员,护士长指导监督;科护理骨干制定改进方案,组织相关培训及考核,加强成员对PDCA相关理念。
提高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善周期为2019年1月~12月。
1.2.1.2 分析原因应用查检表收集了2018年10月-12月住院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人数,绘制成柏拉图进行失败原因分析,包括年龄较小;血管因素;护理人员工作素质;患儿配合性。
1.2.1.3目标设定1.2.2实施(D)1.2.2.1针对患儿血管方面因素首先进行患儿血管分级的学习,根据儿童血管评价标准分为三级。
血管选择:在静脉显影仪下进行穿刺,选择高质量静脉,遵循手部、足部、头部血管的优选顺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2.2.2提高护士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1)小组培训;(2)制定标准化静脉留置针穿刺流程,规范临床操作;(3)学习静脉穿刺失败应急预案,(4)定期安排静脉留置针知识讲座并示教到位;(5)加强护士身体素质;(6)提升护士技术;(7)心理素质训练;(8)线上学习与定期线下考核。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以下是比较全面的小儿静脉穿刺技巧:(一)心理护理1、小儿不同成年人,输液时往往不合作,这时护士应同其家长互相配合。
2、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一个孩子输液多名家长陪同。
3、有的家长要求护士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如果穿刺失败,则抱怨不停,甚至用不文明,不礼貌的语言伤害护士的自尊心。
4、因而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一旦穿刺失败应主动向家长道歉,尽量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
1、婴儿:重点是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2、幼儿: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应多鼓励、表扬。
3、儿童:询问患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二)小儿静脉穿刺时要合理的选择部位与静脉根据年龄大小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
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大于2岁的患儿宜选择四肢静脉,对多次输液的患儿静脉宜从远心端选用。
小儿头皮静脉一般选择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为宜,选择静脉穿刺时必需与动脉相鉴别。
1、颞浅静脉:位于两侧颞部,收集颅顶头皮的血液,汇入面后静脉。
2、耳后静脉:起自颅顶后部的静脉丛,向下汇入颈外静脉,在耳廓后方与同名动脉伴行。
3、前额静脉(滑车上静脉):在冠状缝处起于静脉丛,向下沿额骨表面垂直下降汇入面前静脉。
头皮静脉穿刺应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三)上肢的主要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腕关节上方,转至前臂屈面,沿前臂桡侧皮下上行,至肘窝处通过肘下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升,注入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收纳手和前臂桡侧掌、背面的浅静脉。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屈侧,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
收纳手和前臂尺侧的浅静脉。
3、肘正中静脉:短而粗,变异甚多,通常于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
护理体会
王金凤
(荆门市东宝区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技巧。
方法对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2000余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从穿刺技巧、置管及固定方法、家属的健康宣教等多个环节上进行探讨、分析、总结。
结果提高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论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掌握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技巧、固定方法及对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及健康宣教,可以延长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以其操作简单、不易穿破血管、避免反复穿刺而降低患儿痛苦、副作用小、护理方便、经济实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但由于现阶段大多数患儿体重超标出现肥胖导致血管条件差,加之疾病的多元化、家属的高要求,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精准的穿刺技术、娴熟的护理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多年的儿科工作经验及对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2000余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总结了多种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1 护理人员素质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1.1良好的沟通技巧
我们首先通过在病区的墙面上粘贴彩色图片对传统穿刺方法和静脉留置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然后再由首诊护士对家属进行详细的书面介绍,最后由实施穿刺操作的护士做最后说明。
这样患儿家属就从初步认识到基本接受再到完全接受的过程,可以有效的配合我们的操作。
另外,穿刺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态度温柔、体贴、细心,避免简单粗暴,对年长儿多给予语言及小礼品鼓励。
1.2沉稳的心理素质
护理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自信心。
在平常工作中要注重个人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众人的注视下进行操作时不慌乱,在面对血管差的患儿和情绪激动的家属时保持平静,不紧张不急躁。
要学会换位思考,角色转换,这样才能体谅和理解患儿及家属。
2 穿刺过程中的技巧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1血管的选择
进行小儿静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要尽量选择粗、直、摸之有凹陷感和有弹性的血管,此类血管大多管径粗,穿刺成功率相对较高且保留时间长,置管过程中液体滴入通畅并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另外,穿刺时尽量避开关节、疤痕及皮肤破损的地方。
对于肥胖、血管差的患儿,可选择在血管解剖位置处反复揉搓、保暖等方法寻找血管。
急、危重患儿需要抢救时可选择颈外静脉进行穿刺。
在滴入钙剂及多巴胺类药物时要避免在头部穿刺,以免液体外渗损伤患儿头皮毛囊组织。
2.2留置针的选择
本院使用过多种型号的留置针,推荐大家使用具有三重正压功能的留置针。
此种留置针据有封管方法简单效果好,避免负压性回血,保留时间长及保留过程中患儿疼痛及不适的感觉相对轻等优点更适
合儿科使用。
2.3穿刺时进针的角度
穿刺时选择光线良好的地方,将患儿置于安全的操作台上,按住关节部位将患儿固定,忌使用暴力。
头部穿刺时,轻轻扶住头部两侧及膝关节即可。
如果选择足背静脉、头部正中静脉、前额静脉、耳后静脉、枕后静脉、耳后静脉、眶上静脉、患儿哭时不隆起的颞浅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应控制在15°角以内。
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患儿哭时隆起的颞浅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应控制在30°角左右。
手背静脉进针角度应控制在20°角左右。
也可根据个人穿刺习惯做适当调整。
进针角度宜小不宜大,血管越细进针角度应该越小,角度过大容易穿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
2.4穿刺的方法及置管
连接留置针后仔细检查,旋转针柄360°看套管是否完好。
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进行穿刺。
对于粗直的血管见回血后可在向前进针0.5cm后置管,为脱水、衰竭和血管条件差的患儿穿刺时要注意一感
觉二等待。
一感觉即是否有穿破血管的感觉,有时穿破血管的感觉不是很明显,通常表现为进皮后进针不费力的感觉;二等待是有感觉后稍微等待一下,因为此类患儿的回血通常较慢,穿刺速度过快易穿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
置管时一定要注意手感,有阻力时切勿强迫置管,以免套管紧贴血管壁、打折甚至穿破血管壁。
置管后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通畅,若不通畅又无液体外渗可调节一下套管位置,见液体滴入通畅后拔出钢芯即可。
3 穿刺后的固定方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固定前根据导管置入血管的长度来选择将导管向外移一定的长度,以0.3-0.5cm为易,外移的目的是为了让留置针的套管和针梗保持相对的水平位置,从而使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通畅。
固定时我们对其中1000例患儿采用传统贴膜+3M医用胶带固定,另外1000例患儿采用圣纳医用愈肤膜+3M医用胶带固定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圣纳医用愈肤膜+3M医用胶带固定法具有固定性能好、无脱管、皮肤过敏反应低等优点得到了家属及护士的肯定。
固定结束后一
定要检查松紧是否适宜,过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过松易导致脱管。
此外,还要注意针柄及卡子的位置防止其损伤皮肤。
4 置管后的健康宣教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家属和患儿对留置针的保管和维护对留置针的置管时间长短起
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因为患儿家属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属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宣教,比如通过墙面贴画、小宣传册、小板报、家属相互交流、责任包干护士到病房宣教等多种宣传方式,让患儿及家属逐步了解并认同,从而主动保护留置针和血管。
5总结
静脉留置针以其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减轻患儿痛苦,但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如何提高其穿刺成功的机率是需要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
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关键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心理素质,还要掌握小儿血管的特点,血管的解剖,进针的角度,穿刺置管的手感,固定的方法等。
同时必须让家属和患儿对留置针的认知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潘紧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673-842×201304-0215-05
Power by YOZO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