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混凝土重力坝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8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东升水电站重力坝地基问题分析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年级:2012 年秋季学号: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年9月9日容摘要重力坝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一种坝型,早在2900年前在埃及就出现了最早的重力挡水坝。
世界上目前坝工设计中的主流为混凝土坝,而主流中的主流是混凝土重力坝。
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成败的关键是地基的平安稳定性。
本文系统的对混凝土重力坝地基稳定进展了分析,第一章阐述了重力坝地基根底理论;第二章论述了坝基开挖时的相关理论和法;第三章着重阐述了坝基固结灌浆的处理法;第四章对坝基软弱岩层处理进展了分析;第五章结合工程案例,对重力坝坝基的平安以及解决法进展了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措施;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抗抗滑稳定分析;坝基开挖;固结灌浆;软弱岩层处理我国水电事业在不断的蓬勃开展,目前我国的混凝土坝建立规模和数量跃居世界首位。
重力坝之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具有一点的优点,文中有所表达,这里就不一一述了;看到它优点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适应复杂的地基处理,总结我国以往的建坝施工经历,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混凝土重力坝的地基稳定性并对具体工程实例的地基处理措施进展了总结论述。
1 重力坝地基问题概述1.1 重力坝地基根底理论1.1.1 重力坝地基存在问题地基是直接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的这一局部土体或岩体。
根据承载特点,地基通常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的地基,即承受垂直荷载的地基;第二类包括各类挡水建筑物,即承受斜向荷载〔同时承受垂直荷裁与水平荷载〕地基。
地基稳定是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成败的关键。
因此,科学的分析重力坝地基的稳定性,采取高效、实用、经济的工程手段进展地基处理,是保证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平安的关键,也是降低工程造价和本钱的有效措施。
1.1.2 重力坝地基的处理重力坝地基处理需要满足如下要求:〔1〕强度要求,能承受重力坝的压力;到达抗渗要求,控制渗流损失和渗透稳定;〔2〕耐久性要求,在工程寿命期地基平安稳定;〔3〕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均匀性,满足抗滑稳定和减低不均匀沉降。
ST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学生:XXX指导老师:XXXXX大学XX学院1工程概况1.1地形地貌乌江是典型的山区河流,全长1037公里(其中贵州境内为874公里),干流天然落差2124米,平均比降2.05‰。
乌江流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向高差大,流域面积87900平方公里,在贵州境内有67500平方公里。
自河源到乌江渡,定为乌江上游,长448公里,这段河道河谷深切,纵坡陡峻,伏流众多,洪枯水位变幅特大。
从乌江渡到沿河县城为乌江中游,长346公里,河道穿行于深山谷之中,礁石林立,滩险密布,有名的璇塘天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号称“四大天险”,均在此段。
从沿河县城到重庆市的涪陵河口为乌江的下游,长243公里,此段河道河谷宽窄相间,两岸多有田地分布,农田和居民点较为集中。
1.2水文气象特征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亚冷气流的影响,夏季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和西太平洋的海洋性气侯影响。
流域内雨量丰沛,ST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91.0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753.8mm,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年内各月也相差很大。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76%以上。
多年平均风速为0.7m/s,实测最大风速为25m/s,相应风向为E。
多年平均远近雷暴日为46.5日,七月份最多为9.0日。
根据沿河站1957年至1993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5℃,实测极端最高气温42.0℃(1981年8月8日),实测极端最低气温-5.4℃(1977年1月30日)。
1.3工程效益乌江ST水电站的水电开发条件,优于全国其他许多江河,规划兴建的大中型水电站,特点是地理位置适中,距离城市近,接近负荷区,淹没占地损失小,移民搬迁少,同时可以多目标开发。
ST水电站是乌江干流水电站开发的骨干工程之一,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
ST水电站大坝位于贵州省沿河县城上游约7km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4508km²,多年平均流量966m³/s,水库正常蓄水位365m,相应库容7.70亿m³,装机容量1120MW,保证出力322.1MW,多年平均发电量45.89亿kW·h;电站航运规模为船舶过坝等级500t。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四、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
通过参阅各类期刊、文献等,结合自身研究特点兴趣,确定研究目标。
并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可操控性,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确定所研究的实际工程,初步确定研究方案。
(二)、工程设计:
通过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习专业知识,综合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制定课题的总体方案,分析数据,计算建筑物分别处于不同典型工况(设计洪水
2. 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
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水利工程,其由混凝土等材料构筑而成,具有抗洪、筑坝等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坝后式厂房也逐渐成为企业建设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安全稳定,对其静动力分析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研究其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情况,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深入研究重力坝结构形式及坝后式厂房布置方式,了解其结构特点和荷载情况等。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模型,在ANSYS等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考虑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
3. 进行动态分析,分析地震、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并探究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动态响应特点和变化规律。
4. 探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1. 文献调研,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并分析其结构形式、荷载情况和应用范围等。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有限元模型,并在ANSYS等软件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考虑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
3. 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地震、风荷载等对结构的影响进行模拟,探究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动态响应特点和变化规律。
4. 进行损伤及破坏机理分析,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探究结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
五、预期成果通过深入研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整体静动力分析,预计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成果:1. 探究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结构形式和荷载情况等,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建立混凝土重力坝及坝后式厂房的有限元模型,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3. 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情况下的响应变化规律和动态响应特点,为工程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4. 探究结构的损伤及破坏机理,提高其安全稳定性,为相关工程提供可靠的保证。
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分析与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混凝土重力坝是指利用混凝土等重质材料在坝基上固定而自重起支撑作用的堤坝。
由于其坝体结构单一、稳定性好、施工方便、可控性强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力坝被建造。
然而,由于坝体结构的原因,混凝土重力坝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坝体的裂缝、渗漏、变形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坝体的安全性能。
因此,对混凝土重力坝的监测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坝体是否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从而保障坝体的安全性能。
本研究旨在对混凝土重力坝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坝体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混凝土重力坝的现状和安全问题分析。
(2)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
(3)实际案例分析,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研究方法(1)系统整理混凝土重力坝有关资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现状与安全问题分析。
(2)探讨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确定适用的方法。
(3)选取实际案例,运用所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混凝土重力坝现状和安全问题的分析报告。
(2)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探讨。
(3)对实际案例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1)深入探讨混凝土重力坝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为混凝土重力坝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能够及时、精准地发现混凝土重力坝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修复和加固建议,从而保障坝体的安全性能和正常使用。
(3)提高了我们对混凝土重力坝结构安全管理的认识,为今后混凝土重力坝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3 年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设计题目来源于王圪堵水库工程实际,属设计类课题。
王圪堵水库坝址位于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西北12km,榆靖高速公路无定河大桥以上2.5km、芦河入无定河口以上5.5km处的无定河干流上,距榆林市区60km。
按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求及治黄大局的拦沙要求,确定水库任务是供水、拦沙和灌溉等综合利用。
在本次设计中所用到的主要工程相关资料都来源于实际工程的设计资料。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 选题目的本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运用,通过对王圪堵水库的了解和个人知识的掌握,本次毕业设计选择《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作为题目。
本课题主要解决a.水库的枢纽布置,包括坝址选择,电站厂房的选址,各种水工建筑物的选型等一系列布置问题。
b.混凝土重力坝的专题设计,包括坝型的选择比较,大坝尺寸的设计,抗滑稳定的计算,大坝结构图的绘制等。
通过本次设计,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应用,提高我们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2. 选题意义(1).王圪堵水利枢纽主要由大坝、泄洪洞、溢洪道、放水洞、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它是无定河中游的一项水沙控制工程,按照《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陕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水源规划》和《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对无定河开发治理的要求,项目开发的目标是在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础上,河流生态基流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调蓄无定河水资源,并经优化配置,以供定需就近向榆横煤化学工业区、鱼米绥盐化学工业区供水,缓解工业区近中期用水矛盾,向14.6万亩农田灌溉补水,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撑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发展,拦蓄泥沙、减少入黄泥沙,为治黄大业作贡献。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3 年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设计题目来源于王圪堵水库工程实际,属设计类课题。
王圪堵水库坝址位于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西北12km,榆靖高速公路无定河大桥以上2.5km、芦河入无定河口以上5.5km处的无定河干流上,距榆林市区60km。
按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求及治黄大局的拦沙要求,确定水库任务是供水、拦沙和灌溉等综合利用。
在本次设计中所用到的主要工程相关资料都来源于实际工程的设计资料。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 选题目的本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运用,通过对王圪堵水库的了解和个人知识的掌握,本次毕业设计选择《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作为题目。
本课题主要解决a.水库的枢纽布置,包括坝址选择,电站厂房的选址,各种水工建筑物的选型等一系列布置问题。
b.混凝土重力坝的专题设计,包括坝型的选择比较,大坝尺寸的设计,抗滑稳定的计算,大坝结构图的绘制等。
通过本次设计,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应用,提高我们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2. 选题意义(1).王圪堵水利枢纽主要由大坝、泄洪洞、溢洪道、放水洞、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它是无定河中游的一项水沙控制工程,按照《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陕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水源规划》和《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对无定河开发治理的要求,项目开发的目标是在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础上,河流生态基流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调蓄无定河水资源,并经优化配置,以供定需就近向榆横煤化学工业区、鱼米绥盐化学工业区供水,缓解工业区近中期用水矛盾,向14.6万亩农田灌溉补水,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撑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发展,拦蓄泥沙、减少入黄泥沙,为治黄大业作贡献。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3 年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本设计题目来源于王圪堵水库工程实际,属设计类课题。
王圪堵水库坝址位于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西北12km,榆靖高速公路无定河大桥以上2.5km、芦河入无定河口以上5.5km处的无定河干流上,距榆林市区60km。
按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求及治黄大局的拦沙要求,确定水库任务是供水、拦沙和灌溉等综合利用。
在本次设计中所用到的主要工程相关资料都来源于实际工程的设计资料。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 选题目的本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运用,通过对王圪堵水库的了解和个人知识的掌握,本次毕业设计选择《榆林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重力坝设计》作为题目。
本课题主要解决a.水库的枢纽布置,包括坝址选择,电站厂房的选址,各种水工建筑物的选型等一系列布置问题。
b.混凝土重力坝的专题设计,包括坝型的选择比较,大坝尺寸的设计,抗滑稳定的计算,大坝结构图的绘制等。
通过本次设计,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应用,提高我们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2. 选题意义(1).王圪堵水利枢纽主要由大坝、泄洪洞、溢洪道、放水洞、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它是无定河中游的一项水沙控制工程,按照《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陕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水源规划》和《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对无定河开发治理的要求,项目开发的目标是在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础上,河流生态基流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调蓄无定河水资源,并经优化配置,以供定需就近向榆横煤化学工业区、鱼米绥盐化学工业区供水,缓解工业区近中期用水矛盾,向14.6万亩农田灌溉补水,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支撑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发展,拦蓄泥沙、减少入黄泥沙,为治黄大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