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介绍及选读
- 格式:ppt
- 大小:672.50 KB
- 文档页数:34
《墨子》选读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从不同的选文中,初步了解墨子的哲学思想。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曾任宋国大夫。
初学儒,后自成学派,广收门徒,游说诸侯,使墨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其学说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为核心,对逻辑学、认识论也有探究。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
“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
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
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佚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后学著述的结集,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一般认为其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篇体现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
背景简介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
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
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
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墨子》选读使用《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的思想著作,由墨子及其门徒编纂而成。
本文将从《墨子》中选取一些内容进行阐述,共计1200字以上。
《墨子》共纳八十篇,主要内容涉及到墨子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批判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其中,对于战争问题的讨论尤为突出。
在《墨子》中,墨子批判了诸多战争的不义和残暴。
他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中的根本矛盾之一,带来无尽的苦难和伤害。
他提出了非攻的思想,认为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人类最理想的追求。
墨子强调了爱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彼此关爱,不应该伤害和侵犯他人。
他提出了“以兼爱治天下”的理念,即每个人都要泯灭自己的私欲,关爱他人的利益,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子关注到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权力和地位应该通过劳动和能力来决定,而不是通过出身和财富。
他主张建立公平的制度,让人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墨子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做到诚实守信,行为得体。
他反对欺诈行为,主张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墨子对于宗教问题也进行了思考。
他批判了迷信和盲从的行为,并主张将信仰归纳为“天命”和“天理”,强调人们应该按照天命和天理的准则来生活。
《墨子》中还涉及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例如牛背上说书人的故事,墨子救孤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们墨子提出的思想是可行的,值得追求的。
总之,墨子的思想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解决社会矛盾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提出的非攻、爱人、公平、诚信等思想,都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和应用的。
通过阅读和理解《墨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问题和挑战,并为构建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古文经典解读墨子选读古文经典解读——《墨子选读》《墨子选读》是一本中国墨家学派经典著作,作者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军事家。
他提出的墨家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兼容并蓄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墨子选读》中的经典内容进行解读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墨家思想。
一、墨子与兼爱《墨子选读》的核心思想是“兼爱”。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取消家族和国家之间的界限,推崇普遍的兼爱精神。
他主张所有人应该彼此关爱,不分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
这种兼爱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不同,墨子认为仅在于对自己有利时才去关心他人,并非真正的兼爱。
墨子的兼爱思想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公正的追求,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二、墨子的反战主张墨子对战争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他主张通过兼爱来达到消除战争的目的。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灾难,因此应该通过和平来解决争端。
墨子提出了“非攻”的主张,主张不主动发动进攻,诉诸于和平解决纷争。
这一思想也对后世的和平主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墨子的科学精神除了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墨子还非常关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他提出了很多科学观点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墨子提出天地万物都服从于规律,通过观察天象和测算日食、月食等现象,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他还研制了很多实用科技装置,如反射镜等。
墨子的科学精神对古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墨子的抱负与理想墨子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争斗的社会。
他希望人们互相协作、和平相处,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墨子的理想社会构想并非幻想,他通过“非攻兼爱”的思想体系,试图打破当时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
尽管墨子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墨子的道德与伦理观墨子对伦理观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主张道德的标准应该是“有为有不为”。
墨子认为,道德标准不应仅限于说而不做,而是要根据人们的行为来判断。
他强调人们应该以行动来体现道德和伦理观念,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言辞。
墨子简介及《墨子》介绍
墨子简介及《墨子》介绍
1.墨子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2.《墨子》简介
《墨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长时间在黑暗中的沉默,不仅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
甚至影响了对其浅层语言的理解,而且,也限制乃至取消了她对中华文化建构的发言权,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只好潜伏在中华文化的潜流之中,或沉默,或偶尔嗫嚅着发出微弱的声音。
然而,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可以暂时寂寞,但她不会永远寂寞,她终究会迎来发言的机会,而且,这一发言必然是黄钟大吕,天下耸动。
转机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西学东渐的历程与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为古老的中国文化打开了新的视野,新的目光触及到了黑暗中的《墨子》,才惊讶地发现,她原本就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六单元《墨子》选读一兼爱作者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曾学习儒术,因不满其繁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主要的反对派之一。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
他的“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是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享乐奢侈生活的抗议。
他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贵族的世袭制和儒家的亲亲尊尊,试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探究了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强调善与用,志与功的统一。
弟子很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践,服从纪律。
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其体系中的“非命”“务实”的观点为后学所发展,而其中有关宗教迷信的形式,则为他们所克服。
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及其学说的基本材料。
背景扫描因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安,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过长时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墨子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生观,即“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实现“兼相爱,交相利”、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
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有三节。
《兼爱》宣扬“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墨子认为,自爱而不相爱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根源,“兼相爱、交相利”则是消除祸篡怨恨的妙药。
《非攻》认为“亏人自利”是不仁不义之举,而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因为它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最大。
《尚贤》认为崇尚有才德的士是国家政治的根本,治理天下应该崇尚和任用有才德的人。
这三篇文章的主题在墨子的思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一、兼爱释文题“兼爱”是墨子的基本思想,所谓“兼爱”就是跳脱自爱的狭小圈子,一律平等、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墨子寻求世乱的根源,将它归结为一种自私的爱,即自爱而不相爱。
《墨子》珍藏版《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01章亲士作者:佚名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
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
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吟,怨结于民心。
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
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
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
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
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全文在线阅读,简介,作者及书评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可知战国之世,墨家属显学。
《墨子》一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中便记载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丝染”的故事。
到了清朝,随着诸子学的兴起,学者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
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清朝学者汪中治墨学,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
墨子与孔子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
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对祭祀非常重视,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就是针对祭祀的说明。
墨子一生过著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 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历史学界至今无法确定墨子的真实姓名,有以下各种说法:最传统的说法是,墨子,墨氏,名翟。
《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
司马迁没有给墨子立传,仅在孟子、荀卿传后,有简略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墨子简介,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元和姓纂》称,“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
墨翟著书号墨子。
”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
童书业根据《广韵·六脂》以及《姓氏急救篇》所引的《世本》文字“宋襄公子墨夷须为大司马,其后有墨夷皋。
古代典籍导读墨子墨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其著作《墨子》也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对《墨子》的主要内容进行导读,并探讨其在古代思想史和科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墨子》概述《墨子》是墨子学派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墨子及其弟子们对墨子学说的总结和发展。
全书共十二篇,包括了墨子的核心思想和一系列的论证和论述。
墨子学派强调以兼爱为中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并提出实用主义的科学观。
二、墨子的伦理观墨子提出了“兼爱”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和平与社会公正。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德治国,而不是以力征服他人。
墨子的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墨子的科学观墨子提出了实用主义的科学观,他主张实事求是,重视实践和实际应用。
墨子对光学、力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众多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如墨子光圈、墨子防御工事等。
这些科学成果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墨子的工程思想墨子注重实践应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工程建设。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个人的修养与家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治理息息相关。
墨子在防御工事建设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墨子防御工事”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工程。
五、墨子学派的影响墨子学派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墨子的伦理观和科学观不仅在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在后世的科学发展和道德伦理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墨子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以及对世界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六、对今人的启示墨子的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提出的兼爱理念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他强调的实事求是、注重实践的科学观也为现代科技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墨子学派的精神在社会公正、和谐发展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价值。
总而言之,《墨子》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代表之一,凝结着墨子学派的智慧和思想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