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镁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8
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集标题: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集导言: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教学设计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评估和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教学模式。
一、背景介绍1.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趣、艺术创造力、观察力等综合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2. 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教学强调通过一系列有机整合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等。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整合性、创新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评估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大单元教学案例集1. 教学设计案例选择本文选择了一份集合了多个核心素养的美术大单元教学案例集,以评估其深度和广度。
这些案例集中结合了多个美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 深度探讨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案例集中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大单元都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一个绘画大单元中,除了学习绘画技巧,学生还被要求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表达感受和评价作品,来培养综合素质。
3. 广度涵盖多个领域案例集中的教学设计涵盖了美术学科的多个领域,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这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个美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领域的素养。
4. 回顾和总结在案例集的回顾和总结部分,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各个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这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教学效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美术教育的一名从业者,我深受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教学模式的启发和影响。
基于核心素养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本设计主要针对初中物理课程的“金属材料”单元,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提高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一、课程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结构和种类;2. 掌握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应用领域;3.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结构(1)金属的物理性质:重量、密度、热量和电导率、伸长率;(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氧化、腐蚀和反应;(3)金属的结构:晶体结构和纯度。
2. 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1)金属材料种类与特点:铁、铜、铝、锌、镁、钛等;(2)金属材料的应用:钢铁、合金、电子元件、汽车、航空、建筑等方面。
3. 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1)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铸造、锻造、冷/热拉伸、剪切、焊接、冲压等;(2)各种加工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金属材料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难点:金属的晶体结构和金属加工工艺。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教学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质、结构和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2. 手工制作法: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些小实验,如绕线、折弯、折边、剪切等,以提高动手能力;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的性质和加工工艺。
五、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让学生在讲座活动中猜猜金属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尝试挑战一些小实验;2、PPT展示和讲解:通过教案中的PPT展示,讲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种类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3、知识梳理: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知识点梳理活动,让学生回答新学知识点,整理巩固所学;4、小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各种小实验,检验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加工工艺;5、讨论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6、总结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小组实验报告和学习总结。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镁的提取及应用”为例单来君1于淑儿1贾冠琳2(1.浙江省宁波第二中学浙江宁波315010 2.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摘要:以“镁的提取及应用”为例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化学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镁的提取本文是宁波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展示活动的一节展示课,课例依据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二第二单元“镁的提取及应用”,现整理成文并请大家指正。
1 教学设计思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若干年后,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具体知识可能已经被遗忘,但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习惯、思想方法、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会烙印在学生的脑际,使其受益一生。
基于以上认识,在备课过程中一直思考如下问题:如何通过具体的知识载体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带着以上问题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镁的提取及应用” 以“社会应用—工业生产—性质探究”为线索,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 通过实验探究法, 引出镁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
使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化学科学是密不可分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本专题的主题思想。
而本节课包括镁的应用、性质、和提取三部分内容,镁的性质通过初中金属的学习和前面金属钠的学习,学生对镁与酸、水的反应、以及与非金属单质氧气、氯气等反应比较熟悉,但对镁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相对陌生。
故本课例教学重点是在对工业上镁的提取的工艺流程的归纳提炼中渗透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通过自身参加的铁人三项比赛所用的自行车材料以及生活中镁广泛应用情景引入新课,让学生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视角,综合考虑原料廉价易得、条件控制、物质循环利用、生产过程绿色化、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问题以及效益最大化等STSE思想。
基于核心素养的镁教学设计常山一中余银飞一、教材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苏教版)中专题 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
本专题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学习重点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取人类需要的物质,教材通过介绍海水中碘、溴和镁的工业提取方法,将物质的提取与性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有着重要作用。
镁是继钠以后学习的第二种金属,在认知水平上要求相对较低,本节课基本上依靠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即可完成学习任务,但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却比较生疏,因此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可创设情景如模拟实验等手段使问题直观化,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二、教学目标( 1)能从宏观的实验现象建构镁的化学性质,并学会从微观角度表征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金属镁的活泼性,会用符号表征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水溶液中化学反应的认识水平。
(2)通过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和实验探究模拟海水和卤水中提取镁,通过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等途径,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识与实验探究的水平,并以此发展学生认识方式和认识思路水平。
(3)以电解氯化镁产生氯气的处理,让学生体会到工业生产中的循环使用和变废为宝,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理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的认识水平,形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教学重点: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流程,镁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建构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拟安排 1 课时,主要学习内容为建构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镁的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从模拟海水和卤水中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剂的选择,证据推理、模型认识与实验探究的水平。
高中化学镁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镁的基本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镁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镁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过程。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
第一节:镁的基本性质
1. 展示镁的外观,让学生观察镁的特点并讨论。
2. 介绍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等。
3. 讲解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火柴、铝合金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节:镁的化学性质
1. 展示镁与氧气、水的反应情况,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
2. 解释镁的化学性质,如易氧化、轻金属等特点。
3. 讨论镁与其他元素的反应,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机理。
第三节:实验探究
1. 组织学生进行镁带燃烧实验,观察镁燃烧的现象。
2. 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镁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化学反应。
四、课堂互动:
1. 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镁的化学性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2. 实验操作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实验技能与观察力。
五、课堂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镁的性质和应用。
2. 总结并归纳镁的常见化学反应。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增强学生对镁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镁的教学设计引言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
因此,了解镁的性质和应用变得十分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镁,本文将设计一节关于镁的教学课程。
通过实验、讨论和互动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镁的性质、特点和应用领域。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掌握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熔点、燃烧性能等。
3. 了解镁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通过讲解和图表展示,介绍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如轻质、导电性、导热性等。
通过与其他金属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镁的独特性质。
2. 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镁的燃烧情况、测量镁的熔点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亲自体验镁的性质,加深对其理解。
3. 镁的应用领域: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镁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介绍镁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实验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本课程将包括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
例如,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镁与水反应的情况、测量镁的密度等。
学生将在实验中学习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推导等科学实践能力。
5. 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课程将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和团队项目。
学生将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和图表展示介绍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镁的性质。
3. 讨论:通过讨论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和项目展示。
5. 思维导图: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总结课程内容。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实验视频:镁与干冰的反应【讲述】镁还能与丸等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投影展示】镁的存在【介绍】自然界中没有镁单质,镁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与海水中。
【提问】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镁的冶炼原理?【设疑】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幻灯片】投影呈现并引导学生思考:资料1:室温下儿种常见镁的化合物的溶解度(g):MgCl: 54 MgSO. 33 MgCO3 0.011Mg(OH): 0. 0029 请结合资料1思考问题1:以哪一种化合物的形式最容易从海水中分离出来呢?资料2:部分化学试剂的市场价格(元/吨)KOH 5238 NaOH 2305 Ca (OH) 2 1200请结合资料2思考问题2:匸业生产中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应该选用哪种沉淀剂?这种沉淀剂如何获得?请写出获得沉淀剂的相关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问题3海水中Mg'的浓度约为1.29g/L,直接往海水中加沉淀剂是否合适?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总结】以上资料卡中得出结论资料1镁离子以氢氧化镁形式沉淀分离资料2氢氧化钙最适合做沉淀剂由于工艺是从海水中提取镁,海边贝壳比较多,则可以以贝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钙方程式:C&C03査显CaO+CO:t 板演:3Mg+N=Mg3N2观看,感受思考、回答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信息资料1得出结论镁离子以氢氧化镁溶解度最小,以氢氧化镁形式沉淀分离资料2氢氧化钙价格最便宜,选择氢氧化钙做沉淀剂Mg(0H):+2HCl(2) 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 -6H :0,生成的是Mg (OH) Cl或 MgO.:MgCl 2 • 6H 20=Mg (OH) C1+ HC1 + 6H ;0 MgCl :・ 6H :0二MgO+ 2HC1 + 6H ;0(3) 在干燥的HC1气流中,抑制了 MgCl :与水的反 应,且带走了 MgC4・6H :0受热产生的水蒸气,能得 到无水MgCl.o【总结】综合分析以上资料,为了获得镁单质,在 Mg (OH)2加入盐酸浓缩,由MgCL ・6H :0脱水制得无 水MgCl :,再用电解熔融MgCl :的方法获得。
活泼的金属单质---镁教学设计(公开课)一、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教授学生关于镁这种活泼的金属单质的基本知识和特性。
通过实践、观察和实验,学生将了解镁的性质、应用以及与其他元素的反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镁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镁的常见应用领域;3. 了解镁与其他常见元素的反应;4.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5.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理论讲解:- 镁的性质和特点;- 镁的常见应用领域;- 镁与氧、水等元素的反应。
2. 实验演示:- 展示镁与不同元素的反应;- 解释反应原理和产生的化学变化。
3. 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镁与氧、水等元素的实验;-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学生自行总结实验结果和反应规律。
4. 小组讨论:- 学生就实验结果和反应规律进行小组讨论;- 提倡学生彼此交流、分享观点和思考问题。
5. 总结和展示:-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及总结的反应规律;-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资源和材料1. 教师准备:- 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实验室用具和化学试剂;- 实验操作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 学生实验记录本;- 实验器材和物品清单。
五、评估与反馈1. 实验报告:- 学生根据实际实验情况,撰写实验报告;- 强调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和结论的准确性。
2. 学生展示:- 学生可根据实验结果和反应规律,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提问,加深对镁元素的理解。
六、教学扩展1. 学生研究项目:- 鼓励学生选择与镁元素相关的研究项目;- 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
2. 课外拓展活动:- 组织参观镁相关的企业或实验室;-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交流。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前需充分准备实验操作和讲解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镁元素的特性和应用,在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镁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镁的性质教学设计1. 简介本教学设计将介绍镁的性质,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加深对镁的认识和理解,并拓展对化学元素的知识。
2. 教学目标- 理解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质地等特征。
- 了解镁的化学性质,包括与空气、水以及其他物质的反应。
- 探究镁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了解其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教学内容3.1 物理性质- 镁的颜色、质地等特征- 镁的导热性、导电性等物理性质3.2 化学性质- 镁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 镁与水的反应- 镁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盐酸)3.3 生活应用- 镁的用途,如在轻合金中的应用- 镁的重要性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与镁相关的生活场景或问题,激发学生对镁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
4.2 观察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镁的物理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4.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探究镁的化学性质,并分析实验结果。
4.4 研究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镁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活应用,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展开深入讨论。
4.5 拓展应用通过展示镁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学生思考其重要性,并与其他元素进行比较。
5.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报告、讨论和问题解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了解他们对镁的性质是否理解,以及是否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6. 教学延伸-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讲解更多关于镁的知识和应用。
- 组织学生参观与镁相关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增加实践经验。
该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他们理解镁的性质并扩展相关知识。
通过探究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活应用,学生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实践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镁教学设计常山一中余银飞一、教材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苏教版)中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
本专题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学习重点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取人类需要的物质,教材通过介绍海水中碘、溴和镁的工业提取方法,将物质的提取与性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有着重要作用。
镁是继钠以后学习的第二种金属,在认知水平上要求相对较低,本节课基本上依靠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即可完成学习任务,但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却比较生疏,因此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可创设情景如模拟实验等手段使问题直观化,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二、教学目标(1)能从宏观的实验现象建构镁的化学性质,并学会从微观角度表征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金属镁的活泼性,会用符号表征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水溶液中化学反应的认识水平。
(2)通过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和实验探究模拟海水和卤水中提取镁,通过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等途径,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识与实验探究的水平,并以此发展学生认识方式和认识思路水平。
(3)以电解氯化镁产生氯气的处理,让学生体会到工业生产中的循环使用和变废为宝,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理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的认识水平,形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教学重点: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流程,镁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建构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拟安排1课时,主要学习内容为建构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镁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从模拟海水和卤水中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剂的选择,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识与实验探究的水平。
四、教学设计构想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从海水中提取镁”和“镁的性质”两部分,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为“从海水中提取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海水资源的特点和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层层深入探讨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流程。
由于之前学生在有关金属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已有了一定的学习思路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将“镁的性质”学习设计为暗线,穿插在“从海水中提取镁”这条明线中,并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采用“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从生活实际引课,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联想、实验、讨论、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问题,层层推进,获得新知。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整体构思如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五、情境与任务1.情境视频展示:重庆应用镁合金技术制造全国最轻的汽车。
正因为镁合金质轻,强度大,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火箭等,从而获得了“国防金属”的美誉。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感知镁的应用广泛。
通过镁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科技改变了人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并立志献身科学的愿望。
2.任务及任务分解任务活动设计意图任务1:生活中并不缺少“镁”,而是缺少发现“镁”的眼睛——镁在哪里前面已经学习了钠的性质与应用,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一段视频一起走进“镁”的世界。
视频展示:重庆应用镁合金技术制造全国最轻的汽车。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感知镁的应用广泛。
通过镁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科技改变了人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并立志献身科学的愿望。
六、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学习任务1】生活中并不缺少“镁”,而是缺少发现“镁”的眼睛——镁在哪里【设计意图】通过镁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科技改变了人的生活,镁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也体现了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
【学习任务2】锁在深闺人未识,千呼万唤始出来——镁的制备1.镁的存在形式? 【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镁原子的结构,让学生认识到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从而说明镁是以化合态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
2.如何将海水中的Mg 2+分离出来?选何种碱来沉淀?依据是什么? 【活动设计】【情境】可见镁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那么自然界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镁呢?是不是镁单质?为什么?引出镁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实验一:取0.06mol•L -1氯化镁溶液(模拟海水)与1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mL 在试管中混合、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二:取 3 mol•L -1氯化镁溶液与 1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mL 在试管中混合、振荡,观察现象。
(沉淀明显)[交流、讨论] 问题二:海水中Mg 2+浓度太稀,该怎么提高浓度?蒸发、浓缩——怎么蒸发?——加热?晒盐?(引导学生回答)展示部分化学试剂的市场价格(得出结论:实验一中Mg 2+浓度太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运用卤水生成氢氧化镁。
得出用氢氧化钙作沉淀剂【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海水和卤水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出海水中Mg2+浓度太小,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用卤水。
展示各种碱的价格,让学生得出用氢氧化钙作沉淀剂。
3.如何将Mg(OH)2转化为Mg?【学习任务3】镁的性质1. 活动设计新闻剪辑:2011年9月28日晚10:00左右,在北辰区双口镇线河村,一工厂在加工镁锭时,不慎将镁屑引燃,院内火花四溅,白光耀眼,远在一公里外都能看到。
据现场消防员介绍,他们赶到现场时,发现一排房屋笼罩在白烟中,厂房内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色火焰,并不时发出爆破声。
镁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会引起燃烧或爆炸,而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也会发生爆炸。
消防员立即用铁锹铲干燥的沙土覆盖着火区域,经过近一个小时紧急扑救,火势被扑灭。
提问:根据报导,你对镁的性质有哪些认识?通过新闻事件获得镁的有关化学性质,同时通过火灾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示几种常见镁的化合物的熔点:氯化镁溶液蒸发结晶可获得MgCl2·6H2O,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 Cl或MgO。
MgCl2·6H2O△MgO+2HCl↑+5H2O↑MgCl2·6H2O△Mg(OH) Cl+HCl↑+5H2OMgCl2·6H2O HCl MgCl2+ 6H2O↑从物质熔点和能耗角度分析,得出用电解熔融氯化镁来获得镁单质。
给出信息,让学生知道书本上“MgCl2·6H2O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无水氯化镁”中的一定条件。
【学习任务4】两全其美——镁可以从海水中获得也可以来自菱镁矿1.师生共同小结: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流程2. 课后延伸——从陆地上提取镁【设计意图】目前海水提取镁主要是美国、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而我国陆上镁矿资源丰富,如天然菱镁矿(MgCO 3)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60%以上,产量也居世界首位,因此镁及镁的化合物的来源主要靠陆地解决。
七、评价设计1.水平标准(1)能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物质及其反应的类型,能运用微粒结构图式描述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和表征,能联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
(2)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上收集证据,能依据证据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推出合理的结论。
(3)能根据教材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客观进行记录,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发现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评价策略在对学生学业状况的评价设计,既要关注知识的落实,更要关注学生在素养方面的发展,工业上可以从海水提取镁,能否从陆地上提取?请大家课后利用图书馆查阅、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我国及国际在炼镁行业的最新动态。
培养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感受“化学是真实的,有用的”。
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并且在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的生成和评价的进行。
如在学习沉淀Mg2+时,探究是向海水还是卤水中加沉淀剂时,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得出氯化镁分别在其中的浓度,然后配制模拟海水和模拟卤水,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得出结论。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最后小结从海水中获得镁的流程图,教师也不能直接给出,可以提醒学生参照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以及书本上的工业获取镁的图片自己绘制流程图。
然后与同学一起分析由学生设计流程图的合理性,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练习与测评典型样例1.下列关于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B.由于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C.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D.镁合金密度小但强度大,大量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等的部件解析:镁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镁没有必要密封保存2.足量的镁条分别在体积相同的①O2、②N2、③CO2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解析:假设O2、N2、CO2都为1 mol,分别计算①②③生成固体的质量,①中MgO为80 g,②中Mg3N2为100 g,③中MgO和C为80 g+12 g=92 g,故顺序为②③①。
答案:D3.已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某学习小组的同学预测,将燃着的钠放在盛有足量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不能继续燃烧,马上熄灭B.乙同学认为能继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4Na+CO22Na2O+CC.丙同学认为能继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Na+CO2Na2O2+CD.丁同学认为能继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解析:钠比镁活泼,能还原二氧化碳中的碳,A项错;由于二氧化碳过量,氧化钠很快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钠,B项错误;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不会生成过氧化钠,C项错误;根据B项分析知,D项正确。
答案:D4.海水中有取之不尽的化学资源,从海水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下图所示是某工厂对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示意图:(1)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后可得NaCl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