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那些与石头相关的人和事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3
惠安石雕:千年承传心造天成惠安石雕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以石材为原料,利用精湛的雕刻技艺,将自然界的景观、人物形象以及神话传说等,形象地刻划于石头之上,展现了雕刻艺术的卓越水平,被誉为中国雕刻的瑰宝。
其中,福建惠安的石雕工艺尤为独特,千载承传,于今依然走热,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惠安石雕源于战国时期,但真正兴盛发展的是在唐朝、宋朝时期。
历经千年的发展和创新,惠安石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具备地域特色,它所雕刻的主题广泛,包括人物、山水、动物、花鸟、器物、建筑等,尤以福建惠安双龙木雕和船艇石雕为国内闻名。
惠安石雕富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特色,它古朴、含蓄、朴实,不张扬,但深蕴内涵。
在惠安石雕中,人物造型形象传神、生动活泼,尤以马、狗、鸡等动物更为逼真,令人叹为观止,而景物雕刻则是“处处是意境”,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享受。
惠安石雕的雕刻过程十分严格,首先必须选用优质的石材,包括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等,然后进行打磨磨光,按设计者或工匠自己的构想,雕刻出不同图案,手工技艺非常复杂,需要掌握形象的表现以及刀法的技巧,这是非常考验技艺和创造力的。
同时,惠安石雕在制作过程中也注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中国风的代表之一。
惠安石雕有着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地方石雕的特色,是其与其他石雕的不同之处。
惠安的石雕以细腻、柔美而著称,刻工考究,雕刻纹理颜色自然,线条流畅,表现出了它的独特魅力。
惠安石雕在制作过程中比其他石雕更注重创新创造,总是能够令人惊叹其独特的韵味。
总之,惠安石雕通过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瑰宝。
惠安石雕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雕刻技巧,更传递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缩影和精华,是中国艺术瑰宝的代表之一。
略谈惠安石雕艺术惠安石雕艺术是指中国福建省惠安县所产出的石雕艺术作品。
惠安县地处东南沿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福建石雕的发源地之一。
惠安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
惠安石雕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在唐代,惠安石雕主要以佛像为主题,艺术风格继承了福建地区的传统石雕风格,注重表现人物形态和神态的细腻和生动。
在明清时期,惠安石雕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宫廷和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明代以后,惠安石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工艺门类,涵盖了佛像、供桌、墓碑、方尊、碗碟等多种器物和装饰品。
惠安石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惠安石雕注重刻画人物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石雕作品中的人物形态栩栩如生,神态逼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惠安石雕注重匠心独运,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艺人们以石为材料,运用锤凿和刀刻等工艺,巧妙地表达出了石材的纹理和光泽,并将之和人物形象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细腻。
惠安石雕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艺术的多样性。
在石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佛像、神像、器物和装饰品,艺术风格多样,题材丰富。
惠安石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当地工匠的辛勤努力和专业技艺。
惠安县设有石刻学校和雕刻工艺品公司,致力于石雕艺术的传承和推广。
惠安石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部分,正努力将自身发展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技艺的创新和艺术的融合,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惠安石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
它的发展离不开工匠们的努力和艺术的传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安石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收藏家,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张名片。
【四年级作文】我爱家乡的石雕
我的家乡——惠安是一个人杰地灵、景色优美的好地方,那里有独特风味的小吃,虽然算不上富饶,但那里依山傍水,还有我喜欢的石雕。
说起石雕,那还是崇武古城的石雕最为精美。
一到古城,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石雕,让人眼花缭乱。
有雕成一只猫的,非常可爱;有雕成一条龙的,凶猛威武。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武松打虎”,这个石雕刻的是表情凶狠的武松和一只奄奄一息的老虎,武松坐在老虎的背上,一只手按住老虎的脑袋,另一只手握紧拳头,高高举起,好像马上就要砸向老虎脑袋。
另有“唐三藏”也十分逼真,他穿着袈裟,盘脚坐在莲花上,拿着手杖,另一只手放在膝盖上,他一定是在念经。
还有“观音送子”、“亡羊补牢”、“惠安女”等这些石雕都栩栩如生。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我的家乡真的很美,我爱家乡的石雕,更爱家乡的一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惠安石雕:千年承传心造天成惠安石雕是福建省惠安县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据传,惠安石雕始于唐朝,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后,如今仍然流传于世。
惠安石雕的产生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与惠安地处石材资源丰富的安溪走私道有关。
古时候,惠安地区的人们靠着在山林中采集石材进行石雕刻和走私活动为生。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现在惠安石雕凭借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全国的认可和崇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惠安石雕的材料主要是当地产的花岗岩、灰岩等石材。
这些石材石纹肌理简单,质地硬实,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后,可以成为雄浑大气的雕刻材料。
然而,惠安石雕最为出彩的地方不仅在于材料,更是在于那些手艺精湛的石匠们。
惠安石匠们在雕刻时,不仅要根据石材的特点和雕刻的要求,灵活变通地运用各种技法和工具,还要根据雕刻主题和形象,灵活运用刀法、细心打磨等技巧,使作品更加细腻优美,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们的精湛手艺和丰富的经验是惠安石雕得以千年传承的重要原因。
惠安石雕的题材十分丰富,既有以佛教为主题的神像、寺庙、经堂,又有以恩爱为主题的情侣、姻亲,还有以生活、文化、历史为题材的各种人物、景物等等。
其中,以佛教题材为主的石雕作品是惠安石雕中的一大特色。
佛像和百佛图是佛教题材的两个主要类别。
佛像雕刻笔法细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明亮,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佛教教义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神话传说,寄托了人们对佛教之道的崇敬之情。
而百佛图则是佛像的组合,反映了佛教弘扬的平等、博爱、慈悲的精神内涵。
无论是佛像还是百佛图,惠安石雕都能够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
惠安石雕的传承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惠安石雕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着惠安人民的文化和情感,传承着惠安人民的智慧和人文精神。
在当今社会,文化多样化和信息快速传播的趋势下,惠安石雕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中国四大石雕之乡——惠安石雕石雕是一种富有艺术价值的石质工艺品、且数百年的不断发展石雕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凡对石雕有些了解的人,都能够轻松的辨别石雕的产地,但是工艺特色上就需要一定的造诣才能够精准的区分了。
惠安石雕亦是一个地域的石雕行业的代名词,因为其独到的工艺,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
那么惠安石雕凭借什么成为世界上颇具美誉的石雕品牌呢?惠安石雕简介惠安石雕是以硬质的青石料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雕刻艺术,主要流传在福建省泉州地区的惠安县,成品多用于建筑装饰。
惠安石雕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较早地传播到海外,在东南亚等地备受推崇。
在国内,它与曲阳石雕齐名,"南有惠安,北有曲阳"之说在石雕界广为流行。
惠安素有"石雕之乡"的称誉,雕艺源远流长,享有盛誉,已形成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线雕和碑石等六大类上万个品种。
惠安石雕雕刻技法所谓的石雕技法,就是石雕创作当中创作者对于二维画面和三维空间的处理方法。
在石雕中一般是由“雕”与“刻”组成,既通过选材、设计、描绘、去荒等一系列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工序,由外向内的塑造图像并演绎一定的故事情节的一种工艺手段。
这些工艺手段只有在岁月中不断积累和沉淀才能够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用金庸武侠的说法臻于化境。
惠安石雕的雕刻技法多种多样,如平刀块面法(平面雕刻)。
圆刀雕琢法(立体雕刻)等;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浮雕、浅雕、阴雕、透雕、镂空雕、通雕等等。
惠安石雕发展历史惠安雕艺源于黄河流域,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石雕作为永久性的艺术已被应用,当时的闽南始祖林禄墓中,就有文武仲翁虎、羊的石圆雕等立于墓园以示壮观;唐朝名人王潮墓园中的人物雕像、宋朝的洛阳桥墩上的石将军等,都体现了惠安石雕的悠久历史。
进入明清时代,作为建筑装饰品和文化艺术,石雕工艺日臻完善,石雕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商品流通于市场。
惠安精湛的石材工艺要作文你知道惠安不?那可是个有魔法的地方,这魔法啊,就藏在石材工艺里。
我第一次见识惠安的石材工艺,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新鲜。
在惠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石头的影子。
那些石头可不像咱们平常看到的,只是路边呆呆的石块儿。
在惠安工匠的手里,它们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各种各样让人惊叹的玩意儿。
就说那些石雕吧。
惠安的工匠们刻起石头来,那手就像长了眼睛似的。
他们拿着刻刀,对着一块大石头,“叮叮当当”一阵响,就像是在和石头聊天。
没一会儿,石头上就出现了活灵活现的东西。
你看那石狮子,威风凛凛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守卫着什么;那毛发一根一根的,特别逼真,就像真狮子的毛一样。
还有那些刻着花鸟鱼虫的石雕,鸟儿就像要从石头上飞起来似的,花朵娇艳欲滴,鱼儿像是在水里游来游去。
我当时就想,这工匠是不是偷偷跟神仙学了法术啊?惠安的石材工艺可不仅仅是雕刻小动物、花花草草这么简单。
他们还能打造大型的建筑石材构件呢。
那些大寺庙、古建筑里的石柱、石梁,好多都是惠安的工匠做的。
这些大构件,每一个都像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
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有古代的战争场景,那细节,真的是绝了。
站在这些大石柱前,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那些工匠们汗流浃背地在雕刻,把他们对生活、对文化的理解都刻进了石头里。
惠安石材工艺精湛,还体现在他们对石材的选择和利用上。
他们就像石材的伯乐,知道什么样的石材适合做什么。
有些石材硬邦邦的,别人可能觉得不好处理,可惠安的工匠们却能巧妙地利用它的硬度,把它变成坚固又美观的东西,像那种大型的户外雕像,经得住风吹雨打,几百年都不会坏。
还有些石材纹理特别好看,工匠们就顺着纹理雕刻,让石材的天然美和人工雕刻完美结合,就像它们天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而且啊,惠安的石材工艺是有传承的。
这可不是一代人的本事,而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小孩子们从小就在这种石材工艺的氛围里长大,看着爷爷、爸爸们摆弄石头,自己也跟着学。
中国四大石雕之乡——惠安石雕作为中国四大石雕之乡之一,惠安石雕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技术,已经成为了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家,我对于惠安石雕的历史、工艺和技术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向读者们深入了解惠安石雕的全貌。
一、历史惠安石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惠安石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工艺和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工艺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惠安石雕。
二、工艺惠安石雕主要以花岗岩、大理石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手工雕刻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制作。
具体而言,惠安石雕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的选择: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具备坚硬度高、细腻度好、颜色鲜亮等特点。
2. 原料的加工:将选好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如破块、割石、削平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雕刻工作。
3. 设计和刻画:在确认好雕刻对象后,石匠们会使用铅笔和浅刻刀等工具进行草图和刻画,相信这种刻画在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要。
随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对称调整和对比比较。
4. 毛刻:在了解了大地雕塑形状、结构形式、花纹纹理等技术的基础上,石匠们开始进行毛刻,大概可以理解为毛发的意思,即以较平的基础雕刻出一些轮廓,并确定彩绘的基础色。
5. 精刻:经过毛刻之后,石匠们进入精刻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将图案提取并深度丰富。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工作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因为它关系到最终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6. 磨光:最后,石匠们会对雕刻好的作品进行磨光处理,使其表面更光滑、平整,充分展现雕塑的纹理和质感。
三、技术惠安石雕在采用传统的手工雕刻的基础上,也不断引入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
如今,惠安石雕已经拥有多种数字化技术,如三维扫描、点云重构、数控雕刻等,不仅能够提高雕刻的效率,并且能够将更复杂的图案和结构制作出来,开拓了惠安石雕的更大发展空间。
惠安精湛的石材工艺要作文你要是没见过惠安的石材工艺,那可就亏大啦!这惠安的石材工艺啊,就像是一场石头的魔法秀。
走进惠安的石材工坊,那场面可壮观了。
一块块原本灰扑扑、硬邦邦的大石头,就像是等待变身的灰姑娘。
那些惠安的工匠师傅们呢,就像是神奇的魔法师。
他们手里拿着各种工具,在石头上敲敲打打、刻刻画画,那专注的神情,就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和那块石头。
就说雕刻吧,惠安的工匠能把石头雕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东西。
你看那石雕的狮子,每一根毛发都像是在风中飘动,眼睛瞪得大大的,威风凛凛,就像是守护着什么重要的宝贝一样。
那爪子也特别有力量感,感觉随时都能扑出去,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都赶走。
还有那雕刻的人物,像古代的仕女,那身材婀娜多姿,衣服的褶皱都雕得清清楚楚,脸上的表情也是惟妙惟肖的,或娇羞,或浅笑,就像真的有个大美女站在你面前一样。
惠安石材工艺的精湛还体现在细节上。
比如说雕刻一朵花,花瓣的纹理、花蕊的形状,那都像是照着真花复制下来的。
你凑近了看,都能想象到这朵石雕的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呢。
而且啊,他们在石头上打磨的时候,能把表面磨得像镜子一样光滑,你要是在那上面照一照,说不定还能看到自己脸上的小痘痘呢。
这些工匠师傅们可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这门手艺的。
他们跟着老一辈的师傅,一点点地学,从怎么挑选石头开始。
你可别以为石头随便挑挑就行,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什么样的石头适合雕什么东西,那都是有讲究的。
然后再学怎么用工具,怎么在石头上画出草图,最后才是精雕细琢。
这中间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啊,那可真是数都数不清。
惠安的石材工艺不仅仅是在国内出名,在国外那也是响当当的。
好多外国的建筑或者公园里,都能看到惠安石材工艺的影子。
那些外国人看到惠安的石雕,眼睛都放光了,就像发现了什么稀世珍宝一样。
我就想啊,这惠安的石头肯定都特别自豪。
它们原本只是大自然里普普通通的一部分,但是经过惠安工匠的手,就变成了让人惊叹的艺术品。
这惠安的石材工艺啊,就像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精彩故事书,每一块石雕都在讲述着自己独特的故事,而且还会一直讲下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把这种精湛的技艺让全世界都知道。
惠安石雕:千年承传心造天成惠安石雕是指在福建省惠安县出产的石雕艺术品,它拥有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惠安石雕不仅在国内广受推崇,更是远销海外,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大瑰宝。
本文将为您介绍惠安石雕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以及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千年历史的艺术宝库,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一、历史源流惠安石雕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相传,在唐代初年,福建一带发生了一场地震,震动山中的大石,在惠安县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石料,这种石料质地细腻坚硬,适宜雕刻,成为一种优质的雕刻原料。
于是,当地的工匠们开始尝试利用这种石料进行雕刻,渐渐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初步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艺的不断积累,惠安石雕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福建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石雕艺术。
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惠安石雕都有着不同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并在海外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工艺特点1. 选材考究惠安石雕选材十分讲究,一般选用当地的花岗石或大理石等优质石料作为原料。
这些石料质地坚硬,纹理美观,适合雕刻,是惠安石雕能够展现出精湛工艺的重要原因。
2. 雕刻技艺惠安石雕的雕刻技艺十分精湛,工匠们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将石料雕刻成各种形态的艺术品,包括人物、动植物、山水、器物等等。
他们善于利用石的纹理和质感,在细微处展现出惊人的造型和表现力,令人叹为观止。
3. 精雕细琢惠安石雕以其精雕细琢而著称,工匠们在雕刻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精益求精,力求将每一件作品的每一个部分都打磨得精美细腻,栩栩如生。
这种精神正是惠安石雕工艺精湛的关键所在。
三、当代传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惠安石雕面临诸多挑战,如工匠技艺传承不足、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惠安石雕的传统工艺并没有被淘汰,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鼓励和支持惠安石雕的传承与发展。
惠安石雕:那些与石头相关的人和事
惠安石雕是以硬质的青石料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雕刻艺术,主要流传在福建省泉州地区的惠安县,成品多用于建筑装饰。
惠安石雕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较早地传播到海外,在东南亚等地备受推崇。
在国内,它与曲阳石雕齐名,有“南有惠安,北有曲阳”之说。
石雕有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线雕和碑石等六大类,上万个品种。
惠安石雕在唐末就具有相当水平,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惠安石雕经历了大放异彩的辉煌。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评出的北京十大建筑,如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火车站及南京中山陵等建筑的大型石雕工艺,几乎都是惠安石匠的贡献。
国内其他大型建筑留有惠安石匠杰作的,更是比比皆是。
惠安石雕
许多泉州人可能并不知道,更久远的从前,作为惠安“雕艺之乡”“石雕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洛阳,曾经将惠安众多的石雕能工巧匠,汇聚在一间叫惠安石雕厂的厂里,而这间厂子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巅峰时期,名动中国。
一间厂的辉煌过去
曾经声名赫赫的惠安石雕厂,就坐落在洛阳镇旧福厦路边上。
“你看那栋楼,现在看又旧又黑,是当年为了接待李先念而特地盖的。
”文史专家陈德彬说。
据陈德彬介绍,惠安石雕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泉州搬到洛阳镇的,在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初,石雕厂红火一时。
据当时在石雕厂工作的工艺美术大师刘碧兰介绍,曾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省部级以上的130多位领导,
如李先念、杨尚昆、方毅等先后到厂视察,有77国使团及许多外国朋友到过石雕厂参观;最多时有工人五六百人,“还没加上在外面加工的那一拨。
”刘碧兰说。
而将惠安石雕作为精美礼品送给各国领导人的,也不在少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盛极一时的惠安石雕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慢慢走向了下坡路,与此同时,私营的石雕厂和与石头有关的板材加工厂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鼎盛之时的1993、1994年,据刘碧兰大略估计,这些公司、工厂“大约有100多家”,沿着福厦路一字排开,黑压压的石雕作品挤在福厦路两边。
这些后起之秀的企业,有不少正是从原先的惠安石雕厂出来的人创办的,比如名声大振的刘碧兰,后来就创办了自己的影雕、石材公司。
多年以前走过福厦路,如走在石雕森林般的震撼至今犹在。
4月9日中午,周五,随着陈德彬走进惠安石雕厂。
陈德彬四处走动探看,希望能帮我们找到一些关于这间厂的资料,却不可得。
破旧的厂房、办公楼,冷冷清清的厂区,曾经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的红火已不再。
一个与老君岩有关的传说
说石雕,这个民间故事值得一听。
泉州清源山的“老子天下第一”闻名遐迩,传说这尊老君造像与洛阳人有关。
故事是这样的,宋代道教流传泉州,洛阳江畔的教徒便利用龙船尾山的三块天然岩石,聘请惠安的石雕名师,雕成了三尊教祖李老君的岩像,后来三尊中的两尊被毁,仅存一尊。
这尊老君为避免洛阳江中龟精蛇怪兴风作浪危害人民,于是托梦给一教徒,嘱他到清源山幽静处寻一天然石,雕琢石像。
教徒到了清源山,见罗山与武山下有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形如一老人席地而坐,老人有头有目有嘴有须,浑然天成。
于是,教徒请原惠安石雕师傅依天然岩石形态略加雕琢,即成就了我们现在所见、著名的——“老子天下第一”。
不管故事是真是假,反正,在这个故事里,是一个洛阳人及一位惠安石雕匠,为我们留下了老君岩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在洛阳镇上,处处可见石头踪迹,江边许多枕河人家盖起了一幢幢石头房子。
一些房子,甚至是在岩石上盖起,大石头被围在屋中,石上架起柱子,上面盖起房屋,“这里原来是海边,你看这些石头,就是证明。
”陈德彬说。
闻名遐迩的洛阳桥上,桥墩上的石将军、月光菩萨像等,都体现了惠安石雕的悠久历史。
近几年,洛阳古镇区进行拆迁改建,在江边建起了崭新的商住公寓楼,洛阳江边崛起一座新城。
幸运的是,古镇上还保留着不少老宅古屋,这些老宅无一例外以红砖砌墙,以石雕木雕作装饰,这些绝美的民间工艺,历经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风风雨雨,依旧精美绝伦,见证着洛阳古镇的沧海桑田及石雕工艺的源远流长。
一个石雕名人的故事
福厦路两旁,那些原本林立的石雕森林,已少了早些年的壮观。
刘碧兰的公司也在福厦路边上,下午一点多钟,我们跟着陈德彬走上四楼,却联系不上她。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逛完古街后,再一次拐到刘碧兰的公司,这回,终于见到她。
这位出生于1953年的惠安女,因为一手影雕手艺,曾获得过无数的荣誉,一生之精彩和高度,为很多人所不及。
50多岁的刘碧兰皮肤白皙,待人接物,有着闽南女子所具有的温和与亲切。
她一生的职业都与石头有关。
老泉州人对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十多年前,经常在《泉州晚报》等本地媒体上看到对她的报道。
国内许多媒体对她的报道亦不少。
据陈德彬介绍,刘碧兰是“目前泉州从事影雕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
惠安影雕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1972年,十几岁的刘碧兰进入惠安石雕厂跟着影雕师傅做学徒,学影雕,在其后的工作生涯中,刘碧兰以惠安女子特有的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精神,将影雕题材进行拓展。
刘碧兰擅长世界名人及各国领袖雕像,同为洛阳人的陈德彬对碧兰的人物影雕赞不绝口,称她的人物影雕“眼睛十分传神”。
1995年,刘碧兰光荣出席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
她的影雕技艺曾被誉为“中华一绝”。
对于曾经获得过多少荣誉,参与过多少大的建筑工程,创作过多少被外交部馈赠外宾的礼品,刘碧兰记不清。
她说自己是个老实人,只记得影雕要怎么做好,让客人满意,其他的事,实在没办法记在脑子里。
楼下,因为前一两年的金融危机等原因,原本一整排的展馆现在只有部分开张,而且来客稀少,楼上偌大的车间里,只有寥寥四五位工人在工作。
“过年到现在都没接到单子呢。
”刘碧兰半真半假地自我解嘲说。
“现在洛阳的石雕厂大概剩下二三十家吧。
”刘碧兰说。
洛阳另一家石雕企业的负责人松玲婷说,现在惠安石雕大部分产品主销国内。
刘碧兰认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石雕市场渐渐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