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隐性名义锚的货币政策II
- 格式:ppt
- 大小:729.50 KB
- 文档页数:25
货币政策名义锚的选择分析作者:于慧君邱长溶来源:《人文杂志》2009年第05期内容提要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目标制逐渐取代汇率锚和货币供应量目标成为许多国家保持长期价格稳定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
鉴于我国维持汇率锚的成本不断增加,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模糊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界限,且货币乘数不再稳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降低,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再适合我国;因而,通货膨胀目标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可能的选择。
关键词汇率锚货币供应量目标通货膨胀目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5-0075-05一、引言名义锚是指作为货币政策决策参照的,保持在固定水平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经济变量,就其功能而言为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
显然,如果名义锚被事先公布,且央行承诺保持其相对的固定水平,则我们可以将名义锚解释为央行货币政策必须实现的目标。
在这种涵义下,货币政策名义锚是为了明确货币政策的目标,给市场一个参照的标准,从而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
传统意义的名义锚一般指汇率名义锚,Frankel(1999)认为,名义锚的基本含义是指央行坚定地维持相对固定的汇率水平,并将其作为不发动通货膨胀的可信的事先承诺。
如果中央银行选择浮动汇率之外的汇率制度,则在事实上为货币政策规定了一个必须实现的名义锚。
Frankel和Chinn(1993)认为,在政策选择的实践中,事先政策承诺或规则的可信性取决于名义锚的确定,即必须选择一个保持固定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经济变量作为参照。
IMF根据各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实践对名义锚进行了分类,包括:汇率名义锚,即一国央行随时准备买卖外汇资产以保证汇率维持在事先宣布的水平或波动区间之内;货币锚,即央行运用政策工具达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目标,货币供应量目标即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即央行事先宣布中长期的通货膨胀目标值,并通过制度承诺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第16章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请作答后把每题答案填入下表判断对错题I. 1978-1987年期间,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绩效比美联储强得多。
2. 以通货膨胀为指标的透明度不如以货币为指标。
3. 以通货膨胀为指标降低了中央银行陷入时间不一致性陷阱的概率。
4. 美联储“直接行动”战略的一个优点是,它依赖于稳定的货币-通货膨胀联系。
5. 美联储“直接行动”战略与民主原则是一致的。
6. 遵循泰勒规则会使得通货膨胀更为稳定。
7. 中央银行可以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指标,也可以以非借入准备金为指标,但不能同时以二者为指标。
8. 利率和准备金总量都有可测量性和可控性的问题。
9. 单纯由非理性繁荣驱动的泡沫对金融体系的风险要大于信贷驱动型泡沫。
10. 与信贷驱动型泡沫相比,货币政策制定者更有可能确认非理性繁荣所驱动的泡沫。
II. 美联储所持续使用真实票据原则来指导货币政策实践。
12. 美联储与财政部达成“一致协议”后,美联储开始盯住低水平的利率。
13.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联储以货币市场利率为指标导致了逆周期的货币政策。
14.1994年2月以来,美联储宣布在每次联邦公开市场会议后都会公布其联邦基金利率指标。
15.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成功地将经济波动控制在十分温和的水平上。
选择题1.1979-1982年间,美联储经常无法达到规定的货币指标,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个?()A经济冲击加剧了以货币为指标的难度。
B 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和放松监管加速前进。
C这一时间段,美联储官方是以通货膨胀为指标的。
D联储主席沃尔克更关注消除经济体中的通货膨胀问题,而非实现货币指标。
2.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20年中,是以通货膨胀为指标的时期,此时联邦德国的德意志银行()A总是能够实现其货币总量的指标。
B对其目标和意图缄默不言。
C目标和意图是透明的。
D高度强调其短期的货币增长率指标,不太强调其长期通货膨胀目标。
3. 以货币总量为指标的制度不受欢迎,原因是()A货币总量数据的公布有很长的时滞。
浅论货币政策之锚社会融资规模”最近被决策层频频提及,继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后,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再次强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这意味着2011年货币政策调控范围将会扩大至基础货币及银行信贷之外的股市、债市等其他融资领域。
为此,央行新推出“社会融资增速指标”,侧重描述社会融资规模,与M2共同构成货币政策制定的参考指标体系。
笔者认为,这是对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的新改良,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融资多元化的趋势。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名义锚”还应进一步完善。
传统的双重“名义锚”所谓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就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规则,用来对一国货币对内价值或对外价值进行限定,其选择有两个考虑:一是通过设定“名义锚”可以提供物价水平被唯一确定所必要的条件,进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在长期内保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二是“名义锚”能够对中央银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动机以及政府的通货膨胀偏好形成约束,从而抑制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成功设定“名义锚”,能够充分保证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在本质上,“名义锚”是一国货币政策盯住的名义经济变量。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名义锚”主要有三种:汇率目标、货币供应量目标和通货膨胀目标。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明确公布“名义锚”变量,但在操作中货币供应量和汇率事实上充当了“名义锚”的角色。
从199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1996年正式采用Ml和M2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1998年后每年会提前公布下一年度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并根据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随时调整。
同时,1994年以后多数时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都被限定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事实上有义务同时维持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的稳定。
双重“名义锚”的困境在双重“名义锚”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陷入两难困境。
金融学(货币政策)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美联储的隐性名义锚指的是()A. 联邦基金利率B. 通货膨胀目标制C. 货币政策目标制D. 经济增速目标制正确答案:A2、2017年3月17日,北京推出“史上最严”的楼市新政,其中要求二套普通住宅首付不低于50%,二套非普通住宅首付不低于80%,并暂停发放贷款期限25年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
这个政策属于()A.直接信用控制B. 间接信用控制C.选择性货币政策D. 一般性货币政策正确答案:C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需要遵守的原则是()A. 可测性、可控性、灵敏性、抗扰性B.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扰性C. 可测性、直接性、相关性、抗扰性D.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稳定性正确答案:B4、以下货币政策工具中,被认为是最猛烈的工具是()A.间接信用指导B.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C. 公开市场业务D. 再贴现政策正确答案:B5、以下货币政策工具中,专门用于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是()A. 预缴进口保证金B. 不动产信用控制C.规定利率限额D. 消费信用控制正确答案:A6、下列有关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利率说法正确的是()A. 中央银行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要求,市场利率下降B.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下降C. 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市场利率下降D.中央银行做正回购操作,市场利率下降正确答案:C7、下面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作用的正确说法是()A. 财政政策侧重于总量平衡,货币政策侧重于结构协调B.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是侧重于总量平衡C.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 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平衡,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协调正确答案:D8、下面关于再贴现政策,说法正确的是()A. 放宽再贴现资格属于扩张型货币政策B. 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央行手中C. 央行频繁使用再贴现政策会降低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D. 再贴现政策是央行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的唯一途径正确答案:A9、下面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说法正确的是()A.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B. 所有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都相同C.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D.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属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正确答案:C10、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不影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是()A.买入外汇B.做正回购操作C.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买入国债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选择贷款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主要有()A. 可控性B. 可测性C. 稳定性D. 相关性正确答案:A、B、D2、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A. 货币供应量B. 市场利率C.央票利率D. 汇率正确答案:A、B、D3、以下对再贴现率理解正确的是()A. 短期利率B.公定利率C. 官定利率D. 市场利率正确答案:A、C4、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变量。
双重名义锚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困境.摘要:名义锚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成功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中存在着货币供应量和汇率这两个名义锚,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经常会陷入困境。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差额对银行贷款增量的影响,认为在双重名义锚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会使其失去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双重名义锚;货币政策;VAR模型一、引言名义锚(nominal anchor)是对一国货币价值的限定(Mishkin,1999)。
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通过设定一个名义锚来限定货币的对内价值或是对外价值,从而能够避免其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在设定单一名义锚的条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变量如果能够盯住这个名义锚,就能保证本国物价水平的稳定,而且依据名义锚而实施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解决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货币政策名义锚的成功设定,能够充分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许多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设定了名义锚,最典型的就是新西兰等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陆续实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框架内,中央银行根据预测的通货膨胀率和目标通货膨胀率(名义锚)来决定货币政策操作的姿态,从而将实际的通货膨胀率限定在某一个点上或是某个区间内;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本国的货币与它国货币保持固定的汇率,其波动幅度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区间内,中央银行有义务通过干预来维持这个区间,汇率可以被视为这些国家货币政策的名义锚;麦卡勒姆(1987)提出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应遵守名义收入规则(McCallumrule),在此规则下,中央银行根据名义收入的目标增长率来调控基础货币,麦卡勒姆规则实际上是以名义收入作为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虽然没有明确公布名义锚变量,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货币供应量和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同时起着名义锚的作用。
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效应解析有哪些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效应解析有哪些货币政策透明度泛指货币政策的公开程度,中央银行公开与政策有关的私人信息,可以减轻它与公众之间的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
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效应解析有哪些,欢迎阅读!什么是货币政策透明度货币政策透明度泛指货币政策的公开程度,中央银行公开与政策有关的私人信息,可以减轻它与公众之间的货币政策信息不对称。
目前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1999年IMF“货币金融政策透明度最佳作法准则”(试行)中,透明度指的是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框架、执行机构、经济背景,以及政策决策和决策逻辑以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及时公布。
Kuttner和Posen(2000)则认为,央行的透明度应表现为:1)宣布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值;2)发布通胀报告以解释货币政策变化造成的预期影响;3)预测通胀并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4)对过去的政策及所取得的成果实行评估。
而Geraats(2002)认为,透明度应分为五个方面:政治透明、经济透明、历程透明、政策透明和操作透明。
其中,政治透明是指货币政策目标公开;经济透明是指货币政策所使用的经济信息透明,包含经济数据、政策模型和央行预测等;历程透明指货币政策决策历程透明,包含明确的货币规则、货币政策策略以及公布有关会议的记录、投票结果等;政策透明指要及时宣布和解释政策决策以及未来的政策行为倾向等;操作透明指货币政策的执行行为,包含如何控制操作工具和政策目标实施中的误差等。
可见,大多数文献都没给货币政策透明度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隐含的将它与信息对称或确定性相对应。
央行和公众面临着两种区别性质的不确定性,一种不确定性直接源于中央银行的私人信息,另一种不确定性则由央行私人信息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如央行和公众在信息理解上的不确定性。
如果立足于货币政策交流,则透明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狭义的透明度狭义透明度是将透明度基本视同为中央银行向公众披露信息的数量和准确度,其中包含了完全理性、有限不确定性、同质信息、共同知识与无摩擦交流这些标准假定,它是文献的标准模型及大量政策讨论所持的透明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