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石雕石材业发展情况简述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惠安石雕分析报告1. 引言石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惠安石雕作为中国闽南地区石雕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通过对惠安石雕的分析,探讨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影响,并对其艺术价值进行评价。
2. 历史背景惠安石雕起源于福建惠安县,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晚期。
经过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惠安石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惠安县地处海滨,石质资源丰富,加之当地人才辈出,为惠安石雕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艺术特点3.1 动感生动惠安石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法,赋予作品以鲜活的动感。
在雕刻人物形象时,雕刻家注重形象的栩栩如生,给人以眼神注视的感觉,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2 细腻入微惠安石雕雕刻技法独特,善于表现细节。
雕刻师傅们擅长运用各种雕刻工具,将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形态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3.3 独具惠安风格惠安石雕在表现形态上极具惠安地区的特点。
惠安县地处闽南地区,受到南方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双重影响,惠安石雕继承了南方文化的柔和和婉约特点,同时加入了客家文化的坚韧和朴实,使得作品独具一格。
4. 影响4.1 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惠安石雕作为当地的传统工艺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惠安县一直以来重视石雕产业的发展,通过鼓励石雕创作、培养人才等方式,提升了石雕作品的品质和影响力。
4.2 传承与创新并重惠安石雕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也注重创新,使得作品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这种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为惠安石雕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5. 艺术价值评价5.1 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惠安石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惠安石雕,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法。
5.2 艺术审美的体现惠安石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在表现动态和雕刻细节上,惠安石雕都有着独到的艺术处理,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INDUSTRY MARKET行业市场文 杨惠山惠安石雕产业发展的思考福建省惠安县以石雕艺术闻名,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艺精湛,素有“中华一绝”“巧夺天工”之美称。
惠安石雕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受到闽南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的综合影响,已经逐渐成为多重文化的综合性体现。
这一点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早期大量的民居建筑构件中采用了惠安石雕工艺为墙面装饰,这些作品题材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生动地体现了丰富的闽越地域文化特点。
一、惠安石雕的发展历程惠安石雕最早在晋朝出现,在晋朝时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当时的石雕主要是为宗教服务,因此当时的石雕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
目前现存的惠安石雕是唐末战乱迁徒时所携带的各种技艺表达形态,我们能够看到,在唐朝时,惠安石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能够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和人物。
随着历史的推进,惠安石雕在宋朝时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宋朝时期的惠安石雕不仅仅局限于为宗教服务,已经开始逐渐应用在建筑、桥梁等多种领域之中。
在明朝时,由于时代的特点,惠安石雕以碑、牌等形式为主。
至今,惠安石雕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但是惠安石雕真正快速发展是在清朝时期,清朝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影响,当时惠安石雕的种类已经趋近完善,除此之外,惠安石雕还在当时被传入东南亚等部分地区,近现代时,惠安石雕在纪念碑、纪念塔、雕像等方面都有造诣。
二、惠安石雕产业的发展现状惠安石雕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
政府早已把惠安石雕产业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且推行扶持政策推动惠安石雕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惠安县不仅深入推广城市品牌形象标识宣传活动,而且注重引导产业发展,引导石雕技艺多元融合,鼓励石雕产业实行多元化经营,鼓励与建筑、旅游产业相结合,不断拓展新的发展[摘 要] 惠安作为世界石雕之都,雕艺文化内涵丰富,惠安石雕之所以在世界石雕界占有一席之地,要归功于当地石雕手艺人对惠安石雕传统的坚守。
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惠安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惠安石雕艺术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惠安石雕艺术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其工艺和技术也非常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探索惠安石雕艺术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期推动惠安石雕艺术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一、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注重文化传承二、合理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惠安石雕艺术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需要合理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
以当地的艺术家、工匠、企业家、政府和文化机构为主要主体,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改善惠安石雕产业的经营环境,进行深入的合作和创新,特别是在投资、技术创新和营销推广方面更是需要加大力度。
三、推动惠安石雕产业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面对国际市场的锐利竞争和呈现多元化的文化市场,惠安石雕产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国际化、多元化发展。
通过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市场多元化的布局,提升惠安石雕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界限,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品牌建设,扶持创新创业品牌是实现产业与市场互动的重要媒介,也是惠安石雕艺术最重要的宣传工具。
加强品牌建设,注重惠安石雕艺术的创新创业,成立石雕工艺协会、石雕作品博物馆、石雕品牌展览馆等艺术文化组织和交流平台,推动工匠与设计师更好的交流、合作,使得惠安石雕产业在成功成为品牌之后,走向成功致富之路,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共同发展。
五、建立行业规范,推进行业升级惠安石雕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业规范制度。
建立和完善惠安石雕艺术产业的制度和规范,实现艺术品质的保证和工艺技术的提高,加强石雕艺术品的标准化设计和市场运作,规范石材加工普及、品牌经营推广,推进惠安石雕产业的升级发展。
六、加强协作交流,推进商业创新惠安石雕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特别是在商业创新方面需要不断进行协作交流。
福建农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惠安石雕石材行业转型提升调查报告学院:安溪茶学院专业年级: 12 工商市营学号:3127603032学生姓名:潘奋森指导教师:汤莉关于惠安石雕石材行业转型提升调查报告潘奋森 3127603032前言惠安石雕雕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1600多年前的晋朝发展到现今,惠安石雕石材行业依靠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湛的技艺,在世界石雕界内独占鳌头,声名享誉海内外。
然而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一个产业必须时刻保持发展的活力,为此就要随形势的变化大胆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转型提升工作。
本文通过对惠安石雕石材行业转型提升工作的调研,阐述惠安石雕石材行业的现状、问题、转型提升的进展以及困难,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2014年7月28日、29日、8月1日,深入惠安县螺阳镇、崇武镇、山霞镇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访谈形式展开,随机调查为主,文献调查为辅。
二、调查结果惠安石雕石材行业正处在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面对的困难很多,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较多,只有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律进行转型提升,同时各个部门协同合作,以集约型、规模化、低碳化道路为目标,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调整,正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双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一目标。
详细调查以及问题分析如下:【关键词】石雕石材行业政府和企业转型提升一、惠安石雕石材行业的现状惠安石雕雕艺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拥有石雕工艺类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石雕规模企业248家。
2012年实现产值159.4亿元,出口交货值达66亿元,是全县的一大特色经济。
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石雕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逐渐凸显。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分布缺乏规划,合力不足。
全县1300多家企业中,“三无”企业占了近50%,这些企业分布凌乱,管理不善,产品质地差,税收监管不到位,经常以低、劣质产品充愣市场,导致行业竞争无序,内耗严重,合力不足。
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作为该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推广这一产业,需要通过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挖掘其潜力和价值。
需要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培养。
石雕艺术是一门独特的技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需要加强传承机制,培养更多的石雕艺术人才。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学校、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石雕艺术。
还可以与相关高校合作,设立石雕专业,开展相关研究和教育,推动石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推广石雕艺术。
现如今,互联网和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工具,石雕艺术也不例外。
可以通过建立石雕艺术网站、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将石雕艺术推广给更广泛的人群。
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石雕作品进行数字化展示,进一步拓宽石雕艺术的应用领域。
可以注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开发。
石雕艺术不仅可以体现在传统的石材雕塑上,还可以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元化的产品。
可以将石雕艺术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居用品等领域,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在设计上注重创新,推出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需要加强石雕艺术产业链的建设。
良好的产业链可以促进石雕艺术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和市场拓展。
可以通过建立原料供应网络、艺术品展销中心、石雕艺术品交易市场等方式,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还可以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通过联合推广、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石雕艺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需要通过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培养、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推广石雕艺术、注重产品创新和多元化开发,以及加强石雕艺术产业链的建设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将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非遗传承关于惠安石雕的传承与发展文3方国平走进历史是为了今天的发展.走出历史亦是为了今天的发展:惠安石雕是一种民间工艺,其作品造型优美,工艺栉湛,具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惠安和雕的产4:时间极1〔:悠久,最早的石雕作品是160()多年前泮朝时代的晋安郡王.开闽始祖林禄墓前的石雕.县志载其墓.“前冇石冠石笏,后有石羊行马”.而现存最早的TT雕是王潮墓前的石雕,有文官武士各一对.马羊各一对纵观古时保存下来的石雕作品,明代的惠安石雕工艺以石人、石兽为主,风格质朴粗犷明清时,惠安石雕工艺开始发达起来,在惠安石雕史上是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明清以厉.惠安石雕作品纤细,刻工精良,层次丰富,其艺术风格由原来的质朴粗犷趋向精雕细琢,并注意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主:要表现在石狮、龙柱、宗教造像、浮雕堵石等.如果用“骏马秋风塞北”来比喻北派雕刻工艺的雄伟豪放的话.那么南派婉约精美的特色便是“杏花春雨江南”从宋代兴建“洛阳桥”便可以看出宋代兴建的我国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是惠安史上规模赧大的仃雕工程.被誉为“海内第一桥”和“天下第一桥”.与赵州桥等并列中国四大著:名古桥、宋代泉州太守福州人林之奇曾记载,建造洛阳桥时就有了惠安历史上第一头含珠石狮子.证实了惠安当时的石狮雕刻技术在全国已处先进水平惠安民间石雕艺人手下,狮子总表现出一种似笑非笑的滑稽表情,在雕艺处理上,往彳主将茂密卷曲的须毛和眉发尽量遮拦狮子铜铃般的眼晴.极力使威猛的狮子显得和善可亲.以瞬南方人喜欢舞狮的爱好和欣赏习惯,这里便可看出当时的惠安石雕已摆脱了一马平丿11的'I'原北方传统特征.吸取了闽南首山秀水的几分灵气,形成T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到淸切康熙年间雕刻艺人李周的作品更加明显以往的北派石狮大部分呈蹲状.虎视眈眈,具冇一种凶悍威武的气势.象征强大的皇权势力和气吞山河的威慑总志,但李周创造性地将“北狮”改变成斜颈昂首、摇头摆尾、站立的形状,胸披彩带,足抱彩球.使之呈现出一种喜庆的模样:左右雌雄二只相互侧视.雌狮前爪抚摸戏耍的幼狮,雄狮的口里含有石珠滚动.与“北狮”的凶悍威武相比被称为“南狮”:此后的惠安石狮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有銹球狮、挠腮狮、扒耳狮、古钱狮、犬狮、非洲狮、北京狮、母狮等.形态各异,呈祥化喜,尽显南派纤巧灵动的风格.可以说.李周开创了惠安石雕狮的新潮流,但他的成就远不妆于此,他还把绘画技术运用到石雕工艺上,独创了“针黑白”工艺,即今天所称的影雕,它把南派石雕婉约精细的艺术特征,在影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享有“中华一绝”的殊荣在龙柱上,李周雕刻在福州于山法雨堂前的李氏蟠龙也是惠安石雕龙柱的代表,蟠龙n上沿石柱盘绕而下,整体风格流畅飘逸,扇形鳞片輕拼匀称,腿、趾刚劲右力,充满质感’双足一踏波浪,一握带环龙珠,鹿角呈祥,龙须飘冉,仰望苍穹,大有呼啸而上腾云而去的动感.不愧被誉为“南派石雕一代宗狮”。
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惠安石雕作为闽南石雕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惠安石雕艺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惠安石雕不仅是一种工艺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表达。
本文将探讨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唐宋以来,惠安石雕就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成为了中国南方石雕的一大代表。
时至今日,惠安石雕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市场萎缩等。
要想实现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在传统技艺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应当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要鼓励有志于学习惠安石雕技艺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这门技艺。
还要注重对老一辈石雕艺术家的保护和扶持,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技艺为青年艺术家传授经验。
要进行技艺的创新发展。
传统的惠安石雕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古朴、传统的艺术风格,而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惠安石雕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更好地迎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可以尝试将惠安石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探索出更多的创新发展方向,开发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惠安石雕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文化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惠安石雕作为文化传统,是惠安地方的一张重要名片,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瑰宝。
应当加强惠安石雕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升其在文化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展览和活动,展现惠安石雕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收藏家。
可以利用各种传媒平台,进行广泛而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惠安石雕,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品牌效应。
可以加强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和营销。
可以设计开发出以惠安石雕为主题的文化礼品、纪念品等产品,推动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各种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惠安石雕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TS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惠安自古有“建筑之乡”、“石雕之乡”的美誉,与山东嘉祥、浙江温岭、河北曲阳,合称中国四大石雕产区,并有“南有惠安,北有曲阳”之誉。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其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成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惠安石雕的表现题材和社会内容大大丰富了,惠安石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惠安雕匠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一座座世纪的丰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更为惠安石雕的发展创造了良机,使南派石雕的传播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十几万惠安工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
2006年6月,惠安石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安石雕艺术发祥地崇武镇获得“中国石雕之都”、“中国民间艺术(雕艺)之乡”称号。
本文就惠安石雕的主要艺术特色与传承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婉约精巧:惠安石雕是南派石雕艺术的典范惠安石雕是一种民间工艺,其作品造型优美、工艺精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造型可以由为数较多的雕刻构件按一定的形制、规格、比例对称组成,也可以以独立的立体造型艺术单独构成。
从留下来的古石雕作品看,明代之前的惠安石雕以石人、石兽为主,其艺术风格质朴粗犷。
明清惠安石雕工艺开始发达起来,在惠安石雕发展史上是个承上启下的时期。
明清以后,惠安石雕雕刻工艺纤细,刻工精良,雕刻作品层次丰富,其艺术风格由质朴粗犷趋向精雕细琢,并注意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主要表现有石狮、龙柱、宗教造像、浮雕堵石等。
原材料主要以石性坚韧、石质均匀的福建惠安特产青石(玉昌湖)、白色花岗岩(峰白)为首选,颜色搭配以同色系或强对比色为主,造型各异,较为传统,细腻繁复。
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惠安石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安石雕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璀璨的一笔。
惠安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石雕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创新模式、优化环境等方面探索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产业现状惠安石雕产业是惠安市传统的特色产业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惠安石雕企业总数达3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年产值近1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石雕生产基地之一。
在产品领域,惠安石雕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特色,成为文化、旅游、装饰等领域的宝贵资源,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赢得广泛的赞誉和声誉。
二、发展趋势伴随着全球文化经济的快速崛起,石雕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惠安石雕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发展潜力巨大。
在市场需求方面,文化旅游、商业广告、城市装饰等领域均对石雕产品有很大的需求。
在技术创新方面,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石雕鉴定、成型、保护等技术也在逐步完善,石雕产业的技术含量将更高,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三、创新模式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
在惠安石雕产业中,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
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注重石雕产品的创新,根据现代审美理念和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制作。
二是营销创新。
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和关注,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环境惠安市委、市政府将石雕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投资环境,提高配套设施水平。
此外,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支持,为惠安石雕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将成为惠安的独特品牌和文化名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32文学·艺术《名家名作》·技艺杨标云[摘 要]惠安石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目前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已成为泉州市的重点经济项目。
惠安石雕作为传统产业之一,依托于传统技艺,创新力明显不足。
首先分析了惠安石雕的特点,接着规划惠安石雕在未来的发展道路,希望可以促进惠安石雕繁荣发展。
[关 键 词]惠安石雕;特点;发展浅析惠安石雕的特点与发展惠安石雕产业发展缓慢是由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的,要推动惠安石雕的发展,就要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对惠安石雕进行系统研究,将理论活用到实际中来。
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惠安石雕的主要特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惠安石雕的特点(一)惠安石雕种类繁多早期的惠安石雕品种比较单一,以古建筑中的石雕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石雕作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且造型各异。
惠安石雕主要有雕像类、动物类、建筑类、生活用品类、纪念雕塑类、景观雕塑类、陵园碑石类及艺术摆件等。
其中石雕雕像包括佛神石雕像、名人伟人雕像、历史人物雕像等,主要是满足公共设施建设的需求。
艺术家在雕刻历史人物雕像的过程中,一般会将作品与自己的人文知识结合起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感情;动物类石雕主要是中国传统瑞兽雕刻,如麒麟、石狮子等;建筑类石雕主要有石柱、石亭、斗拱等;生活用品类石雕题材更丰富,有各种大小不一的石雕作品;纪念雕塑类石雕主要有纪念碑、地方志等;景观雕塑类石雕有栏杆、水钵喷泉等。
惠安石雕成千上万,可以说石材经过工匠的双手,都可以变成精美的石雕作品。
(二)惠安石雕内容丰富惠安石雕的取材一般没有限制,其内容丰富,可以是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历史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受到人们的欢迎,是惠安石雕的一种常见题材。
另外,惠安石雕也常常取材于神话故事等。
二、惠安石雕的创新发展之路(一)提高惠安石雕雕刻者的创新能力惠安石雕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本质上还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1 惠安县石雕石材业发展情况简述 惠安位于海峡西岸繁荣带中部,处于泉州湾与湄州湾之间,是著名的“石雕之乡”。改革开放以来,惠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制定建设全国著名石雕之都的发展战略,确立石雕支柱产业地位,采取政策倾斜扶持措施,使惠安传统石雕业进入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目前全县拥有石雕石材企业1320多家、从业人员10.95万人,2006年石工艺品产值93亿元,出口交货值66亿元,上缴税收1.35亿元,石工艺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3,是惠安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源。2003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惠安县“中国石雕之都”荣誉称号。
一、惠安石雕发展历史与特色 1.雕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600多年前的晋朝,石雕作为永久性的艺术已被应用。当时的闽南始祖林禄墓中,就有文武仲翁虎、羊的石圆雕等立于墓园以示壮观:唐朝名人王潮墓园中的人物雕像,始建于宋朝的洛阳桥墩上的石将军等,都体现了惠安石雕的悠久历史。进入明清,作为建筑装饰品和文化艺术,石雕工艺精益求精、日臻完善,石雕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商品流通于市场。据史载,石雕工艺品在清朝初期就从古崇武港运入台湾,台北龙山寺的“三英战吕布”、“空城计”等石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光彩夺目,至今台湾的许多寺庙、民宅都保留着闽南石雕工艺的风格。建国后,惠安石雕市场不断向外拓展,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物,著名侨领陈嘉庚的集美鳌园,闪烁着惠安石雕的艺术光辉。改革开放以来,石雕传统工艺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勃发着无限生机,民营石雕企业蓬勃发展,石雕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传统石雕和西方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格局。无论是工艺品门类、生产设备和技术、生产规模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从毛主席纪念堂到南昌起义纪念馆、井冈山纪念碑、江苏盐城周恩来纪念馆、雨花台纪念馆、北京中华世纪坛,无不凝聚了惠安人民的聪慧才智,成为惠安石雕艺术辉煌的见证。
2.石雕品种丰富,雕艺风格独特。惠安石雕工艺历来以其风格独特著称于世,并于1997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石雕之乡”的荣誉称号。石雕工艺品门类齐全、产品丰富,石雕工艺由传统雕刻品衍生出日式、西式、欧式墓碑,圆灯笼、角灯笼和雕刻品三大行业,形成了圆雕、浮雕、线雕、影雕、沉雕、彩雕六大类,多达3000多个品种。雕刻技艺采用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汲取西方文化精华,以玉雕、盆雕的细腻手法,形成了惠安雕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惠安石雕以精湛娴熟的技艺,充满时代活力地走向世界。在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惠安石雕工艺品以质量上乘、款式新颖、工艺精湛闻名于世,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山惠安雕刻大师王文 2
生创作、耸立于深圳万福广场高达19.99米的龙柱,200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些独具匠心的雕艺精品,大大提升了惠安石雕的品位。2006年6月,惠安石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到新世纪初,惠安石雕以星火燎原之势,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拥有石雕工艺类企业1185家,石雕规模企业248家,年产值达5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3家,1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03家,石雕石材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成为惠安县龙头支柱产业。目前,石雕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欧洲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交货值达66亿元,是全县的一大特色经济。
二、石雕石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弘扬石文化,再铸石雕新辉煌,是时代赋予的重任。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准确把握国际石材市场,确立石工艺品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支持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国际经贸联营,拓展国内外市场。2006年石雕工艺品产值93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县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外向度达71.99%,出口总量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占全国石材出口总量的43%。惠安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加工能力最强的石工艺品生产出口基地。主要做法:
1突出地位,强化载体建设。确立石雕石材行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实行政策倾斜扶持,使民营石雕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突出,外向经济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一是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以嫁接外资,租赁拍卖等方式,完成了国有5家石雕企业改制工作。原来亏损倒闭的企业通过改制后生机盎然。二是鼓励外商、引进外资、嫁接民营企业、外商独资和三资企业145家。三是按照“条”与“块”结合的思路,规划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有较强聚集功能的石雕石材生产基地。“块”状方面:规划建设洛阳、惠东、崇武、山霞石雕石材专业园区,集原材料经营、石制品加工、产品展示、配套包装物、磨具磨料、石材机械的生产供应为一体,形成完整石雕石材工业产业链条。“条”状方面:形成以国道洛阳及螺阳大红埔、惠黄惠崇公路沿线石材企业为支点、一线串珠的石雕石材产业走廊,并沿两线以构筑一道以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观大道。目前全县石雕石材企业1185家,从业人员10.95万人,2006年石雕石材行业上缴税收1.35亿元,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出口总额66亿元,高出全县经济外向度的30个百分点。石雕石材产业从产值、出口额、税收、劳动就业等方面占国民经济很大的比重。“一业兴,百业旺”,石雕工艺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交通运输、饮食服务、建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兴旺,区域经济进一步繁荣。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21.08亿元,财政收入达16.01亿元, 3
连续六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是福建省最具经济活力的县份之一。
2.做大做强,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以现代管理手段,强化经营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引进人才、引进设备,通过改革改制,强化企业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培育一批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人才集中的“小型巨人”企业和一批行业领先、效益较好的“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强强联手,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通过组合、重建,崇盛石材股份有限公司、潮兴石材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县石雕石材行业的姣姣者。2006年,全县的石雕生产企业产值5千万元以上的有23家,上千万元的企业有203家,日前,石雕产品远销日本、欧洲、美国、东南亚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的墓碑市场50%以上是惠安供贷。石雕龙头企业已形成规模。石雕业正向基地化、产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石雕石材业已成为全县的特色经济。
3.资金扶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贴息资金,用于扶持工业区土地储备、基地设施建设,用于鼓励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用于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用于拓市场、创品牌,用于拉动金融信贷投放。近几年来,石雕石材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96个,落实省、市、县扶持贴息资金1560万元。推行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并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县银企资金供需洽谈会,争取多家商业银行的支持,惠安县已同建设银行签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年贷款10亿元资金,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几年来为石雕石材企业解决融资达12.6亿元。
4.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升级。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坚持创名牌与开展认证工作双管齐下,增强品牌意识,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发挥品牌效应。“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惠安石雕企业界的共同心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适应加入WTO后的新挑战,产品质量是关键。县石材同业公会在指导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的工作中,强调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抓紧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已有58家石雕企业通过IS09000系列国际质量认证,60多家企业申请IS09000认证工作正在确认中。明磊石材、三利源磨具获省名牌产品称号,依托品牌提升经济质量。落实鼓励创名牌和开展认证工作的政策措施,对通过ISO族认证的企业奖励3万元,对获得知名商标、著名商标(或省部优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4万元、8万元和50万元,调动企业创名牌积极性。目前惠安县正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惠安石雕地理标志。 4
5.开拓市场,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力度。一是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做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经贸活动,出台鼓励企业到国内外设立办事处和营销机构,给予6000-12000元不等的经济补贴,千方百计扩大市场份额。全县1185家石雕企业中,在各省、市设立办事处、经销点的有800家,大明石材有限公司在全国设立20多个办事处,全县已有182家石雕石材企业建立企业网站。392家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手段与国外客户进行贸易往来,564家企业运用区域网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管理。惠安协兴石制品有限公司注册美国阿里巴巴网站,该公司的网络客户订单每年均在50万美元以上。福建惠安五峰铭传工艺厂通过网络营销,80%的产品销往英国,电子商务为规模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强传媒宣传,提高惠安石雕品牌的国际知名度。2002年以来在意大利、韩国、日本、美国等专业性权威刊物宣传惠安石雕石材,提高惠安石雕品牌国际效应。三是加快市场载体建设。根据惠安县石雕石材产业特色,1995年以来,加快石雕石材市场建设步伐,加大对惠安至洛阳国道324线的投入,建设15公里长的洛阳石雕产品一条街:在山霞、螺阳建立方料市场,与全国各地矿山建立长期供需合作原料基地。2001年建立的惠安石雕石材专业市场——中国雕艺城,占地108亩,计划投资9800万元,首期工程用地52亩,建筑面积27931m2。是全省十大专业市场之一。为展示宣传惠安石雕产品,县政府每年从财政拨出800万元作为办展专项经费,为企业在境内外参展承担运输、展位和广告费用。1996年举办了中国惠安石文化节,2000年以来举办了五届国际石雕石材展示会和三届中国雕艺大赛,有3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4253位客商莅临贸易洽淡,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共签约石材贸易6.85亿美元,效果显著,展示会已成为提高惠安石雕工艺知名度的重要窗口。2003年9月开幕的第四届中国石雕石材国际展示会,县政府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设一条32公里长的石雕景观大道,大道两侧摆放高度2.5m以上的石雕精品600余件,充分展示了惠安石雕巧夺天工的神韵。
6.依靠科技,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努力发挥县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的作用,集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技术研发为一体,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好县科技进步顾问团的作用,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促进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一是发挥科技项目的龙头作用。开展系列化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5项,“镜面板材”、“花岗石磨头”、“稀土抛光块”、“YJ-1800园盘锯石机”等一批新产品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仿古建筑雕刻品、日常生活用石材雕刻品及具有欧美艺术风格的城市园林石制品,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二是组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由三利源磨具制造有限公司、三利源磨具厂、华侨大学超硬工具研究所联合创办“中国石材磨料磨具研究开发中心”,面向全国进行磨料磨具科学研究、开发和服务。中心研制成功的“稀土抛光块”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泉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点新产品奖。惠安县石雕石材同业公会组建的“福建大众石雕石材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开发一批共性技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