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苹果酸、柠檬酸含量测定方法(HPLC)

苹果酸、柠檬酸含量测定方法(HPLC)

苹果酸、柠檬酸含量测定方法(HPLC)
苹果酸、柠檬酸含量测定方法(HPLC)

ODS为反相柱,流动相一般为甲醇、乙腈、水,等极性相对较大的物质,不可以用非极性物质做流动相,梯度洗脱时应从大水相开始,最后过渡到大有机相,实验结束后应用甲醇水或乙腈水冲洗,30-60min,如果实验中用到缓冲盐应用大水相冲洗60min以上,将盐替换出来,最后保存在85-95%的有机相中。

另外,色谱柱使用过程中不能碰撞、弯曲或强烈震动。

当柱子和色谱仪连结时,阀件或管路一定要清洗干净。

大多数反相色谱柱的pH稳定范围是2 ~7.5,硅胶柱pH8时会发生硅胶溶脱,键合型柱p H<2时会发生键合相断裂,流动相尽量不超过色谱柱的p H范围。普通C18柱尽量避免在4 0℃以上的温度下分析。保护柱:最好使用预柱作为保护柱,减少污染物对分析柱的损伤。压力升高通常是需要更换预柱的信号。

安装柱时,请注意流向,接口处不要留有空隙

反相柱(reversed phase column):填料是非极性的,官能团为烷烃,例如:C18(ODS)、C8、C4等。在反相柱中C18(Octadecylsilyl,简称ODS),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这种填料在反相色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完成高效液相色谱70~80%的分析任务。由于C18(ODS)是长链烷基键合相,有较高的碳含量和更好的疏水性,对各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近年来,为适应氨基酸、小肽等生物分子的分析任务,又发展了CH、C3、C4等短链烷基键合相和大孔硅胶(20~40μm)。

色谱柱的分类

1.根据所有的担体材料分为三种:

(1)硅胶型:机械强度高,易制成小颗粒,理论塔板数高。

(2)聚合物型: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

(3)羟基磷灰石型:对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样品有特殊的选择性。

2.根据分离方式分为:

(1)正相:SIL--磷脂、NH--糖、维生素E,CN--甾类激素。

(2)反相:ODS(C18)、(C8 CN TMS Pheny1)低分子量化合物。

(3)离子交换等。

葡萄酒中苹果酸的测定(doc 16页)

葡萄酒中苹果酸的测定 原理: 利用MegaQuant TM (专利技术)测定L-苹果酸需要进行三步酶解反应,第一步:在L-苹果酸脱氢酶(L-MDH)的催化作用下,L-苹果酸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氧化生成草酰乙酸: (1) L-苹果酸+ NAD+(L-MDH)oxaloacetate + NADH + H+ 第二步:加入过剩的L-谷氨酸,在谷草转氨酶的作用下,生成L-天门冬氨酸和2–酮戊二酸 (2) Oxaloacetate + L-glutamate (GOT)L-aspartate + 2-oxoglutarate 第三步:在心肌黄酶的催化作用下,NADH还原碘硝基氯化四氮唑(INT),生成甲基- INT (3) NADH + INT + H+(diaphorase)NAD+ +甲基-INT 生成的甲基- INT的量取决于L-苹果酸的量,甲基- INT的吸光度值可在505nm下测量。 特异性, 灵敏度, 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该实验方法是专门用于测定L-苹果酸含量的。 最小可调吸光光度为0.01个吸光单位,样品体积为20uL,此时的L-苹果

酸浓度为7.7 mg/L。如果最小可调吸光光度为0.02吸光光度,样品体积为20uL,此时的L-苹果酸检测线为15.4 mg/L。 该实验的测量范围为0.15-15ug L-苹果酸(对于20uL样品液中的浓度为0.007-0.75 g/L),同一样品分别进行两次测定,其吸光度值会有0.01-0.02吸光单位的变化,对于样品体积为20uL,此时的L-苹果酸浓度大约在7.7-15.4 mg/L之间,如果样品是经过稀释的,在计算结果时候需要乘以相应的稀释系数(F),如果在样品制备阶段,样品的重量是被称量的,如:10g/L,0.02-0.05g/100g的细微差别能够被分辨。 干扰: 红酒中的酚醛树脂会对本试验造成干扰,引起INT的“缓慢反应”(图2),因此在对未稀释的红酒进行测定时,必须首先用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净化样品。“缓慢反应”同样也发生在未稀释的白葡萄酒中,按照提供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缓慢反应速率非常的慢。 在用MegaQuant TM测定L-苹果酸的时候,对于存在的两种潜在的次要误差原因的认可是非常有必要的: 1.使用PVPP去除了红酒中的大部分酚醛树脂,但是还是存在着“缓慢 反应”,由于用PVPP处理过的葡萄酒(导致潜在的高估白葡萄酒中的L-苹果酸0.00-0.01g/L,或红葡萄酒中的浓度0.00-0.03g/L)其中存在的“缓慢反应”非常的慢,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实验方法A),然而,如果想得到精确的结果,可以通过实验方法B精确计算得到。

钯碳含量检测方法

钯炭的含量检测方法 稀王水溶液:盐酸∶硝酸∶水= 3∶1∶1 取供试品约5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50ml盐酸溶液(1∶1)煮沸10分钟清洗其表面。再用水煮沸洗涤三次。将表面处理好的供试品转移到称量瓶内,放入干燥箱,110℃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取处理好的供试品1.0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稀王水,置于带调压器的电炉上加热至近沸,直至供试品全部溶解,再继续加热,使溶液体积浓缩至约5ml,然后分三次加入浓盐酸(每次4ml),分别蒸至近干,加入14ml 10%氯化钠溶液,蒸至近干,加入200ml 7%(V/V)盐酸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0ml 1%丁二酮肟乙醇溶液。待沉淀完全后,用已在110℃干燥至恒重的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抽滤,用7%(V/V)盐酸溶液洗涤至滤液无色,再用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将石英砂芯漏斗抽干后,置干燥箱内110℃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0.5小时称 重,直至恒重。 Pd含量按下式计算: Pd% = [(W1-W0)×0.3161/W]×100% W1为沉淀与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恒重的重量,g; W0为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恒重的重量,g; W为供试品重,g; 0.3161为丁二酮肟钯对钯的换算系数。 允许差: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1%,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 结果。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 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滴定法)

学号姓名 实验三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果汁具有酸性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游离态的酸以及酸式盐存在的数量。总酸度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含量用滴定法测定。果蔬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果蔬种类不同,含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即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西红柿、苹果、果汁等 (二)仪器:碱式滴定管(20mL)、容量瓶(100mL)、移液管(10mL)、烧杯(100mL)、研钵或组织捣碎机、100ml量筒(量酒精)、1%酚酞指示剂、胶头滴管/滴瓶、容量瓶(1000mL)、布氏漏斗+滤纸、天平、三角烧瓶、洗瓶、活性炭(脱色)、和板、蒸馏水。 (三)试剂 1).0.1mol/L氢氧化钠:称4.0g氢氧化钠定容至1000mL,然后用0.1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若浓度太高可酌情稀释。 2).1%酚酞指示剂:称1.0g酚酞,加入100mL50%的乙醇溶解。 三、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2)样品的处理与测定:准确称取混合均匀磨碎的样品10.0g(或吸10.0mL样品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用滤纸过滤,准确吸取滤液20mL放入100mL 三角瓶中,加入1%酚酞2滴,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滴定至初显粉色在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氢氧化钠用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 式中:V——样品稀释总体积(mL)V1——滴定时取样液体积V2——消耗氢氧化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谷物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参考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方法一 1 试剂和材料 1.1 酒石酸铜甲液:34.639g CuSO4溶于水,加入0.5mL浓H2SO4,稀释到 500mL; 酒石酸铜乙液:173g酒石酸钾钠,加50g NaOH,稀释到500mL; 1.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1.3 硫酸铁溶液:50g/L(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后,慢慢加入100mL 硫酸,冷后加入稀释至1000mL); 1.4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KMnO4)=0.1mol/L; 1.5 乙醇溶液:85% v/v; 1.6 HCL:1+1和1+3; 1.7 NaOH溶液:40%; 1.8 乙酸铅溶液:20%; 1.9 硫酸钠:10%。 2 仪器设备 2.1粉碎磨:粉碎样品,使其完全通过孔径0.45mm(40目)筛。 2.2锥形瓶:250mL。

2.3回流冷凝装置:能与250mL锥形瓶瓶口相匹配。 3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粉碎过40目筛)2.0g~5.0g,准确至0.0002g,置于放有慢速滤纸 的漏斗中,用50mL石油醚分5次洗去样品中脂肪,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 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干乙醇溶液,将滤纸连同残渣一 并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 加100mL水、30mL(1+1)HCl,在沸水浴上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在 流水中冷却,待样品水解液冷却完全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NaOH溶 液(400g/L)调至黄色,再用(1+1)的HCl调至水解液刚变红色。若水解液颜色 较深,可用pH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值约为7,然后加20mL的乙酸 铅溶液(200g/L),摇匀,放置10min,再加20mL的硫酸钠溶液(100g/L),以 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滤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 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 测定用。 吸取25.00mL滤液于三角瓶中,加25mL酒石酸铜甲液,再加25mL酒石 酸铜乙液,在电炉上加热(在3min内煮沸)并煮沸2min,取下过滤,并用60℃ 水洗涤烧杯和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为止,将漏斗连同滤纸一同放至前面使用过 的烧杯上,向滤纸内加入硫酸铁(50g/L)40mL,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摇匀溶液,再加25mL水,用玻璃棒搅拌到看不见Cu2O,以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 液滴定至呈微红色,10s不褪色为终点。同样条件做空白。 方法二 1 试剂 1.1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5H2O)及0.050g亚甲蓝,加适量 水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苹果酸、柠檬酸含量测定方法(HPLC)

ODS为反相柱,流动相一般为甲醇、乙腈、水,等极性相对较大的物质,不可以用非极性物质做流动相,梯度洗脱时应从大水相开始,最后过渡到大有机相,实验结束后应用甲醇水或乙腈水冲洗,30-60min,如果实验中用到缓冲盐应用大水相冲洗60min以上,将盐替换出来,最后保存在85-95%的有机相中。 另外,色谱柱使用过程中不能碰撞、弯曲或强烈震动。 当柱子和色谱仪连结时,阀件或管路一定要清洗干净。 大多数反相色谱柱的pH稳定范围是2 ~7.5,硅胶柱pH8时会发生硅胶溶脱,键合型柱p H<2时会发生键合相断裂,流动相尽量不超过色谱柱的p H范围。普通C18柱尽量避免在4 0℃以上的温度下分析。保护柱:最好使用预柱作为保护柱,减少污染物对分析柱的损伤。压力升高通常是需要更换预柱的信号。 安装柱时,请注意流向,接口处不要留有空隙 反相柱(reversed phase column):填料是非极性的,官能团为烷烃,例如:C18(ODS)、C8、C4等。在反相柱中C18(Octadecylsilyl,简称ODS),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这种填料在反相色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完成高效液相色谱70~80%的分析任务。由于C18(ODS)是长链烷基键合相,有较高的碳含量和更好的疏水性,对各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生物化学分析工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近年来,为适应氨基酸、小肽等生物分子的分析任务,又发展了CH、C3、C4等短链烷基键合相和大孔硅胶(20~40μm)。 色谱柱的分类 1.根据所有的担体材料分为三种: (1)硅胶型:机械强度高,易制成小颗粒,理论塔板数高。 (2)聚合物型: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 (3)羟基磷灰石型:对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样品有特殊的选择性。 2.根据分离方式分为: (1)正相:SIL--磷脂、NH--糖、维生素E,CN--甾类激素。 (2)反相:ODS(C18)、(C8 CN TMS Pheny1)低分子量化合物。 (3)离子交换等。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含量测定)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的:证明所采用的检验方法适于相应的检测要求,具有可靠的准确度、精密度。范围:含量的检定方法的前验证 编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版及验证管理办法 职责:验证小组人员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职责 3.1验证小组 3.2品质部 3.3化验室 4.验证内容 4.1验证的准备工作 4.2适用性验证 4.2.1准确度试验 4.2.2精密度试验 4.3拟订验证周期 4.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5.附件

1. 概述 对小容量注射剂的含量测定,本公司采用福林酚测定法,该检验方法具有测量准确、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可满足小容量注射剂含量测定的要求。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用本方法进行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2. 验证目的 为确认对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的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适合相应的检测要求,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工作小组批准。 验证前,应首先对验证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对所需仪器、仪表、量具等进行校正。 3. 职责 3.1 验证工作小组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负责发放验证合格证书。 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 品质部 负责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负责组织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负责拟订检验方法的再验证周期 3.3 化验室 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负责验证方案指定的试验的实施。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报验证工作小组。 4. 验证内容 4.1 验证的准备工作 4.1.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 品质部负责提供验证所需的文件资料,包括该检验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负责提供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报告以及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报告。 检查人:日期:

DL-苹果酸检测方法介绍—科标检测

DL -苹果酸检测方法介绍 ——科标检测 OH O OH HO O C 4H 6O 5 科标检测拥有全面的光谱、色谱、质谱、热学、生物培养实验室等国内外最先进的现代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法,提供一站式专业检测服务,以下是根据《中国药典》中苹果酸检测方法介绍: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 味。 本品在水和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微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I C )为 128℃~132℃。 【鉴别】(1) 取本品约0.5g ,加水10ml 使溶解,用氨水调pH 值至中性,加1%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ml ,在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加20%亚硝酸钠溶液5ml ,置水浴中加热3分钟,加4%氢氧化钠溶液5ml ,溶液应立即呈红色。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DL -苹果酸对照品的图谱一致(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 C )。 【检查】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 中含0.2g 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I E ),比旋度为-0.10?~+0.10?。 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 D )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填充剂,以0.005mol/L 硫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柱温为 37℃;取富马酸、马来酸、DL-苹果酸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 中约含富马酸10μg,马来酸4μg,DL -苹果酸1mg 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理论板数按DL -苹果酸峰计算不低于2000,富马酸和马来酸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方法: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酶工程法、发酵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L-羟基丁二酸 2.2 分子式 C4H6O5 2.3 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134.0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附录A 检验方法 A.1 警示 试验方法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和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氨水溶液:2+3。 A.3.1.2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0 g/L。 A.3.1.3 亚硝酸钠溶液:200 g/L。 A.3.1.4 氢氧化钠溶液:40 g/L。 A.3.2 鉴别方法 A.3.2.1 苹果酸氨盐呈色试验 称取0.5 g试样,精确至0.01 g,置于50 mL试管中,加入10 mL水溶解。用氨水溶液中和至中性,加入1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加入5 mL亚硝酸钠溶液,再置于水浴加热3 min 后,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试验溶液应立即呈红色。 A.3.2.2 旋光特性试验 试验方法同A.5,试样水溶液应呈左旋特性。 A.4 L-苹果酸(C4H6O5)含量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水溶液,根据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计算以C4H6O5计的总酸含量为L-苹果酸含量。 A.4.2 试剂和材料 A.4.2.1 无二氧化碳的水。 A.4.2.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 mol/L。 A.4.2.3 酚酞指示液:10 g/L。 A.4.3 分析步骤 A.4.3.1 称取2.0 g试样,精确至0.000 2 g,加20 mL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2 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保持30 s不褪色为终点。 A.4.3.2 在测定的同时,按与测定相同的步骤,对不加试样而使用相同数量的试剂溶液做空白试验。 A.4.4 结果计算

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方法

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方法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两相滴定) 1.1主要试剂 (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析纯; (2)十二烷基磺酸钠,分析纯; (3)二氯甲烷(CH2Cl2)、硫酸钠、浓硫酸,百里酚蓝(T.B.)、次甲基蓝(M.B.)分析纯; (4)百里酚蓝(T.B.)贮藏液:称取0.05g百里酚蓝,溶于50ml20%乙醇中,待溶解后过滤,滤液用水稀释至500ml; (5)次甲基蓝(M.B.)贮藏液:称取0.036g次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合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6)混合指示剂:混合225ml百里酚蓝(T.B.)贮藏液和30ml次甲基蓝(M.B.)贮藏液,用水稀释至500ml; (7)酸性硫酸钠溶液:称取100g硫酸钠和12.6ml浓硫酸,用蒸馏水溶解合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8)十二烷基磺酸钠标准溶液:称取1.06~1.12g十二烷基磺酸钠(准确至0.0001g),用蒸馏水溶解,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其浓度为C1=取样质量*样品纯度/272.38,单位mol/L; (9)C 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标准溶液:称取CTAB0.36~0.37g(准确至 0.0001g),用蒸馏水溶解,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其 准确浓度C2可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标准溶液标定; 1.2实验原理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测量,其原理是亚甲基蓝无机酸盐属于阳离子染料,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但阴离子活性物与亚甲基蓝反应生成的络合物溶于氯仿。用C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活性物,当接近终点时,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络合物发生复分解反应,释放出亚甲基蓝,蓝色逐渐从氯仿层转移到水层,当氯仿层与水层为同一蓝色时为滴定终点。 1.3 实验步骤 取10m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于100ml具塞量筒中(或碘量瓶、分液漏斗),加入混合指示剂及酸性硫酸钠各5ml,加水使水相保持在30ml,加入15ml二氯甲烷,摇匀后静置,用浓度为C2的CTAB标准溶液滴定,下相由浅紫灰色变为明亮的黄绿色即为终点,临近终点时上相逐渐变为无色,有助于避免滴定过量。 测定样品的浓度C=CTAB标准溶液体积*C2/10 注意:二氯甲烷具有弱毒性,且易于挥发,滴定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人员需戴手套。 2.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 2.1 所需试剂 (1)磷钨酸、盐酸、硝酸、硫酸、硝基苯均为分析纯; (2)乙醇95%; (3)海明1622、二硫化蓝VN-150; (4)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析纯; (5)溴化底米迪鎓; (6)刚果红指示剂; (7)苯并红紫4B指示剂(溶解0.1g苯并红紫4B(特级试剂)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2.2.方法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甜菜碱类两性活性剂和苯并红紫4B络合成盐。这种络盐溶在过量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中,即使酸性,在苯并红紫4B的变色范围也不呈酸性色。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等电点以下的pH溶液中呈阳离子性,所以同样能与磷钨酸定量反应,并生成络盐沉淀,而使色素不显酸性色。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黄晓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

含量测定采用方法

含量测定采用方法: ●HPLC: ☆原料——醋酸地塞米松、丙酸睾酮、黄体酮、雌炔醇、氨苄西林、头孢羟氨苄、盐酸美他环素; ☆制剂——阿司匹林栓、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反相HPLC)、地西泮注射液、丙酸睾酮注射液 ●气相色谱法:V E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乙酰氨基酚及制剂、注射用硫喷妥钠、尼可刹米注射液、复方磺胺 制剂(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醋酸地塞米松片、V A、V B1片、盐酸氯丙嗪片及注射液、奋乃静片、地西泮片、盐酸吗啡片、硝酸士的宁注射液、青霉素V钾片(硫醇汞盐法)●比色法: ☆原料——洋地黄原料(先用柱色谱分离,再比色)、地高辛原料(三硝基苯酚试液) ☆制剂——硫酸阿托品片(酸性染料比色法,溴甲酚绿)、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四氮唑比色法) ●荧光法:洋地黄及地高辛片 ●酸碱滴定法:阿司匹林原料(直接中和)、阿司匹林片(两步滴定),苯甲酸钠(双相滴 定,盐酸滴定,甲基橙指示剂) ●亚硝酸钠滴定法:对氨基水杨酸钠及制剂(永停法)、盐酸普鲁卡因及注射液(永停法)、 SMZ及SD(溴化钾催化,永停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盐酸丁卡因、尼可刹米、V B1、盐酸氯丙嗪、奋乃静及注射液、地西 泮,盐酸麻黄素 ☆高氯酸滴定,结晶紫指示剂——盐酸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硫酸阿托品、硫酸奎宁及片、盐酸吗啡 ☆高氯酸滴定,电位法指示——硝酸士的宁 ●溴量法: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注射液、司可巴比妥及胶囊 ●溴酸钾法:异烟肼及制剂(甲基橙) ●碘量法:V C及注射液 ●伂量法:硫酸亚铁片 ●银量法:苯巴比妥及制剂(电位法指示终点) ●汞量法:青霉素钠、青霉素V钾、青霉素V钾片(硫醇汞盐法)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硫酸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罗红霉素 注: 1.阿司匹林原料直接滴定,片及肠溶片两步滴定,栓HPLC 2.尼可刹米原料非水溶液滴定,注射剂UV 3.盐酸氯丙嗪原料非水溶液滴定,片、注射剂UV 4.奋乃静盐酸氯丙嗪原料非水溶液滴定,片UV,注射液非水溶液滴定 5.地西泮、氯氮著原料非水溶液滴定,片UV,地西泮注射剂反相HPLC 6.硫酸阿托品原料非水溶液滴定,片酸性染料比色 7.盐酸吗啡原料非水溶液滴定,片UV 8.硝酸士的宁原料非水溶液滴定,片UV 9.地高辛原料比色,片荧光 10.醋酸地塞米松原料HPLC,片UV,注射液比色

酸度的测定

酸度的测定概述 食品中的酸味物质,主要是溶于水的一些有机酸和无机酸。在果蔬及其制品中,以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和醋酸为主;在肉,鱼类食品中则以乳酸为例。此外,还有一些无机酸,像盐酸,磷酸等。这些酸味物质,有的是食品中的天然成分,像葡萄中的酒石酸,苹果中的苹果酸;有的是人为的加进去的,像配制型饮料中加入的柠檬酸;还有的是在发酵中产生的,像酸牛奶中的乳酸。酸在食品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显味剂 不论是哪种途径得到的酸味物质,都是食品重要的显味剂,对食品的风味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大多数的有机酸具有很浓的水果香味,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有机酸在维持人体体液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保持颜色稳定 食品中的酸味物质的存在,即pH值的高低,对保持食品的颜色的稳定性,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水果加工过程中,如果加酸降低介质的pH值,可抑制水果的酶促褐度;选用pH6.5-7.2的沸水热烫蔬菜,能很好地保持绿色蔬菜特有的鲜绿色。 3、防腐作用

酸味物质在食品中还能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当食品的pH小于2.5时,一般除霉菌外,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都受到了抑制;若将醋酸的浓度控制在6%时,可有效地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食品中酸度测定的意义 1.测定酸度可判断果蔬的成熟程度 例如:如果测定出葡萄所含的有机酸中苹果酸高于酒石酸时,说明葡萄还未成熟,因为成熟的葡萄含大量的酒石酸。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酸的含量因成熟度、生长条件而异,一般成熟度越高,酸的含量越低。如番茄在成熟过程中,总酸度从绿熟期的0.94%下降到完熟期的0.64%,同时糖的含量增加,糖酸比增大,具有良好的口感,故通过对酸度的测定可判断原料的成熟度。 2.可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例如:新鲜牛奶中的乳酸含量过高,说明牛奶已腐败变质;水果制品中有游离的半乳糖醛酸,说明受到霉烂水果的污染。 3.酸度反映了食品的质量指标 食品中有机酸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食品的风味、色泽、稳定性和品质的高低。酸的测定对微生物发酵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酒和酒精生产中,对麦芽汁、发酵液、酒曲等的酸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参照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 试剂 (1)KI溶液:10%。 (2)淀粉溶液:0.5%。称取0.5克可溶性淀粉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搅匀后加入100ml的沸水中,加入后不断搅拌,并煮沸至溶液透明为止。加热时间不易过长且应迅速冷却,以免降低淀粉指示剂的灵敏性能。如需久存,可加入少量的HgI2或ZnCl2等防腐剂。 (3)H2SO4溶液:2 mol/L。。 (4)Na2S2O3溶液:0.1 mol/L。将12.5克Na2S2O3 ·5H2O溶解在500毫升新煮沸冷却后的水中,加入0.1克碳酸钠,储于棕色瓶中并摇匀,保存于暗处一周后标定使用。(低浓度的溶液需稀释) 实验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用25毫升移液管吸取0.1000 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5毫升6N 盐酸、5毫升20%KI,摇匀后在暗处放置约5min,待反应完全,用100毫升水稀释。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棕色到绿黄色,加入2毫升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亮绿色即为终点。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计算其浓度。(低浓度的溶液标定类似)

(2)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取10毫升待测消毒溶液,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2 mol/L 硫酸10毫升,10%碘化钾溶液10毫升,此时溶液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在暗处放置约5min。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装于25毫升棕色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浅棕黄色时,加入10滴0.5%淀粉指示剂,溶液立即变蓝色,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无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V,ml)。 重复测3次,取3次平均值进行以下计算。 因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 ml相当于0.03545g有效氯,故可按下式计算有效氯含量: 有效氯含量=M×V×0.03545×100%/W 式中:M—表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表示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 W—表示碘量瓶中样液的毫升数。

实验六果蔬中含酸量的测定.doc

实验六果蔬中含酸量的测定(中和法) 一、目的及原理 果蔬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由于果蔬种类不同,含有机酸的种类也不同;同一果蔬品种,其成熟度不同,有机酸 的含量也有很大差异。果蔬中含酸量的多少亦是衡量其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 标,它与新鲜果蔬及加工处理后成品的风味关系密切。因此,了解其含量对鉴 定果蔬品质及进行合理加工有重要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果蔬总酸量测 定的原理,学会并掌握果蔬含酸量测定的方法。 果蔬含酸量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即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并根据碱溶液用量,计算出样品的含酸量。所测出的酸又称总酸度或可滴 定酸。还有少量的酸,由于受果蔬中缓冲物质的影响,不易测出。计算时以 该果实所含的主要酸来表示,如仁果类、核果类主要含苹果酸,以苹果酸计算, 其毫摩尔质量为;柑桔类以柠檬酸计算,其毫摩尔量为;葡萄以酒石酸计算,其毫摩 尔量为;蔬菜中主要含草酸,其毫摩尔量为。 二、药品与器材 桃、杏、葡萄、番茄、莴苣等; 氢氧化钠、 1%酚酞指示剂; 50ml 或 10ml 滴定管、 200ml 容量瓶、 20ml 移液管、 100ml 烧杯、研钵、分析天平、漏斗、棉花或滤纸、小刀、白瓷板、滴定管。 三、操作与步骤 称取均匀样品20g,置研钵中研碎,注入2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合均匀后,用棉花或滤纸过滤到干燥的250 ml 烧杯中。 吸取滤液 20ml 放入 100mL烧杯中,加酚酞指示剂 2 滴,用 NaOH 滴定,直至成淡红色为止。记下NaOH液用量。重复滴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某些果蔬容易榨汁,而其汁液含酸量能代表果蔬含酸量,可以榨汁,取定量汁液(10ml)稀释后(加蒸馏水至20ml),直接用 NaOH液滴定。

DL-苹果酸 2015药典 word版

DL-苹果酸 本品为(RS)-(±)-羟基丁二酸,按无水物计算,含C4H6O5不得少于99.0%。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和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微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通则0612)为128℃~132℃。 【鉴别】(1)取本品约0.5g,加水10ml使溶解,用浓氨溶液调pH值至中性,加1%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ml,在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加20%亚硝酸钠溶液5ml,置水浴中加热3分钟,加4%氢氧化钠溶液5ml,溶液应立即呈红色。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DL-苹果酸对照品的图谱一致(通则0402)。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0g,加水100ml溶解后,依法检查(通则0901与通则0902),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浓。 旋光性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2g的溶液,依法测定(通则0621),比旋度为-0.10?~+0.10?。 易氧化物取本品0.10g,置100ml烧杯中,加水25ml及硫酸溶液(1→20)25ml 使溶解,摇匀,置20±1℃水浴中冷却,加入0.02mol/L高锰酸钾滴定液5ml,溶液的颜色应在3分钟内不消失。 氯化物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5%)。 硫酸盐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水中不溶物取本品25.0g,加水100ml使溶解,用经100℃恒重的4号垂融玻璃坩埚滤过,滤渣用热水冲洗后,在100℃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0.1%。 有关物质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富马酸和马来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0μg和0.5μ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试验,用辛烷基硅烷键全硅胶为填充剂,以0.1%磷酸溶液-甲醇(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4nm。取富马酸、马来酸和DL-苹果酸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含10μg,4μg和1mg的混合溶液,取10μl注入液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葡萄酒中苹果酸的测定方案

葡萄酒中苹果酸的测定

葡萄酒中苹果酸的测定 原理: 利用MegaQuant TM(专利技术)测定L-苹果酸需要进行三步酶解反应,第壹步:于L-苹果酸脱氢酶(L-MDH)的催化作用下,L-苹果酸被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氧化生成草酰乙酸:(1)L-苹果酸+NAD+(L-MDH)oxaloacetate+NADH+H+ 第二步:加入过剩的L-谷氨酸,于谷草转氨酶的作用下,生成L-天门冬氨酸和2–酮戊二酸 (2)Oxaloacetate+L-glutamate(GOT)L-aspartate+2-oxoglutar ate 第三步:于心肌黄酶的催化作用下,NADH仍原碘硝基氯化四氮唑(INT),生成甲基-INT (3)NADH+INT+H+(diaphorase)NAD++甲基-INT 生成的甲基-INT的量取决于L-苹果酸的量,甲基-INT的吸光度值可于505nm下测量。 特异性,灵敏度,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该实验方法是专门用于测定L-苹果酸含量的。 最小可调吸光光度为0.01个吸光单位,样品体积为20uL,此时的

L-苹果酸浓度为7.7mg/L。如果最小可调吸光光度为0.02吸光光度,样品体积为20uL,此时的L-苹果酸检测线为15.4mg/L。该实验的测量范围为0.15-15ugL-苹果酸(对于20uL样品液中的浓度为0.007-0.75g/L),同壹样品分别进行俩次测定,其吸光度值会有0.01-0.02吸光单位的变化,对于样品体积为20uL,此时的L-苹果酸浓度大约于7.7-15.4mg/L之间,如果样品是经过稀释的,于计算结果时候需要乘以相应的稀释系数(F),如果于样品制备阶段,样品的重量是被称量的,如:10g/L,0.02-0.05g/100g 的细微差别能够被分辨。 干扰: 红酒中的酚醛树脂会对本试验造成干扰,引起INT的“缓慢反应”(图2),因此于对未稀释的红酒进行测定时,必须首先用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净化样品。“缓慢反应”同样也发生于未稀释的白葡萄酒中,按照提供的方法进行测定,其缓慢反应速率非常的慢。 于用MegaQuant TM测定L-苹果酸的时候,对于存于的俩种潜于的次要误差原因的认可是非常有必要的: 1.使用PVPP去除了红酒中的大部分酚醛树脂,可是仍是存于着“缓慢反应”,由于用PVPP处理过的葡萄酒(导致潜于的高

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方法验证限度

药审中心: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审评四部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