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动力学第6章振动控制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38.50 KB
- 文档页数:1
振动控制振动控制(Vibration Control)是振动工程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振动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从广义上讲,振动控制包括两方面内容:(1)有利振动的利用;(2)有害振动的抑制(即振动控制)。
振动控制的任务: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受控对象的振动水平满足人们的预定要求。
振动控制的分类(措施):从不同的观点出发,有不同的振动控制分类方法。
1.按照所采用的抑制振动手段分5类:(1)消振:消除或减弱振源,治本方法。
(2)隔振:消除或减弱振动传输。
在振源与受控对象之间串加一个子系统(隔振器),以减小受控对象对振源激励的影响。
按照传递方向,隔振又分为积极隔振:用隔振器将振动着的机器(振源)与地基隔离开,防止或减小传递到地基上的动压力,从而抑制振源对周围设备的影响。
隔离振源。
消极隔振:将需要保护的机器用隔振器与振动着的地基(振源)隔离开,防止或减小地基振动对机器的影响。
隔离响应。
积极隔振与消极隔振虽概念不同,但实施方法却一样,都是把需要需要隔离的机器安装在合时的隔振器(弹性装置)上,使大部分振动被隔振器所吸收。
(3)吸振(动力吸振):在受控对象上附加一个子系统(动力吸振器),产生吸振力以减小受控对象对振源激励的影响。
(4)阻振(阻尼减振):在受控对象上附加阻尼器或阻尼元件,通过消耗能量使响应减小。
(5)结构修改:通过修改受控对象的动力学特性参数使其振动满足预定的要求,不需附加任何子系统。
采用隔振、吸振、阻尼等技术措施以减轻物体振动并阻止其传播。
其目的是保护人及灵敏仪器设备免受振动的影响。
隔振是利用振动元件间阻抗的不匹配,以降低振动传播的措施。
隔振技术常应用在振动源附近,把振动能量限制在振源上,不向外界扩散,以免激发其他构件的振动;也应用在需要保护的物体附近,把需要低振动的物体同振动环境隔开,避免物体受振动的影响。
采取隔振措施主要是设计合适的隔振器。
隔振的原理是把物体和隔振器(主要是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设计得比激发频率低得多(至少低3倍);但对高频振动要注意把隔振器的特性阻抗设计得与连结构件的特性阻抗有很大变化(至少差3倍)。
结构动力学中的振动控制技术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界加载或激励下的响应行为,而振动控制技术则是一种可以减缓或抑制结构振动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结构动力学中的振动控制技术以及其应用领域。
一、被动控制技术被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吸振材料、摩擦阻尼器、负质量振子等被动装置来减少结构振动。
这些被动装置可以根据结构的振动状态自动进行调整,从而减少振动对结构的影响。
1. 吸振材料吸振材料是一种可以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材料。
通过在结构中使用吸振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值。
2. 摩擦阻尼器摩擦阻尼器是一种通过摩擦阻尼力来抑制结构振动的装置。
它可以通过调整阻尼力大小来减少结构的振动,从而实现振动控制的目的。
3. 负质量振子负质量振子是一种通过在结构中加入具有负质量的振子来实现振动控制的装置。
它可以通过振子的动态特性来减少结构的振动。
二、主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在结构中加入传感器和执行器,利用控制算法对结构的振动进行实时控制。
主动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结构的振动状态进行主动调控,进而实现精确的振动控制效果。
1. 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用来实时监测结构的振动状态,并将振动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
2. 执行器执行器是主动控制技术中的关键部件,用于根据控制算法的指令对结构施加控制力。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液伺服阀、电动液压马达等。
3.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主动控制技术中的核心,通过对传感器获取的振动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产生相应的控制指令驱动执行器对结构进行控制。
三、应用领域振动控制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建筑结构振动控制通过振动控制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结构在地震、风载等外界激励下的振动,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舒适性。
2. 桥梁振动控制桥梁是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通过振动控制技术可以减少桥梁在行车、风载等激励下的振动,从而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振动控制原理
振动控制原理指的是通过对振动系统进行控制,降低或消除系统的振动,并使系统能够稳定工作的技术原理。
在振动控制中,一般会采用控制器和执行器来实现振动的监测和抑制。
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适的控制算法,根据振动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对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从而达到减小系统振动幅度和频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振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节系统的力、位置或速度等参数,使系统的振动能量减小或分散到其他影响较小的频段中。
常见的振动控制方法包括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是指通过连接阻尼器、减振器等被动元件来消耗和分散振动能量,从而减小系统振动的幅度。
被动控制通常适用于频率固定的振动问题,而对于频率变化较大或需要更加精确的控制问题,主动控制则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主动控制是指通过对系统输入信号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实现对系统振动的主动抑制。
主动控制通常需要使用传感器来监测系统的振动状态,然后通过控制器对执行器进行控制,对系统进行实时调整。
主动控制方法通常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
振动控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工程结构防振、车辆振动控制、航空航天、机器人、医疗设备等。
振动控制可以降低噪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精度。
尽管振动控制领域存在一些挑战,如控制算法的设
计、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实时性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振动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动力学与振动控制动力学与振动控制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和振动行为的学科,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工程、机械、建筑、航天等。
本文将介绍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动力学基础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外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行为。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其他与物体运动相关的公式与原理。
二、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动是物体在时间轴上往复运动的现象。
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会经历周期性的变化,例如形状、速度、加速度等。
振动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参数,例如振幅、周期、频率等。
振动的研究与分析在很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建筑、汽车、航天等。
三、振动控制的重要性振动控制是为了减少或消除物体振动而采取的措施。
振动对于许多系统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大或过频繁的振动会给系统和人员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振动控制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性。
例如,在建筑结构中,振动控制可以防止楼房倒塌或产生不稳定情况;在汽车工程中,振动控制可以提高乘坐舒适度和安全性。
四、常见的振动控制方法1. 被动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方法是通过改变系统的刚度、阻尼或质量来减小振动。
例如,在建筑结构中可以使用减震器或阻尼器来降低振动幅度。
2. 主动控制方法:主动控制方法是通过激励和控制系统来减小振动幅度。
例如,在汽车悬挂系统中可以利用感应器和执行器来实时调节悬挂刚度以降低振动。
3. 半主动控制方法:半主动控制方法是介于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之间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改变系统的特性来减小振动,但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例如,在航天器中可以利用控制阻尼器来降低振动。
五、实际应用案例1. 桥梁振动控制:大跨度桥梁在受到风力或车辆行驶时会发生振动,为了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采用减震器或阻尼器来控制振动幅度。
结构工程振动控制振动是结构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结构受到外力或内力作用时,会产生振动。
振动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进行结构工程振动控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工程振动控制方法。
一、主动振动控制主动振动控制是一种通过主动力来控制结构振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结构的振动响应,通过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来改变结构的振动状态。
常见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包括电液伺服振动控制和电液积分振动控制等。
电液伺服振动控制是通过电液伺服阀和液压缸等装置来实现的。
通过对液压缸内压力的控制,可以改变液压缸的长度,从而实现对结构振动的控制。
而电液积分振动控制则是通过控制液压缸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流量来实现的。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通过传感器对结构的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
二、被动振动控制被动振动控制是一种通过添加阻尼器、隔振器等装置来消耗结构振动能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值和频率。
常见的被动振动控制方法包括阻尼器振动控制和隔振器振动控制等。
阻尼器振动控制是通过在结构中添加阻尼器来实现的。
阻尼器可以分为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液体阻尼器等。
当结构发生振动时,阻尼器会吸收振动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使结构振动幅值减小。
而隔振器振动控制则是通过在结构与地基之间添加隔振器,将结构的振动能量转移到隔振器上,从而减小对地基的振动传递。
三、半主动振动控制半主动振动控制是一种综合了主动振动控制和被动振动控制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结合主动力和阻尼装置来控制结构的振动。
常见的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包括液流能控制和磁流变控制等。
液流能控制是通过调节液压缸内的液体流量来实现的。
当结构发生振动时,液流能控制系统会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振动信号,调节液压缸内的液体流量,从而改变结构的振动状态。
磁流变控制则是利用磁流变材料的特性。
当结构发生振动时,磁流变材料会产生相应的阻尼力,从而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值。
工程力学中的振动控制和振动衰减的方法振动是工程力学中非常重要且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很多情况下,振动会对结构物、机械设备以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比如疲劳破坏、能量浪费、噪音和震动等。
因此,振动控制和振动衰减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振动控制和振动衰减的方法。
一、主动振动控制主动振动控制是指通过激励源主动地施加力或扭矩,以减小结构或系统的振动响应。
其中,最常用的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是通过控制系统实时测量振动信号并根据测量结果输出相应的激励信号,通过控制设备施加力或扭矩来实现振动的主动控制。
主动振动控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实时检测振动,并根据测量结果来调节控制力;通过主动振动控制,可以减小结构或系统的振动幅值,并且能够适应不同振动特性的系统。
主动振动控制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和反馈系统,以实时检测振动信号并作出相应的控制动作。
二、被动振动控制被动振动控制是指在结构或系统中添加被动元件,通过其自身的材料特性和力学行为来实现振动的控制和衰减。
被动振动控制方法通常包括减振器、阻尼器以及填充物等。
1. 减振器减振器是一种常见的被动振动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或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来减小振动幅值。
常见的减振器包括弹簧减振器、摆式减振器、液体减振器等。
弹簧减振器通过设置弹簧与结构相连,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吸收振动能量,达到减小振动幅值的目的。
摆式减振器则通过在结构上安装摆杆和摆球,将振动能量通过摆动的方式消耗掉。
液体减振器则通过将流体置于结构中的腔体中,利用流体的粘性和摩擦阻尼来吸收振动能量。
2. 阻尼器阻尼器是另一种常见的被动振动控制装置,它可以通过增加系统的阻尼来减小振动响应。
常见的阻尼器包括液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等。
液体阻尼器通过流体的粘性产生阻尼,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进行耗散。
摩擦阻尼器则通过设置摩擦面来产生阻尼,将振动能量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来耗散。
粘弹性阻尼器则利用材料的粘弹性质来实现振动阻尼。
目录0.前言 (1)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用概况 (1)1.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 (2)2.结构振动控制分类 (3)3.各类控制系统构造及性能 (4)3.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概述 (4)3.1.1 主动控制控制原理 (5)3.1.2 加力方式及加力位置 (7)3.1.3 控制装置 (8)3.2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概述 (8)4.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算法 (11)4.1 主动控制算法 (12)4.1.2 几种算法的简单介绍 (13)4.2 半主动控制算法 (21)4.3 智能控制算法 (22)5.结构主动、半主动控制系统分析方法及设计方法 (24)5.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25)5.1.1 主动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 (25)5.1.2 主动最优控制力和受控反应特征分析 (26)5.2 结构主动变阻尼和智能阻尼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30)5.2.1半主动最优控制力设计 (31)5.2.2系统反应分析 (36)5.3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力设计与分析 (37)5.3.1主动变刚度最优控制力设计 (37)5.3.2系统反应分析 (40)6.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1 AMD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2 结构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1)6.3 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2)6.4 其他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42)7.研究展望 (43)7.1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43)7.2 结构振动控制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43)8.结语 (43)参考文献 (44)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综述0.前言0.1 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与应用概况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传统的依靠结构自身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抗地震作用的做法不同,通过在结构中安装各种控制装置,从而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保障结构地震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