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办市政工程管理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19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已经第58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二〇一〇年八月一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督,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主管部门实施对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实施。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本规定所称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是指主管部门对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监督。
本规定所称工程质量行为监督,是指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法定质量责任和义务的情况实施监督。
市政工程管理办法市政工程管理办法市政工程是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道路、桥梁、排水、照明、供水、供电等项目。
为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规范性,制定了市政工程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市政工程管理办法进行介绍,包括管理范围、管理流程和管理要点等内容。
一、管理范围市政工程管理办法适用于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验收和管理过程。
市政工程项目包括道路建设、桥梁建设、排水系统建设、照明系统建设、供水系统建设、供电系统建设等各类市政设施。
二、管理流程1. 市政工程项目审批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建设方案、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等相关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审批流程。
2.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并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 市政工程项目验收市政工程项目竣工后需要进行验收。
验收包括施工质量验收、安全验收和环境保护验收等方面的内容。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管理要点1. 设计要求市政工程项目的设计需要满足规范要求,包括道路宽度、桥梁承载能力、排水系统设计流量、照明系统照度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2.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方开挖、砼浇筑、管线敷设等关键节点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安全保障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4.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噪音、粉尘和沉积物等方面的控制。
5. 工程验收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验收,包括施工质量验收、安全验收和环境保护验收等方面的内容。
6. 设备维护市政工程的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结论市政工程管理办法是为了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规范性而制定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市政工程管理办法的管理范围、管理流程和管理要点进行了和介绍,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建设部关于印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9.05•【文号】建城[2002]221号•【施行日期】2002.09.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建设部关于印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城[2002]221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与有关部门:现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建城[1994]469号)同时废止。
附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二年九月五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的规范化管理,使其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高超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范围内道路、桥架、广场、隧道、公共交通、排水、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凡参加上述工程的有关单位按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中未涉及到的或有特殊要求需要增、减内容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执行。
第四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而填写、收集、整理的文字记录、图纸、表格、音像材料等必须归档保存的文件。
第五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按本规定的统一表格、表式(见附件)填写;未规定统一表格、表式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作出规定。
第二章管理与职责第六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保存,其他参建单位按其在工程中的相关职责做好相应工作。
建设部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建设部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1994]建城字第469号【颁布单位】建设部【颁布日期】19940801【实施日期】19941201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市政工程包括道路、桥梁、排水、雨、污水厂站及防洪等工程。
凡从事上述工程的施工企业均应按本规定执行。
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需要增、减内容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执行。
第三条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依据有关规定所做的文字记录、图纸、表格、音像等应当归档的资料,它是评定工程质量、竣工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
第四条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主要项目按统一规定表格表式。
未有统一规定表格的,各区可根据需要自行拟定。
第五条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由施工企业负责。
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技术资料工作的管理的领导,建立和健全技术资料管理部门,制定岗位责任制。
第六条施工企业负责汇集、整理所承包工程范围内的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并建立健全技术资料管理部门,制定岗位责任制。
实行总承包的工程项目,总包单位还应负责汇集、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有关施工技术资料。
第七条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所需表格一律按本规定中的附表格式认真进行填写,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真实。
第八条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保证完整、准确,必须由各级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
竣工后资料成果应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九条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责任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规定。
第十条施工企业应把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纳入企业的奖罚制度。
对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玩忽职守造成资料不合格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的规范化管理,使其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范围内道路、桥梁、广场、隧道、公共交通、排水、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凡参加上述工程的有关单位按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中未涉及到的或有特殊要求需要增、减内容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执行。
第四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而填写、收集、整理的文字记录、图纸、表格、音像材料等应当归档的保存的文件。
第五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按本规定的统一表格、表式(见附件)填写;未有统一规定表格、表式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作出规定。
第二章管理与职责第六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保存,其他参建单位按其在工程中的相关职责做好相应工作。
建设单位应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于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报送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第七条实行总承包的工程项目,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汇集、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有关施工技术文件。
第八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所需表格应按本规定中的要求认真填写,字迹清楚,项目齐全、记录准确、完整真实。
第九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中,应由各岗位责任人签认的,必须由本人签字(不得盖图章或由他人代签)。
工程竣工后,文件组卷成册后必须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法定代表或法人托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十条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对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规定。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总则为了加强我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管理制度,按期按质的完成工程施工阶段任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我处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部分:工程合同管理第一条:合同的签定所有合同必须在3个工作日,由经办人、分管领导、法定代表人签字后盖章。
盖印必须是项目法人单位合同专用章,其余签印无效。
第二条:合同价款的确定主标段的合同价款为项目中标价。
勘察、测量、设计、监理、附属工程等合同价应按国家及建设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确定。
第三条:附属工程合同签定为了配合征迁工作顺利开展,在国家《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允许情况下,可以不招标的附属工程,由各乡、村出具主要领导签名的正式报告上报于工程科,工程科提交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主持会议,会议确定是否同意,并出具会议纪要备案及按第一条签定合同。
第四条:合同的保管所有合同应到计划科盖章,由计划科留存1份建立台帐,并分别送达预算科、财务科(原件)各1份。
第二部分: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第一条:施工方案的批复施工单位进驻现场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图纸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施工方案,项目总监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仔细审查,并批复具体切实可行的意见后上报于工程科,工程科在2个工作日内现场审查,审查通过后报分管领导备案。
第二条:原材料、半成品的管理施工单位应提前10天报原材料、半成品合格证于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对原材料、半成品应采取实地考察,抽样检测、跟踪检查进行质量把关。
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半成品厂家登记造册,限制进入工程现场,并上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施工工艺过程的管理监理单位必须实施全过程的现场旁站监理,旁站监理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检查、督促整改。
监理人员通过试件见证取样进行试验检查。
施工单位有计划、有步骤以工程洽商记录的形式上报所有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及采取措施,项目总监1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复。
监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
第四条:工序交接工序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经监理人员检查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1.项目审批与立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需经审批与立项程序,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等。
2.设计与施工管理:市政工程项目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设计与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市政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和合同签订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保证公平竞争和合法权益。
4.工程质量与验收:市政工程项目应进行质量检测与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5.工程变更与备案:市政工程项目如需变更,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变更,并进行备案。
6.合同管理与决算:市政工程项目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管理和决算,确保工程费用合理使用。
7.施工进度与安全管理:市政工程项目应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管理,并重视施工安全。
8.工程竣工与投运:市政工程项目竣工后需进行验收并报备,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9.工程维护与保养:市政工程投入使用后,需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工程设施良好状态。
10.工程监督与监测:市政工程项目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以上为常见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具体规定可能因地区和项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已经第58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二〇一〇年八月一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督,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主管部门实施对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实施。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本规定所称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是指主管部门对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监督。
本规定所称工程质量行为监督,是指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法定质量责任和义务的情况实施监督。
第五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二)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三)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四)抽查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五)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六)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七)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八)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24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11月8日建设部第2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二○○四年二月三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活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施工分包,是指建筑业企业将其所承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发包给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的活动。
第五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分为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
本办法所称专业工程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以下简称专业分包工程发包人)将其所承包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专业分包工程承包人)完成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劳务作业分包,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以下简称劳务作业发包人)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以下简称劳务作业承包人)完成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分包工程发包人包括本条第二款、第三款中的专业分包工程发包人和劳务作业发包人;分包工程承包人包括本条第二款、第三款中的专业分包工程承包人和劳务作业承包人。
第六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鼓励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提倡分包活动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公开交易,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分包工程交易功能。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工程总承包活动,促进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而制定的。
本办法适用于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工程总承包的情况。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或者若干阶段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与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
工程总承包活动应当遵循合法、高效、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合理分担风险,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与他人的合法权益。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活动实施指导与监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活动的监督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与复杂程度等合理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应当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项目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
但建设范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需求不明确等前期条件不充分的项目不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
工程总承包一般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或者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建设单位也可以根据项目特点与实际需要,按照风险合理分担原则采用其他工程总承包方式。
建设单位应当在发包前做好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自行或者委托设计咨询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方案深入研究。
在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或者初步设计完成后,在项目范围、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需求、投资限额、工程质量与进度要求确定后,进行工程总承包项目发包。
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可以采用招标或直接发包的方式选择工程总承包单位。
如果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设计、采购或施工中有任何一项必须依法招标,那么必须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工程总承包单位。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管理规定一、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详见质量通病的防治)二、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管理规定1、承包人应按照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针对常见的工程质量编制“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并报监理业主审批。
2、监理对承包人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应及时审批,并制定相应的监理检查、检验、旁站实施细则。
最后上报业主单位。
3、监理依据监理细则督促承包人落实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加强现场的检查、验收力度,并留下相应的检查验收记录。
4、对承包人不履行规定、落实“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或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由质量通病隐患的,监理应以书面形式要求承包人进行整改,直至达到合格。
拒不执行的给予处罚。
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程序四、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记录通用表格(附后)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记录通用表质监:监理:年月日空港经济区道路、排水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一、路基工程(一)、灰土填筑(10%)质量通病:1、配比不准确原因分析:石灰质量低下达不到三级灰标准、石灰参量不准确、石灰消解过久、灰土搅拌时间过长石灰失效。
危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强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石灰质量,石灰要达到三级以上石灰标准;即生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大于70%,消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大于55%,未消解残渣含量不大于20%。
消解后石灰为白色或土黄色,颜色均匀,成粉末状,无明显消解残渣和石块。
第一批石灰进场后监理必须进行抽检送样,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灰土施工,灰土施工前,业主现场检查石灰外观质量,并检查监理和施工单位检验石灰的试验报告。
合格后才允许开工,施工过程中监理和业主对石灰外观质量进行抽查,不合格的石灰不准使用。
(2)、施工过程中,监理严格按铺土和布灰程序,监督施工单位每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灰土碾压前监理用EDTA滴定法检测法对灰土进行灰剂量检测,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时,再进行碾压。
(3)、石灰严格按提前7-10天消解,确保石灰活性。
消解过程有监理监督。
(4)、拌和好的灰土在1-3天内必须使用。
监理负责监督。
2、搅拌不均匀原因分析:搅拌遍数不够和搅拌时含水量偏高。
危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强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1)、先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翻拌晾晒。
待含水量适宜时(一般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4%-6%)在进行铺土,铺土前必须报验监理现场检查,合格后再铺土。
(2)、布灰要严格按施工程序布灰,石灰虚铺厚度要满足要求,且石灰散布均匀。
石灰虚铺厚度和散布的均匀性必须报验监理检验。
(3)、适当增加宝马拌和机搅拌遍数。
检测方法:目测混合料颜色均匀一致,土的最大颗粒不超过15mm。
3、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机械吨位碾压遍数不够、机械组合不合理、碾压时土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将拌和好的灰土用手可攥成团,松手落地就松散时含水量较为适宜)。
危害:土体承载力降低、灰土强度偏低、空隙率偏大导致路基沉降。
防治措施:灰土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测,当发现压实度不合格后立即补压,如果灰土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调整灰土含水量后在进行碾压。
检测方法:1、用灌砂法检测;2、外观检测:表面光洁平整,无松散,无明显轮迹,用18吨压路机排压无弹软现象。
4、灰土开裂原因分析:灰土失水收缩产生开裂。
危害:(1)、地下水或路基两侧水沿裂缝侵蚀路面结构层影响道路寿命。
(2)、裂缝反射至路面。
防治措施:加大机械碾压功率、加强养生工作、使用收缩性较小的填土,春秋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10点至17点至少洒3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中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夏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9点至18点至少洒4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3遍水。
每天由监理负责现场巡查洒水情况。
二、路面工程(一)、二灰土同上灰土(二)、二灰碎石基层1、含灰量少或石灰活性氧化物不达标原因分析:1、石灰质量低下达不到三级灰标准;2、生产工艺粗放加灰量不均匀甚至少加灰;3、混合料堆放时间过长活性氧化物失效。
危害:强度不均匀、偏低甚至不结板。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石灰质量,石灰要达到三级以上石灰标准;即生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大于70%,消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大于55%,未消解残渣含量不大于20%。
消解后石灰为白色或土黄色,颜色均匀,成粉末状,无明显消解残渣和石块。
第一批石灰进场后监理必须进行抽检送样,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灰土施工,灰土施工前,业主现场检查石灰外观质量,并检验监理和施工单位检验石灰的试验报告。
合格后才允许开工,施工过程中监理和业主对石灰外观质量进行抽查,不合格的石灰不准使用。
(2)、由监理监督,生产出的混合料立即使用(不超过4天)摊铺碾压。
时间过长的混合料要重新检测含灰量,重新加灰,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2、配比不准确原因分析:没有使用单级配碎石进行配比。
危害:压实度和强度不均匀,易产生结构层开裂和离析现象。
防治措施:必须使用4种单粒级碎石进行配比,监理和业主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拌合,拌和前先进行试配调试合格后再进行正式生产,生产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筛分试验,拌和过程中要保证各料仓不断料。
拌和质量检测方法:外观检查,混合料颜色均匀一致,混合料中各规格碎石分布均匀,无缺料、断料情况;试验检测方法,用筛分法试验,检测其级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摊铺时粗细集料分离原因分析:二灰碎石含水量偏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人工修补边角时大料集中,混合料级配偏粗。
危害:粗骨料少处强度偏低,粗骨料多集中处松散,形不成整体强度。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运输过程离析的重新拌和,摊铺离析的填补细料。
如果检测混合料级配偏粗要及时调整。
检测方法:目测表面大料是否集中、松散,且为麻面。
4、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机械吨位碾压遍数不够、机械组合不合理、碾压时土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
危害:强度偏低,承载力偏低。
防治措施:二灰碎石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测,当发现压实度不合格后立即补压,如果二灰碎石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调整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1%范围内后再进行碾压。
合理机械配置机械组合碾压遍数、调整混合料的含水量检测方法: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无松散离析,用18吨以上压路机排压无弹软。
5、表层强度偏低,表面掉渣。
原因分析:没有关闭交通,洒水养生覆盖设备不充分,洒水不及时。
危害:顶面强度偏低并且掉渣。
防治措施:压实后的二灰碎石采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
每天洒水次数视气侯条件而定,始终保持表层面潮湿,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
春秋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中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1遍,夏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9点至18点至少洒3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水。
6、表面开裂原因分析:混合料偏细、养生不到位或是下层反射裂缝危害:可能裂缝反射至油面,易受到地下地表水的侵蚀,缩短道路寿命。
防治措施:下层有裂缝的返工处理,严格控制二灰碎石的级配和加强养生(养生方法同上)。
(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水泥含量少或水泥强度不达标原因分析:(1)、、水泥质量低下达不到设计标号;(2)、生产工艺粗放加水水泥量不均匀甚至少加灰;(3)、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成活时间过长水泥失效。
危害:强度不均匀、偏低甚至不结板。
防治措施:(1)、加强水泥进厂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严格按要求频率进行自检和抽检,水泥无结块失效现象;发现水泥质量有问题坚决不使用。
(2)、加强拌和质量控制,发现混合料颜色变化较大时,及时停机检查拌和机水泥输送是否有问题,发现问题调整后再继续施工;(3)、生产出的混合料立即使用(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摊铺碾压。
2、配比不准确原因分析:没有使用单级配碎石进行配比。
危害:压实度和强度不均匀,易产生结构层开裂和离析现象。
防治措施:开工前监理和业主审查施工单位必须使用4种单粒级碎石进行配比,拌和前先进行试配调试合格后再进行正式生产,生产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筛分试验,拌和过程中要保证各料仓不断料。
3、摊铺时粗细集料分离原因分析: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含水量偏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人工修补边角时大料集中。
危害:粗骨料少处强度偏低,粗骨料多集中处松散,形不成整体强度。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运输过程离析的重新拌和,摊铺离析的填补细料。
如果检测混合料级配偏粗要及时调整。
检测方法:目测表面大料是否集中、松散,且为麻面。
4、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机械吨位碾压遍数不够、机械组合不合理、碾压时土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
危害:强度偏低,承载力偏低。
防治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测,当发现压实度不合格后立即补压,如果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调整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1%范围内后再进行碾压。
合理机械配置机械组合碾压遍数、调整混合料的含水量检测方法: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无松散离析,用18吨以上压路机排压无弹软。
检测方法: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无松散离析,无弹软处,用18吨以上压路机排压无弹软。
5、表层强度偏低,表面掉渣原因分析:施工单位不负责任,没有关闭交通,洒水养生覆盖设备不充分,洒水不及时,第一次洒水过早、洒水量过大,将表面水泥浆冲走。
危害:顶面强度偏低并且掉渣。
防治措施:压实后的水泥稳定碎石采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
每天洒水次数视气侯条件而定,始终保持表层面潮湿,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
春秋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1遍,夏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9点至18点至少洒3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水。
6、表面开裂原因分析:混合料偏细、养生不到位、水泥用量过大、强度不均匀或是下层反射裂缝危害:可能裂缝反射至油面,易受到地下地表水的侵蚀,缩短道路寿命防治措施:监理验收下层,下层有裂缝的返工处理,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级配和加强养生,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水泥掺量的稳定性,避免水泥用量过大和水泥用量偏差太大的现象。
最大水泥用量不超过设计用量的2%即7%,水泥用量偏差控制在+1%以内。
(三)、沥青混凝土面层1、平整度差原因分析:(1)、底层平整度差,沥青混合料虚扑铺厚度不同,碾压后产生不同沉降,表面平整度差;(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沥青混合料供应不及时,摊铺机不能连续摊铺,导致不同的虚铺压实度,影响平整度;运输车倒车撞击摊铺机,影响平整度;(3)、料底清理不净或将每天运输车中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疙疙瘩瘩,不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