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过街特性
- 格式:docx
- 大小:854.49 KB
- 文档页数:7
城市道路行人交通的特点
城市道路行人交通是指在城市中进行的步行交通。
城市道路行人交通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口密集:城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人口流动量大,使得城市道路行人交通量也相应较大。
二、路面狭窄:城市道路相对较窄,而且在城市中心区域,道路更加狭窄,行人交通空间较为有限。
三、复杂的路况: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复杂,交通工具种类多,例如机动车、自行车、电动车等,这些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会对行人交通造成影响。
四、行人交通繁忙:城市道路上行人交通流量大,尤其是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人流量更加密集,造成行人交通拥堵的情况。
五、安全隐患:城市道路上行人交通安全隐患较大,例如没有红绿灯控制的路口、没有人行横道标志的路段、路面不平或者有障碍物等都会造成行人安全隐患。
六、需求复杂:城市道路行人交通需求复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不同的出行需求,这对城市道路行人交通规划、设计、管
理、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上是城市道路行人交通的一些特点,要想更好地管理城市道路行人交通,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依据交通需要和行人需求,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则和管理制度,确保城市道路行人交通的安全、有序和便利。
第二章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交通中的人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
人是交通系统的最主要部分,驾驶员是人中最重要的。
在道路交通要素中,驾驶员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为除了行人和自行车交通以外,其他客、货运输都要由驾驶员来完成。
驾驶员既要保证将旅客和货物迅速、顺利、准时送到目的地,又要保证旅客安全、舒适及货物的完好。
同时,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受到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因此,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直接、间接地与驾驶员有关。
因此,要求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熟练的驾驶技术。
充分认识和掌握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于保证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目的:车辆适合操纵、标志便于识别、道路宜于驾驶、规划合理、驾驶员身体、心理、技术、责任心要求高。
§2-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一、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己的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环境接受信息,产生感觉(视觉和听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的综合反应产生知觉,知觉才能判断物体的性质。
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和时间等。
最后,驾驶员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从而指挥操作。
1.感觉感觉是对客观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等。
2.知觉知觉是对事物的综合认识。
是可以理解物体和现象之间联系的过程。
3.信息处理感知: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行车的环境、条件和信息。
如道路线形、交通标志、其他人、车状况等。
判断决策:驾驶员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驾驶经验和技能,经过分析,作出判断,确定有利于汽车安全顺畅地行驶的措施。
操纵:驾驶员依据判断决策所做出的实际反应和行动。
具体指手、脚对汽车实施的控制,如、加速、制动、转向等。
二、视觉视觉给驾驶员提供80%的交通信息。
过街行人交通特性分析摘要:过街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对行人安全及机动车通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本文在分析行人过街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别就行人的交通共性,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特性及无信号交叉口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行人过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就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措施提出建议关键词:行人;交通特性;交叉口;安全保障Abstract: the cross the street pedestrians and vehicle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common occurance, safety and motor vehicle traffic on pedestrians caused extensive dam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edestrians cross the street, and some basic issues of common pedestrian traffic respectively, signal intersection pedestrian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and no signal intersection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destrian crossing the street,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measures across the street are proposedKeywords: pedestrians;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Intersection; security虽然现今城市交通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步行交通仍是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之一,相关调研表明,在淄博市,步行出行占所有出行的46.7%。
行人过街的行为特征分析——以南昌市市区某交叉口为例*余 流(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摘 要:行人交通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人在面对道路信号灯的时候,常常会犹豫、停顿,很容易给驾驶人发射错误的信号,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
因此,文章主要对行人过街交通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行人横穿人行横道时的对策。
关键词:道路;交通;过街对策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092(2020)02-0056-01国家制定实施的城市交通规则主要体现为对行人的穿行道路安全的保障,但由于交通设施不完善,管理混乱,宣传不到位,从而使行人交通事故频发。
城市建设行人交通信号灯指示的数量并不多,并且信号灯指示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以致大部分行人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达到道路的对面,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会更加困难。
大部分路段的交通信号灯更多的是为保障机动车能够流畅通行,而对于路人来讲缺少人性化,相反,城市对于交通设备人性化的建设,更有利于发挥交通设施的意义。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根据当前行人的交通环境来对行人交通道路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对这些行为的表现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与意见。
1 行人横穿道路的行为特点行人过街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正常型,行人在过街时心态如一、始终保持非常稳定的前行。
二是中途加快型,这类行人在过街的起始点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直到走到一半的时候发现车流量很大,一时之间就会感到慌张而加快脚步。
三是中途停驻型,这类行人在准备过街的时候很大胆,但是在穿行道路的过程中遇到车流量大的时候会非常犹豫以及选择停顿。
四是中途放慢型,这类行人在穿行道路的时候,遇到车流量很大的情况下,会选择放慢脚步。
对于这四种行人过街的类型,除了第一种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后三种都存在一定的危险,因为行人在过街时不论是突然加快还是突然放慢都会很容易给驾驶人发送一个错误的信号,驾驶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行人过街特性分析及对策赵佳辉摘要:本文对行人过街的交通特性进行了整理归纳和分析,并简单说明了其中一些交通特性对于行人过街的交通安全带来的一定危害,指明了其危害性与严重性。
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行人过街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提高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加强对行人违章的管理和执法力度、完善和发展行人过街交通设施等。
关键词:行人过街诱因分析解决措施一、引言《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2013》显示,全球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高达124万人,其中有27万人是行人,占到道路交通安全总死亡人数的22%。
在我国,2010年全国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人群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而行人已经占到其中1/4。
"1我国道路交通行人伤害特性与国际相仿。
行人是三大交通流量中数量最大、最无规则的交通流,与机动车、非机动车相比,行人也是交通活动中的弱者。
我国虽然有保护行人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这些只是治标不治本,需要从源头预防行人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统计,行人事故伤亡率约占所有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20%,而行人过街时的伤亡人数要占其中的50%以上。
2因此,本文通过行人过街特性的分析来设计行人过街对于行人保护的对策,希望从源头来减少行人过街时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行人行走的安全性。
二、行人过街现状1.强行穿越机动车道在我国现有“中国式过马路”一说,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在交叉口间距较长的路段上,特别是当道路等级较高时,如主干道或者次干道,为了保证机动车的通行效率,通常不设置专门的行人过街设施。
或者在一些路段,设置了交通信号灯,但是交通信号灯时间设置不合理,当行人等待时间超过其等待承受限度时,当行人等待机动车安全间隙的时间超过了行人所能承受的最大等待时间时导致行人的过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出现了一系列行人横穿马路的状况。
这以交通行为不仅会阻碍交通流,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
2.过街信号设置不合理现在很多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控制信号灯相位配时的设计倾向于满足机动车辆的通行需求,相对机动车于非机动车,行人过街的行为特性没有得到考虑,一方面是管理人员对于行人交通的不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今交通组织中行人的弱势地位。
大学校园周边人行横道行人交通特性与过街设施研究席建锋*,李江(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长春130022)摘要:以一般人行横道行人交通特性为基础,结合大学校园及周边交通出行特征、大学生心生理特点,对大学校园(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周边道路人行横道处的行人交通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归结了此类大学生占相当比例的行人交通流过街的行为特点、心理特征、安全特性,并据此提出了该类路段行人过街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行人交通行人过街设施大学生过街特性1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步深入,行人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特性和过街设施设计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和研究[1]。
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入快车道,校园规模扩大且出现了许多分校区,学生队伍快速壮大,大学许多服务职能也在逐步社会化,使得学校与周边的人员、物资双向流动变得更加频繁起来。
可与此相对应的是,校园周边的交通设施和管理大多仍然沿用一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做法,未能较好地考虑这种大学生占相当比例的行人交通的特殊性,往往致使校园与周边道路联接段交通秩序混乱,并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校园出入口与周边行人交通特性,探讨行人过街设施的设计方法,以期为改善此类路段交通运行秩序和安全性提供借鉴。
2大学校园及周边的道路交通特征2.1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此年龄段的青少年身体正处在最良好的状态,反应也最为机敏。
由于对社会接触较少,此阶段青少年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全面,男生做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时,往往心不在焉,不能对事件产生的结果做出正确的估计,对于其自身,往往产生盲目自信,没有耐心,加上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力等,做事容易冲动。
而女生虽然心思细腻,遇事比较冷静,做事也较男生稳重,但是缺乏对事件的决断能力,因此在生活中常受他人行为影响。
此外,女生喜欢在结伴走路时说话,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谈话或是对方的言行举止等方面,不能对周围环境做出快速的判断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