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2解表药及解表方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解表药】【辛温解表】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表实无汗证2【桂枝】发汗解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
3【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4【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5【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半夏、天星毒。
呕家圣药。
6【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止痒、止血。
解表散风通用药7【防风】解表散风、胜湿止痛、解痉。
治风通用药8【细辛】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9【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11【藁本】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胜湿止痛、止痒。
13【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辛凉解表】1【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生津、透疹。
4【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5【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蔓荆子】发表透疹、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0【淡豆豉】解表除烦11【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第二章【清热药】【清热泻火药】1【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2【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注射液可引产4【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侄子卸货厨房、清理时凉肚,外肿痛。
5【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枯草清明爸种。
6【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7【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8【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10【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11【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清热燥湿药】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中药方剂一、解表药及方剂发散表邪、解除表症为主的药物,有发汗、解肌的作用,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证。
1.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药代表:细辛、紫苏、荆芥、桂枝、防风、生姜、麻黄、苍耳子(口诀:戏子精贵防生麻疮)①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口诀:干妈贵姓)②桂枝汤:功能发肌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证见恶风发热、汗出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口诀:大勺炒姜汁)③荆防败毒散: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肢体疼痛,用于风寒咳嗽1.2 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药代表:葛根、桑叶、升麻、柴胡、薄荷(口诀:格桑生柴禾)①银翘散: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风热咳嗽,是辛凉解表的主要方剂②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本方为治伤寒之邪传入少阳的代表方。
二、清热药及方剂2.1清热泻火清热泻火药代表:石膏、知母、栀子、芦根①白虎汤: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脉洪大有力。
本方用于治疗阳明经证或气分实热证。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口诀:师母炒米)2.2 清热凉血清热凉血药代表:牡丹皮、地骨皮、生地、白头翁、玄参(口诀:牡丹地生白参)①犀角地黄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本方为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的重要方剂。
组成:犀角、生地、白芍、丹皮(口诀:单脚扫地)2.3 清热燥湿清热燥湿药代表:黄柏、秦皮、黄连、黄芩(口诀:柏皮连琴)①白头翁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口诀:白翁练琴)②茵陈蒿汤: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常用于肝胆湿热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口诀:茵陈治黄)③郁金散:功能清热解毒、涉肠止泻,主治肠黄,常用于大肠湿热2.4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药代表:板蓝根、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口诀:男仆瞧金子)①黄连解毒汤:功能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热盛或疮疡肿毒,本方为泻火解毒之要方。
解表药的功能、主治和方法1. 解表药的功能解表药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散发药性,促进病邪的排出,以达到解表发散的作用。
解表药通常具有以下功能:1.发散表邪:解表药具有温散表邪的作用,能够通过扩张毛细孔和促进汗腺分泌,使体内的风寒、风热等表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从而解除表层病邪的侵害。
2.舒展肌表:解表药可以舒展痉挛的肌肉,放松筋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从而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感。
3.解热降温: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降温作用,可以通过促使汗液分泌和扩张毛细孔的方式,加速体温的散发,从而将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
4.缓解头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血管张力和舒张头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2. 解表药的主治解表药在中医药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感冒风寒:解表药是治疗感冒、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的常用药物。
如麻黄、桂枝等。
2.外感风热:解表药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咽喉红肿、咳嗽等外感风热引起的症状。
如银翘、连翘等。
3.肌肉疼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肌肉疼痛、酸痛等症状。
如川芎、桑寄生等。
4.头痛偏头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如白芷、菊花等。
3. 解表药的方法解表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敷。
3.1 内服解表药内服解表药是指将药物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体内,发挥解表功效的方法。
内服解表药一般使用中药制剂,如草药饮片、丸剂、颗粒剂等。
内服解表药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煎汤:将中药用水煎煮,得到药液后,分次饮用。
煎药时需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病情的轻重,掌握好煎药的时间和火候。
2.丸剂: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后,配合其他草药制成丸剂。
丸剂一般可以直接吞服,也可用开水冲服。
3.颗粒剂:将草药制成细粉后,制成颗粒剂。
颗粒剂可以直接冲服,方便携带和使用。
3.2 外敷解表药外敷解表药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解表功效的方法。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3-10克,大剂量可用至20克。
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或生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作用较强,故表虚汗、阴虚盗汗,肺肾两虚的喘咳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桂枝:辛、甘、温。
归肺、脾、心、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用量用法:3-10克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出血诸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量用法:3-10克。
不宜久煎。
治鱼蟹中毒加生姜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之称用量用法:3-10克,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热证忌服。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季风寒感冒而兼暑湿,水肿、尿少。
用量用法:3-10克。
利水消肿需浓煎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忌用。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止血。
用量用法:3-10克,不宜久煎,止血须炒炭用,余皆生用。
防风:辛、肝、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味辛发散,入太阳经可散在表之风邪,入脾经可除肌肉之湿邪,但味温不燥,甘缓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为祛风止痛之良药。
防风即治外风,又治内风,通治诸风,故名防风,应为外来之风所致病。
使用注意:血虚风痉、阳亢生风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
羌活: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筋骨所致的上半身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辛温香燥,上行升散,善达巅顶,长于发散太阳经之风寒湿邪,有止痛之效,与羌活相似。
治风寒上犯,太阳受邪所致的头痛,尤以巅顶疼痛为宜。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肝阳头痛及热证均忌用白芷:(川白芷和杭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解表中药方剂解表药*发散风寒类:-麻黄:生用发汗解表(风寒感冒),炙用宣肺平喘(咳嗽气喘),利水消肿(风水水肿)+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PS: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慎用-桂枝:发汗解肌(风寒感冒),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及心悸),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
PS:容易伤阴动血,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紫苏:发汗解表(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PS:不宜久煎-生姜:发汗解表(风寒感冒),温中止呕(胃寒呕吐),温肺止咳(风寒咳嗽)+半夏,天南星及鱼蟹中毒。
PS:伤阴助火,阴虚内热忌服-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阴暑证),利水消肿(水肿脚气)。
PS:利水退肿须浓煎,发汗力强,表虚有汗及阳暑忌用-荆芥:生用发表散风(外感表证)透疹消疮(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表证),炒炭止血(吐衄下血)。
注:不宜久煎-防风:发表散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胜湿止痛止痉(风湿痹痛,破伤风),止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PS:炒炭用治肠风下血,阴虚火旺,血虚发痉慎用-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感冒,头痛身疼,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PS: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
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白芷:解表散风并通窍及止痛(外感风寒,头痛鼻塞,阳明头痛,齿痛,鼻渊),燥湿止带(风湿痹痛,带下过多),消肿排脓(疮痈肿毒)+皮肤风湿瘙痒及毒蛇咬伤。
PS:外用适量,阴虚血热者忌服。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湿痹)+寒滞肝脉脘腹疼痛。
注:血虚头痛忌用-细辛:祛风散寒(风寒感冒,阳虚外感),通窍止痛(头痛,鼻渊,牙痛,痹痛),温肺化饮(寒痰停饮,气逆喘咳)+研散吹鼻取嚏,可通关开窍醒神。
PS:有毒,煎服2-5克,外用适量。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忌用。
反藜芦-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风湿痹痛)+加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治风疹瘙痒;加大风子油治疥癣麻风。
解表药方剂1.辛温解表方(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恶寒发热。
(2)桂枝汤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微微岀汗,流清涕。
(3)荆防败毒功能发汗解表,故除湿,主治外感温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等。
2.辛凉解表方(1)银翘散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2)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解热。
主治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饥不饮食,口津少,反胃呕吐。
3..清气分热方(1)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
证见高热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
如乙型脑炎,中暑,肺炎等热性病。
(2)苇茎汤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
清肺化痰、祛瘀排脓。
主治肺痈。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清热凉血方(1)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白芍、丹皮。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温热病之血分证或热入血分,有热甚动血,热扰心营见证者。
(2)清瘟败毒散清气凉血,泻下解毒。
主治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5.清热燥湿方1)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
证见里急后重,泻痢频繁,或大便脓血,渴欲饮水。
常用于细菌性猁疾及阿米巴虫性痢疾。
(2)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
功能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3)郁金散功能清热解毒,涩肠止泻。
主治肠黄。
证见泄泻腹痛,荡泻如水,泻粪醒见,渴欲饮水。
本方是治疗马急性肠炎的基础方。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6.清热解毒方(1)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功能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热盛或疮痈肿毒。
证见大热烦躁,甚则发狂,或见发斑,以及外科疮疡肿毒等。
(2)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清热解毒,消疮散痈。
用于各疮痈肿毒。
7.解暑方剂(1)香薷散—清心解暑,养血生津。
主治伤暑。
解表药解表药⾟温解表1、⿇黄【性味】⾟、苦温。
【功⽤】(1)发汗:⽤于风寒感冒。
配桂枝发汗⼒增强,治重症⽆汗的风寒感冒。
(2)平喘:⽤于实证喘息。
配⽣⽯膏、杏仁治肺热咳喘(如肺炎)。
(3)利尿:⽤于实证⽔肿。
配⽣⽯膏、⽣姜、⽢草治风⽔(如急性肾炎⽔肿)。
【⽤法】1.5~10克。
⽣⽤发汗;蜜炙⽤于⽌咳平喘。
2、桂枝【性味】⾟、⽢、温。
【功⽤】(1)发汗散风:⽤于风寒感冒。
配⽩芍治风寒感冒有汗者。
配⿇黄增强发汗作⽤,治重症⽆汗的风寒感冒。
(2)温化⽔湿:⽤于阳虚不能化⽓之⽔湿痰饮停滞,可配茯苓、⽩术(如五苓散)。
(3)温通经脉:⽤于阳⽓不通或寒邪凝滞之胸痹、风寒痹症、闭经等,可配附⼦、当归、川芎。
3、苏叶【性味】⾟、温。
【功⽤】(1)发散风寒:⽤于风寒感冒,常配荆芥。
(2)解鱼蟹毒:⽤于鱼蟹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常⽤紫苏。
【⽤法】5~10克。
解鱼蟹毒⽤30~60克。
4、荆芥【性味】⾟、微温。
【功⽤】(1)发汗解表:⽤于外感风寒,常配防风、苏叶。
(2)理⾎解毒:⽤于⾎蕴热毒之⽬⾚、咽肿、疮毒、⿇疹初起、荨⿇疹等。
(3)祛瘀⽌⾎:荆芥炭能⽌⾎,可⽤于衄⾎(⿐或齿龈出⾎)、崩漏(⼦宫出⾎)、便⾎。
治便⾎常配槐花、侧柏炭。
【⽤法】5~10克。
6、防风【性味】⾟、温。
【功⽤】(1)祛风解表:⽤于风寒感冒,常配荆芥。
配黄芪、⽩术(即“⽟屏风散”),⽤于体虚⾃汗。
(2)祛风湿⽌痛:⽤于风湿痛。
(3)祛风解痉:⽤于破伤风。
【⽤法】3~10克。
7、⽩芷【性味】⾟、温。
【功⽤】(1)散风除湿:⽤于风寒湿盛引起的前额头痛、⽛痛、眉棱⾻痛,常配羌(2)芳⾹通窍:⽤于⿐炎、⿐窦炎、常配苍⽿、⾟荑、薄荷。
(3)消肿排脓:⽤于疮疡肿痛,常配⽠蒌、贝母。
【⽤法】3~10克。
本品温散耗阴,故阴虚⽕旺之头痛忌⽤。
8、藁本【性味】⾟、温。
【功⽤】散风寒,⽌头痛:⽤于外感风寒之头顶痛,可配⽩芷。
【⽤法】3~10克。
9、细⾟【性味】⾟、温。
【功⽤】(1)发散风寒:⽤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黄、藁本。
解表剂(一)、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表征。
1、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
药物: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2、辛凉解表剂:外感风热证。
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痰稠黄、苔微黄、舌质红、脉浮数等。
药物:银翘解毒丸(片)、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3、表里双解剂:用于表里同病。
外感表证,兼热结便秘,或湿热泻痢等药物: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丸4、扶正解表剂:有补益药和解表药配合组成,具有扶正、散邪特点,用于体质虚弱、兼感外邪所致的虚人外感。
药物:玉屏风散颗粒、参苏丸祛暑剂(二)祛暑剂:祛暑、除湿的作用。
属于暑邪或暑热挟湿伤人所知的病症。
临床上多见于中暑、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水土不服等。
1、解表祛暑剂:适用于夏日受暑感寒。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
药物:保济丸、藿香正气水、暑热感冒颗粒、清暑解毒颗粒2、健胃祛暑剂:适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药物:十滴水(软胶囊)3、祛暑除湿剂:适用于夏伤暑湿。
症状: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等药物:六和定中丸、甘露消毒丸、清暑益气丸泻下剂(三)、泻下剂: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等便秘症状。
1、寒下剂: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痛。
药物: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新清宁胶囊、清宁丸、一清胶囊2、润下剂:润燥滑肠,促使大便易于排出。
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或老年津枯、病后津亏和产后血虚所致的便秘。
药物:苁蓉通便口服液、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便灵胶囊、通乐颗粒清热剂(四)、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祛湿等作用,主要用于里热证。
1、清热泻火类:用于肺胃里热炽盛证。
症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第1组——麻黄、香薷、浮萍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口诀:麻黄发喘水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口诀:香薷发湿水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口诀:浮萍发疹水第2组——紫苏、桂枝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口诀:支书表,三星盒。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口诀:桂枝发汗解肌发——发汗解肌汗——韩文铜镜卖解——姐住养花七肌——几瓶葱姜泥第3组——生姜、葱白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口诀:想象喝四口生姜汤第一口,想象全身发热出汗,同时说:“解表散寒”。
第二口,想象热汤到了胃里,胃里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温中止呕”。
第三口,想象热气到了胃里又掉头向上到肺部,肺部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化痰止咳”。
第四口,想象吃的鱼遇到姜汤就溶化了,同时说:“解鱼蟹毒”。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口诀:想象剥葱剥第一层葱皮,去了皮,葱里面的汗和寒就能发散出来,同时说:“葱白发汗解表散寒”。
剥第二层葱皮,葱里有热气(阳气)出来,同时说:“通阳”。
第4组——荆芥、防风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口诀:荆芥表,缝针疮。
联想:荆芥的表皮,有缝针留下的疮疤。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口诀:防风取表拾铜镜。
联想:防风在取表的路上拾了个铜镜。
第5组——羌活、藁本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藁本: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口诀:羌藁解散风湿痛。
联想:羌活、藁本都有解表散寒和解除风湿疼痛的作用。
第6组——细辛、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口诀:细芷借三区桶鼻敲。
新闻非花银,只找袋重农。
联想:细芷借三区的桶用鼻子敲,这个新闻要发表非花银子不可,只好找口袋沉重的农村亲戚借。
第7组——辛夷、苍耳子新夷:散风寒,通鼻窍。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解表药解表散寒麻黄辛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肺气壅遏所致咳喘胸闷要药麻黄汤三拗汤越婢加术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3-10g 不宜久煎兴奋升高血压——失眠高血压慎用,虚者慎用香薷辛微温√化湿和中√夏月解表之药3-10g,解表量少不久煎,利水量大浓煎葱白辛温√散寒通阳外敷解毒散结通络下乳葱豉汤白通汤3-10g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桂枝汤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加桂汤3-10g 热病忌孕妇、经量大慎紫苏叶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解鱼蟹毒香苏散杏苏散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5-10g 不宜久煎生姜辛微温√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呕家圣药二陈汤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汁开痰止呕3-10g 阴虚慎羌活辛苦温√祛风除湿止痛入足太阳膀胱经止头项肩背疼痛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3-10g 过量致呕白芷辛温√祛风止痛燥湿止带宣通鼻窍消肿排脓善入足阳明胃经川芎茶调散仙方活命饮3-10g 阴虚血热忌细辛辛温√√温肺化饮通窍入少阴肾经鼻鼽鼻渊良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1-3g 散剂0.5-1g 气虚、阴虚、肺热忌用叛藜芦苍耳子辛苦温毒散风寒祛风湿止痛通鼻窍鼻渊鼻鼽良药苍耳子散苍耳草祛风清热解毒3-10g 血虚头痛不宜辛夷辛温√通鼻窍治鼻渊、鼻鼽、鼻塞流涕之要药3-10g包煎阴虚火旺忌荆芥辛微温解表散风透疹消疮发散风寒药中性最平和荆防败毒散5-10g 不宜久煎防风辛甘微温√升清胜湿止痛止痉质松而润风药中润剂治风之通用药玉屏风散痛泻要方玉真散消风散羌活胜湿汤防风通圣散5-10g藁本辛温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善达巅顶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3-10g阴虚阳亢实热忌胡荽辛温发汗透疹开胃消食3-6g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西河柳/怪柳辛甘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3-6g麻疹已透不宜。
过量易致心烦呕吐发散风热桑叶甘苦寒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桑菊饮桑杏汤清燥救肺汤5-10g菊花辛甘苦微寒√清热解毒√√羚角钩藤汤杞菊地黄丸5-10g蔓荆子辛苦微寒√清利头目3-10g薄荷辛凉√√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发汗银翘散逍遥散3-6g 体虚多汗不宜牛蒡子辛苦寒√宣肺祛痰√解毒消肿6-12g 性寒滑利,升散中有清降之性消风散普济消毒饮便溏慎蝉蜕辛苦寒√明目退翳开音√息风止痉止夜啼3-6g 孕妇慎木贼甘苦平√√3-9g谷精草辛甘平5-10g柴胡辛苦微寒疏散退热升举阳气截疟疏肝解郁少阳证要药柴葛解肌汤补中益气汤逍遥散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3-10g 阴虚慎升麻辛甘微寒清热解毒√发表透疹清胃散举元煎补中益气汤普济消毒饮3-10g 麻疹已透、阴虚忌用葛根甘辛凉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透疹生津止渴解酒通经活络降压葛根汤葛根芩连汤升麻葛根汤葛花解酒毒醒脾和胃10-15g浮萍辛寒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3-9g 淡豆豉苦辛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葱豉汤栀子豉汤大豆黄卷(大豆种子发芽干燥)解表祛暑清热利湿5-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