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10.78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创伤愈合的类型,并比较一、二期愈合。
2、简述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3、了解再生的类型和组织再生过程。
(二)能力目标:能正确判断变性坏死的类型,,健康肉芽组织。
能正确指导创伤愈合的病人,防止不良因素影响。
(三)思想目标: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观察病情,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三、教学资源教材使用陈命家、丁运良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参考书有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配套教材《病理学学习指导》;教具有黑板、粉笔、多媒体等。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课主要以精讲点拨,启发教学、模型演示、联想分析、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讲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讲授而非满堂灌,,本节课通过启发讲解、对比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法:本节课以疑,以趣,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情景设计,并连续设疑,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情趣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比较一些知识点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记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要及时总结,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能系统地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五、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检查复习:(约5分钟)1、解释概念:变性2、坏死组织的病理变化特点3、坏疽的病理类型(二)导入新课:(约1分钟)组织坏死是非可逆的,机体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修复——(三)讲授新课:(约70分钟)第三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第三节损伤的修复局部组织遭受损伤形成缺损,由邻近健康细胞再生来修补恢复的过程。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3年制高职《用药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其任务是:根据护理专业对药理知识和技能的特殊需求,介绍药物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并着重阐述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起着基础和临床之间桥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系统讲授总论,使学生掌握用药护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知识;通过系统讲授个论,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明确用药注意事项,具备在护理工作中正确进行用药护理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药物打下必要的基础。
1.具备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2.具备正确执行医嘱的能力;3.具备预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并具备对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做出正确处理的能力;4.具备对新药不良反应进行检测的能力;5.具备开展对药物疗效评价的能力;6.具备在用药中科学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7.了解患者的用药心理,具备开展用药咨询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72学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教学方法1.除了采用常规讲授法以外,灵活运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示范演示、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
配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岗位适应能力。
2.重视实验教学,用药护理作为一门桥梁学科,实验教学是学生走向临床的战前演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尽量避免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出现医疗事故。
(二)评价方法1.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将日常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对考勤、课堂提问、作业、测试、操作情况进行打分,并与考试成绩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了解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 学生能够识别并正确处理常见病患者的护理问题。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护理操作,如测量生命体征、给药、伤口处理等。
- 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护理技能。
3. 情感目标:- 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患者,培养责任心和同情心。
-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2. 教学章节:护理操作技术3. 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2. 通过案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教学1. 讲解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重点讲解测量生命体征、给药、伤口处理等操作步骤。
三、示范教学1. 教师现场示范护理操作,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四、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技能训练1. 学生分组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如测量生命体征、给药、伤口处理等。
2. 教师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总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团队合作情况。
2. 技能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护理操作流程图、注意事项等。
2. 教学视频:展示护理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实物模型:如血压计、听诊器等,用于学生练习。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触诊的分类及注意事项。
2、理解听诊和嗅诊。
3、掌握护理诊断的概念、组成、合作性问题及护理诊断的提出。
能力目标:能独立通过交谈收集健康资料。
思想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课的重点:深部触诊法和叩诊音的分类。
难点: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材、教具、教学参考书)
教材:《健康评估》——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参考书:《健康评估》 刘成玉 ,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堂讲授、举例,辅以启发式提问、讨论
学法:预习、分组练习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复习
1、健康评估的概念、意义?
2、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如“交谈的目的是获取健康史,那么什么是健康史,它又包括哪些内容?”
(三)、讲授新课
第一节 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基本检查方法
基本检查方法主要有:视、触、叩、听、嗅五诊。
要使身体评估的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在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达到。
1.视诊
视诊(inspection)是评估者用视觉观察被评者全身及局部状态的评估方法。
全身一般状态如年龄、性别、发育、面容、步态等;局部状态如皮肤、粘膜、关节外形等。
视诊可用眼直接视诊,也可借助于仪器,如眼底镜、耳镜等。
特点: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但必须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否则就会视而不见。
2.触诊
触诊(p al p a tion)是评估者通过手的感觉来感知被评估者身体某部有无异常的评估方法。
通过触诊可以明确视诊不能明确的异常征象,如皮肤温度、湿度、震颤、波动感及包块的部位、大小、轮廓、压痛、移动度、硬度等。
触诊时用手的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较敏感,对温度的感觉一般用手背较敏感。
特点:适用范围较广,可遍及全身各部位,触诊在腹部评估中最为重要。
1.浅部触诊法将手轻轻放在被检查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进行触摸。
浅部触诊可触及身体的深度为1~2c m,主要用于评估浅表器官或包块等状态,如皮温、脉搏、肌紧张度等。
2.深部触诊法 用单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步施加压力,以达深部。
深部触诊可触及身体的深度为4~5c m,主要用于察觉腹腔脏器或病变的情况。
根据检查的目的和手法的不同,还可分为:(1)深部滑行触诊法 如腹腔脏器和腹腔内的包块的触诊;(2)双手触诊法 如肝、脾、肾等触诊;(3)深压触诊法 如阑尾点的压痛、输尿管点压痛等;(4)冲击触诊法 如腹水较多时的肝、脾、肿块的触诊(四指并拢、指端与腹壁呈70°~90°角)。
触诊的注意事项:(1)向被评估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消除紧张情绪;(2)让被
评估者取舒适体位,一般取平卧位双腿稍屈,使腹肌放松,也可选侧卧位(触脾脏等),评估者应站在被评估者的右侧。
(3)触诊时手要温暖、轻柔,一般从健侧开始,动作由浅入深,并向评估者耐心指导,作好配合动作。
(4)进行下腹部的触诊时,最
好排空膀胱、必要时排掉粪便。
3.叩诊
叩诊(pe r c u ssion)是指评估者通过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被检查部位体表,使之
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所感到的震动和所听到的音响特点来评判被检查部位脏器的状
态的评估方法。
如确定肺下界、心界及腹水有无等。
(1)叩诊方法
1)间接叩诊法 临床使用较为广泛(见P10图2-2)。
2)直接叩诊法 用右手中间三指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借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振动感来判断病变的情况。
主要用于胸部和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大量胸腔积液和腹水时。
另外如肾区叩痛、肝区叩痛的检查也属直接叩诊。
(2)叩诊音
由于叩诊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密度、弹性、含气量及与体表的距离不同,叩击时产生的音响强度(振幅)、音调(频率)及持续时间不同。
据此,临床上将叩诊音分为清音、浊音、实音、鼓音和过清音五种。
(各种叩诊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见P16-17)
(3)叩诊的注意事项: 1)尽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以免噪音对叩诊音的干扰。
2)根据叩诊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叩诊方法和体位。
3)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并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
4)除注意叩诊音外还应注意板指震动感的差异。
4.听诊
听诊(au sc ul t a tion)是评估者用耳直接或借助听诊器听取身体各部发出的声音
进行评估的方法。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此处是狭义的听诊。
)
主要用于呼吸音、心音、肠鸣音等的听取。
听诊器的胸件有膜型和钟型两种,钟型适于听取低调的声音。
特点是使用范围很广,尤其在心肺评估中。
(1)听诊方法
1)直接听诊法 用耳朵直接附于被评估者体表进行听诊的方法。
用于紧急情况下。
2)间接听诊法 借助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方法。
(2)听诊的注意事项:1)环境要安静、温暖、避风。
2)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体位。
3)听诊前要检查耳件方向是否正确,管腔是否通畅。
4)听诊时,体件要紧贴皮肤,避
免摩擦产生附加音。
5)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听心脏时要屏除呼吸音的干扰,听肺部时要屏除心音的干扰。
5.嗅诊
嗅诊(o lfa cto ry e xam in a tion /s m e ll in g)是用嗅觉来辨别发自被评估者的各种气味及其健康状况关系的一种评估方法。
嗅诊时评估者用手将发自被评估者的气味轻轻扇向自己的鼻部,仔细辨别气味的特点和性质。
为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各种异味的临床特点见P18)
身体评估的注意:
争取被评估者最好的合作;安排好适合检查的环境;手法细致、准确、重点突出、操作规范;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手脑并用;随时复查以发现新体征,以便不断修改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四)、教学小结
(归纳、复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这次课我们主要是讲述了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其中要重点掌握身体评估中触诊和叩诊的主要内容。
(五)、评价与反馈
1、围绕一个“咳嗽、发热3天”的病人,从几方面去询问现病史?(通过课堂讨论来评价、反馈学生对所学新课掌握的情况。
)
2、护理诊断的提出需要哪几个步骤?
(六)、布置作业
1、深部触诊法的分类?
2、各种叩诊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