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汉语语法学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326.00 KB
- 文档页数:52
第二讲现代汉语语法概说一、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一)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我是中国人。
我喜欢弹琵琶。
1、鉴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水果水车水枪水管糖果腰果白果运用替代法需要注意:替代是双向的。
替代前后意义基本一致。
判断马达沙丘色彩马匹沙发色拉公平公婆一刻钟刻字注意:一个语素可以有几个意思,只要这几个意义有联系,仍然是一个语素。
2、语素的分类(1)根据音节的多少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2)根据语素的构词能力分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人三水民们(3)根据语素组合时位置的固定与否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4)根据语素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把语素分为名素、动素、行素、数素、量素、副素等。
判断柿习鸭3、语素和汉字语素和汉字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汉字语素一一一几个语素几个汉字一(二)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
独立运用: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他又来送信了。
1、词的判定我是中国人。
我喜欢弹琵琶。
1 词的判定你和你哥哥都去看电影吗?(1)问答法谁来主持会议?——你。
你和哥哥谁高? ——哥哥。
明天的晚会去不去?——去。
这本小说你看吗?——看。
他们最喜欢看什么?——电影。
(2)剩余法首先,不能单说,但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
其次,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余的部分又不是一个词的组成部分的,也是词。
(3)扩展法烙饼红花2 、构词类型联绵词单纯词叠音词音译外来词复合式合成词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练习婆娑痛快大寒民主民生霜降秋千动静牛奶戳穿立春始终住宅月亮3 离合词理发散步睡觉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离合词是一个难点。
今天我见面了一个朋友。
我结婚他了。
二、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2·以语序和虚词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
走不出去不走出去走出去不出去走不白菜红花白的菜红的花3·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第一节中国语法学的创立——《马氏文通》1898一、作者简介:马建忠二、主要内容:字类系统和句法成分系统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1、词类系统(字类)实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形容词、数量词)状字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2、句子成分系统起词:充当主语的词语词:充当谓语的词(内动、外动)止词:充当宾语的词表词:静字充当谓语司词:介词宾语加词:介字与其司词读:小句3、位次系统主次(作起词的名字)宾次(作止词的名字)正次(中心语)偏次(修饰语-------定语)三、对《马氏文通》的评价1、建构了中国最早的语法体系、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议论为科学。
)2、缺陷:模仿痕迹太重(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罗);第二节第一部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1924一、作者简介:黎锦熙1890-1978 真正的语言学家二、主要内容1、句本位语法从动态环境中看语法结构及其功能词类系统名词、代名词实体词动词述说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介词、连词关系词助词、叹词情态词转类铁桥形容词狮子的勇猛名词落花、飞鸟形容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词无定类句位决定了词的性质分类2、句法分析——图解法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足语外动词同动词工人请我讲演我爱他诚实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1、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和马建忠一同被称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帮助确立和巩固了白话文的地位,提出了宏大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心词分析法。
3、句本位不太切合汉语的实际。
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不存在对应关系,词无定类。
(一线制双线制)第三节文法革新时期(1938-1949)一、陈望道和方光焘陈望道:发起者和组织者,并一步步把文法革新讨论引向深入,提出“文法应该主要研究表现关系”。
方光焘:理论建树者,提出“广义形态”的说法(词语组合能力、重叠)。
二、文法革新的宣言王力和《中国文法学初探》三、文法革新时期的最高成就吕叔湘和《中国文法要略》、王力和《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和《汉语语法论》《中国文法要略》不囿于以往固有的格局,全力挖掘汉语结构的特点及其规律,是文法革新运动的实质性成果。
汉语语法学简史(一)1949年之前的50年1.前30年语法体系的创建(1)1898年,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马建忠著《马氏文通》出版。
该书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
“仿葛郎玛所作。
”(马建忠《马氏文通》后序)该书模仿拉丁语法建立了汉语第一个语法体系(词本位)。
(2)1924年,黎锦熙著《新著国语文法》出版。
该书继承了《马氏文通》的一些观点,借鉴了J·C·Nasfield的《英语语法,主要从意义出发、以句子为中心来分析语法,分析词性时主张按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确定属于哪一类,即“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创立了“句本位”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是我国解放前影响最大的语法体系。
2.中国文法革新运动(1)海派:以方光焘和陈望道为代表,发起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
批评了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错误,主张建立汉语语法的新体系。
(2)京派:出版了三部努力摆脱西洋语法的羁绊,着力探讨汉语特有语法规律的著作。
①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上卷《词句论》(1942),提出了句子和词组之间的转换关系。
下卷《表达论》(1944)以语义为纲描写句法,对汉语句法进行了全面的语义分析。
②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1944)《中国语法理论》(1944)首先提出使成式、递系式、处置式、被动式、紧缩式等句式。
③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8),汉语词可分为虚词和实词两类,虚词可进一步细分,而实词不能再分。
(二)1949年之后的60年1.前30年(1)前20年语法著作以普及为主,以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为研究目的。
①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51)把语法分析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是一部规范性语法书。
②陆志韦《北京话单音词词汇》(1951)和《汉语的构词法》(1957)是为解决拼音文字的连写问题而作的。
③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引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按词的分布特征给词分类,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对语法研究有很大影响,引起了词类、主宾语等问题的大讨论。
汉语语法学讲义第一讲语法概述零、语法溯源一、语法规则二、语法意义三、语法类别(规范语法、教学语法)四、语法的定义第二讲语法范畴零、形式范畴与语义范畴一、基本范畴(性、数、格、时、体、态)二、高级范畴(指称/陈述,自主/非自主,自动/他动,等等)第三讲语法单位零、形、音、义、用紧密结合的语法单位一、字词二、词组(短语)三、句子四、篇章第四讲语法分类零、分类的目的与意义一、词类(虚词的运用)二、短语类三、句类第五讲语法分析(句法分析)零、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一、结构分析二、功能分析三、语义分析四、语用分析第六讲语法应用零、语法应用的广阔前景一、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语法二、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三、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汉语语法第七讲汉语语法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一、语法学界人物介绍二、焦点和难点参考教材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邵敬敏《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一、溯源背景资料——法(法灋),《说文》:“平之如水。
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廌”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独角神羊,或疑为鹿的一种),能辨曲直,即獬豸(xièzhì),其性忠厚,见人争斗,会用角去顶理亏的一方。
(俗话:一碗水端平。
)“法”最直接的引申是法律、法规、法度,在语法一词中,法可理解为:规则,规律,规定,标准,尺度等等。
“语法”一词来源于西方语言学。
Grammar一词源自希腊语gram (写)写出来的东西由写出来东西引申为作文法,再引申为文法,再抽象为语言组织规律。
两个思考问题。
1.语言系统与国际象棋的比较(索绪尔)2.语法的先验性和语言约定俗成,对两种语言观的思考。
语法定义: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二、规则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语用)形音义间的影响“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现代汉语语法史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酝酿、萌芽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三章引进、初创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四章革新、探索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五章发展、繁荣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六章逐步成熟时期的汉语语法研究第七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参考文献:1、*陈昌来《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书海出版社,2003。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商务印书馆,2003年。
3、*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
4、林玉山《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5、*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语文出版社,1987。
6、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
7、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8、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
10、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1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黎锦熙选集》《王力选集》《吕叔湘选集》《胡裕树、张斌选集》《朱德熙选集》《邢福义选集》《陆俭明选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以下概念:语言、语法、语法学史、语法史2、掌握语法的性质3、认知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中外比较)4、了解语法学的历史分类和用途分类。
5、了解汉语语法学史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语法概述一、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能指和所指即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三要素为语音、词汇和语法。
语言符号系统中最基本的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二、语法概述(一)语法的定义1、语言的结构规律,即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
2、语法学:对语言的结构规律进行描写的科学。
(二)语法的特点概括性、生成性、递归性、稳固性、民族性。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第一节中国语法学的创立——《马氏文通》1898一、作者简介:马建忠二、主要内容:字类系统和句法成分系统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1、词类系统(字类)实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形容词、数量词)状字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2、句子成分系统起词:充当主语的词语词:充当谓语的词(内动、外动)止词:充当宾语的词表词:静字充当谓语司词:介词宾语加词:介字与其司词读:小句3、位次系统主次(作起词的名字)宾次(作止词的名字)正次(中心语)偏次(修饰语-------定语)三、对《马氏文通》的评价1、建构了中国最早的语法体系、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议论为科学。
)2、缺陷:模仿痕迹太重(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罗);第二节第一部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1924一、作者简介:黎锦熙1890-1978 真正的语言学家二、主要内容1、句本位语法从动态环境中看语法结构及其功能词类系统名词、代名词实体词动词述说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介词、连词关系词助词、叹词情态词转类铁桥形容词狮子的勇猛名词落花、飞鸟形容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词无定类句位决定了词的性质分类2、句法分析——图解法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足语外动词同动词工人请我讲演我爱他诚实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1、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和马建忠一同被称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帮助确立和巩固了白话文的地位,提出了宏大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心词分析法。
3、句本位不太切合汉语的实际。
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不存在对应关系,词无定类。
(一线制双线制)第三节文法革新时期(1938-1949)一、陈望道和方光焘陈望道:发起者和组织者,并一步步把文法革新讨论引向深入,提出“文法应该主要研究表现关系”。
方光焘:理论建树者,提出“广义形态”的说法(词语组合能力、重叠)。
二、文法革新的宣言王力和《中国文法学初探》三、文法革新时期的最高成就吕叔湘和《中国文法要略》、王力和《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和《汉语语法论》《中国文法要略》不囿于以往固有的格局,全力挖掘汉语结构的特点及其规律,是文法革新运动的实质性成果。
第一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简史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
(潘文国)认知与表述(不强调系统与交际)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方式(不强调工具)体现了语言的主体性而非客体性;过程体现了动态语言学的思想。
二、语法的定义: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进一步说,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三、汉语语法的特点:(1)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主要体现为:第一、词类无形态标志;第二、名词、动词、形容词进入句子无形态变化(研究:我们研究/研究语法/研究清楚/打算研究/研究课题/语法研究/研究很重要)(2)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试回答英语和汉语问句:Do you eat an/one apple every day?/你每天吃一个苹果?).(3)词类与句法成分是一对多的对应。
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4)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汉语里,词和词组之间是组成关系,词组和句子之间是实现关系(词组加上句调就成为句子)。
(5)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标志。
(吃苹果/吃大碗/吃食堂/吃利息/吃大户/(一锅饭)吃十个人)四、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在实词和实词组成的句法结构里,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是指诸如主语与谓语、述语与宾语、定语与中心语等等关系。
语义结构关系是指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诸如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事物与性质等等关系。
五、句式或句法结构研究思路或途径:(一)分析研究该句式或该句法结构内部的构造特点(结构层次、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义角色、语义结构);(二)观察了解该句式或该句法结构跟其他句式或其他句法结构之间的某种联系(变换分析)。
(陆俭明)六、研究原则:形式与意义相结合.“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光注意形式而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而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