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
- 格式:ppt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28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北京语言大学郑贵友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②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从上边的例子可以了解到: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
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第六章歧义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
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
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报销]①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销。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现代汉语语法学”是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分析现代汉语的事实。
自学考试者应较系统地了解汉语语法学简史、汉语语法特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构成句义的因素、词的分类问题、主宾语问题、歧义句问题、语法结构及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格分析、语义指向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的语法现象。
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十一章, 其中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和第九章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重点章。
第十一章为可选章, 可让学生自行阅读。
其余章为一般章。
二、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语法这一概念、语法所包含的内容和语法学的简史, 特别是了解汉语语法学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三个历史时期。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描写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2.我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草创、模仿时期(1898-1936,),代表作有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着作。
其核心是“词本位”。
②黎锦熙的《新着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句本位”。
二是探索革新时期(1936一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
三是振兴、繁荣时期(1949一现在),解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着作:①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着《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着,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等。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第一节语法概说01.语法:是人们大脑中所存在的组词成句的规则。
02.语法学:研究语法的科学,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03.静态词:大脑中存储着的词。
04.动态词:在交际或思维过程中使用的、由静态词激发出来的具体的词。
05.语法备用单位:大脑中所存在的静态词以及静态固定短语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法备用单位。
06.语法使用单位:语法备用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所激发出来的具体的动态词、固定短语以及动态词或固定短语的组合。
07.语法体系: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下级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配合,形成一种组织严密的网络。
08.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第三节静态实词09.静态名词:用来反映人或事物名称的静态实词。
10.静态动词:用来反映人或事物动作行为的静态实词。
11.静态形容词:用来反映人或事物性质状态的静态词。
12.静态数词:反映数目和次序的静态实词。
13.静态量词:反映计量单位的静态实词。
14.静态区别词:只反映人或事物属性以区分人或事物不同类型的静态实词。
15.静态副词:只反映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可能具有的某种特征的静态实词。
16.静态能愿词:对可能存在的客观情况等进行主观评议的静态实词。
17.静态拟声词:用来模拟人或自然界声音的静态实词。
第四节静态虚词18.静态虚词:不具有在句法结构中占据句位充当判定项或被判定项的能力。
19.静态介词:具有句内连接作用静态虚词。
20.静态结构词:具有句内连接作用的静态虚词,包括(的、地、得)等三个。
21.静态连词:同样具有连接作用,但有的静态连词是具有句内连接作用的静态连词,而有的静态连词是具有句间连接作用的静态连词。
22.静态助词:是具有语义凸显作用的静态虚词。
23.静态语气词:是具有语用凸显作用的静态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一)语法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1)语法的含义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主要讨论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律。
不过,这个分类对于汉语语法来说,不完全合适。
首先,汉语的词法部分相对空虚:词没有完全的形态变化、语素构成词的方式不影响词的语法表现,词的分类也依据特定的句法环境来操作。
所以,汉语的词法内容基本上比较单薄。
也正由于汉语的词的分类定性都必须依靠特定的句法环境来实现,所以,汉语语法有关词类问题的讨论总是要放到句法当中去进行,这样汉语的句法就比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句法范围要宽一些。
上述两点,正是汉语语法诸多不同于西方语言之处的亮点之一。
(2)语法的作用研究语法,讲语法,那么语法的作用是什么?研究表明,语法的作用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从说和写的角度来看,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用词造句。
比如,汉语的“我看书”从排列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六种顺序,我看书书我看我书看看我书书看我看我书但只有“我看书”是常态的,而“书我看”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是变式。
其余几种排列方式都是不合法的。
而这种排列顺序上的规则正是汉语语法规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见,语法的法则在无形中制约了语言的使用。
b.从听、读、写的角度来看,语法指示人们怎样正确理解汉语的意义。
句子的意义是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所表达的,而不是词所表达的概念的简单相加之和,因而,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除了要懂得句子中的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要懂得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对于句子语义内容表达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如汉语的语序和添加虚词)左右着句子语义内容的表述。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分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表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层次分析法第二节词类一、词类划分依据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主要):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否充当、充当什么)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种类: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词;③时间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语法特征: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北京语言大学郑贵友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②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从上边的例子可以了解到: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
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第六章歧义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
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
单独的多义词通常放在词汇中研究而不放入歧义现象中讨论:[报销]①领款人向财务主管报账,请求注销。
第一节语法概说之迟辟智美创作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元的结构规律.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文句排列组合的规律.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自己,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份,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动(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二、语法的性质(一)笼统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三、语法单元和句法成份(一)语法单元语法单元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独自成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自运用的语言单元,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元.一部份词加上句调可以独自成句.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元.年夜大都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元.(二)句法成份句法成份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份.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主语:是被陈说的对象.谓语:是陈说主语的.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份.宾语:是举措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弥补成份.第二节词类(实词)一、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1)词在语句里充任句法成份的能力,即词的职务.暗示在能不能充任句法成份和充任什么句法成份.实词都能充任句法成份,只是分歧类的词会充任分歧的句法成份.(2)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这有两种暗示:(甲)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乙)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词的形态有两种:其一指构形形态.其二指构词形态.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能构独自充任句法成份,意义实在,即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任句法成份、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二、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名词暗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名词有以下几种:(1)暗示人和事物(2)暗示时间(3)暗示地方2、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大都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能作补语.(2)名词面前一般能够加上暗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暗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呼以及其他少数词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动.(4)汉语名词双数、复数同形.在暗示模糊复数时,部份指人名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指人名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的意思.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们”还具有暗示“定指”的语用意义.3、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时间名词除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外,还经常做状语,暗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方位名词暗示方向、位置.方位词有定位性和封闭性.(二)动词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动词暗示举措、行为、心里活动或存在、变动、消失等.(1)举措行为动词走、听、看(2)心里活动动词爱、恨、怕(3)暗示存在、变动、消失在、有、发生、死亡(4)判断动词是(5)能源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7)形式动词进行、予以、加以2、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大都能带宾语.(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大都不能受水平副词修饰.表心里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水平副词.(3)动词几多可以后带“着、了、过”等暗示静态.(4)有些举措行为动词可以重叠,暗示长久、轻微,限于暗示可继续的举措动词.动词比力复杂,有三类需要独自加以说明.(1)判断动词“是”“是”暗示肯定,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种意义关系:A、暗示事物即是什么或属于什么.B、暗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C、暗示事物的存在.要注意副词“是”经常使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暗示肯定.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简直、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暗示一般的肯定.(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暗示客观的可能性、需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在句子里长做状语,与作状语的副词分歧,它有“x不x”式和“不x 不”式.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不能带数量短语.(3)趋向动词暗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趋向动词可以独自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但经经常使用在另外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暗示趋向,作趋向补语.(三)形容词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形容词暗示性质、状态等.(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3)不定量形容词(4)唯谓形容词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大都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一部份形容词也能作补语.(2)形容词不带宾语,可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是能带宾语.(3)性质形容词年夜都能受水平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脸色态的,或者因为自己带有某些水平意义,不能再受水平副词修饰.(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暗示性状水平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恨”.(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不能加“很”.(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自己已暗示特定状态和水平,而且水平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但可以做词的重复,暗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不算构形重叠.(7)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做谓词和形容词.一般不能由光杆形容词自力作谓语,可受“不”等词语的修饰限制.要注意还有由两个反义或近义的单音形容词重叠联合构成的AABB格式,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力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年夜同小异,可以合成为谓词.谓词和名词的语法特征是对峙的.区别词类主要语法特征和表达作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谓词1 能否经常做主语、宾语能不能2 能否经常做谓语不能能3 能否受“不”修饰不能能4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v不v提问)不能绝年夜大都能5 能否重叠不能部份能6 概括意义人或事物举措、性状7 表达作用在于指称在于叙写、描写动词和形容词的比力:区别词类语法特征动词形容词1 能否带宾语绝年夜大都能不能2 能否受“很”修饰大都不能大都能3 重叠方式和意义AA式、ABAB式暗示动量少或时量少AA式、AABB式暗示水平加深或者水平适中4 概括意义暗示举措、行为、活动暗示性质、状态(四)区别词1、区别词的意义区别词暗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属性往往有对峙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呈现的.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大都能带“的”形式“的”字短语.(2)不能独自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或联合短语或成双比较后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3)不能前加“不”,否定是前加“非”.形容词和区别词的分歧:形容词能充任谓语,一部份能充任作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和“很”,而区别词则只能充任定语,不能独自当谓语、状语和前加“不”,即缺少谓词功能,不宜归入谓词.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例如:女医生男运带动能拔出“的”算是有区别词的短语;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拔出“的”,算是一个词.(五)数词1、数词的种类和意义数词暗示数目和次第.分基数词和序数词.(1)基数词暗示数目几多.可以组成暗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A、倍数,由基数加“倍”组成.有时也用“百分之x百”的格式.B、分数,用“x成”“x分之x”等固定格式暗示.C、概数,“来、多、把、左右、上下”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相邻两个基数连用.(2)序数词暗示次第前后.一般是在基数前脚前缀“第”或“初”组成.2、数词的语法特征(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华作句法成份.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现代汉语所用的数名短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遗留.基数词不能独自作句法成份,限于在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格式中可单用.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大都是组成专名,中间不能用量词.有时甚至不用“第”,指用基数形式暗示序数内容.例如:第二车间说成二车间(2)数量短语通经常使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3)一些词有固定的用法.“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合音,不能再加量词.(4)倍数只能用来暗示数目的增加,不能暗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暗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暗示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作基准,不是用增减后的数名作基准.(六)量词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量词暗示计算单元.可分为物量词和数量词两年夜类.物量词暗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元.动量词暗示举措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和.暗示举措延续时间长短的动量词,有的书把它称为“时量词”.另外还有一种有两三个分歧的量词复合而成的,叫复合量词,例如“人次”暗示活动的人数和次数的总和.2、量词的语法特征(1)量词总是呈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2)单音量词年夜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独自充任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有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定语,暗示数量多.作状语暗示顺次第的进行.作主语暗示“每一”.(3)量词有时独自作句法成份.例如:我想有个家.“个”是“一个”的意思,限于数词“一”,另外数词不能省略.(4)什么量词能与什么名次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有的相同有的分歧.数词、量词、名词的语法功能比力接近,三者合起来称为与谓词(动词、形容词)相对的“体词”.(七)副词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短语,暗示水平、范围、时间等意义.表水平很最极表范围都总共表时间已经曾刚刚表地方四处随处脸色态、方式年夜肆特意公然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语法纷歧建都相同,有的分歧还相当年夜.就是同一个词形,也可能属于分歧的小类.2、副词的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作状语.水平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很”作补语,前头要加“得”.“极”作补语时后头要加“了”.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份.用来直接修饰名词主语主语的副词未几,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等,暗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单音副词和它所修饰的成份是直接组合的,只有个另外离不开“地”.二有些双音节副词后加不加“地”比力自由.(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固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简直”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3)部份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成对使用的.注意分辨作状语的副词和形容词: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注意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它们的相似点是都暗示时间又可以作状语,可是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八)代词1、代词的意义和种类代词有取代、指示作用.按句法功能划分,代词可以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传统语法按作用划分成三年夜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2、代词的语法特征(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我们”和“咱们”的区别.(2)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3)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暗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隐身用法,不表疑问.一是任指.暗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而是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九)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自力语,也可以独自成句.作状语最罕见,有时后加“地”,有时后加“一声”.拟声词能作句法成份和自力句,不应归入虚词.它能归入形容词,因跟形容词有相似的功能,可是它不受水平副词修饰,又能作自力语,意义上也跟形容词纷歧样.(十)叹词叹词暗示感叹和欢呼、应答的词.叹词自力性很强,经常使用作感叹语,也可以独自成句.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可以用分歧的汉子.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纳通行的写法.三、实词的误用(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二)数词、量词使用不妥(三)副词误用(四)代词使用不妥第三节词类(虚词)一、虚词虚词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暗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独自成句,不能独自作句法成份;三是不能重叠.这些都与虚词无辞汇意义有关.(一)介词介词起标识表记标帜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弥补谓词性词语,标明跟举措、性状有关的时间、地方、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暗示时间、地方、方向:从、自从、自、打、到、往、在、由、向、于、至、趁、当、当、暗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力:按、依照、遵照、依照、根据、据、靠、本着暗示原因、目的的:因、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暗示施事、受事:被、给、让、叫、归、由、把、管暗示关涉对象:对、对、关于、跟、和、同、给、替、向、除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和定语.在动词谓语句里,可用特定的介词标明动词与名词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介词和动词的区别:介词年夜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有的介词和动词同形,只能根据结构和语境、语义辨它是动词还是介词.能独自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能加静态助词或者重叠的是动词,反之,是介词.(二)连词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暗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1、和、跟、同、与、及、或(主要连接词、短语)2、而、而且、并、而且、或者(连接词语或分句)3、不单、不单、虽然、可是、然而、如果、与其、因为、所以(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和、跟、同、与、及、以及”等都暗示联合关系,叫“和”类连词.“而且”能连接谓词性词语,暗示更进一层.“并、而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暗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连词“和”与介词“和”的区别:(1)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2)介词“和”前面可以呈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呈现状语.(3)连词“和”有的可以略去,介词“和”不能略去或改用顿号.我国宪法中用“和”作连词,用“同”作介词.(三)助词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句子上面暗示结构关系或静态等语法意义.结构助词:的地得静态助词:着了过看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其他助词:所给连助词必需依附着另外词语的后头或前头,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1、结构助词这要暗示附加成份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前面写成“得”.在书面语里,有时仍然会沿用古汉语的结构助词“之”.“的”还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2、静态助词静态指的是举措或性状在变动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货哪一段上.“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暗示举措在进行或性状在继续.“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暗示举措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着”和“了”的用法,因语法意义分歧而有分别.“着”着眼于时段,“了”着眼于时点.“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暗示曾发生这样的举措或者曾具有这样的性状.“的、来着”“的”插在动宾短语中间,暗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来着”用在句末,一般暗示不久前过去的事情.“的”和“来着”都限于暗示过去的事,只是“的”偏重于强调举措的时间、地方、方式、施事等,而“来着”偏重于肯定举措行为.3、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暗示比如.“所”是书面语沿用下来的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给”紧靠在动词前面,暗示主静态,是个口语色彩较浓的助词.“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与“也、都、还”相呼应,组成“连...也(都)...”格式,表是隐含比力.(四)语气词语气词的作用在于暗示语气.主语用在句子末尾,也可以用在句子中主语、状语后头.1、陈说语气2、疑问语气3、祈使语气4、感叹语气语气词的语法特征有二:一是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二是语气词经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啊”.反之,有的语气可以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的区别,如陈说语气.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吧、吗、啊.语气条理表P34第一层的第二层了第三层呢吧吗啊语气词也可以两三个连用,连用是有条理的,第一层排在前,第三层在最后.二、虚词的误用P36(一)介词的误用1、对、对2、关于3、在4、给5、于6、由于、由(二)连词的误用1、和2、或(或者)3、及其4、还是5、而(三)助词的误用1、“的、地、得”2、“着”3、“了”三、词类小结(一)词类的划分(二)词类的兼用和活用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意义有联系,意义无关或失去了联系的词不是兼类词,而是同音词.第四节短语一、短语及其分类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直接组合组合的主要靠语序,非直接组合的主要靠虚词.短语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而分出各种分歧的类别.最重要的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结构类,另一种是功能类.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类,可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短语可以意义上分出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还可以按它的成句能力来分,能加上句调自力成句的叫自由短语,不能加句调自力成句的叫不自由短语,又叫黏着短语.依照短语的条理几多划分,可以分成一层短语和多层短语.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一)五种基本类型1、主谓短语陈说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暗示2、动宾短语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暗示3、偏正短语(1)定中短语由定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的”作定语的标识表记标帜.还有一种特殊的定中短语,属于名词性短语.充任这种短语的中心语一般是双音节的谓词性词语,修饰语经常是名词或形容词,其间一般有助词“的”.它属于不自由短语,自力性很差,只能做主语、宾语.(2)状中短语由状语和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地”作状语的标识表记标帜.4、中补短语中心语和补语都由谓词充任,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有的补语前头有助词“得”作标识表记标帜.5、联合短语由语法位置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时用“和、并、或”等连词暗示.(二)其他短语1、连谓短语由多项谓词性成份连用,谓词性成份之间没有语音停顿. 上山采药2、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谓语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套叠,形成一个有宾语兼主语双重身份的“兼语”.有兼语的短语叫兼语短语. 请他进来3、同位短语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分歧,所指是同一事物. 首都北京另有一种松散的同位短语,其中可以有语音停顿和标点.西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同位短语和联合短语很相似,同作一个成份,但不相同:1、同位短语的前后项是异名同物,用分歧的词暗示同一人或事物,联合短语的前后项是异名异物.2、同位短语中间不能拔出虚词,联合短语可以.3、同位短语是名词性的,联合短语有名词性和其他词性的.4、方位短语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主要暗示地方、范围或时间,具有名词性.方位短语也经常跟介词一起组成介词短语,例如:在树上暗示地方的方位短语与定中短语的区别,可以用能否拔出“的”来鉴定.能拔出“的”的是定中短语,反之,为方位短语.5、量词短语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由数词加量词组成的短语叫数量短语,由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加量词组成的短语叫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6、介词短语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常修饰谓词,用来标明举措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少数可以作补语,有一些还能作定语.7、助词短语由助词附着在词语上组成.包括“的”字短语、“所”字短语和比况短语等.(1)“的”字短语由助词“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能做主语、宾语.“的”字短语可以前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2)比况短语由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搬”附在名词等词语后面组成,暗示比如,有时也暗示推测,有多种句法功能,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属形容词性短语.(3)“所”字短语由助词“所”加在动词前面组成,指称举措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所”字短语都是名词性短语.三、短语的功能类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做句法成份,所有短语都能充任一个。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现代汉语语法讲义北京语言大学郑贵友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一)歧义的含义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②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从上边的例子可以了解到: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现象。
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第六章歧义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歧义现象研究短语以上的语言单位。
如歧义短语、歧义句等等。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体系一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二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1.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
2.具体的词、词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
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的语言事实。
3.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
(二)稳固性1.语法的抽象性决定了语法的稳固性。
2.语法与人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
(三)民族性三语法单位1.什么是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语法单位的分类共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
3.语法单位之间的层级关系III.句子 III级语法单位→使用单位II.词和短语II级语法单位—构句材料备用单位I.语素 I级语法单位—构词材料4.语法手段(1)什么是语法手段(2)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A. 语序①我们理解(主谓关系)——理解我们(述宾关系)②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B. 虚词③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我的弟弟——我和弟弟④鲁迅先生——鲁迅的先生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二语法体系和语法学体系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家对于语法现象的观点,及其根据这些观点作出的一切阐述”。
三语法学的种类(一)从研究目的角度分类1.历史语法学用历史观点来研究某一语言的语法构造的发展、演变的学问叫做历史语法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单选]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说:“语法就是族语的结构方式。
”[单选]高名凯先生在1960年出版的《语法理论》中指出:“语法也就是语言中的音义结构物各成分之间起着组织作用的结构关系或结构方式。
”[单选]有少数动词可以这样重叠,如:说笑——说说笑笑,指点——指指点点,吱唔——吱吱唔唔。
[单选]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
[单选]《马氏文通》可以说是富于创造性的一部语法书。
[单选]马建忠是中国语法学的创始人。
[单选]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
以“句本位”来建立新的语法体系。
[单选]王力著成了《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
[单选]吕叔湘著成了《中国文法要略》。
[单选]高名凯著成了《汉语语法论》。
高先生认为汉语缺乏形态,实词不能分类。
[单选]语言研究所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八位先生编著的《语法讲话》,1961年正式出版,改名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周法高先生认为这是“大陆出版的最好的一本语法书”。
[单选]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是一部语法用法词典。
[单选]朱德熙著成的《语法答问》一书,书中正式提出了“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
[名词]语法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词法和句法。
词法包括词的构成、分类、形态变化。
[名词]句法包括词与词如何组合成为短语,词与词或词与短语如何合成为句子。
[名词]语法学就是研究语法的科学。
就是说,它以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语法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科学。
[名词]语法学的内容自然是跟语法本身的内容大体相一致的。
它既要研究词法,包括词的构造方式、词的分类、词的形态变化等;又要研究句法,包括短语的构造、句子的构造、句子的类型、复句的分类和层次等等,既要研究静态的结构,又要研究动态的变换,还要从理论上研究语法与语义的种种关系。
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单选]名词+名词可组成并列关系、定中关系、同位关系、主谓关系。
[单选]动词+动词可组成并列关系、述补关系、连动关系、述宾关系。
名词解释1、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
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17、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22、位移动态义:这是一种与句式相关的类别。
包含两个特征:一是核心动词具有[+位移]语义特征,一是具有表源点或终点的名词项。
23、语义格: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项,组合后产生一种语义关系,称为语义格。
24、非意志动态义:指句子动作行为非施事主体自主发出的动作行为。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一、语法和语法体系(一)语法的含义“语法“包含两个意思:1.指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地讲,就是说话所要遵守的一种规则。
例如:1)三个学生做完了作业。
2)学生们做完了作业。
3)三个学生作业做完了。
4)三个学生们做完了作业。
5)三个学生做作业完了。
6)三个学生完了做作业。
7)做了完三个学生作业。
8)三作业个做完学生了。
这些句子,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
能说的是符合汉人讲话的规则,不能说的是没有遵守汉人讲话的规则。
即使能说的,各句间也有差别。
因为组合的成分虽然相同,但是所依照的规则不同,它表达的语法意义也有所不同。
这说明,话语的组织的确是有规则可循的。
正因为这样,才能互相听懂对方的话。
小孩学话,也是这样,人有一种推导的能力,话并不是一句一句地教会的。
2.“语法”的第二种意思是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这个术语的两种含义在话语中的表现如下,我们应该正确判断它们的含义:他对汉语语法完全无知,学了一些词也不能说话。
(指语法规则本身)他买了《汉语语法》。
(指语法学)讲到语法很容易联想到逻辑。
它们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但是,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界线,语法一定不是逻辑,不合语法的话当然是不通的,但是合乎语法的话不一定都是通的,合逻辑的。
如“把字句”:哥哥把自行车修好了。
弟弟把书借来了。
妹妹把杯子打碎了。
……这些句子都符合把字句的句法格式,我们可以用替换法造出无数个句子。
可是,“门把风吹开了”,虽然合语法,但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不合事实,不合逻辑。
合语法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是很多的。
如:1)休息什么!(不是疑问,而是“别休息”)好什么!(不是疑问,而是“不好”)2)救火。
(对比“救人”)3)吃大碗不吃小碗。
(吃饭的工具)4)恢复疲劳。
(对比“恢复体力”)上面这些字面上不合逻辑的话,只要大家都这样说,都能听懂,就要承认它们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