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 格式:ppt
- 大小:372.00 KB
- 文档页数:78
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本文旨在回顾过去十年来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自21世纪初以来,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在国内外语言学界蓬勃发展。
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汉语构式语法为解释汉语独特的语法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这十年间,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经历了从起步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起步阶段,汉语构式语法主要借鉴了西方语言学界的构式语法理论和方法,对汉语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进行解释。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汉语构式语法的独特性,并尝试从中国语言学的传统研究中寻找理论支撑和创新点。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汉语构式的分类、特征及意义等方面的探讨。
在发展阶段,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开始更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如语篇中的构式、语用与构式的互动关系等。
研究者们也开始尝试运用多种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构式语法,包括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语法化等。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汉语构式的认识,也为汉语构式语法研究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面临的挑战方面,虽然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不同理论流派之间的争议和分歧依然存在,如“句法-语篇”接口问题的讨论等。
尽管已经到了语用和构式的互动关系,但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有关汉语构式语法的跨语言比较研究仍显不足,尚需拓宽视野。
展望未来,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并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更紧密的交叉融合。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汉语构式语法的理论和应用范围,涉及更广泛的语言现象,并注重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
同时,随着计算语言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将为汉语构式语法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推动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与全球各地的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可以共同推进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进步,提升中国语言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十一章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1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汉语语法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说文解字》中,许多字的解释都涉及到语法规则和用法。
然而,真正系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始于20世纪初。
20世纪初,随着国家的兴起和教育的推动,人们对汉语语法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
教育家和学者们开始编写汉语语法教材,并对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归纳和总结。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黄侃的《现代汉语语法》,被广泛使用。
这一时期的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法规则的描述和解释上。
1960年代以后,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语言理论的引入,汉语语法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研究者们开始从更宏观和抽象的角度来思考汉语的语法结构和演变规律。
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如代词化理论、话语分析理论等。
这些观点不仅对汉语语法的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也为其他语言的语法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目前,汉语语法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从宏观角度上看,汉语语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句法研究句法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主要研究汉语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句子成分的分类、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句子结构的转换规则等。
句法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句法规则,对于教育教学和语言处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词法研究词法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它主要研究词汇的构成和词汇的用法。
词法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词汇的特点和用法,对于词汇教学和词汇处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2.3语义研究语义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语言单位的意义和语义关系。
语义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的意义体系和语义规则,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4变异研究变异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兴方向。
它主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异规律和变异因素。
变异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语的变异特点和变异规律,对于推动汉语教学和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及趋势在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汉语的语法特点和结构不易于清晰表述。
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汉语语法研究者在寻求表述汉语语法特征和结构的方法时,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类比、转换及影响分析等方式,而非及时探索汉语自身的语言规则。
这也让中文语法研究陷入了一个长期被动的状态。
然而,在新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不断涌现下,中文语法研究逐渐获得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从中文语法研究的现状及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中文语法研究现状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可以从语法特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1. 语法特点中文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形态、语序、修饰关系、主谓关系等方面。
(1) 词汇形态:中文的词汇变化比较少,而且没有时制、语态等变化。
因此,在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转换时,常常需要使用副词、助词以及特定的语序方式等手段来表达。
(2) 语序:中文的语序比西方语言更加自由。
尽管汉语的主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前,谓语动词位于句子的中心位置,但是在句子的不同部分中,词语的先后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
(3) 修饰关系:修饰关系在中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汉语中,一个名词可以被多个形容词修饰,或者一个形容词可以修饰多个名词。
(4) 主谓关系:和其他语言相比,中文的主谓关系比较紧密,同时,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其他成分可以插入。
2. 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来看,中文语法研究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比较、归纳、类比等研究方法,而较少使用现代的语料库研究、实验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
这是由于中文语言学研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相对较晚,而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
因此,对于中文语法研究来说,要尽快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拓宽研究方法的范围,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二、中文语法研究趋势中文语法研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分支领域,因此,未来的中文语法研究也将继续朝多元化、细分化方向发展。
1. 语言习得和教学语言习得和教学一直是语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未来也不例外。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一、本文概述《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核心议题。
语法化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汉语这种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语言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背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和深入的思考空间。
在背景部分,本文将简要回顾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历史沿革,分析汉语语法化现象的形成机制和特点,以及这些现象对汉语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影响。
在现状部分,本文将梳理当前汉语语法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包括词汇语法化、句法语法化、语用语法化等方面,并介绍国内外学者在这些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发展趋势部分,本文将探讨汉语语法化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跨语言对比研究的加强、语料库建设的完善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新技术在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推动研究方法的革新和研究成果的突破。
在面临的挑战部分,本文将分析当前汉语语法化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如语料收集的困难、理论框架的局限性、跨学科合作的挑战等。
本文还将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一文旨在全面概述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文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基本理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主要围绕着语法化的定义、机制、动因和路径等核心问题展开。
关于语法化的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语法化是指语言中实词或短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长期的语言使用习惯而逐渐失去其原有的词汇意义,转而获得某种语法功能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词汇项的意义变得越来越抽象,直至完全虚化,只保留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读书笔记一、导言在现代汉语学习和研究中,语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语法作为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总结,为学习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二、语法学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语法语法是指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总称,它包括词汇、句法和语音等方面的规则。
在学习汉语语法时,需要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2.语法的分类语法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词汇语法、句法语法、语音语法等。
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语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三、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1.词汇现代汉语的词汇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而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在学习词汇语法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词汇的特点和用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
2.句法句法是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规则。
在现代汉语中,句子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句子的规则包括语序、省略和倒装等现象。
在学习句法语法时,需要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构建和理解句子。
3.语音语音是指语言的音素和音节等方面的规律。
在学习语音语法时,需要了解语言音素的构成和音节的配要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发音和语音特点。
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展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中国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需要不断更新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五、总结现代汉语语法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领域。
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了解语法的基本结构和规则,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
同时,需要关注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和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其中,语法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评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探讨其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局部到全局的发展过程。
在初期,研究主要关注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英语等语言语法的比较,旨在为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涉及了语言要素与语言结构的教学策略、教学语法的本土化及体系化、文化语境下语言习得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重点成果1. 语言要素与语言结构的教学策略研究该方向主要关注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基本要素的教学策略。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探索了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 教学语法的本土化及体系化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习者,研究者们对教学语法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更符合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习惯。
同时,研究者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教学语法体系。
3. 文化语境下语言习得的研究这一方向的研究着重探讨了文化因素对汉语语法习得的影响。
研究表明,了解并熟悉中国文化对于学习汉语语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汉语的语用规则和交际规则。
四、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不足与挑战尽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首先,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如何针对不同学习者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次,教学语法的本土化及体系化仍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语言环境。
此外,文化语境下语言习得的研究仍需深入挖掘,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未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语法的本土化及体系化,推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三是加强文化语境下语言习得的研究,深入探讨文化因素对汉语语法习得的影响;四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标题】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正文】[内容提要]我国早期的语法研究,重意义而轻形式。
其后受结构主义语法的影响,重视结构分析,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又忽略了意义。
近年来提出的“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主张在语法研究中必须自觉地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区别开来,在作具体分析时又要使三者结合起来,以期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一汉语语法研究在中国已有很久的历史。
古代学人,为了读懂古书,对书中的虚字和一些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这种研究是文献学的。
把汉语语法当作一个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始于1898年问世的《马氏文通》,此后这类著作渐渐多了起来。
举其有代表性的如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
这些著作的学术价值不尽相同,对后世的影响有大有小,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属于西方传统语法一类的。
传统语法理论在指导描写汉语的实际、建立汉语语法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也有局限性,主要是过分重视意义而忽视形式。
划分词类凭意义(概念),分析句子凭意义;偏重意义的必然结果是背离了语法学的轨道,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样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语法研究的发展。
五十年代的两次语法专题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对传统语法理论过分偏重意义倾向的检讨。
1953—1955年间的词类问题的讨论,否定了单凭意义(概念)标准来划分词类,引进了结构语法的分布理论;1955—1956年间的主宾语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这些都是很大的收获。
这两场讨论都在客观上扩大了形式分析法的影响。
西方的结构主义学派的学说,早在三十年代末就已逐步引进到中国。
1952年《中国语文》连载了丁声树等人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这是借鉴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方法研究汉语的一部代表作。
它注重结构分析,划分词类根据分布标准(共同性质和共同用法),确定主宾语根据位置先后(语序),分析句子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而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形式分析法,具有明显的结构主义语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