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27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知识要点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手工工厂产生的时间、最早出现的地方及领域:最早出现于14世纪,欧洲的意大利、纺织部门。
2、中国的手工工场: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制作。
3、手工工场的意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手工工场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生产。
这是与作坊主的本质区别;二是工人多,分工合作;三是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6、课本P4问题:织工、捡毛工、修剪工、泥加浆洗工、染工等;反映了规模大;不仅雇佣男工,还雇佣女工和童工;分工合作的特点。
7、课本P5问题:提高了英国呢绒的产量,促使英国海外贸易发展到全球。
8、你认为,14-----16世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了吗?为什么?没有。
因为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还不大,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
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所以,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二、商人的地位变了1、引起商人地位变了的原因: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发生了哪些变化?商人、贵族和农民发生了变化。
其中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
贵族的变化: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
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
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3、为什么说手工工场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因为在手工工场中,手工工场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于农耕时代的作坊主与学徒、帮工的关系。
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预示着人类将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蒙娜丽莎的微笑(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14世纪——16世纪2、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影响到西欧各国3、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莎士比亚4、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5、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英国作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6、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第一课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课程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改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要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要转折期间。
教课目的1.经过察看、比较图文资料,认识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进西欧工商业的盛行。
2.经过察看、思虑,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此后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3.试试采集相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案例,剖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色及其作用教课要点与难点剖析教课要点 : 能依据详细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一样,手工工场的特色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盛行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余们产生的意义。
教课难点 : 经过教课,使学生可以面对新的情形,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教课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第五单元的单元篇章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报告小组合作中在单元篇章页的文字和图片中发现的信息。
如:左图为新航路开拓时正在海上航行的一艘风帆,右上图为中国清代的乾隆皇帝,右下列图为拿破仑骑在战立刻的英姿。
教师再纲要挈领地从全世界的视线整体掌握 14~18 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期间,工业文明盛行于欧洲,包含物质文明的“工商业的盛行”、精神文明的“突破思想的牢笼”、“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政治文明的“财产阶级革命:新体系的创办”;中国在农耕文明的轨道上运转,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面对巨大的挑战。
教师再指引学生回想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课课题“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前两个历史阶段,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 14 世纪,第一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时代的探究阶段。
这类探究是从工商业的盛行开始的)导入新课。
新课教课二、手工作坊向手工工场的转变比一比 :1、手工作坊主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许请两名妇女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