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剩男”的心理困境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在今后的日子里,大龄剩男远比大龄剩女过得更凄惨前段时间有一位节目主持人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现在很多的男人都嫌女人年龄大,觉得这样的女人是一个不值钱的女人,但事实上,男人要是年龄大了,比这个女人还要难熬”。
很多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想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想和这样的女人谈恋爱或者结婚。
可是如果男人没有能力的话,这件事情是办不到的,有时候要看男人的智商,有时候也要考验男人的情商。
很多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很骄傲,但是等到自己也成为大龄剩男了之后,才知道生活真的不容易,原来自己也比大龄剩女还要难熬。
01.女人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女人无论到什么时候,经济压力都不是很大,如果说这个女人结了婚的话,可能还会为了家里面的开销着急,但是如果这个女人没有结婚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女人的压力是很小的,因为自己赚钱自己花。
过年回家的时候,有一位阿姨被家里面的老人催婚,这位阿姨是一位博士,并且已经在美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可是阿姨家的老人却觉得女人要是没有嫁人的话,可能就是没有依靠了。
到阿姨家的老人一直在催促阿姨结婚的时候,阿姨说:“其实我的日子蛮好过的,因为我没有经济的压力。
”所以说,一个女人就算是没有了结婚,名义上看起来这个女人没有人照顾,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一个女人不容易,但是身上这样的女人没有生活压力。
但是如果一个大龄的剩男就不一样了,大龄剩男的话还要想着存钱买房子,买车子,为了以后结婚用。
当一个人有经济压力的时候,就感觉这个世界都是灰暗的,因为你会发现你就是一个穷小子,无论你年龄多大,自己都没有钱。
所以说,男人肯定要比女人难熬一些,因为女人没有经济压力,而男人恰恰相反。
02.男人年纪大了,可能就真的没有人要了一个男人的年龄要是很大了,可能真的就没有人要了,之前以为女人如果年龄大了,可能就没有人要了,因为很多人都把女人的美貌作为衡量女人价值的标准。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你会发现现在的社会对女性越来越宽容了,而且现在的社会给女性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盘点大龄剩男的六种心态盘点大龄剩男的六种心态导语:剩男被剩下不单是因为自身条件的问题,也有很多是因为心态上的问题,这其中不乏一些条件优异的单身剩男,一直没有脱单,大多是因为这几种心态而导致的。
大龄剩男心态一:爱情盲目自大症男人的爱情原动力是“性”,而不是“情”。
在理性的驱使下,男人对爱情的理解可能长期停留在性的层面上,而对情视而不见。
尤其是当男人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时,他便有相当多的机会挥霍美女提供的昂贵但低质的“爱情”。
但性则不然,它是男人与生俱来的。
所以,过度沉迷于性的男人,会比沉迷于爱情的女人更会迷失自我。
男人一旦浪漫起来,会胜女人百倍。
在这种时候,“爱情”已成为男人的毒药。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有些大龄男青年在走到“不惑”之龄时,居然没有任何情爱经验,因而也就不知生活为何物。
男人一旦对爱情反应过于羞涩或迟钝,或者性欲不够旺盛,则有可能把工作或事业当“情人”。
久而久之,女人和生活便成为他人生的空白。
大龄剩男心态二:防御心态重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自己的经历越丰富,思想越复杂,就越希望对方单纯,而事实上单纯的.女人已很难进入大龄男人的视野。
他的防御心态也越来越重。
有钱的怕女人爱他的钱,没钱的怕女人笑他没钱。
大龄男单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滑入自己编织的心理陷阱。
男人如果过了三十五岁还没有女朋友,会逐渐习惯一种无性生活。
尤其当他与父母家人生活在一起、衣食起居有人照顾时,这种危险更大。
按照“用进废退”理论,单身男人过了三十五岁,性能力会逐渐退化,他对女人越来越没感觉。
他越来越不需要女人,也越来越难以征服女人。
而长期与女人停留在性爱关系而不能进入到生活层面的男人,好比断线的风筝,会漫无目的在天空飘荡,当他饱经风雨、轰然坠地时,已然是千疮百孔。
大龄剩男心态三:严重缺乏安全感如果说男人年轻时错过婚姻是因为过度自信的话,那么后来则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或者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男人在费尽移山心力让自己丰衣足食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不是金钱,而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健康的身心。
农村"剩男"现象之我见韩妮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的融合,加快了中国小康社会的建成步伐。
随着国家的不断富强和人口素质提高,一个关于人口,关系民生,关乎社会稳定的问题日益彰显出来一一那就是剩男问题。
很多留守在贫困农村的男青年,成了一群被爱情遗忘的"半边天"。
由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造成农村“剩男”多的原因。
(一)落后的婚育观念,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受传统生育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多人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千方百计地要生育男孩。
特别是在农村,依靠男丁来解决经济来源、赡养老人等问题,仍是农民首要考虑的,也是偏好男孩的根源。
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正常比值应该是107:100。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
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5.41。
虽然通过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总体来看,仍然超出正常值,处于偏高状态。
(二)农村女性外出务工,择偶范围扩大。
过去农村女青年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独立性差,婚姻自主性弱,加上农村传统思想束缚,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择偶的标准很少。
在一个相对封闭和静止的环境里,大多数婚姻是相对稳定的。
但大批女孩子进城务工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独立了人格,择偶范围和婚姻的自主权也理所当然地扩大。
新时代的女孩们外出打工,不少人不仅完成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重任,还在外面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甚至一些已经结婚,有了孩子的妇女还要逃跑,因为觉得农村太落后太穷了。
(三)农村留守男人,知识技能落后,经济状况差。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从而导致男多女少。
男子需要在家照顾父母,种植农田,因此男子一般难以长时间远离家乡,即使远离家乡打工,也是在父母尚能照顾自身的时候。
剩男剩女各自有哪些问题为何会有剩男剩女,是自己的原因,还是社会的原因?看小编为各位整理的大龄剩男剩女有各自哪些问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龄剩男剩女仿佛成了社会的一种文化,很多男女过了适婚的年纪仍然一直未婚,所以关于剩男剩女一词就流传开来,剩男剩女的存在是因为一些外在和内在的问题存在而造成的。
一、剩女的三大问题:1、好胜倔强女过于独立自主,让男人的自信和自尊受到了挑战;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批评和相反的意见。
解决办法:不要把工作中的强势带到情感中来,掩盖了女人的温柔和体贴。
要知道,女人的温柔如鞭子,会抽打着男人前进。
要知道,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用心考虑别人的需要,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他人。
少一点高傲,多一点虚心和谨慎,避免固执地争论。
2、现实挑剔女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刻板,缺少情趣;过于看重金钱,甚至有些斤斤计较;对男人挑三拣四,容不得半点缺憾。
解决办法:要根据自身条件而不是理想化去物色对象,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爱他就要接受他的缺点,少一点吹毛求疵,多一点欣赏和赞美。
男友不是给别人看的,扔掉那些攀比心理,放大生活视野,寻找生活乐趣。
3、情伤深重女有过刻骨铭心的初恋,但仍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心中总有前男友的影子在跟眼前的做比较,对谁都漫不经心。
解决办法:爱情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只有两颗心的碰撞才会迸出火花,从阴影中走出来,让一段新恋情的甜蜜滋润那颗受伤的心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盲目的比较只会错过一场美好的姻缘。
二、“剩男”“剩男”=还没有步入婚姻围城的男人先说说剩男的心思:同年龄的不找:同龄的女人与年轻女孩相比,什么都懂了,没有小女孩的青春娇媚,相处起来让男人没有成就感;但比起40多岁的成熟女人,又少了包容和风情,感觉上味道青黄不接。
条件差的不选:找老婆可不是找情人,随随便便不行,咋也得是拿得出手的。
相亲相到怕:相亲相了无数次,可一次比一次没感觉。
再说说剩男的四大问题:1、完美主义男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学历、经济等条件均属上乘,称得上“钻石王老五”,可是他们往往怀着宁缺毋滥的心态,固执地寻觅着理想的“梦中情人”。
空巢青年现象的看法随着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中的空巢青年现象越来越普遍。
空巢青年是指在自己的家庭出现空巢的情况下,未婚、无子女,经济能力较强的青年人。
他们常常独自生活,没有太多的亲密人际关系,这使得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和心理的问题。
空巢青年现象为什么越来越普遍?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年轻人独立生活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他们不再依赖家庭生存。
其次,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加强,社会角色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年轻人们更注重个人利益和自我实现,而忽略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再次,现代社会社交平台的出现越来越多,如同类社群、社交软件等,使得青年人更加便利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去发现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空巢青年的心理困境虽然可能生活条件很好,但是空巢青年也面临着心理困境,有着更加刻骨铭心的感受。
首先,他们把工作看作是生活重心,很少考虑个人关系的建设,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心理孤独感加重。
其次,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经过不少的辛苦奋斗才赢得了相对的经济自由,因此他们十分害怕失去这种生活和经济自由,即使他们心理上已经想过合适结束孤独和一些心理难受的状态,却又不敢付诸实践。
第三,空巢青年缺乏家庭和社会的监督,在人生中的财务、情感和生活决策上,缺乏更多的经验和指导,因此在进行日常决策时,他们总是面临着风险和挑战。
应对空巢青年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空巢青年。
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打破日常的孤独感,让他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选择参加一些兴趣爱好小组或者其他团体活动,和人接触,和人互动,建立起一些快乐友好的关系。
合理的权衡空巢青年在决定事情时常常思虑过度,在权衡利弊时,他们需要恰当的把握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勇敢地做出决策,并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决定。
家庭和社区关注我们需要在家庭和社区方面给予关注,比如加强家庭聚会、改善家庭积极氛围等等。
社区也可以承担一部分职责,为空巢青年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
特征可以体现在我们具体的人身上。
这些特征可以冷冰冰的,也可以热情洋溢,还可以血淋淋。
先看一个调查:为进一步了解大龄单身男女的真实婚恋状况,《生命时报》联合39健康网、上海平安医网等进行了大型网络调查,截至发稿时,已有28436人参与投票。
在此次《生命时报》的调查中,51.1%的人认为“男30以上,女27以上”未婚就能被称之为“剩男剩女”,这和中国妇联划定的标准不谋而合。
有高达88.1%的人认为“身边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剩男剩女难以找到对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交际圈小、没机会结识异性常常是主要原因。
很多自身条件不错的大龄男女,工作后最大的感觉就是交际范围越来越窄。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很多大龄单身男女表示,“工作中合适的异性少”、“喜欢在家宅着”、“害怕和人打交道”,还有紧张忙碌的生活和日渐疏远的人际关系,成为不少人改变单身生活的阻碍。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陆希祥表示,电脑、手机等科技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联系更加方便快捷,虽然在几秒钟之内就能联系到对方,但实际上双方的交往能力却在不知不觉中减弱和退化。
这造成了许多适龄男女未能及时步入婚姻的殿堂。
要求太高。
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叹息,身边有很多大龄男女千挑万选,就是找不到一个方方面面都比较出色的伴侣。
记者在调查国内某知名婚恋网站时发现,征婚者对另一半的要求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
女方一般要求男方“有稳定工作,学历高,家庭好,有经济能力和个人魅力等”;男方一般要求女方“温柔漂亮,工作轻松稳定,勤俭持家等”。
在某婚姻介绍中心工作了十几年的李阿姨说:“有些女孩甚至要求星座属相都相符,要求有车有房的也不在少数,这样的要求,说起来容易,找起来实在太难了。
”买不起房没法结婚。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生活的年轻人,往往为买不起结婚用房而烦恼。
大多男性认为,经济基础不够、家庭负担重是他们成为剩男的原因之一。
不少女孩也表示,要买房后才会考虑结婚,因为房子可以给她们安全感和归属感。
晚期现代性青年的境遇及其社会心态目录一、晚期现代性青年的定义与特征 (2)二、晚期现代性青年的境遇 (3)1. 生活环境 (4)2. 教育背景 (5)3. 职业发展 (6)4. 人际关系 (8)5. 心理健康 (9)三、晚期现代性青年的社会心态 (9)1. 价值观念 (11)2. 社会认同 (12)3. 生活态度 (13)4. 对未来的展望 (14)四、社会对晚期现代性青年的接纳与支持 (15)1. 家庭与社会的关系 (16)2. 政策支持 (18)3. 社会组织的作用 (18)4.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20)五、结论 (21)1. 总结晚期现代性青年的境遇和社会心态 (22)2. 分析社会对晚期现代性青年的影响 (23)3. 提出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 (25)一、晚期现代性青年的定义与特征价值观多元化:晚期现代性青年生活在一个价值观多元、观念碰撞频繁的时代,他们对于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有着更为开放的态度,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这使得他们的价值观更加丰富和多元。
信息素养高:晚期现代性青年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能够迅速获取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具有更强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意识强:晚期现代性青年生活在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权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时具有更大的优势。
自我认同感弱:晚期现代性青年在追求个性和独立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与他人的联系,导致自我认同感较弱。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压力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网络依赖性强:晚期现代性青年生活在一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
这使得他们在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娱乐休闲等方面更加依赖网络,同时也可能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下降。
环保意识较强:晚期现代性青年生活在一个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未婚男性现状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未婚男性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未婚男性面临很多挑战和压力,但也存在很多机遇和优势。
报告总结了未婚男性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措施,为政府、企业和个体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引言未婚男性是指尚未结婚或未组建家庭的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未婚男性的数量逐渐增加。
本报告旨在分析未婚男性的现状,探讨他们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未婚男性的现状社会压力未婚男性常常面临来自社会的压力。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被期望在一定年龄内结婚、生育子女,并承担养家的责任。
年龄越大未婚的男性常常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歧视,被认为是不成功或不合群的人。
经济困境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和生活成本的增加,很多未婚男性面临经济困境。
他们需要承担较高的生活费用,并考虑未来成家立业所需的经济压力。
这使得一些未婚男性推迟结婚的计划,或者对选择对象提出更高的要求。
独立自由相对于已婚男性,未婚男性更加独立自由。
他们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兴趣爱好和个人成长,享受更多的自由时间。
独立自由给予未婚男性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际关系问题未婚男性在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非议或期望。
家人可能会催促他们结婚,朋友可能会嘲笑他们没有对象,而同事可能会担心他们的投入程度。
这些人际关系问题会给未婚男性带来困扰和压力。
解决方案改变社会观念政府、媒体和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改变人们对未婚男性的传统观念。
可以倡导尊重个体选择,消除对未婚男性的负面评价,减少社会压力。
加强职业培训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强对未婚男性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这将有助于解决经济困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提供社会支持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未婚男性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同时,鼓励未婚男性参与社交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会网络,减轻人际关系问题带来的压力。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我国“剩女”“剩男”现象【摘要】“剩女”“剩男”现象是最近几年十分受关注的一种现象,因为其不仅仅它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也反映了社会转型和经济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剩女”和“剩男”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并提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以便理性地思考和对待。
关键词:性别,“剩女”、“剩男”、高等教育、社会压力、性别不平等、比例失衡等。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后,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成果走入公众视野,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700万,一成90后男生将单身”,“10年后婚龄男性比女性多2000万”等报道也层出不穷。
同时,随着我国当今教育的不断发展,受到高等教育的男女比例也不断上升。
“剩斗士”、“白骨精”、“3s”等描述和概括未婚大龄男女的新词语也不断见诸报端。
为什么“剩女”、“剩男”现象在我国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状况呢?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社会中“剩女”和“剩男”现象所体现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关于“剩女”、“剩男”的由来以及原因。
1、“剩女”:是指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高智商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她们待遇把男人的要求是“宁缺毋滥”,所以,在用亲等方式找男朋友,可是,因为眼光高的原因,就成了“剩女”。
“剩女”,是那些大龄女青年得的一个新称号,也可以成为“3s女人”:single(单身)、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不过现在很多80后也自称为剩女]、stuck(被卡住了)--单身,这些人一般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优越。
2、“剩男”:所谓“剩男”是指现在比较流行的,称呼年龄在30岁以上还是单身的男性。
“剩男”的称呼相较于“剩女”而言,普遍指代那些年龄在30带45岁之间,仍处于单身状态的男士。
现代“剩男”的心理困境
作者:章远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1年第09期
身边三十岁左右的女单总是感叹,找不到可以放心把自己“交”出去的男人。
何故?周围的男单不是太小,就是太大。
前者是“80后”,后者是“60后”。
如果说二十多岁的男孩是因为稚嫩让女人感觉不安全的话,那么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单身男人,则仿佛一栋闲置太久的老房子——昏暗的灯光、杂乱的摆设、盘根错节的蜘蛛网以及年久失修的房梁,会让女单情不自禁地产生可能身陷“黑洞”的畏惧感。
这就是大龄婚恋市场的现实。
当“剩女”们已经解放思想、学会独自享受精彩时,四十“剩男”正因为社会、父母和同事的压力,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婚姻焦虑中,成为地地道道的“结婚狂”。
“曾经我视婚姻如粪土,如今婚姻视我如粪土。
”这就是很多四十左右的钻石王老五的真实心态。
当他们把目光集中在二十几岁的年轻美眉身上、对三十多岁的大龄女单不屑一顾时,却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为婚姻市场的老古董。
男人是怎样错过结婚花季的?大多数是因为盲目乐观。
盲目地相信“男人四十一朵花”,越老越值钱。
正是这种自信,使他总觉得眼前的女人还不够好。
或者快乐地享受身边的爱情,或者逍遥地过着单身生活,一边暗自等待风情万种贤惠万分的女人出现,哪怕世上根本就没有这种女人。
越是少年得志、被女人过度追逐的男人,越容易患上爱情盲目自大症。
男人的爱情原动力是“性”,而不是“情”。
在理性的驱使下,男人对爱情的理解可能长期停留在性的层面上,而对情视而不见。
尤其是当男人拥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时,他便有相当多的机会挥霍美女提供的昂贵但低质的爱情。
但性则不然,它是男人与生俱来的。
所以,过度沉迷于性的男人,会比沉迷于爱情的女人更会迷失自我。
男人一旦浪漫起来,会胜女人百倍。
在这种时候,爱情已成为男人的毒药。
另一种极端情况是,有些大龄男青年在走到不惑之龄时,居然没有任何情爱的经验,因而也就不知生活为何物。
男人一旦对爱情反应过于羞涩或迟钝,或者性欲不够旺盛,则有可能把工作或事业当“情人”。
久而久之,女人和生活便成为他人生的空白。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经历越丰富,思想越复杂,就越希望对方单纯,而事实上单纯的女人已很难进入大龄男人的视野。
他的防御心态越来越重,有钱的怕女人爱他的钱,没钱的怕女人笑他没钱。
大龄男单就是这样,一点点地滑入自己编织的心理陷阱。
男人如果过了三十五岁还没有女朋友,会逐渐习惯一种无性生活。
尤其当他与父母家人生活在一起,衣食起居有人照顾时,这种危险更大。
按照用进废退理论,单身男人过了三十五岁,性能力会逐渐退化,对女人越来越没感觉。
也越来越不需要女人,越来越难以征服女人。
而长期与女人停留在性爱关系而不能进入到生活层面的男人,好比断线的风筝,会漫无目的的在天空飘荡,当他饱经风雨、轰然坠地时,已然是千疮百孔。
如果说男人年轻时错过婚姻是因为过度自信的话,那么后来则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或者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男人在费尽心力让自己丰衣足食后,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不是金钱,而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健康的身心。
他要经历很长时间才会意识到:女人固然看重男人的财富,但更看重的是男人财富背后的雄性魅力。
当男人得意地消费女人的爱情时,表面上他挥霍的是金钱,实质却是最昂贵的青春。
所以大龄男单的困境在于,他有能力得到真诚爱情时,他轻视女人和婚姻;当他不得不走进婚姻时,他与女人已难以相互信任。
一个大龄男单最终能否获得幸福,关键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曾经沧海之后,还能否真诚而又客观地看待女人,既包括她的爱情信仰和牺牲精神,也包括她的安全感和虚荣心。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那颗无比自信(或自卑)的灵魂,还能否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