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28.01 KB
- 文档页数:2
“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定审核表,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设施及护士的言行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
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管理的质量。
结果:实施“五常法”后,物品、器械、仪器和急救物品的准备完好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取物品和补充物品所需时间较实施前也相对减少,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五常法”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手术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常法”是现代管理之基础,它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1]。
“五常法”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2-5]。
为了加强手术室规范化管理,使护理服务行为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工作质量和效率能进一步得到提高,本院于2012年7月运用“五常法”对手术室的人、物、环境进行综合的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组织学习,更新观念多次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五常法”相关知识的讲座和培训,使“五常法”的理念一步一步深入人心。
使大家的理念得到更新,充分认识到“五常法”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做到人人知晓,统一认识,全员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1.2 制定审核标准及检查内容制定“五常法”量化审核表,具体内容见图1。
由组长根据“五常法”审核表中的管理标准,每天将结果记录于检查记录单中,每周一对上周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护长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本科选择2012年1-6月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的为常规组,2012年7-12月实施“五常法”管理的为五常法组。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常法”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五常法”是一种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它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理念和技巧。
它的目的是帮助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护理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增强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五常法”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稳定、清洁、合理、健康、和谐”。
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这五个方面的应用如下:1. 稳定稳定是指护士要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处理各种问题时保持沉着和决断。
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医护人员要经常面对各种紧急情况,比如突发的循环系统问题,护士应该保持稳定和冷静,确保正确的护理行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2. 清洁清洁是指医护人员应该保持自身的卫生和清洁,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清洁规范进行清洁消毒等操作,确保患者身体环境的卫生。
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手术切口和其他创伤的清洁消毒对于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
同时,医护人员的卫生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因此,护士要时刻保持清洁和卫生。
3. 合理合理是指护士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护理,遵循医学原则,慎重使用药品,确保患者安全。
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计划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各项治疗措施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4. 健康健康是指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保持心理健康。
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很多患者因病情较为严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做好术后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5. 和谐和谐是指医护人员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医护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意见,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做到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最大限度的达到治疗效果的理想。
“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摘要]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潜在的高危因素,采用“五常法”加强管理,以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检查结果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后,手术室空气、手卫生、使用消毒液、以及整个检测合格率(97.78%、100.00%、93.75%、97.80%)明显高于实施前;切口感染率(1.71%)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灭菌器、紫外线灯辐照明强度等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实施“五常法”,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提升医疗安全。
[关键词] 五常法;预防和控制;手术室;管理;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11-180-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5s Method"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Methods "5s Method" was taken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inoperation room,against potential high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Test results and incision infectionin operation room before and after “5s Method”were compared. Results Qualified rate of operation room air,hand hygiene,using disinfection and total test after managed with "5s Method" were 97.78%,100.00%,93.75% and 97.8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being managed with “5s Method”. Rate of incision infection was 1.7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mplementation (P<0.05). The test-qualified rates of object surface,aseptic materials,sterilizer and illumination intensity of ultraviolet radiator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5s Method" in the operation room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to improve medical safety.[Key words] 5s Method;Prevention and control;Operation room;Management;Hospital infection “五常法”又称5s法,最初用来维持环境品质,是一种技术方法,源自日本企业中的5s管理活动。
基础研究“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何晓云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摘 要】目的:分析“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6月-2018年6月,将前者定为对照组,后者定为试验组,研究对象为手术室,前者应用常规手术室管理,基于此,试验组应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
对比手术器械完好率。
结果:手术器械完好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采用五常法,对提高手术器械完好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五常法;手术室管理;应用效果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主要科室,医疗仪器、材料较复杂,且在手术室管理中,对无菌物品要求相对较严格[1]。
且手术室又是医院的核心,对于无菌操作要求较为严格,而手术室劳动强度大、精神压力大,物品管理等细节易被忽视,会对手术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手术室管理中,实施规范的五常法至关重要[2]。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时段:2017年6月-2018年6月,将前者定为对照组,后者定为试验组。
对照组实施手术200台。
试验组实施手术200台。
本次参与研究的手术室工作人员有20名,其中包括13名女性、7名男性,年龄在20-52岁之间,平均年龄(36.55±10.52)岁,工龄1-20年,平均工龄(10.25±3.51)年。
对比试验组、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管理,试验组应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方法如如下:(1)成立五常法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与主管护题组成一个五常法护理小组,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分析,制定五常法管理计划。
对五常法管理措施进行培训与宣传,组织护时人员对此管理模式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制作相应的宣传资料,充分推动管理工作的实施。
运用五常法做好门诊院内感染的防控目的针对院内感染控制中的要点,探讨院感、护理管理的对策,控制医院感染。
方法把五常法贯彻落到预防院内感染工作中的实处,监督、指导管理工作,加强护理环节质控,及时反馈、总结管理的体会。
结果因意识不强,手卫生、消毒隔离不彻底,抗生素的使用等均可引起院内感染。
结论把五常法运用到门诊院内感染的护理防控工作中,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使护理管理到位,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标签:五常法;院内感染控制;护理管理医院感染不仅使患者、家庭、社会和经济成本增加,同时阻碍了医疗质量提高的时间,甚至医院的声誉。
院内感染控制是医疗护理质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醫院医疗质量的好坏及社会信誉[1]。
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接触面广,特别是部分患者病情诊断尚未明确,各诊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及医疗工作,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2],我们采用五常法进行院内感染的防控,人人提高认识,不断更新院感防控观念,严格规范操作,有效防范交叉感染。
1常组织1.1每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职业病防治法》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知识。
1.2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不断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2常整顿2.1医院感染的监测可准确查明和及早预防感染的发生,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的大检查,及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例如:护士操作中不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用后一次性物品及各类管道处理没按要求执行、消毒液浓度不够等情况,及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2.2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表手样、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线的强度等,对有不合格的要求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强化达标,直到合格为止,严禁不合格物品进入临床使用。
运用五常法规范化管理手术室南昌市第一医院手术室朱玫珍330008【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五常法”规范手术室管理的有效性。
方法通过组织宣传、培训后,在手术室开展“五常法”活动,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人员进行综合整改。
结果改善了手术室环境,提高了手术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结论运用“五常法”既规范了手术室的管理,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团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五常法;手术室;规范化管理“五常法”是在用来提高单位安全、改善品质环境、增加效率、减少故障、提升企业形象及效力的一种有效技术[1]。
采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简称5S)5个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办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科学迅猛的发展,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
从而使人们对手术室的护理也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建设发展的要求,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的特点,在本院护理部的领导大力支持下,派人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学习后,我科于2012年5月将“五常法”这一科学的管理方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2~3],使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
报告如下。
1资料本院为南昌市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200张,拥有22间手术间,9个层流手术间,13个普通手术间,手术种类:眼科.、脑外、五官科、心脏、胸外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腔镜外科等。
年手术量一万余台,配备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1名,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13名,护士10名。
2实施方案(1)成立“五常法”活动推行小组,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对“五常法”基本知识的掌握。
(2)根据“五常法”设定审核项目,五常法评分表及“五常”奖惩制度。
(3)选定试点区域(护士站、手术间、库房及一次性物品等),将实施前区域的事物和状态拍照,留做实施后的对照。
(4)在全科全面执行“五常法”全体医护人员互相监督互相评估。
收稿日期:2017-07-18文章编号:1004-4337(2018)08-1242-02 中图分类号:R 612 文献标识码:A㊃成果应用㊃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刘 兴 微(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驻马店463000)摘 要: 目的:对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㊂方法:利用五常法的基本原理,对手术室当中的人㊁物以及环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将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以及技术㊁手术物品的准备和放置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此形成具有专业性的护理准则㊂为了进一步的对比五常法运用的效果,在分析中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对的研究方法㊂结果:利用五常法进行管理的观察组在手术资源利用率㊁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周期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而且科室和患者对于观察组的满意度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㊂结论:五常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对于手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帮助㊂关键词: 五常法; 手术室; 护理管理; 规范化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8.08.062 五常法是上世纪起源于日本企业当中的管理方法,其中包括了常组织㊁常整顿㊁常清洁㊁常规范和常自律5项基本的内容㊂此种管理方法的思路简单,通俗易懂,而且管理定位十分的明确,对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十分的重要㊂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优秀管理方法进入到了医院的管理当中,五常法也被应用到了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实践中㊂从具体的利用来看,五常法有效的提升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于资源的使用控制产生了较为有利的结果,所以本文就五常法的具体使用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5年6月之后,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采用了五常法的基本理念㊂在运用五常法基本理念之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措施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㊂为了对比分析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的具体效果,回顾分析了160例手术患者在具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表现㊂其中的80例患者是2015年9月~12月进行的手术,组成五常法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另外80例患者是2014年3月~2014年9月施行的手术,构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各方面无明显差异(P >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㊂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五常法护理管理㊂就具体的分析来看,五常法包括了5项基本的内容:(1)常组织:常组织是五常法管理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要避免凌乱,从而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㊂所以在具体的管理中,要从手术室的物㊁人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组织和控制,从而保证手术室的人㊁物和环境达到组织和谐的目的;(2)常整顿:所谓的常整顿主要指的是通过时常的整顿管理将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节约管理实践,快速使用所需物品的目的㊂在常整顿措施的执行中,一方面是要从护士的言行和技术方面进行规范性整顿,另一方面是要从手术物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联合的整顿;(3)常清洁:手术室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不同的病人携带的病菌又具有差异性,所以手术室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清洁,其会成为病毒传染的主要区域㊂所以在常清洁的理念指导线,管理人员时常进行手术室的清洁,这样,手术室的洁净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4)常规范:所谓的常规范一方面是管理者需要对手术室进行管理规范,这样整个管理工作的准则性以及标准性会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要时常进行自身的规范;(5)常自律:自律可以帮助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时常进行自律的强化有利于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㊂1.3 观察指标在对比分析当中,观察对比指标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护理管理质量指标,其中包括手术室资源利用率㊁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周期3项基本的内容;第二类是满意度指标,其中包含科室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㊂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数据的处理㊂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 <0.05为统计学有意义㊂2 结果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了综合比较,发现采用五常法进行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其手术室资源利用率㊁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周期都要明显的优于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㊂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㊂表1 两组护理管理数据对比组别例数资源利用率手术感染发生率手术时间周期提升观察组8077(96.25%)78(97.50%)80(100.00%)对照组8069(86.25%)66(82.50%)71(88.75%)从具体的对比分析来看,采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无论是在科室的满意程度上还是患者的满意率上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㊂㊃2421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31 N o .8 2018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组别例数科室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率患者满意率总项目满意项目满意率总项目满意项目满意率观察组801200116897.33%1500145296.80%对照组801200105487.83%1500134989.90%3 讨论医院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对于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医院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全新的㊁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探寻㊂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而从过去的管理资料分析来看,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管理措施的专业性利用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所以医院科室以及患者对于手术室管理的评价一直不是很高㊂在管理方法的总结和创新中,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发现五常法管理理念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在具体的管理中,五常法的基本管理理念可是得到广泛的应用㊂在五常法管理理念运用了一段时间后,管理人员将其管理效果和过去的管理效果资料进行了对比,发现无论是手术室资源利用率㊁手术感染率还是手术时间周期,采用五常法理念进行管理后其管理质量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㊂对比分析了医院科室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发现五常法管理所获得了满意度相比传统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说明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升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㊂另外,在具体的分析中发现,采用五常法的基本理念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整个手术室人员的管理积极性也有了显著的上升㊂总而言之就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当中,五常法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推广此种方法的现实意义突出㊂参 考 文 献1 徐贞珍,姚爱英,潘红,等.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180~1182.2 涂丽梅.五常法在门诊计生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医学信息旬刊,2013,26(8):551.3 胡丽珍,陶曙,张玲,等.引入 五常法 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实践及效果.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9):1319~1321.4 李春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5,24(13):111~112.5 郭永平.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医学信息,2016,29(30):28~29.6 黄天翊,五常法 在加强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7:148~149.7 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A p p l i c a t i o nE f f e c t o f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 i n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o fO p e r a t i n g Ro o m L i uX i n gw e i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Z h u m a d i a nN o .1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Z h u m a d i a n 4630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a n d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o f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o n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i n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M e t h o d s :B y u s i n g t h e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so f t h e 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e o p l e ,o b j e c t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h e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w a s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s oa s t os t a n d a r d i z e t h ew o r d s ,d e e d s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o f t h e n u r s e s i n t h e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t e x t i l e o f t h e s u r g i c a l o b je c t s ,a n d s o o n .F r o mt h i s ,a p r of e s s i o n a ln u r s i ng c r i t e r i o n w a sf o r m e d .I no r d e rt of u r th e rc o m p a r et h ee f f e c t so ft h e 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 ,t h e o b s e r v a t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e r e u s e d i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h i c hw a sm a n a g e db y t h e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w a s s u p e r i o r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n t e r m s o f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o f s u r g i c a l r e s o u r c e s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s u r g i c a l i n f e c t i o na n dt h eo pe r a t i o nt i m e p e r i o d .T h e s a t i sf a c t i o no f d e p a r t m e n t s a n d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g r o u p w a s a l s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i g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 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t h e w o r k i n g m e t h o d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w h i c h i s o f g r e a t h e l p t o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w o r k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a nd q u a l i t y o f t he o p e r a t i n g ro o m.K e y wo r d s 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n o r m a l i z a t i o n ㊃342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年第31卷第8期。
手术室护理配合中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目的研究与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中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该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五常法管理模式。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急救物品、仪器设备、器械准备、物品准备等完好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中应用五常法管理模式的价值显著,即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且还能促使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等均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手术室;护理配合;五常法管理模式;应用价值五常法起源于20世纪日本企业的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等[1]。
五常法管理方式简单有效,管理方法简洁明了,且是一种十分高效的管理方法,其能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错误,因而常被各种机构用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安全事故、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2]。
近些年,由于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而手术室护理配合也需向着专业化、规范化方法向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规范性[3-4]。
因此该文选取该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从而对手术室护理配合中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1~80岁,平均年龄为(40.12±10.18)岁。
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22~81岁,平均年龄为(41.23±10.27)岁。
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刘侠【摘要】目的对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2015年1-12月间设定为对照组,对其实施手术室常规管理,2016年1-12月间设定为观察组,在"五常法"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手术室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五常法"后,仪器、物品准备完好率较实施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补充物品、取用物品所需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医生对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较对照组发生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手术室管理过程中,五常法的应用可以使手术室管理人员的意识得到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也明显提升,使手术室服务品质得到保障,值得关注.【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8(015)006【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手术室管理;五常法;应用价值【作者】刘侠【作者单位】吉林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对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因手术的劳动强度、精神压力非常巨大,物品管理等细节方面会很容易被忽视,譬如说物品摆放不规整等,对手术操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物品规范化管理为核心的五常法,在医院手术室被逐渐广泛应用。
该次研究中,以对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探讨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的手术室管理工作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计选择32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从业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拥有护理职业资格证书。
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 20~51岁之间,平均(29.8±11.2)岁,工龄 1~27年,平均(6.2±1.7)年,研究对象学历为本科者11名,大专者15名,中专者6名。
运用“五常法”标准重症监护室治理的实践及成效【摘要】目的引入“五常法”治理,改善重症监护室环境,提高护理质量,制造平安、高效、合理的抢救及监护环境。
方式找出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用“五常法”理论增强标准治理。
结果改善了工作及抢救环境,提高了工作人员及病人的中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防范了医疗过失及纠纷。
结论“五常法”是有效的科学治理方式,实施易、生效快,值得推行。
【关键词】“五常法”;重症监护室;标准化治理“五常法”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标准、常清洁、常自律。
用来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效益,减少故障,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技术[1]。
为适应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全面实施标准化治理方式,自2005年1月将“五常法”运用到重症监护室的治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介绍如下。
1 重症监护室情形与存在问题一样情形重症监护室设有10张病床,护理人员18名,护工2名。
其中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10名。
年龄24~38岁,平均±岁。
承担脑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重症病人的监护工作。
存在问题(1)病种多,病情转变快、抢救病人急,护理工作量大,致使护理工作忙乱、无打算可行;(2)监护设备多、急救器材多、利用频繁,普遍存在用后不记录机械利历时刻、运转情形,显现问题漏交接、不能及时维修;(3)经常使用物品、急救药品规格多,品种多,利用后不及时补充,无定量基数,无明显标示;(4)无菌物品未分类放置,凌乱无序,未执行定置定量,先进先出的原那么,柜门不透明,取用不方便;(5)医护办公室及医治室拥堵、物品放置杂乱、个人物品过量,清洁区、污染区未明显分开。
2 方式及内容方式成立“五常法”辅导小组护士长组织人员搜集及查阅有关资料,学习“五常法”治理有关内容,对全科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培训率达100%,强调实行“五常法”治理的重要性,通过成立较完善的、系统的质量治理体系,来改良工作和生活环境,改良人们的思维进程[2],增进护理标准化治理。
“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7-12-26T14:20:30.3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作者:安改红崔桂香李风霞
[导读] 将“五常法”运用到手术室各方面质量的监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满意度[3]。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研究“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作用。
方法:在医院中手术室中使用“五常法”对手术室内的高危因素进行防控,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的检查结果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检测之后,发现使用了“五常法”的手术室空气质量、手卫生和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五常法”之前;手术室内物品的清洁度、灭菌性和紫外线灯的照明强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了“五常法”的手术室在病毒传染和细菌滋生等方面有明显预防和控制效果,对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很大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五常法;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随着医院竞争力的不断加大,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是医院获得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五常法”是一种提高环境质量的技术,主要内容有常组织、常清洁、常规范、常整顿和常自律。
将“五常法”应用到医院手术室管理中能够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县市级“二甲”医院,拥有180张住院床位和每年大约有1420台手术,手术室内有麻醉师5名,护理人员6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职称5名,护士4名。
接台的手术多,手术室和相关器械使用频繁。
在2013年3月~2014年5月间对手术室进行检测,空气菌落超标2个月,手术室内的器械清洁不干净,消毒剂超过使用期限,部分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洗手程序,臭氧消毒机的功能不稳定。
1.2方法
我院在2014年5月起使用“五常法”,开展手术室“五常法”管理,成立专门的“五常法监管部门”,全面落实五常法管理,对手术室内的所有器械、制剂和医疗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检测,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和安全性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开感染率[1]。
1.3 感染监测
“五常法监管部门”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手术室内的空气、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液、灭菌器和紫外线探照灯的照明强度以及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
1.4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标准差(`x±s)表示,组间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的手术室监测结果比较
3.讨论
五常法又称5s,在手术室中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和常自律。
常组织是对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秦和概况,以手术室院感规章制度为标准,规范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态度,加强手术室的物品管理,组织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学习物品归类和设备消毒,控制手术参观人员数量;常整顿是对消毒灭菌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检查手术室中各种物品的有效时间,超期的物品或者制剂不能继续使用;常规范是对常组织和常整顿等工作进行规范,促进常组织与常整顿工作的连续性;常清洁是做好医院手术室清洁卫生工作,在根源上解决手术室院感问题,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室中的所用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常备消毒液,保证消毒液质量;常自律
要求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能够拥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人员应该保持自律的工作作风。
“五常法”对手术室院感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将“五常法”运用到手术室各方面质量的监测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满意度[3]。
参考文献:
[1]罗飞霞.“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11):180-182.
[2]楼建红.“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0-71.
[3]许敏,毛丽,兰萍等."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46-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