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音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0.70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 语音概说第一节 语音和语音学一、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声音。
二、什么是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体系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说明语音的性质,内部结构和单位,语音的分类和组合,语音的产生、变化及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由气息振动发音器官产生声波,经过共鸣器官扩大和美化传入人耳。
我们要分析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方面考虑。
(一)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它取决于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和快慢。
我们还可以从物体的形态来区别物体发音的高低。
一般说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直接影响物体发音的高低。
一般来说,成年男子声带长厚,声音低,声波频率大约在80-200赫兹之间;成年女子声带相对短薄,声音高,声波频率可高达400赫兹左右。
(二)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也有人称之为“音量”。
音强取决于一定时间内发音体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也就是空气质点在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量。
计算单位是分贝(dB)。
从发音上看,同一个人语音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
(三)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也有人称“音值”。
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的久暂。
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振动时间短,声音就短。
(四)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和特色,也叫“音质”。
它反映了每个人不同的声音品质和色彩,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基本特征。
音色的差别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的不同,或者说是声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才造成不同的音色。
形成不同音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从生理上看,人类能够发音是因为呼吸器官所产生的气流在发音器官通过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动作配合而发出的,发音器官的生理活动决定了语音又具有生理性质。
人类发音时,肺里的气流经过气管振动声带发出声音,到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得到扩大和美化。
第一章语音Ⅰ.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和语音学1.语音才是语言最根本的物质材料。
二、语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2.(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于音高的不同造成的,出现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性特征就是高、升、低、降。
(2)音强:指声音的强调,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在普通话中的句子语调中重音起着重要最用,影响含义。
注意音强与声音的响度不一样。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久暂。
在汉语普通话轻声音节中,音长短起主要作用。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声音的品质,也叫音质,它取决于声波振动形式的不同。
影响因素,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生理性质图(三)社会性质1.从语音和意义的结合看:约定俗成的2.从语音的系统性看: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语音的社会性质是音位学、音系学的理论基础。
三、语音的基本概念(一)音素1.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而形成的音。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见书表格P27)(二)音节1.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2.普通话的音节都是开头音量强,末尾音量弱。
(三)声母、韵母、声调1.声母指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不以复印开头的叫做零声母。
2.韵母指的是声母后面的部分,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3.声调指的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
(四)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1.记音符号的发展①古代在魏晋南北朝以前采用读若和直音方法②东汉末年梵文佛经传入,我国出现第一种拼音方案——反切法,上字定声,下字定韵③民国注音之字母④汉语拼音方案:A新中国成立前:拉丁字母——北拉,罗马字母——国语;之后汉语拼音方案,1956年拟定草案,1957国务院通过,1958 人大批准通过B汉语拼音方案作用:给汉字注音,做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语音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语音学概述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科学,它主要包括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三个方面。
语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音位学、声音学和韵律学。
音位学主要研究语音结构和系统,声音学主要研究语音的物理特性,韵律学主要研究语音的时间结构和声调。
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通过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带是位于声门内的一对薄而柔韧的膜状肌肉组织。
当呼吸的气流通过声门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伸缩程度和张力大小决定的。
声带的振动分为开放式振动和封闭式振动。
开放式振动时,声带张开,在声带两侧的声门空间形成一个狭窄的气流通道,气流通过此处的速度加快,声带会因气流拉动而振动。
而封闭式振动时,声带相互紧贴,声门消失,呼吸气流无法通过,声带不振动。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两种形式。
在空气传播中,声音会通过空气的震动传播到听者的耳中。
在固体传播中,声音会通过地面、建筑物等物体传播到听者的耳中。
声音的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声音的频率、振幅、速度等。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振幅不同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衰减程度不同,传播速度的快慢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距离和清晰度。
四、声音的感知声音的感知是指听者接收、理解和解释声音的过程。
听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神经系统。
当声音进入外耳时,外耳会将声音振动传送给中耳,中耳内的鼓膜会因声音振动而振动,进而传达给内耳。
内耳内的耳蜗含有感觉器官,它能够对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时长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系统,最终被大脑接收和解释。
听者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听觉系统的健康状况、声音的特征和环境噪声等。
五、语音知识点归纳1. 语音的基本元素语音的基本元素包括辅音、元音和声调。
辅音指在发音过程中,发音器官之间发生相互接触或者阻碍气流,产生激动时的声音。
元音指在发音过程中,不同的舌位和唇位形成的声音。
第一章语音学常识第一节语音的性质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的交际功能主要是借助语音实现的。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的意义的声音。
因此,它是语言的物质的外壳。
一、语音和语音学1.语音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形式,任何语言的词汇、语法只有和语音形式相结合,才能成为可感知的语言。
没有语音的人类社会极其罕见。
语音与自然界的声音是不同的,与动物的鸣叫也不一样,它有确定的单位和意义。
2.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和变化规律等语音知识和语音理论及其实际运用的科学。
语音学从不同的角度又可以分为:生物语音学、物理语音学、实验语音学、听觉语音学、音位学等。
从方法、范围、材料上可分为:描写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普通语音学、比较语音学等。
3.语音学的功用1)学习语音学可以提高我们听音、记音、发音、辨音、析音的能力。
如“买、卖”声调不同,“肚子饱了,兔子跑了”声母送气、不送气的不同。
掌握语音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学习普通话,一些方言区的人掌握了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就可以较好地分辨下列词语:政权 赠言长处 藏醋山少 三嫂贫民 平明根本 耕绷增光 争光重来 从来试点 四点2)语音学对方言研究、音韵研究、文字改革、语言教学和语文教学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方言研究不仅有助于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而且对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史的研究也有重大的意义。
音韵学是语音学的一个特殊部分,是研究语音的发展变化、语音结构、分类等的学问,我国传统的研究方法不科学,以阴阳、虚实、洪细、一等、二等来述说,或以木石之音来比附,弄得玄而又玄,现以科学的语音方法来研究,比过去科学多了。
文字改革中的简化汉字的方法有时另造形声字,也需要语音学的知识。
如:驚——惊、懼——惧、懮——忧等,同音假借:醜——丑、麺——面、榖——谷等。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需要音位学知识,如:“i”代替三个音位,21个声母的排列顺序也要语音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