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 格式:docx
- 大小:125.47 KB
- 文档页数:105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讨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社会背景。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基本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想法、情感和信息。
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探讨语音的发音、音素、音位等内容。
语音学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其异同,探讨语音的共性规律。
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组织规律的学科。
语法研究语言中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句子的结构、语法规则等内容。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特点,语法结构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
语义学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和符号关系的学科。
语义学关注词语、句子、篇章等级别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语义学讨论语言中词汇的意义、句子的真值条件、逻辑关系等内容。
语用学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交际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学科。
语用学关注言语行为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效果,研究言语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互动方式。
语言与社会
语言学也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功能和影响。
语言反映了社会关系、身份认同、权力结构等方面,语言使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语言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的功能、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语言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言语交流和沟通的规律。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1. “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2. “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3. “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4. “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5. “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6. “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
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7. “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8. “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9. “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0. “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1. “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12. “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3. “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 “音位的区别特征”。
自考本科语言学概论一、语言和语言学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基本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对语言的研究、理解、分析和应用。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旨在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演变。
二、语言的性质和类型语言的性质包括社会性、符号性、系统性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际的工具,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象征性、概括性和抽象性。
此外,语言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
语言的类型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大类。
自然语言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人工语言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人为创造的语言,如计算机编程语言、数学符号等。
三、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
语音由声音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等因素构成,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强、音长等,生理属性包括声带、口腔等器官的运动方式。
四、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语汇包括词汇和词法两个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词法是研究词汇的构成、变化和用法的科学,包括词的构造、词类和词义等。
五、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是研究句子结构的科学。
语法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
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包括句子的构造和变化等。
语义是研究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科学,包括词义和语境等。
语用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理解等。
六、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语义是语言表达的内容,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信息。
语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
词汇意义是指词语所表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如名词表示事物,动词表示动作等。
语法意义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关系,如主语表示动作的主体,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等。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1.1 什么是语言“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首先表现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说话”或者说人与人之间“口头交际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互相交替着“说”和“听”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1.2口语和书面语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和口语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但是应该看到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研究语言首先应该研究口语,并且当口语和书面语在某些方面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一般以口语为主。
但是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唯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1.3语言和民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名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多数人会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社会群体”。
所谓“民族国家”是指这些新兴国家大多数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的现象,这些国家大多数是以单一民族、单一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德国等等。
他们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就是所谓“相互理解程度”【错误】:互相能理解的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方言,互相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
实际上只能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再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处理。
1.4语言和种族绝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全世界从生理的角度上能确定的种族为数不多,如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哈密特人种,尼格罗人种等有限的几种,但是语言而言,即使只算“语系”而不算下属的具体“语言”至少也有一二十种语系。
1、5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语言研究语言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导论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语言的科学。
(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任务: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
交际工具二、语言学的历史(代表人物、著作)语文学(公元前4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转换生成语言学(1957年)1、语文学:中国许慎《说文解字》、希腊:迪奥尼修斯《希腊语法》、 2、历史比较语言学:先驱英国学者威廉·琼斯奠基人是德国语言学家格林、葆朴、丹麦的拉斯克发展德国施莱歇尔(AugustSchleicher)顶峰德国的青年语法学派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普通语言学符号学4、转换生成语言学:诺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57年《句法结构》三、语言学的分类1、应用语言学2、理论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 { 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第一章一、语言的功能(论述题)1、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基础性。
基础性指任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2)广泛性。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最广泛,其他符号一般在特定范围表达特定的意义。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
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
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
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3、语言具有文化功能1)、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3)、语言本身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足迹4)、学习语言,必须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论述题)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语言: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言语: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1、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1.语言迁移: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语言迁移。
2.音位: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3.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产生以后才出现的语言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4.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音标,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能够比较精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方法。
音节结构可氛围V、C-V、V-C、C-V-C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
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i](一)、[t‘i](题)、[an](安)、[t‘an](谈)等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3.义项: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是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确定的。
例如,“凉”既可以表示“温度低”,也可以表示“灰心或失望”,因而是两个义项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反应”学说影响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听说法基本上不使用本族语教学,不大进行语言对比,一般也不讲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掌握一种母语,特别是儿童掌握自己母语的过程。
2.双语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借词:是指音和义都是借自外语词,又叫外来词。
4.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1.区别特征: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言特征叫区别特征。
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辩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1、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言语具有个人性,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是社会的惯例,言语是个人的表现(2)言语具有无限性,语言具有有限性(3)言语具有现实性,语言具有潜在性;言语是外在的表现,语言是内在的本质(4)言语具有变异性或变易性,而语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联系:语言和言语是紧密联系而且互为前提的,语言是言语的工具,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和所产生的结果。
要使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而语言能够存在,必须有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成分和言语成分,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语言是本质,言语是它的体现。
3、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4、语言的基本功能(1)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全民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2)语言是思维工具: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不是思维、认知的唯一工具(3)语言是信息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4)其他功能:标志、审美娱乐、心理调节、智力开发5、组合关系任何语言单位都必须出现在语流中,也就是说必须同别的语言单位组合在一起产生各种关系。
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6、聚合关系组合体中各个单位往往可以为其他单位替换,这些可以通过联想、进行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7、语音四要素(1)音高: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震动的频率。
(2)音强:又叫音重,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取决于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3)音长:指声音延续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又叫音色、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特色,是每种声音个体特征的体现,主要取决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
8、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完整版<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一识记内容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2书面语:文字出现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6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7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8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10理论语言学: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11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1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二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答:书面语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是那些口语所特有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口气和语调用书面的文字语言来描述出来的成分,也就是书面语补上的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用二者的一致性来分析可以用公式理解:口语的基本语言成分=书面语的基本语言成分+用书面描写的口语非语言成分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原因: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答:语言客观存在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那样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研究对象长期不确定不明确,或者研究对象太杂,范围太宽,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6语言和言语的区别?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语言”就有内在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语言=言语活动-言语,言语带着个人性,语言带着社会性7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答:无法把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分开:声音离开了意义就不再是语音的声音,意义离开了声音也就不再是语言的意义,而且声音和所表示的意义一旦分开,语言符号也就不存在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语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答: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了,也就从根本上丧失柴交际工具的作用9语言符号的可变性?一方面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细微的偏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时间的推移,细微的偏离积累成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人口的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变,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书面语的产生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内部的阶层和行业等等的分化,都必然会引起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10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是一个人和人之间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系统,而人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系统也必然是非常复杂的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的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不同单位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11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答: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有明显差异的,其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几乎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语法子系统的系统性也很强,但比语音系统稍差一些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进行语言的发音时态的变换等等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均有这样的规律12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答:系统性还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对的封闭性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系统13语言系统的层次性?答:语言的出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语言的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大小依次为:语速—词—短语—句子,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组合成语篇,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14组合关系的含义?答: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部分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上15聚合关系的含义?答: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16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聚合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在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又体现为聚合关系的线性序列17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包括的内容有: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本体的语音语法语汇语义和文字的一般规律,不同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共性和特性等等18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任何一门应用语言学都有自己的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结合具体应用领域的需要而形成的,是主要性质主要研究领域:1最早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2实验语音学,是现代通讯领域应用语音学的理论和成果改进通讯质量和效能的体现3计算机的广泛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等结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的新的应用语言学4也可用来侦破刑事案件19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古代的语言本体研究?不论中外,古代哲学家都把对语言的哲学思辩作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后世语法研究的基础中国人则对语义文字音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都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即使今天看来也是真正的语言学研究20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几个阶段:1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一些学者懂得的语言和了解的语言大大增多2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纷纷搜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有人发现欧亚两洲语言有明显相似之处,并开始加以比较研究,后来语言学吸收近代生理学和声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并运用其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语言之间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3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21普通语言学的产生?答:由于语言学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更多的语言的认识,就有可能产生关于“语言”的一般理论或者说普遍理论,这就是现在的“普通语言学”22索绪尔的主要贡献?主要贡献在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23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也就越来越显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就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24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素材诗律学修辞学文章学更跟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分不开的在基础科段,语言和文学是不分家的25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答:中国甲骨文和金文的辨认全靠汉代语言学家许慎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说文解字》,而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则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古埃及的文字没人能认读,后来语言学家解读了在一块石碑上刻下的这种文字和古希腊文对照的铭文,才解开了古埃及文字之谜,美洲玛雅文字的解读则揭开了欧洲人来美洲以前印第安人历史的神秘面纱26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答:确定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民族语言规范化,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补课27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是对语言文字资料的处理一方面是现有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三思考内容1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答: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客观形式,客观存在形式有两种:一利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一种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书面语一言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答: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有口语和书面语2)不同的人说同一个句子时各有不同,有个人特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说同一句话也不能完全相同3)书面语也有个人特点4)语言学家研究的是经过主观的在不同程度上已经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5)所以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不同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是语言的第一种客观存在形式,而书面语是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的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大多语言只有口语,并不存在书面语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就成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民族又突破了语言作为标志的现象,这样看来,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5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相互理解程度”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所采用的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即他们认为: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主张: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单凭“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依据语言结构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即可能会把本属于同一民族但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所使用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当作不同的“语言”,从而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2客观上,在有些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话”,按照“相互理解程度”的理论,这些居民说的“话”应为一种语言,因而他们也应属于一个民族这样推论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的3实际上,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并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区分“语言”和“方言”才是正确和可行的处理方式6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答:区别语言和言语是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所必须的,区别语言和言语可以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并把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一致的出均植系统的范围内,而使语言学回到本体研究部分,从而提高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7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有一个根本特性,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8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使语言系统的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个语流的各个部分之间就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相互影响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9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答:1对语言的观察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依据的素材不同等因素会造成语言学存在着不同的理论2即使以上都相同,但由于时代的不同,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态度等等主观因素不同,结论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3客观语言是浑然一体的,并和参与交际的各方周围的社会环境等等是分不开的语言学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现有的研究手段对研究现象加以切割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4作为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永远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10语言学研究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角度?1)着眼于语言的“本体”,也就是重点研究语音语法语汇语义等语言系统内部结构规律:2)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重点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3)着眼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4)还可以是别的角度,如哲学角度或其他角度(5)多角度研究可以促进语言学繁荣第二章语音一识记内容1语音: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栽体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3振幅: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的偏移4频率:发音体在每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5音高:声音的高低,由频率有大小决定6音强:声音的强弱,由振幅的大小决定7音长:声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8音质: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又叫音色,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9响度:指人们听觉上所感到的声音的强弱10基音:在复合声波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出的音叫“基音”11陪音:复合波中除去基音外,由其他振动发出的声音叫陪音12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则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13噪音:如果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就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就是噪音14语音的生理基础: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协同动作而产生的,人的发音器官及其运动是“语音的生理基础”,决定着语音的生理特征15声门: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音声门,两块杓状软骨之间的空隙叫气声门,合称为声门16齿龈:紧靠上齿的凸起的部分17硬腭:上腭前面凹进去的部分18软腭:上腭后面比较柔软的部分19舌叶:舌头自然平伸时,与齿龈相对的部分20舌面:舌叶后面的部分21舌根:与软腭相对的部分是舌面后,叫舌根22口音:当软腭和小舌向后上升并抵住喉壁时,通向鼻腔的通道被堵塞,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23鼻音:气流完全从鼻腔呼出时发出的音24鼻化音:气流同时从口鼻腔呼出时发出的音25主动的发音器官:能够活动的发音器官,如唇舌头软腭等26被动的发音器官:不能活动的发音器官,如上齿齿龈硬腭等二领会:1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1)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2)语言借助声音这种可以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无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收辨别和理解3)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说话人则听觉器官接收到的这些声音来辨别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借助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4)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2语音和一般声音的本质区别?: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所以风声雨声等不是语音2语音必然负载一定的意义咳嗽打喃喃的声音是人的,不是语音3)语音负载的意义应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即使几个人把咳嗽的声音约定为“有人来了”,仍不是语音,因为它没有经过社会的约定俗成而成为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要素3音高与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的关系?1音高与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有关相对而言,大的长的粗的厚的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也低:小的短的细的薄的紧的发音体振动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也高2)语音的高低和人类声带的长短松紧有关一般而言,妇女和儿童的声带较短较薄,声音就高一些:成年男子声带较长较厚,声音就低一些同一个人的声音的高低变化,靠控制声带的松紧调节4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答:音高变化在语言中有重要作用在汉语等声调语言中,音节内的音高变化可以构成区别意义的声调句子的语调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而任何语言的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都是音高变化5音强与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关系?答: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振幅的大小振幅的大小决定于使发音体的外力的大小外力大,振幅就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用力的程度和气流量的大小,说话时比较用力,呼出的气流量比较大,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强,反之,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弱6音强响度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答:指人们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不一定一致实验证明,一个强度大的声音听起来不一定比一个强度较小的音更响亮除了音强外,音高等因素也会对响度产生影响7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答: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英语俄语等西方语言的词重音,汉语的轻声都与音强的变化有关比如英语中的content是名词,意思是内容Content是形容词,意思是满意的利用音强位置的变化来区别不同的词汉语中精神第二个字读轻声,是形容词,是活跃,有生气的意思如果第二个字不读轻声,是名词,指人的思想品德宗旨的意思8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答: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和一些汉语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英语中的feel感觉,与fill填充汉语广州话中的三与心都是利用音长变化来区别意义的9对语言说来说,重要的,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是相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这是因为,以音高为例,在读诗这个字时,妇女和儿童的绝对音高比成年男子高,但只要相对是高而平的调子,就不会使人听成‘实史式“,读同一个字时,同一个人提高噪门或压低嗓门绝对音高不同但相对音高没变别人也不会听错音强音长也是如此10音质的性质?音质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是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声波形式决定于基音和陪音的配比关系由于陪音的数量频率和振幅的不同,以及它们和基音在频率振幅等方面配比关系的不同,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声波形式,,从而产生千差万别的音质11乐音和噪音的区别?1)发音体不同乐音的发音体是声带,噪音的发音体是参与发音的有关部位2)声波形式不同乐音的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成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声波形式有规则,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噪音的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之间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声波形式没有规则,杂乱无章3)听感不同乐音听起来和谐悦耳,噪音听起来嘈杂刺耳12音质与发音体发音方法以及共鸣器的形状之间的关系?答: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如敲打木板和敲打金属,发出的声音音质就不同发音方法不同,音质就不同,如小提琴上的同一要弦,用弓拉和用手弹,发出的声音音质就不同:共鸣器的形。
一、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2、索绪尔: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提出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的对象。
3、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4、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5、词/句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主谓、述宾(动宾)、偏正、联合、述补6、语法演变的三大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规律性7、汉语七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8、我国境内的语系: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个语系。
9、汉藏语系:汉、藏缅、侗台、苗瑤四个语族。
10、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名词解释(每空3分,共15分)1、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形式,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可以被听觉器官接受并理解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位:在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3、区别特征: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作用的语音特征。
4、语义:指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5、多义词: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
6、语法:语言是有规则的;语法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的规则;对语法本身构造的研究,即语言学。
7、语法的范畴: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
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彼此有同缘关系的语言。
9、语言联盟: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结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三、分析题(每空10分,共20分)1、用国际音标标写诗句东风破旱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2、语流音变的类型同化现象: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比方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p h/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第一篇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的本质一、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和说话语言不同于说话。
语言是从话语中抽象出来的一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则,而说话或话语则是运用语言"生产"出来的"产品"。
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
2.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全民共同使用。
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
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认识现实的过程。
思维离不开语言。
2.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3.关于聋哑人的思维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4.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二、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符号甲能代表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二)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的。
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
(三)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比如能制造劳动工具的动物,汉语叫人rén(人),维吾尔语叫adem,英语叫man。
所以马克思说:“物的名称,对于物的性质,全然是外在的。
”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2.线条性语言符号是由发音器官发出的一个一个的声音。
这一连串的语音在同一说话时间里,始终是而且只能是以一根线的形式伸展开来,即一个声音接着一个声音相继出现,好像一条锁链一环扣一环,而不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
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语言学概论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语言学概论》讲义提纲导言一、语言学的性质、特点(一)语言学的性质1、性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对象: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3、任务: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二)语言学的特点1、研究的领域广2、与多种学科交叉举例二、语言学的发展过程(简介)有关语言学史方面的内容可参看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赵世开着《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H·A·堪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等。
(一)传统语文学:(传统)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
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1)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①训诂学(主要是解释词义)《尔雅》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
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着。
《尔雅》今本共19篇。
开头3篇是汇集当时古书中的同义词,用当时较通用的一个词(字)去解释。
其后的16篇是按词义分类,分别解释。
类似于今天的类义词典。
《尔雅》不仅成为后来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重要着作,也是辞典学、词义分类学和类书的开山之作。
扬雄《方言》(西汉末)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着作,今存13卷。
《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
《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的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人树立了优良传统。
②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及意义)许慎《说文解字》(东汉)是我国第一部最完备的字书。
原书本文14卷,叙目1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共30卷。
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
解说部分共133,441字。
书中所收文字以小篆为主,而把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
字的注释,一般先讲字义,再讲形体构造及读音。
依据当时已通行的“六书”为理论基础去解释每个字。
《说文解字》第一次把汉字(小篆)按形体构造分出偏旁,首次把汉字按部件拆开;首创部首编排法,是汉字检索的一大发明。
《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经典着作,同时也是一部字典、辞典、字源、语源、语法规范的综合性的着作,对后来的文字研究有奠基意义。
③音韵学(研究汉字读音及其发展)三国魏朝李登撰写的《声类》是我国见于记载的最早的韵书,据说此书约唐代中叶后佚失。
全书共10卷,收字11,520。
《声类》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类,注音用反切法,并附有简略释义。
陆法言《切韵》(隋)隋朝陆法言等人编着的《切韵》是音韵学中最重要的着作之一,可以说它是唐宋韵书的始祖。
《切韵》全书共5卷,收字11,500个,原书已经失传。
据唐朝写本韵书考订的《切韵》总共分193韵,分韵的标准除了韵母本身的差别外,还考虑到声调因素,同一个韵母声调不同也分成不同的韵。
193韵的分配是: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
《切韵》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
而其归纳的语音体系,经《唐韵》、《广韵》、《集韵》等等一脉相承地增补,一直是官方承认的正统。
陈彭年《广韵》(北宋)宋朝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编撰《广韵》,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增广修订《切韵》、《唐韵》而成,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
《广韵》收单字26,194字,为唐以前音韵、文字、训诂之总汇。
全书共206韵,分为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每个大韵之内又分为若干个小韵(即同音字组),每个小韵的首字注释之末注有反切及该小韵所收字的字数统计。
全书约有3,790个小韵,即3,790组反切。
所收的26,194字均有注释。
《广韵》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了中古(从南北朝到宋末)的语音系统,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也是研究汉语语音的最重要工具书。
(2)印度传统语文学《吠陀》(Veda)(前十五世纪、梵文)巴尼尼(Pānini)《梵语语法》(又称《八书》,约成书于前四世纪。
它对梵语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总结出3996条规则,提出了词类、词根、词缀、词尾、元音、唇音等概念。
)(3)古希腊-罗马传统语文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士多德等对语言问题的争论保留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的《对话录》中。
柏拉图在《克拉底洛篇》中主张名称是由事物决定的,就是说名称与事物是有本质联系的,他是个本质派。
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个坚定的约定派,他主张名称由习惯决定,就是说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是人为的。
这场论争持续了很多年。
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将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类,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亚历士多德将词分为“名词”、“用词”和“系词”三类,并提出了“格”和“性”的概念。
后来,亚历士多德学派进一步提出“八品词”概念,即将词分为静词、动词、冠词、代词、前置词、副词、系词和连接词。
(古希腊)第欧尼斯·特拉克斯《希腊语法》(约前三世纪)该书是研究希腊语法的第一本着作,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书中将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
这种分类沿用了近千年。
(古罗马)罗瓦《论拉丁语》(前一世纪)该书是罗马时期语法研究的代表作。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同时采用历史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历史比较法)来研究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语言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所谓历史比较法就是把相近似的语言或方言互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借以确定它们的共同来源和历史发展的一种方法。
(岑麒祥语)欧洲的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近千年的历史时期。
中世纪语言研究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拉丁语成为唯一被研究的语言,拉丁语作为科学和天主教教堂的用语已成为死语,只在书面交际中使用。
同时,由于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圣经》被译成各种文字,这使人们注意到拉丁语以外的所谓“世俗语言”。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大大提高了欧洲各民族的自觉程度。
拉丁语的地位不断下降,活的语言一步一步地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用“俗语”写作的人越来越多,研究各民族活语言的学者也逐渐多起来,各国的经验语法相继诞生。
例如:《德语语法》(1451);《匈牙利语法》(1539,埃尔德希着,);《法兰西语法》(1562,拉米伊);《斯拉夫语法》(1648,西莫特利斯着);《英语语法》(1653,乌尔利斯);《斯洛文语语法》(1656,齐扎尼)。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非希腊罗马传统的语法分析,如:阿拉伯语语法、希伯来语语法、秘鲁语法、巴西语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多明我会(拉丁名 Ordo Dominicanorum,又译为道明会,亦称“布道兄弟会”。
会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称为“黑衣修士”,以区别于方济各会的“灰衣修士”,加尔默罗会的“白衣修士”。
天主教托钵修会的主要派别之一。
)教士胡安·柯伯(Juan Cobo)于1592——1593年间写了一本《汉语语法》,这是迄今发现记录在案的最早的汉语语法着作,可惜未能保存下来。
1682年,该会教士瓦罗(Francisco Varo)用西班牙文撰写成《华语官话语法》,后由其学生石振铎于1703年用木板刻印发行,这是第一本得以传世的汉语语法着作1。
17世纪在法国就出现了以阿尔诺()和朗斯洛()为代表的普遍惟理语法学派,也叫“波瓦雅语法”。
其代表作为《普遍惟理语法》,是在巴黎郊区的波瓦雅(Port—Royal)修道院里编成的。
全书约为四万字,于1660年出版。
这是一部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着,其特点是注重语言结构的共性。
他们认为语法的基础是人类的理性思维,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主义”。
17、18世纪欧洲学者对语言起源和普遍语言(哲学语言)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当时的一些大哲学家,如:培根、笛卡儿、洛克、莱布尼兹、孔狄亚克、卢梭、赫尔德等人在探讨知识起源的问题时都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
笛卡儿、莱布尼兹、法国的梅桑纳、英国的达尔格奴斯、威尔斯金都对“普遍语言”的问题感兴趣,他们都曾提出要创造一种语言,使它同数学一样通行于世界。
这种设想后来在柴门霍夫等人创造的世界语(Esperanto)和其他国际辅助语方案中得到了实现。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1767—1835)研究过巴斯克语、美洲语言、埃及语言、梵语、汉语、日语等,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的着作《论爪哇岛的卡维语》在他去世后才刊行,其中的前言《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洪堡特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实体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行动”,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
他说,民族语言具有本民族的精神特征,用特殊方式来实现本民族关于语言的理想。
语言有比较完善的和比较不完善的,但是“即使是最野蛮的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或轻视,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的能力的表现”。
洪堡特把世界语言(除汉语外)分为屈折语、粘着语和综合语三种,但是他说一切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三种成分。
他认为梵语每一个词都结构紧密,是最发达的语言;汉语虽然在单词方面没有语法形式,却给人以深刻的庄严感。
1785年,在印度东印度公司工作的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发表了论文《梵语与欧洲语的关系》,他认为:古代梵语和欧洲古代的许多语言在语法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并推断这些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历史来源。
琼斯的论文拉开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1808年,德国诗人史勒格尔(Schlegel)在他的《论印度人的语言与智慧》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他认为:欧洲的许多语言间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另外,1811年,俄罗斯出版了一本未署名的小册子《论梵语和俄语的相似》。
这些文章的发表,虽然没有使历史比较语言学真正形成,但它们告诉人们,语言研究并不仅仅是用来解释意义,进行外语教学的,语言本身也大有学问。
19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标志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德国的格里木()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1814年,拉斯克在他的论文《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1818年出版)中,研究了日耳曼语,认为它们跟斯拉夫语同出于一个“原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