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声与教师的嗓音保护共83页
- 格式:ppt
- 大小:8.87 MB
- 文档页数:42
论职业教师的嗓音与嗓音保护嗓音是教师完成职业任务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形象传播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患嗓音病的比例居高不下,嗓音病不仅影响了教师口语的表达效果,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还危害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因此,我们要了解嗓子的生理特点、发声原理,并在平时注意爱护嗓子。
而作为教师更要注重课前准备、课后护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和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一、发声生理在全面讲述嗓音保护前,我们必须对声带生理构造以及发声原理有一个初步认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
1.发声器官的结构通俗的比喻,我们可以把人的嗓子比作一把乐器,而且是比世界上任何乐器都要敏感、细腻、独特和无与伦比的乐器。
一般来说,乐器结构主要有三部分: 动力部分、振动部分和共鸣部分。
如二胡的琴弓是动力部分,琴弦是振动部分,琴筒是共鸣部分。
在人的发声器官中,呼吸器官(包括肺、横隔膜和腹肌)属于动力部分,喉部声带属于振动部分,口腔、咽腔和鼻腔属于共鸣部分。
2.声音的特性从声学上来说,声音有四个特性: 音高、音强、音色和音值。
(1)音高。
大家都知道,声音是弹性物体机械振动的传播,音高是由物体振动次数多少决定的,振动次数越多,音就越高。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人的发音总音域频率在64~1024Hz,约四个八度。
就一个人的音域而言,一般就是两个八度,好嗓子两个半八度左右。
人的声带发声和音高关系是:声带长、厚和张力低,则发声音调低;声带短、薄和张力强,则发声音调高。
(2)音强。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源振动振幅大小决定的。
声学上用声压级来表示,单位为分贝(dB)。
人耳刚刚能听到声音的强度声压级定为零分贝。
声音加强到振耳发痛时声压级为120分贝。
人声的强弱,首先与气息有关。
气息强,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就弱。
其次,音强与共鸣腔有关。
共鸣腔越大,腔体结构质地越硬,则声音越强。
以口腔为例,嘴张得越大,口腔肌肉绷得越紧,则声音越响。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旨在提高发音质量、减少声音疲劳并增强声音的持久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是良好发声的基础。
教师需要学会腹式呼吸,通过放松腹部肌肉来吸气,然后通过控制腹部肌肉来呼气。
这样可使气息更加均匀,有助于提高发音的清晰度和持久性。
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部、唇部、下巴和喉咙等部位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绕口令、朗读诗歌、模拟讲话等方式来锻炼这些部位,以改善发音和语言流畅度。
声乐训练:通过学习和练习歌唱,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气息控制和发音技巧。
声乐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嗓音的音色和表现力,还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教学能力。
要保持教师嗓音的优良状态,以下是一些关键部位的保养建议:喉部:保持喉部放松,避免过度用嗓。
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适当的语调、音量和合适的说话方式来降低声带压力。
口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洁牙。
练习打开口腔、抬起软腭等有助于改善发音的动作。
鼻子:注意鼻腔清洁,避免鼻音过重。
教师可以通过捏鼻翼、按摩鼻梁等方式来保持鼻腔通畅。
唱歌技巧对于教师嗓音保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唱歌技巧和方法:音域拓展: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假声、混合声等方法来拓展自己的音域,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地传达教学信息。
声音控制:教师在唱歌时需要注意控制声音的力度和音色,通过练习轻唱、弱唱等方式来保护声带,避免声音疲劳。
呼吸运用:唱歌时需要合理运用气息,练习气息控制和呼吸技巧,从而更好地支持发声。
表情放松:教师需要保持放松的面部表情,尤其是喉咙部分的肌肉,以减轻声音紧张和喉咙疲劳。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护教师嗓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呼吸训练、发音器官训练和声乐训练等方法,教师可以学会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声音;通过保养措施和唱歌技巧的学习,教师可以保持嗓音的良好状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发声训练和保养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传道授业。
124科学的发声方式对教师嗓音保健的研究史丽萍(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甘肃 平凉 744000)摘 要: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以嗓音为载体借助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嗓音的好坏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
教师在工作中几乎每一刻都离不开使用嗓子。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合理用嗓,用科学的发声方式,让教师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说课,有益身心健康,确保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据调查,教师是患嗓音疾病的高风险职业,当前我国约有65%的教师由于多种原因患上了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咽喉粘膜充血、水肿和炎症等嗓音疾病,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这一事实应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探析当前教师学会科学发声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进行了一定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科学的发声方式;习惯养成;重要性一、正确科学的发声方式(一)丹田式呼吸方式人们在说话和别人交谈时,大多采用的都是胸式呼吸,吸入的气息少,呼吸浅,气息的控制点在胸腔,声带震动就频繁,说话时间长就容易引起用嗓过度,绝大数老师都有慢性咽炎,就是因为过度劳累声带造成的。
而科学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式联合呼吸,吸入的气息多,呼吸深,气息的控制点在丹田,声带减少了摩擦,极大的解放声带,保护嗓子。
其实学会并掌握这种胸腹式式联合呼吸(丹田式呼吸)并不难,用双手放在肚脐两侧,深呼吸并控制气息,模仿青蛙用肚子说话。
呼吸方式的改变让教师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说课,为身心健康提供保护。
(二)科学的气息训练科学的呼吸法简要地说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在发声的过程中,胸部一定要挺起来,保持胸部扩张的状态。
第二,吸气时要把横隔膜往下收缩,同时扩张两侧肋骨,但必须避免耸肩,即避免提起锁骨的吸气方法。
第三,呼气时一定要保持住不间断的、均匀的气息,细心地有控制地呼出来。
练习呼吸需注意:第一,闻花香式,两手插腰,闭眼用鼻子和嘴吸入空气撑开两手并控制3秒,然后缓缓吐气使腰部放空为止,越持久越好。
第二,惊讶式,保持上述姿势,用嘴巴呼吸为主,长大嘴巴猛吸气,灌满肚子,注意与鼻子呼吸相配合进行,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不会导致咽喉和颈部的肌肉产生不必要的紧张,然后缓缓用嘴巴吹出来。
科学练声法和嗓音保护内容由于用声不科学或长时间无节制用声,使发声者出现嗓子疲劳等问题。
常见的症状以下:1,声音嘶哑:轻者发音粗糙,音质欠圆润。
重者发音沙哑,甚至完全失声。
2,发音费力,易疲劳。
3,音调与年纪和性别不相符合,如音调低沉,或者音调过高。
4,音量减小。
5,发音中断,无力伴气息音6,音域发生变化7,咽部干燥、异物感8,喉痛,发音时加重,吞咽疼痛等9,咳嗽、咳痰、清嗓10,呼吸困难,喘鸣等11,咽喉部感觉丧失我所讲的内容涉及科学练声法和嗓音保护两个部分。
时间关系,我这里以练声法为主即科学发声。
对于以嗓音为体现手段的艺术,大家是很熟悉的,每个人都能够随口说出几个。
我觉得能够分把它们大致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唱的艺术,一类是说的艺术。
他们在声音运用与情感体现方面尽管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他们各自的特点、规定又是那样的鲜明具体,不容无视。
我这里所要讲的全部内容仅限定于说的艺术也就是有声语言艺术这个范畴。
适应于从事播音、朗诵、演讲专业人员和爱好者,也适应于广大教师。
下面我就先谈谈练声法的问题。
练声是运用系统的办法和材料,对具体一定先天条件的人,开发发声器官潜在能力以适应特定技术规定的声音训练过程。
科学的练声过程是理论与实践、办法与效果高度统一的过程。
如果提到检查原则,我觉得能够概括为这样几个内容。
一、发声者与否获得了稳定的心理状态,含有较强的精神控制能力。
二、发声者与否建立了较坚实的发声基础,含有了对发声器官主动支配能力。
三、声音的体现力与否以到丰富和提高,达成与表情统一的境界。
四、练声前存在的问题与否得到纠正。
有关发声训练的原则是每一种练声者必须首先注意的。
训练的原则涉及:一、练声要在具体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二、要结合练声者的具体发声条件。
三、要结合有声语言艺术和普通话语音特点的规律,要强调以字带声,不能音声背字。
四、训练的幅度要不不大于使用的幅度,五、训练中要做到状态主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教师科学用声与嗓音保健江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于琳内容提要一、科学用声(重点) 1、制声机理 2、喉部控制 3、呼吸控制 4、口腔控制 5、声音的弹性与情声气的结合 二、嗓音保健(声病还得声来治)讲课时间长了为什么嗓子会累? 讲课时间长了为什么嗓子会累? ——制声机理 制声机理从了解制声机理开始振动——声波进一步了解喉部结构——顶面 进一步了解喉部结构 顶面进一步了解喉部结构——顶面 进一步了解喉部结构 顶面进一步了解喉部结构——侧面 进一步了解喉部结构 侧面进一步了解喉部结构——正面 进一步了解喉部结构 正面发声的物理基础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发声的生理基础如何让嗓子保持相对放松? 如何让嗓子保持相对放松? ——喉部控制 喉部控制喉部控制要领注意克服不良发声习惯和动作喉头相对稳定喉头相对放松注意克服不良发声习惯和动作常见不良发声习惯: 常见不良发声习惯: 超过自身发音器官负荷能力地去 单纯追求某种声音音色;“以不变 应万变”。
自检: 自检:过紧?过实?过重? 过散?过虚?过轻? 僵滞?呆板?注意克服不良发声习惯和动作常见不良发声动作: 常见不良发声动作: 形体不协调 胸部紧缩着 低头念讲稿 向前伸下巴 颈部肌肉紧 端正形体(记得保持正常呼吸): 端正形体 : 确认双脚掌平稳着地 找到“悬顶颈”的感觉,即将整个头盖向上 提升 想象自己的身体向各个方向延展开来 双膝放松,重心保持于足弓处喉头相对稳定1、发元音“a”或“i”的延长音,如 果音色自然,无挤压造作,便可将 此基准位确认下来,喉头垂直位移 的训练均以此为基准点。
2、利用不同的元音发音来锻炼喉头 运动的相反控制力。
比如,利用 “i”、“ü”的延长音,锻炼喉头向 下的控制力;利用“a”、“u”的延 长音,锻炼喉头向上的控制力。
喉头相对放松使声带闭合力与气息压力的抗衡 处于最为节省的最佳配合状态。
如何放松: “抓两头,放中间” ——加强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呼吸控制呼吸控制体会膈肌的弹发感1、发出扎实的“hei”音 2、发出喊操口令“1、2、3、4”“2、2、3、4”注意:保持舌根、下巴、喉部的松弛 软腭上挺,后咽壁收紧呼吸控制呼吸控制——胸腹联合式呼吸 呼吸控制 胸腹联合式呼吸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 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 小腹控制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