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nymy(借喻)
- 格式:ppt
- 大小:285.50 KB
- 文档页数:26
英文比喻句的四种模式
英文比喻句的四种模式分别是明喻,暗喻,提喻以及借喻。
明喻(Simile):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
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通过明喻,作者能够通过读者熟悉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不熟悉的对象,从而表达出作者的特定情感或者态度(mood or attitude)。
暗喻(Metaphor):暗喻与明喻非常类似,也是讲具有某个共同特征的两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不用as,as…as,as if,like,seem等的比喻词。
与明喻相似,隐喻能把描述的对象更形象的呈现给读者。
因为不使用比喻词,所以通常我们会更加关注与隐喻背后的引申义,而不是仅仅是它的字面义。
借喻(Metonymy):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提喻(Synecdoche):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转喻[浅谈转喻的英汉互译]转喻(Metonymy)最早是作为一种修辞格名称提出的。
《韦氏新世界词典》(第3版)是这样定义的:转喻是一种修辞格,其实质在于使用一种事物的名称替代另一种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名称。
转喻又称换喻,借喻或借代: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也有学者把转喻称为隐性隐喻,并分为三级。
认知语言学家们对于转喻的研究则更加层层深入。
从转喻的认知特点来分析,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不然翻译就无法完成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
翻译转喻最根本的要求是要保留本体,即转喻所表达的含义。
能否保留喻体形象,则要视文化与语言的差异而定。
本文试图以英汉两种语言中转喻的互译为例说明,转喻的翻译要根据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的认知结构的同异程度决定其法和度,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1、保留喻体的直接译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尽管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着一些差异,却更多的是令人惊讶的相通。
当两种语言中某种转喻的运用和人们的认知模式相同或相通时,转喻的翻译就可以采用保留喻体(用于指代另一事物的事物)的直接译法。
例1: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在这句话中,用“pen”(钢笔)这个喻体转喻语言(language),而用“sword”(宝剑)这个喻体转喻武力(military force)。
具体的指代链如下:Pen→any writing tool(part for whole)→article(tool for result or production)→language(part for whole)Sword→any fighting tool(part for whole)→military force(part for whole)恰好,在汉语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指代链,或者说这种对应的指代链完全可以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
假借义(Metonymy)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用一个相关的词或概念来代替另一个词或概念,使得句子更简洁、更具表现力或更易于理解。
这种修辞手法建立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或相关性上,因此当人们听到被用作代替的词时,会自然地联想到原词的含义。
假借义和隐喻(Metaphor)有些相似,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在假借义中,用于代替的词与原词之间存在某种具体的关系,比如因果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等。
而隐喻则是将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它们之间的联系可能是通过类比或想象来建立的,不像假借义那样有直接的实际关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假借义例子:1. "白领" 代指"职业人士":这里用"白领" 这个词代替了从事各种职业的工作者,这是因为许多职业人士通常在工作时会着正式的白色衬衫。
2. "利剑" 代指"军队":这里用"利剑" 这个词代替了军队,暗示军队在战争中能像锋利的剑一样,具有强大的攻击力。
3. "银幕" 代指"电影":这里用"银幕" 这个词代替了电影,因为在过去,电影是在银幕上展示的。
4. "白发苍苍" 代指"年老":这里用"白发苍苍" 这个词组代替年老的状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头发往往会变白。
5. "华尔街" 代指"美国金融业":这里用"华尔街" 这个地名代替了美国金融业,因为华尔街是美国金融业的中心地区。
假借义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经常用于文学作品、日常交流和媒体报道中,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并引发读者或听众的联想。
转喻(借代)(metonymy)提喻(synecdoche) 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
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
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些比较。
1.转喻的定义与用法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玉邻里攀比而负债。
(Joneses :neighbo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 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Ford :a car whose make is Ford 用品牌名指代实物)(2)根据实物名称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 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用“钱”指代“有钱人”)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听到过往的飞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