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品课件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人教部编版
- 格式:pptx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7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道意识。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活动,如观看父母为孩子付出的照片,分享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故事,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并思考如何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付出。
同时,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分享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学生对于父母的关爱和付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盲区,他们可能没有全面地认识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感受父母的爱,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父母的心意。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和付出。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道意识,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与人分享和讨论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和付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观察、分享、讨论、思考等,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照片等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父母的爱。
2.分享:邀请学生分享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故事,让学生从他人的经历中体会到父母的爱。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情感表达方式。
2.了解父母的工作,明确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作用和职责。
3.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家庭、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1.学会情感表达和礼貌用语。
2.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作用和职责。
3.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1.如何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分歧。
2.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及需求。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教材《道德与法治》第11课教材。
3.鞭炮或烟花的图片或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道具或图片导入新课,例如用烟花或鞭炮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给学生讲解烟花或鞭炮的危害和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安全和文明的重要性。
2. 情感、知识、技能教学1.让学生看教材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帮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作用和职责,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的经典例子,并请学生用礼貌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来描述。
3.带领学生讨论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及需求,例如经典的“Johari窗口理论”,了解表达和接受信息的不同角度。
4.小组活动:让学生结成小组,自由讨论如何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分歧,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并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总结1.复习学生对于情感表达和礼貌用语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帮助学生总结父母在家庭中的作用和职责,强调尊重家庭成员,珍惜和爱护家人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家人的成长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让学生珍惜和感恩家庭。
六、作业布置1.班级活动: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写一篇感谢信,感谢家长的养育之恩,珍视家庭,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与回报。
2.书面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作文,表达对于家庭和家人的感悟和想法。
七、教学反思本课内容通过故事情节和漫画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在理解家庭成员的作用和职责的同时,懂得用礼貌和真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锻炼了学生的情感和沟通技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1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11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感受父母对孩子们的爱,以及孩子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父母有深厚的感情。
但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父母的爱,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感受父母对孩子们的爱,以及孩子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关心家人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感受父母对孩子们的爱,以及孩子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父母的爱,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父母的爱。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故事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小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引导学生们思考父母对他们的爱,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父母关爱孩子的小事情,让学生从点滴中感受父母的爱。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感受父母爱的心得,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5.总结提升: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