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调 色调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影调色调基本认识影调色调基本认识摄影中影调来源于音乐,来源于音乐中的术语,是因为摄影这种利用光影变化而构成的画面更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上的节奏与韵律。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又称为照片的基调或调子。
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是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
摄影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调来体现的,如线条是画面上不同影调的分界。
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即固有色)有三个主要特征:色彩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但对黑白照片而言,多种可见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个色阶,其间的差别只在亮度上,这样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便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特征――色彩的色相和饱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
不同亮度的景物变化为相对应的黑白灰色阶,所形成的明暗层次。
因为不具备有色彩的特征,我们将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以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色调为特征。
一、黑白照片的影调影调与流动物体之间的光线又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摄影画面中,影调结构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表现为由白(高亮度)过渡到黑(低亮度)的层次等级。
在黑白摄影中,影调不但能体现物象,还能抽象地再现于对应原景物的固有色彩。
如:红为较深的灰而黄色为较浅的灰色,黑中有黑,白中有白。
灰色层次多,影像明暗变化大,称为影调丰富,影调细腻;反之,黑白灰过渡剧烈,呈跳越式变化,灰色层次少,称为影调单一粗犷。
其次,不同的影调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丰富的影调有助于产生恬静、温和、舒畅之感;粗犷的影调有助于给人们以刚强、力量、激烈、兴奋之感。
其三,自然界中被人们视觉观察到的灰色调是无限多的9阶灰。
色谱是为了对影调进行大致分类,并因它作为识别和记录色调的依据。
其四,照片中不同程度的黑白灰有不同的视觉感受。
黑色给人你庄严、稳重、压抑之感;白色给人以圣洁、明朗、开阔的感觉;灰色给人以黑白间的感受,使人有正常协调之感。
灰色的不同变化在画面中常常有协和的用,在黑白两极之间搭起桥梁使之协调。
人像摄影的影调与色调1、如何拍摄高调人像高调人像的特点是画面的影调构成以亮调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暗调。
对于彩色人像摄影来说,高调应以白色、明度高的浅色和中等明度的颜色为主。
被摄体的形象在整个照片中呈现亮影调,没有明显的阴影、投影,画面比较洁净、明朗、柔和。
在拍摄高调人像时,人物主体需要穿着白色或者其他颜色比较浅的服装,当然背景的选择也是以浅色为主。
光线一般选择产生阴影较少的顺光,或者在阴天时,利用比较散射光,摄影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一级曝光。
2、如何拍摄低调人像低调人像的特点和拍摄要求正好与高调人像相反,其影调构成以暗调为主,彩色人像的影调组成以黑色、明度低的深色和中等明度的颜色为主。
低调人像照片,能使人物主体的形象显得深沉、凝重。
人物主体应穿深色服装,并使用较深色的背景。
在利用光线表现时,一般以侧逆光或者侧光为主,并且使人物面部的阴影大一些。
在曝光过程中,摄影者需要依照被摄体面部亮处曝光,使亮处以中等明暗或者比中等明暗略暗的影调形式表现出来,阴影部分则再现为暗调。
不过,当摄影者使用顺光表现低调人像时,应该适当降低曝光量,以便画面整体呈现暗调。
3、如何拍摄一般影调人像一般影调的人像不像高调人像那样以浅淡的影调为主,也不像低调人像那样以深重的影调为主,而是在照片上可以包含深的、中等的、浅的各种影调。
因此,它的影调构成特点既不倾向于明亮,也不倾向于深暗,而是给人一种既不偏于轻快,也不偏于凝重的视觉感受。
在通常情况下,拍摄的人像照片都属于这种影调。
4、暖色调设计色彩主要被分为暖色、冷色和中间色3种。
红、橙、黄以及以红、橙、黄为主要成分的色彩被称为暖色;蓝、青以及主要含有蓝、青成分的色彩被称为冷色;绿和紫被称为中间色。
由此可知,要得到暖色调效果的照片,可以利用红、橙、黄等暖色或者主要含有这些色彩成分的色调。
首先,摄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需要,对人物主体的服装进行挑选,像红色、橙色等颜色的衣服都可以得到暖色调的效果;其次,摄影者需要挑选与人物主体搭配得当的背景;再次,如果是在室外,可以选择在下午三四点钟左右、阳光比较柔和温暖的时候拍摄;如果是在室内,可以利用红色或者黄色的灯光来进行暖色调设计。
影调、高调、低调、中间调、色调黑白摄影讲究影调,彩色摄影强调色调,影调与色调都是为了表现摄影艺术的画面。
什么是影调?黑白感光材料记录的是黑、白、灰影像,表现影调对比是黑白摄影的重要特征。
影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被摄体表面的不同亮度在黑白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阶调层次黑、白、灰以及处于这三个主要等级之间的过渡层次。
二是指整个画面的调子。
黑白照片讲究影调,幅作品若影调难看,就谈不上艺术性。
依照调子的不同,摄影作品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即高调、低调、中间调。
什么是高调?在黑白摄影作品中,高调的作品是以白到浅灰的影调层次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加上少量的深黑影调。
高调作品给人以明朗、纯洁、轻快的感觉,但随着主题内容和环境变化,也会产生惨淡、空虚、悲哀的感觉。
什么是低调?低调作品以深灰至黑的影调层次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少量的白色起着影调反差作用。
低调作品形成凝重、庄严和刚毅的感觉,但在另一种环境下,它又会给人以黑暗、阴森、恐惧之感。
什么是中间调?中间调作品以灰调为主,处于高调和低调之间,反差小,层次丰富,影像以白至浅灰、深灰至黑的影调层次构成。
中间调画面可分为两类:一类强调反差,画面上以黑白为主,去掉灰色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另一类注重灰色的表现,黑、白、灰各影调层次都能很好地反映,给人的印象是层次丰富,质感细腻。
中间调作品是摄影中最常见的一种影调画面。
什么是色调呢?彩色感光材料记录的是五额六色,表现色彩之间的色调对比是其重要特征。
色调,主要是指彩色摄影中画面色彩的基调,是由色彩的明暗和色别所组成。
在画面上起着主要作用,或在量上占有相当比重的色彩称为主色调。
根据色相的不同,色彩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因饱和度不同,每种色彩会产生多种灰度不同的色彩,它们构成了彩色摄影作品丰富的色调。
就彩色摄影而言,不讲究色调运用的彩色照片称不上好照片,摄影者根据拍摄的内容确定画面的基调,色彩在画面上的作用不仅是再现自然,更重要的是表现自然通过色彩的选择、控制和运用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影调分类及含义
影调是指电影、摄影、绘画等艺术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气氛以及所传递的主题思想。
影调分类是指根据作品所呈现的色彩、光线、构图等因素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影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影调分类及其含义:
1. 明亮的影调(Bright tone):主要以明亮、鲜艳的色彩为主,充满活力和愉悦感。
常用于喜剧、浪漫爱情片等类型作品,传递积极、充满希望的情感。
2. 黑暗的影调(Dark tone):以深沉、黑暗、暗淡的色调为主,常见于惊悚、恐怖片等类型作品。
通过强调阴暗和恐惧感,传达紧张、神秘、恐怖的氛围。
3. 冷色调(Cool tone):以蓝色、绿色等冷色系为主,常见于科幻、悬疑等作品。
冷色调能够给人以冷漠、不可预测的感觉,增强作品的现实感和离奇感。
4. 暖色调(Warm tone):以红色、橙色等暖色系为主,常用
于表达温馨、浪漫等情感,通常出现在爱情、家庭题材的作品中。
5. 中性色调(Neutral tone):以灰色、米色等中性色为主,常见于写实、战争片等类型作品。
中性色调能够传达沉思、悲伤等情感,营造出冷静、客观的氛围。
6. 艳丽的影调(Vibrant tone):以饱和度高、鲜艳明亮的色
彩为主,这种影调常出现在音乐剧、动画片等类型作品中,传递活力、喜悦等情感。
总的来说,影调分类及其含义可以根据作品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等因素来简单概括,同样的影调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摄影中的十大影调,你知道多少?什么时影调?“影调”指的是“光影”和“色调”,是指由画面中的明暗黑白关系所形成的调性。
好的影调有强化空间、突出拍摄主体、渲染片子气氛、体现片子风格、表达片子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等的作用。
看到优秀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叹:“哇,大片!”。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会发现,“大片”都有这么些共性:光影层次多变、色彩过渡自然、巧妙的虚实对比等等。
根据照片明暗光影的不同,影调可分为高调、中间调和低调。
将亮度从最暗到最亮分为10个区域,123为低调区,4567是中调区,8910是高调区。
从左至右分别是亮度1—10进一步又可细分为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全长调,共十大调性。
1、高长调(亮-灰-暗)高长调的画面整体偏亮,但又不缺阴影和灰度,给人明亮、轻快的视觉感受。
高长调示意图|摄影·忠少直方图-高长调2、高中调(亮-灰)高中调的画面也是以高调为主,但画面整体缺乏黑色,相对高长调、高短调更细腻、柔和。
高中调示意图直方图--高中调3、高短调(亮)使用用很少的调性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以高调为主,亮度范围窄,几乎没有中间调和阴影。
高短调示意图|摄影·Linn直方图--高短调4、中长调(暗-灰-亮)中长掉就是中调长调,明暗跨度较大、细节多、层次感丰富。
中长调示意图直方图--中长调5、中中调(灰-暗/灰-亮)画面以中间灰色居多,对比适中,没有绝对的黑色白色,照片柔和、舒适。
中中调示意图直方图--中中调6、中短调(灰)中短调的画面对比柔和,明暗跨度较小,几乎没有高光阴影区域,整体感觉沉闷。
中短调示意图|摄影·Linn直方图--中短调7、低长调(暗-灰-亮)画面以暗部为主导,但又不缺高光和中间调,有特殊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像氛围。
低长调示意图|摄影·Linn直方图--低长调8、低中调(暗-灰)以暗部为主导的同时有较多的中间会过度,直方图的峰值集中在左侧,敏感跨度适中。
浅谈摄影影调今天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和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希望大家一起来参与,让自己和更多的影友得到提高。
下面我先把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心得说出来,不对的地方,多指正.浅谈摄影影调(影调的概念)摄影的影调,本人简单的理解为片子的基调。
影(光影,为明暗关系)调(色调,为色彩关系).影:摄影离不开光,早期的单色影像,黑白灰层次过渡的控制尤为重要。
如果层次处理不好,非常影响片子的表现能力。
从影像的角度看,本人把这类片子称之为单色影像.调:彩色影像出现后,更加真实的还原了我们的视觉感受,摄影的表现空间也越来越大,丰富了摄影的表现语言。
彩色影像不仅仅再现自然,更重要的是表现自然,摄影更加注重片子的色彩关系表现,更加强化影像的表现能力,也对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摄影影调(影调的作用)(1)影调的基本作用创造色彩、光线效果,构成影片色彩和黑白的阶调(影调)基调.(2)准确表现主体拍摄一张片子,如果你有了明确想法,影调的准确表现会大大加强片子的表现力。
比如拍摄秋天的坝上,天气阳光明媚,白云朵朵。
这个时候我把相机的照片风格的饱和度提高上去,尽力表现这灿烂的色彩。
坝上天气转阴,雾气蒙蒙,这种朦胧感打动了我,于是再把相机的照片风格的饱和度降低。
尽力还原那种感受。
然后加上适当的后期处理,拍摄主体就能更加明确的表现,感染力大大加强。
(3)渲染片子气氛富有感染力的影调对片子整体气氛渲染起到至关重要的烘托作用.能够起到三分画,七分裱的强大效果.比如下面这张片子,人物是这个片子的核心,红色的绸带成为视觉的重点。
如果想更加突出人物和红色的绸带,单纯的提高饱和度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
反过来把周围环境的色彩饱和度降低,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环境有效地烘托了主体。
(4)体现片子个性有了鲜明的影调,片子的个性特点就会呈现出来,片子就不会显得平庸。
同于由于摄影师的个性特点,影调都会有所不同,不同摄影师的个性的影调也强化了摄影师的风格特点。
电影色调、影调的运用与导演心理电影色调-电影画面色彩的基调。
在导演和摄影师的设计构想下,由摄影,灯光,服装,化妆,置景,道具合力营造。
包括色相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是一种色彩印象。
是电影烘托气氛和传达主题感受的有力手段。
也是形成导演个人风格的重要表现。
电影影调-光线的明暗对比(明度对比),分高调、暗调、灰调(黑白画面只有影调,彩色画面影调和色调不可分)众所周知,电影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电影基调和色彩表现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影片把握,也是导演心理及其风格构成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
首先从现代黑白影像的运用来浅谈一二。
在彩色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黑白电影出现往往能成为一个异数。
大部分黑白电影都被赋予了旧时代特有的人文思考。
他们少于浮躁多于冷静,他们长于探索远于媚俗。
他们是看尽喧嚣后的沉默不语,也是衬托起世界的底色,是生命原始无畏的冲动,也是艺术冷静追求的本质。
奉行这类影像宗旨的导演通常有两类:要么是富有旧时代感伤特质和怀旧色彩的孤独固守者,要么是新时代勇于开拓致力于凌厉影像探索的冒险家。
“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维姆•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显然为前者提供了一个佐证,在柏片里,文德斯运用黑白和彩色影像的前后对比形成了独特的电影美学概念,以他们的割裂分离了两个世界的触角。
本片采用西柏林守护天使丹密儿和卡西尔的主观视角,摄影机随着他们穿梭于城中各个角落,倾听人们的梦想和忧虑。
黑白的影像描述着天使的世界,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是完全不属于自身的苍白,是不可感不可触的幻象,在战后的废墟上文德斯用冷峻的单色调纪录着满目的仓夷,战争的疮疤也在侵蚀着这个法西斯国家,毫无美感毫无色彩可言的每一处场景让人越发怀念战前的美好,重建中的德国衰老而缓慢的步伐像那个踟蹰的说书人被世界被曾经的辉煌抛弃于历史的墙角,这里的影调处理尽显灰暗,打光偏向微弱。
而在丹密尔看到马戏团女空中飞人并倾听完她发自内心的声音爱上她后,自然光的处理渐渐柔和生动,光线充足和饱满起来,尤其是在蓬蓬车内女主角宽衣小憩的那个场景中,胴体上的光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颗粒感和华丽感,,某种情绪在丹密尔流转的眼光中开始滋养。
摄影-影调与色调的分析和认识摄影中影调来源于音乐,来源于音乐中的术语,是因为摄影这种利用光影变化而构成的画面更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上的节奏与韵律。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又称为照片的基调或调子。
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是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
摄影画面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调来体现的,如线条是画面上不同影调的分界。
自然界所有的颜色(即固有色)有三个主要特征:色彩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但对黑白照片而言,多种可见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个色阶,其间的差别只在亮度上,这样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便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特征――色彩的色相和饱和度,只保留了明度(亮度)。
不同亮度的景物变化为相对应的黑白灰色阶,所形成的明暗层次。
因为不具备有色彩的特征,我们将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以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色调为特征。
一、黑白照片的影调影调与流动物体之间的光线又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摄影画面中,影调结构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表现为由白(高亮度)过渡到黑(低亮度)的层次等级。
在黑白摄影中,影调不但能体现物象,还能抽象地再现于对应原景物的固有色彩。
如:红为较深的灰而黄色为较浅的灰色,黑中有黑,白中有白。
灰色层次多,影像明暗变化大,称为影调丰富,影调细腻;反之,黑白灰过渡剧烈,呈跳越式变化,灰色层次少,称为影调单一粗犷。
其次,不同的影调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丰富的影调有助于产生恬静、温和、舒畅之感;粗犷的影调有助于给人们以刚强、力量、激烈、兴奋之感。
其三,自然界中被人们视觉观察到的灰色调是无限多的9阶灰。
色谱是为了对影调进行大致分类,并因它作为识别和记录色调的依据。
其四,照片中不同程度的黑白灰有不同的视觉感受。
黑色给人你庄严、稳重、压抑之感;白色给人以圣洁、明朗、开阔的感觉;灰色给人以黑白间的感受,使人有正常协调之感。
灰色的不同变化在画面中常常有协和的用,在黑白两极之间搭起桥梁使之协调。
摄影里的色调和影调什么意思
色调: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
既整体的色彩倾向。
色调容易带上情绪色彩。
作为一种主基调烘托渲染主题。
就像中国红,作为中国人情感哲学里的正面色彩
例子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
的世界之中。
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
2.影调:对摄影作品而言,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使欣赏者感到光的流动与变化。
先解释基础知识:一个色彩用现代数据表达有三个要素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其中黑白灰三个色阶就是明度的变化。
一个画面去除了色彩,既去除了色调和饱和度,剩下明度,就成了黑白照片。
这里黑白照片就是一个黑白灰之间的层次变化。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来谈影调。
因为不具备有色彩的特征,我们将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以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色调为特征。
然后我们升级一下,彩色照片的影调,就是结合了色彩来谈的,给黑白色附上色彩,黑白就会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常规来说的影调就是这个结合在一起的套路了。
1。
色调,是指拍摄整体影像色彩成分,偏重于哪种色彩,就是那种色调。
色调又分冷色调与暖色调,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蓝色--为冷色调,黑色、紫色、绿色、白色为中间色调。
影调,是指一张照片明暗程度,照片明亮,浅色局部多就是高调;照片整体深色,暗局部多照片就是低调。
不亮不暗正常照片为中间调。
摄影中影调来源于音乐,来源于音乐中术语,是因为摄影这种利用光影变化而构成画面更具有一种音乐般视觉上节奏与韵律。
对摄影作品而言“影调〞,又称为照片基调或调子。
指画面明暗层次、虚实比照与色彩色相明暗等之间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是欣赏者感到光流动与变化。
摄影画面中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是由影调来表达,如线条是画面上不同影调分界。
自然界所有颜色〔即固有色〕有三个主要特征:色彩色调、饱与度与明度。
但对黑白照片而言,多种可见色反映在黑白照片上,只形成黑白灰三个色阶,其间差异只在亮度上,这样自然界千变万化色彩便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特征――色彩色相与饱与度,只保存了明度〔亮度〕。
不同亮度景物变化为相对应黑白灰色阶,所形成明暗层次。
因为不具备有色彩特征,我们将黑白摄影中基调称为“影调〞,以能表现出五彩缤纷色调为特征。
一、黑白照片影调影调与流动物体之间光线又极为密切关系。
在摄影画面中,影调构造表达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表现为由白〔高亮度〕过渡到黑〔低亮度〕层次等级。
在黑白摄影中,影调不但能表达物象,还能抽象地再现于对应原景物固有色彩。
如:红为较深灰而黄色为较浅灰色,黑中有黑,白中有白。
灰色层次多,影像明暗变化大,称为影调丰富,影调细腻;反之,黑白灰过渡剧烈,呈跳越式变化,灰色层次少,称为影调单一粗暴。
其次,不同影调能产生不同视觉感受。
丰富影调有助于产生恬静、温与、舒畅之感;粗暴影调有助于给人们以坚强、力量、剧烈、兴奋之感。
其三,自然界中被人们视觉观察到灰色调是无限多9阶灰。
色谱是为了对影调进展大致分类,并因它作为识别与记录色调依据。
其四,照片中不同程度黑白灰有不同视觉感受。
影调•影调的定义:深浅不同的调子,在影视中被称为影调。
•分类:
1.按基调划分:高调;中间调;低调。
2.按影调反差来分:软调;硬调;半剪影;剪影。
按基调来分
•基调又称为“主调”,是指在摄影作品画面中有主导地位的影调。
1.高调:是指以中灰到白的影调为主而构成的影像。
它给观众一种明快、纯洁、清秀的视觉感受。
高调照片的主体跟陪体都是以浅色的物体为主,可适当的配有少量的深色物体,并注意使深色的物体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
在用光上以散射的正面光照明为宜。
2.中间调:是拍摄中最常见的影调结构,画面上是由黑、深灰至浅灰、白为主构成层次丰富的影调形式。
中间影调照片能充分地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空间纵深感,能给观众一种和谐、大方、细腻、浑厚的感觉。
拍摄中间调作品可用直射光,也可用散射光,但光比不能过大;选择的景物,以明度适中的颜色为主。
3.低调:给观众一种深沉、庄严、凝重、肃穆的视觉感受,因为低调是由灰、深灰和黑色占优势而组成的。
拍摄低调摄影作品时,选择深色的景物,并以逆光或侧逆光照明,曝光应以被摄体亮部的光值为准,曝光不能过度,否则,难以形成低调的艺术效果。
低调照片以深暗的颜色为主,但也不排斥有少量的亮色调,画面上仍应有较丰富的影纹层次。
按影调反差来分
•不同的光比可以营造不同的影调反差,有的柔和,有的强烈。
1.软调:画面影调柔和,明暗发差很小,中间过渡层次多,对细部刻画深入,常常能给观众以柔和、细腻、含蓄的视觉美感。
2.硬调:影调反差强烈,富有素雅、刚毅、简洁的视觉效果。
在用光上,一般采用测光或侧逆光照明,使影像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结构分明,大结构关系清楚,明部有很好的影纹层次和质感表现;但暗部却失去对细节纹理的表现,质感也较差。
3.半剪影:半剪影照片的拍摄方法与剪影照片的拍摄方法很相似,区别在于半剪影照片中主体影像有少部分存在一定的影纹层次。
在用光上常采用侧逆光照明,曝光时以被摄主体有一定的影纹层次的亮部的光值为准。
半剪影照片常能获得一种浮雕的艺术效果。
4.剪影:剪影照片是一种特殊的影调效果,主题完全无影纹层次,犹如剪纸美术作品中的图形一样,故称为“剪影”。
拍摄剪影照片,必须采用逆光照明,背景以浅色为好,曝光控制应以浅色背景的亮度为准;同时应在摄影镜头前加用遮光罩,以防止直射光线射入镜头产生光晕。
处理影调的原则
1.根据创作意图处理影调。
2.根据被拍摄景物的特征来处理影调。
3.根据环境特点来处理影调。
4.根据季节来处理影调。
5.根据气候条件来处理影调。
影调的控制
1.改变光线条件
2.改变拍摄点
3.加用附件:滤光镜
4.选择不同的感光材料
5.改变曝光
色调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纯度:也叫做饱和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
(下降到0时为黑白色)
红色:热烈,温暖,喜庆血与火,血腥和暴力很强的独立性
橙色:光辉,热烈,温暖权贵,富裕尊严,健康
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明亮最高的,是中华民族的基色。
深黄,中黄,金黄:财富,高贵,辉煌
浅黄,淡黄:轻柔,飘逸
暗黄:猜疑,背叛
绿色:生命和希望感情富饶,欣欣向荣
青色:宁静,悠远,寒冷,悲伤,孤独
蓝色:庄重,崇高清新,宁静孤独,悲伤
紫色:威严,豪华华贵,优雅思念,缠绵
白色:本真,清白,真相圣洁智慧,高远纯洁,高尚,素雅,善良黑色:深沉,庄严,肃穆神圣,圣洁悲哀,忧伤污秽
灰色:最没有性格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