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视听语言(色彩、光线、影调)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53
2007.9.19引子、开场、拜师开场年代感:1)色彩:黑白,逐渐转成彩色,凸现年代感,字慕“北平,北洋政府时代”。
讲故事,时间、地点是讲故事的前提。
打字幕是无声片的方法,一下子都理解了。
导演感觉不够,用黑白,年代感拉开。
胶片黑白片很难,几乎都是彩色,先用彩色片拍,压成黑白片。
效果远不如真正的黑白片。
2)环境:北平的特点3)人物形象:已经不留辫子了,但是衣服与现在大有不同。
电影很难具体表现是哪个年代,主要是观众辨析出来大概是哪个年代,反正不是现在。
也不是其他个年代。
4)长镜头:斯坦尼康拍摄的长镜头,对空间的展现,北平、政府年代一部电影出了时间、地点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谁”。
人物的交代:1)身份“妓女”。
你们怎么知道的?人物没有说她是妓女阿,没有自报家门说,我是谁谁谁,我是干什么的。
对吧!电影不能自报家门。
电影介绍人物、讲人物的身世,需要方法,是通过人的动作、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
她抱着个孩子从这里走,你不知道她是妓女,旁边过来个一个地痞,上来抹他脸蛋。
这一个动作,表现了两个人的人物关系,同时知道她是妓女,因为不是哪个女孩的脸蛋都能摸得,不论是那个年代,还是现在。
特殊人物关系产生了这个动作。
电影的视听语言,不要理解成仅仅是镜头,仅仅是声音。
很多时候还要注意镜头里面的东西,这就包括了演员的表演。
人物的形体动作讲故事。
这一个摸脸蛋的动作,从视觉上大致辨识了人物的身份;地痞一开口,立刻明晰起来。
下面继续看,时间、地点、人物,还有什么?2)小石头戏班表演。
实际上,到这里,影片全部的主要人物都出场了。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的小时候,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小时候,那一板砖那位阿。
影片中的重要人物,巩俐饰演的菊??张丰毅的妻子,后来介于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人之间的一个女人形象。
现在不可能出现。
其实呢,蒋雯丽饰演的这个形象代替了,程蝶衣的母亲嘛,也是妓女。
巩俐饰演的也是个妓女。
还有,师傅、小癞子阿,几乎全部出场第一场戏,要有事时间、地点、人物,在一部影片中第一场戏要交待的。
视听语言主要从光线、色彩、构图、蒙太奇、长镜头、声音、镜头的运动、景别、镜头的角度等方面记录景别(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远景含义: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表现广阔深远景象的电影画面。
功能:1.开篇时,展现宏大的空间环境,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用来烘托整个影片的氛围,表现规模宏大的人物活动。
2.结尾时,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离情节的视觉感受,给观众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3.显示人物的渺小,展示人物的处境。
常用于史诗电影中,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全景(描述性、客观性)含义:拍摄人物全身形象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介绍场景。
中景(叙事性)含义:拍摄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局部环境的电影镜头。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交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景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
近景含义: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人物上,通过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2.物体局部上,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染观众情绪特写含义:拍摄人物脸部或者放大物体某个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突出、强调2.展示人物的心灵景观(世界)3.象征意义特写展示事物关键部分或细节,特写镜头强化细节与特征的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复力度;特写在表达复杂的整体行为动作时,常用局部的特写镜头表现动作的细节并结合全景画面表现整体行为。
角度(鸟瞰角度、俯角、平视角度、仰角、倾斜角度)鸟瞰角度含义: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作用:观众站在神的角度,镜头下的人物更显卑微与无助。
空中的俯拍镜头给人以辽阔的感受。
在战争片中会大量采用,鸟瞰整个战场,展现酷烈又壮观的场面。
俯角含义:自上而下拍摄主体,使被摄体显的渺小和赢弱作用: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可以吞噬角色,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与卑微。
平视角度含义:摄影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拍摄。
视听语言包括什么
视中视听语言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影像 2.声音 3.剪辑。
视听语言就是结合画面的视觉感受,再配以声音的听觉感受从而构成的一种“剪辑的艺术”,不只是电影,电视,广告等影像产物都运用了视听语言并且也必不可少。
视听语言在电影创作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好的视听语言的影像产物,很大程度上不是一部好作品。
视听语言不是某种单一的语言形态,它是多种语言因素的复合体,故而形成一整套相互交织,组合严密的语言系统。
视听语言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构成,一为“画面语言”,其中包括构图语言、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一为“有声语言”,其中包括人声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一为画面与声音相结合而产生的“造型语言”,其中包括心理造型语言、哲理造型语言、象征造型语言、观念造型语言。
甚至包括“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等,正是这一些语言元素,构成了庞大的视听语言系统。
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分析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世界中,视听语言如同神奇的魔法,将故事、情感和思想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它不仅仅是画面与声音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手段。
视听语言中的“视”,主要指的是画面元素。
画面的构图、色彩、光影等,都在无声中诉说着故事。
比如,在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头男女主角相拥而立的画面,其构图采用了黄金分割比例,让人物处于画面的视觉重心,背景是辽阔的大海和天空,这种构图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宏大的氛围。
而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精妙,影片中蓝色代表着深邃与神秘,红色则象征着热情与激情。
光影的运用同样重要。
在悬疑片中,常常会使用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影效果,来营造紧张和神秘的气氛。
暗处隐藏着未知的危险,明亮处则是主角们探寻真相的希望之光。
例如在《七宗罪》中,阴暗潮湿的街道,忽明忽暗的灯光,都让观众的心跳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加速。
“听”的部分则包括音乐、音效和对白。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强大的情感引导作用。
当我们听到激昂的音乐时,往往会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坚定和勇气;而舒缓的音乐则会让人感到宁静和忧伤。
比如《勇敢的心》中的配乐,那激昂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为自由而战的决心,让人热血沸腾。
音效的运用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比如在战争片中,枪炮声、爆炸声、喊叫声等音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而在一些恐怖片中,阴森的风声、诡异的脚步声等音效,则会让人毛骨悚然。
对白则是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直接体现。
生动、真实的对白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在经典喜剧《大话西游》中,至尊宝那些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情的对白,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台词。
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能够产生更加震撼的效果。
比如在动作片中,激烈的打斗场面配上紧张刺激的音乐和音效,能够极大地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而在爱情片中,温馨的画面搭配轻柔的音乐和甜蜜的对白,能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然而,视听语言的运用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要根据影片的主题、风格和受众来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