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细菌感染与致病机理
- 格式:ppt
- 大小:641.50 KB
- 文档页数:5
病原微生物总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大小、基本形态答:(1)常见畜禽病原菌多在几个微米之间(2)细菌的外部形态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和某些其它形态。
2.菌落的概念及意义答:(1)概念: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多数18~24h),生长繁殖成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2)意义:细菌培养中,作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以获得单个菌落,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3.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试绘制细菌结构模式图)答:(1)基本结构:细菌基本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物质、核糖体和内含物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
(2)特殊构造:与基本生命活动没有多大关系,如夹膜、鞭毛、菌毛、芽孢等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的结构。
4.比较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异同5.细菌脂多糖的组成和功能答:为G-菌的特有成分,位于细胞壁的最表面○1侧链多糖:有种、型特异性,G-菌的O抗原○2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3类脂A :无种属特异性,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耐热,与致病性有关,能致动物体发热、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
6.细菌的遗传物质答:细菌为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处于细胞浆中,相对集中于一个区域,无核膜,无核仁,也称为核体或原核,具有细胞核功能,含有细菌的遗传基因,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7.细菌荚膜的概念及主要功能答:(1)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其厚度在200nm以上,称为荚膜。
(2)主要功能:○1抗吞噬和抗体作用○2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3营养物质的贮存场所与废物排出之地○4具有抗原性。
8.细菌芽胞的特点及其意义答:(1)特点:○1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2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细菌致病机理及其防治研究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细菌不仅可以为人类健康和生存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可能会被它们所引起的疾病所困扰。
这些细菌通过各种不同的机理进行感染,使得人类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细菌的致病机理1.直接感染很多细菌是通过直接感染机体引起感染的。
例如,肺炎球菌存在于呼吸道的正常微生物群落中,但当它们逃逸并进入肺部时,就会引起肺炎。
另一个例子是肠道细菌。
当肠道细菌进入病人的淋巴组织或血流系统时,就会引起败血症。
2.侵入细胞有些细菌可以在体内侵入细胞,利用细胞来传播自己。
例如,百日咳杆菌属于一种能够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细菌。
感染后,细菌通过松弛绷带样毒素轻松侵入呼吸道。
细菌还产生另一种称为立克次体杆菌的细菌也有类似的机制。
3.释放毒素某些细菌发病的机制并不是通过感染而是通过释放毒素来进行的。
例如,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是通过它们释放的毒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二、细菌的防治研究细菌感染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挑战。
如何阻止感染或治疗感染已经成为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热点。
以下是一些防治研究方面的进展。
1.预防策略微生物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可以降低感染细菌的风险。
例如,勤洗手、保持卫生、熟食等实用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减少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发生的机会。
此外,疫苗的发展和推广也是防治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2.新药物开发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
但是使用过度已经导致一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以及发展抗药性细菌的新方法是目前的研究方向。
例如,新型抗生素分子的发现已经证明是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的可行方案。
3.细菌固态学由于细菌在空气中的极小颗粒,使得在处理和传输上有一定的科学难度。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细菌固态学技术,如冷冻存储和气溶胶控制技术,使得准确定位感染源,快速手机细菌样本成为可能。
同时,也为广泛的感染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