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13/24
外毒素抗原性 外毒素含有良好免疫原性, 可刺 激机体产生特异性保护抗体, 这种抗体称为抗毒素, 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外毒素用0.4%甲醛溶液处 理脱毒后, 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 称之为类毒素(疫 苗), 可用于免疫接种。
外毒素理化性 外毒素不耐热, 高温失去毒性。 少数例外, 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大肠杆菌热稳定肠 毒素能耐100℃30min。
3.带菌现象:不论是隐性传染还是显性传染,动
物康复或痊愈后,病原菌在动物体内继续存在,
并不停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现象。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21/24
三、病原菌在体内分布与排出
1.病原菌在体内分布
依据病原菌存在部位与性质,传染又分为:
1)局部传染:病原菌侵入动物机体后,局限于 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发局部病理 反应,称为局部传染。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17/24
二、毒力减弱
致弱:若把强毒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连续传代,
或者经过非易感动物或加入一些化学物质,使其毒 力减弱过程。
作用:主要用于制造疫苗、菌苗。
方法:
1、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
2、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
3、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培养基中培养
4、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
5、经过非易感动物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含有株特征。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3/24
一、细菌致病性确实定
1. 柯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含有致病性
主要依据,其关键点:
第一,特殊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
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造成一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