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2应用举例 (1)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8.2.2 《应用举例》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2《应用举例》是全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讲述了分式方程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对分式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灵活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式方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知: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式方程的定义2.分式方程的解法3.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8.2.2 《应用举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2.2《应用举例》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分式方程的应用。
在学习了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分式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方程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求解分式方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分式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们的弱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分式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实际问题,掌握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新课讲解:讲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课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案例分析3.解题步骤4.课堂练习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三个方面进行。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2.2应用举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把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能从实际问题中构造直角三角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能灵活选择三角函数解决问题;3.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航海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把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难点:灵活选择三角函数解决问题.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景【回顾】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为下面做基础.如图,在Rt△ABC中,共有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角),其中∠C=90°.(1) 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__c2___;思考并配合老师回答问题通过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为后面解题做基础.(2) 锐角之间的关系:∠A+∠B=__90°___;(3) 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__ac___,cos A=_bc____,tan A=_ab____.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去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数学问题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答案.环节二探究新知【探究】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 n mile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 °方向上的B处.这时,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结果取整数) ?【归纳】方位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角叫做方位角.在下图中依次画出表示东南方向、西北方向、北偏东65°、南偏东34°方向的射线.学生跟随教师写过程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如图 ,在Rt △APC 中, PC =P A ·cos(90°-65°) =80×cos25° ≈72.505在Rt △BPC 中,∠B =34°,sin PCB PB=()72505130n mile sin sin34PC .PB B ∴==≈ 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4°方向时,它距离灯塔P 大约130海里. 环节三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例1:铁路的路基横断面为一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i =3∶2,顶宽是3m ,路基高是1.5m ,求路基的下底宽是多少?【归纳】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距离l 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 i 表示,如图,坡度通常写成tan hi lα==的形式.坡度越大 坡角越大 坡面越陡解:如图,AD =3m ,作AE ⊥BC , DF ⊥BC .集体回答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解题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i=3∶2,AE=DF=1.5m.∴BE=CF=1m.∴BC=1+1+3=5m.环节四巩固新知【随堂练习】教师活动:通过Pk作答的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由老师带领整理思路过程.练习1如图,水库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迎水坡AB的坡度i=1∶1,坝高BE=20m,迎水坡AB=_______m,坡角α=_______.答案:202;45°练习2如图,海中有一个小岛A,它的周围8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B点测得小岛A在北偏东60°方向上,航行12海里到达D点,这时测得小岛A在北偏东30°方向上,如果渔船不改变航线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的危险?答案:(方法1)解:如图,过A作AC⊥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C,则AC的长是A到BD的最短距离,由题意,得∠CAD=30°,∠CAB=60°,∠ABD=90°-60°= 30°,又∵∠BAD=∠CAB-∠CAD=60° -30°=30°,∴∠ABD=∠BAD,分组讨论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12∴渔船继续向正东方向行驶,没有触礁的危险.3=tan30360°= 30°=3x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28.2.1 解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关键: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入】我们一起来解决关于比萨斜塔问题见课本在Rt△ABC中,∠C=90°,BC=5.2m,AB=54.5m.sin=5.254.5BCAB≈0.0954.所以∠A≈5°28′.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活动一】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元素【提问】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总结: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活动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边角之间关系a b A b a A c b A c a A ====cot ;tan ;cos ;sin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的对边的邻边;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cot tan cos sin(2)三边之间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3)锐角之间关系∠A+∠B=90°.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活动三】解直角三角形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a=6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例2:在Rt△ABC中,∠B =35°,b=20,解这个三角形(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应用举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初中数学课程《应用举例》”,主要围绕初中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际问题解决。
4.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否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有效沟通。
3.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是否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需掌握的数学知识。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交流分享: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案,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简单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思,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28.2.2 应用举例第3课时 利用方位角、坡度解直角三角形1.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 与水平宽度AC 之比),坝高BC=3m ,则坡面AB 的长度是( )A .9mB .6mC .mD .2.在某次海上搜救工作中,A 船发现在它的南偏西30°方向有一漂浮物,同时在A 船正东10km 处的B 船发现该漂浮物在它的南偏西60°方向,此时,B 船到该漂浮物的距离是( )A .kmB .kmC .10kmD .20km3.如图,港口A 在观测站O 的正东方向,OA=4km ,某船从港口A 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B 处,此时从观测站O 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则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 的长)为( )A .4kmB .kmC .kmD .+1)km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是拦水坝的横断面,斜坡AB 的水平宽度为12米,斜面坡度为1:2,则斜坡AB 的长为( ) A.34米B.56米C.512米D.24米5.如图,将一个Rt △ABC 形状的楔子从木桩的底端点P 沿水平方向打入木桩底下,使木桩向上运动.已知楔子斜面的倾斜角为15°,若楔子沿水平方向前进6cm (如箭头所示),则木桩上升了_________cm.第5题图第6题图7.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小明同学在点P处测得教学楼A位于北偏东60°方向,办公楼B位于南偏东45°方向.小明沿正东方向前进60米到达C处,此时测得教学楼A恰好位于正北方向,办公楼B正好位于正南方向.求教学楼A与办公楼B之间的距离.9.如图,湖中的小岛上有一标志性建筑物,其底部为A,某人在岸边的B处测得A在B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然后沿岸边直行4公里到达C处,再次测得A在C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其中A、B、C在同一平面上).求这个标志性建筑物底部A到岸边BC的最短距离.10.如图,某校教学楼的后面紧邻着一个土坡,坡上面是一块平地,BC∥AD,斜坡AB的长为22 m,坡角∠BAD=680,为了防止山体滑坡,保障安全,学校决定对该土坡进行改造,经地质人员勘测,当坡角不超过500时,可确保山体不滑坡.(1)求改造前坡顶与地面的距离;(2)为确保安全,学校计划改造时保持坡脚A不动,坡顶B沿BC改到F点处,则BF至少是多少米?(保留一位小数,参考数据:sin680≈0.9272,cos 680≈0.3746,tan 680≈2.4751,sin500≈0.7660,cos500≈0.6428,tan500≈1.1918)11.一艘观光游船从港口A处以北偏东60°的方向出港观光,航行80海里至C处时发生了侧翻沉船事故,立即发出了求救信号.一艘在港口正东方向B处的海警船接到求救信号,测得事故船在它的北偏东37°方向,马上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往救援,求海警船到达事故船C处所需的大约时间.(温馨提示:sin53°≈0.8,cos53°≈0.6)考点综合专题: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一、判断函数图象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 =kx和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大致是【方法3④】( )二、求交点坐标或根据交点求取值范围2.(2017·自贡中考)一次函数y 1=k 1x +b 和反比例函数y 2=k 2x (k 1·k 2≠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方法3③】( )A .-2<x <0或x >1B .-2<x <1C .x <-2或x >1D .x <-2或0<x <1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3.如图,直线y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 (-1,2),则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为【方法3①】( )A .(-2,1)B .(2,1)吧C .(1,-2)D .(2,-1)4.若一次函数y =mx +6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n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有公共点,则有( )A .mn ≥-9B .-9≤mn ≤0C .mn ≥-4D .-4≤mn ≤05.(2017·长沙中考)如图,点M 是函数y =3x 与y =k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OM=4,则k 的值为________.6.(2017·菏泽中考)直线y =kx (k >0)与双曲线y =6x 交于A (x 1,y 1)和B (x 2,y 2)两点,则3x 1y 2-9x 2y 1的值为________.【方法4】7.(2017·广安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 (4,2),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且OB =6.(1)求函数y =mx和y =kx +b 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AB 与x 轴相交于点C ,在第一象限内,求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上一点P ,使得S △POC =9.◆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8.(2017·广州中考)当a ≠0时,函数y =ax 与y =-ax 2+a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9.★如图,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F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F 不与A ,B 重合),过点F 的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与BC 边交于点E .(1)当F 为AB 的中点时,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当k 为何值时,△EF A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类型三 与三角形的综合10.位于第一象限的点E 在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点F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 是坐标原点.若EO =EF ,△EOF 的面积等于2,则k 的值为( )A .4B .2C .1D .-211.(2017·包头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B ,点C 在y 轴上.若AC =BC ,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2017·西宁中考)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3x(x >0)上,过点A 作AC ⊥x 轴,垂足为C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B .当AC =1时,△ABC 的周长为________.13.(2017·贵港中考)如图,过C (2,1)作AC ∥x 轴,BC ∥y 轴,点A ,B 都在直线y =-x +6上.若双曲线y =kx(x >0)与△ABC 总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2017·苏州中考)如图,在△ABC 中,AC =BC ,AB ⊥x 轴,垂足为A .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点C ,交AB 于点D .已知AB =4,BC =52. (1)若OA =4,求k 的值;(2)连接OC ,若BD =BC ,求OC 的长.◆类型四 与特殊四边形的综合15.(2017·衢州中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函数y =4x (x >0)的图象上,AB ⊥x轴于点B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y 轴交于点C ,与函数y =4x(x >0)的图象交于点D ,连接AC ,CB ,BD ,DA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等于( )A .2B .2 3C .4D .43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2016·齐齐哈尔中考)如图,已知点P (6,3),过点P 作PM ⊥x 轴于点M ,PN ⊥y 轴于点N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交PM 于点A ,交PN 于点B .若四边形OAPB 的面积为12,则k =________.17.(2016·泰安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 的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点C 的坐标为(0,3),点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点D 、M 分别在边AB 、OA 上,且AD =2DB ,AM =2MO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D 和M ,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经过点D ,与BC 的交点为N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在直线DM 上,且使△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D 3.D4.A 解析:将y =mx +6代入y =n x 中,得mx +6=nx ,整理得mx 2+6x -n =0.∵两个图象有公共点,∴Δ=62+4mn ≥0,∴mn ≥-9.故选A.5.436.36 解析:由题可知点A (x 1,y 1),B (x 2,y 2)关于原点对称,∴x 1=-x 2,y 1=-y 2.把A (x 1,y 1)代入双曲线y =6x ,得x 1y 1=6,∴3x 1y 2-9x 2y 1=-3x 1y 1+9x 1y 1=6x 1y 1=36.故答案为36.7.解:(1)把点A (4,2)代入反比例函数y =mx,可得m =8,∴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8x .∵OB =6,∴B (0,-6),把点A (4,2),B (0,-6)代入一次函数y =kx +b ,可得⎩⎪⎨⎪⎧2=4k +b ,-6=b ,解得⎩⎪⎨⎪⎧k =2,b =-6,∴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x -6.(2)在y =2x -6中,令y =0,则x =3,即C (3,0),∴CO =3.设P ⎝⎛⎭⎫a ,8a ,则由S △POC =9,可得12×3×8a =9,解得a =43,∴P ⎝⎛⎭⎫43,6. 8.D9.解:(1)∵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B 点坐标为(3,2).∵F 为AB 的中点,∴F 点坐标为(3,1).∵点F 在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上,∴k =3,∴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3x(x >0).(2)由题意知E ,F 两点坐标分别为E ⎝⎛⎭⎫k 2,2,F ⎝⎛⎭⎫3,k 3,∴S △EF A =12AF ·BE =12×13k ×⎝⎛⎭⎫3-12k =12k -112k 2=-112(k 2-6k +9-9)=-112(k -3)2+34.当k =3时,S △EF A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4. 10.B11.(0,2) 解析:由⎩⎪⎨⎪⎧y =x -1,y =2x ,解得⎩⎪⎨⎪⎧x =2,y =1,或⎩⎪⎨⎪⎧x =-1,y =-2,∴A (2,1),B (1,0).设C (0,m ),∵BC =AC ,∴AC 2=BC 2,即4+(m -1)2=1+m 2,∴m =2,故答案为(0,2).12.3+113.2≤k ≤9 解析: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C 点时,把C 的坐标代入得k =2×1=2;把y =-x +6代入y =k x 得-x +6=kx ,x 2-6x +k =0,Δ=(-6)2-4k =36-4k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与△ABC 有公共点,∴36-4k ≥0,解得k ≤9,即k 的取值范围是2≤k ≤9,故答案为2≤k ≤9.14.解:(1)如图,作CE ⊥AB ,垂足为E .作CF ⊥x 轴,垂足为F .∵AC =BC ,AB =4,∴AE =BE =2.在Rt △BCE 中,BC =52,BE =2,由勾股定理得CE =32.∵OA =4,∴OF =OA-CE =52,∴C 点的坐标为⎝⎛⎭⎫52,2.∵点C 在y =kx的图象上,∴k =5.(2)设A 点的坐标为(m ,0).∵BD =BC =52,∴AD =32,∴D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m ,32,⎝⎛⎭⎫m -32,2.∵点C ,D 都在y =k x 的图象上,∴32m =2⎝⎛⎭⎫m -32,解得m =6,∴C 点的坐标为⎝⎛⎭⎫92,2,∴OF =92,CF =2.在Rt △OFC 中,OC 2=OF 2+CF 2,∴OC =972.15.C16.6 解析:∵∠NOM =90°,PM ⊥x 轴,PN ⊥y 轴,∴四边形ONPM 是矩形.∵点P 的坐标为(6,3),∴PM =3,PN =6.∵A ,B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上,∴S △NOB =S △OAM =k2.∵S四边形OAPB=S 矩形OMPN -S △OAM -S △NBO =12,∴6×3-12k -12k =12,解得k =6.17.解:(1)∵正方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0,3),∴OA =AB =BC =OC =3,∠OAB =∠B =∠BCO =90°.∵AD =2DB ,∴AD =23AB =2,∴D 点的坐标为(-3,2).把D 点的坐标代入y =m x 得m =-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6x .∵AM =2MO ,∴MO =13OA =1,∴M 点的坐标为(-1,0).把M 点与D 点的坐标代入y =kx +b 中得⎩⎪⎨⎪⎧-k +b =0,-3k +b =2,解得⎩⎪⎨⎪⎧k =-1,b =-1,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 (2)把y =3代入y =-6x 得x =-2,∴N 点坐标为(-2,3),∴NC =2.设P 点坐标为(x ,y ).∵△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12(OM +NC )·OC =12OM ·|y |,即|y |=9,解得y =±9.在y =-x -1中,当y =9时,x =-10;当y =-9时,x =8,则点P 的坐标为(-10,9)或(8,-9).考点综合专题: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一、判断函数图象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 =kx和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大致是【方法3④】( )二、求交点坐标或根据交点求取值范围2.(2017·自贡中考)一次函数y 1=k 1x +b 和反比例函数y 2=k 2x (k 1·k 2≠0)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方法3③】( )A .-2<x <0或x >1B .-2<x <1C .x <-2或x >1D .x <-2或0<x <1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3.如图,直线y =-x +b 与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 (-1,2),则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为【方法3①】( )A .(-2,1)B .(2,1)吧C .(1,-2)D .(2,-1)4.若一次函数y =mx +6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n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有公共点,则有( )A .mn ≥-9B .-9≤mn ≤0C .mn ≥-4D .-4≤mn ≤05.(2017·长沙中考)如图,点M 是函数y =3x 与y =k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OM=4,则k 的值为________.6.(2017·菏泽中考)直线y =kx (k >0)与双曲线y =6x 交于A (x 1,y 1)和B (x 2,y 2)两点,则3x 1y 2-9x 2y 1的值为________.【方法4】7.(2017·广安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 (4,2),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且OB =6.(1)求函数y =mx和y =kx +b 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AB 与x 轴相交于点C ,在第一象限内,求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上一点P ,使得S △POC =9.◆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8.(2017·广州中考)当a ≠0时,函数y =ax 与y =-ax 2+a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9.★如图,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F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F 不与A ,B 重合),过点F 的反比例函数y =kx(x >0)的图象与BC 边交于点E .(1)当F 为AB 的中点时,求该函数的解析式;(2)当k 为何值时,△EF A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类型三 与三角形的综合10.位于第一象限的点E 在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点F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 是坐标原点.若EO =EF ,△EOF 的面积等于2,则k 的值为( )A .4B .2C .1D .-211.(2017·包头中考)如图,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B ,点C 在y 轴上.若AC =BC ,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2017·西宁中考)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3x(x >0)上,过点A 作AC ⊥x 轴,垂足为C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B .当AC =1时,△ABC 的周长为________.13.(2017·贵港中考)如图,过C (2,1)作AC ∥x 轴,BC ∥y 轴,点A ,B 都在直线y =-x +6上.若双曲线y =kx(x >0)与△ABC 总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2017·苏州中考)如图,在△ABC 中,AC =BC ,AB ⊥x 轴,垂足为A .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点C ,交AB 于点D .已知AB =4,BC =52. (1)若OA =4,求k 的值;(2)连接OC ,若BD =BC ,求OC 的长.◆类型四 与特殊四边形的综合15.(2017·衢州中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函数y =4x (x >0)的图象上,AB ⊥x轴于点B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y 轴交于点C ,与函数y =4x (x >0)的图象交于点D ,连接AC ,CB ,BD ,DA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等于( )A .2B .2 3C .4D .43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2016·齐齐哈尔中考)如图,已知点P (6,3),过点P 作PM ⊥x 轴于点M ,PN ⊥y 轴于点N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交PM 于点A ,交PN 于点B .若四边形OAPB 的面积为12,则k =________.17.(2016·泰安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 的顶点O 与坐标原点重合,点C 的坐标为(0,3),点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点D 、M 分别在边AB 、OA 上,且AD =2DB ,AM =2MO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D 和M ,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经过点D ,与BC 的交点为N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在直线DM 上,且使△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2.D 3.D4.A 解析:将y =mx +6代入y =n x 中,得mx +6=nx ,整理得mx 2+6x -n =0.∵两个图象有公共点,∴Δ=62+4mn ≥0,∴mn ≥-9.故选A.5.436.36 解析:由题可知点A (x 1,y 1),B (x 2,y 2)关于原点对称,∴x 1=-x 2,y 1=-y 2.把A (x 1,y 1)代入双曲线y =6x ,得x 1y 1=6,∴3x 1y 2-9x 2y 1=-3x 1y 1+9x 1y 1=6x 1y 1=36.故答案为36.7.解:(1)把点A (4,2)代入反比例函数y =mx,可得m =8,∴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8x .∵OB =6,∴B (0,-6),把点A (4,2),B (0,-6)代入一次函数y =kx +b ,可得⎩⎪⎨⎪⎧2=4k +b ,-6=b ,解得⎩⎪⎨⎪⎧k =2,b =-6,∴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x -6.(2)在y =2x -6中,令y =0,则x =3,即C (3,0),∴CO =3.设P ⎝⎛⎭⎫a ,8a ,则由S △POC =9,可得12×3×8a =9,解得a =43,∴P ⎝⎛⎭⎫43,6. 8.D9.解:(1)∵在矩形OABC 中,OA =3,OC =2,∴B 点坐标为(3,2).∵F 为AB 的中点,∴F 点坐标为(3,1).∵点F 在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上,∴k =3,∴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3x(x >0).(2)由题意知E ,F 两点坐标分别为E ⎝⎛⎭⎫k 2,2,F ⎝⎛⎭⎫3,k 3,∴S △EF A =12AF ·BE =12×13k ×⎝⎛⎭⎫3-12k =12k -112k 2=-112(k 2-6k +9-9)=-112(k -3)2+34.当k =3时,S △EF A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4. 10.B11.(0,2) 解析:由⎩⎪⎨⎪⎧y =x -1,y =2x ,解得⎩⎪⎨⎪⎧x =2,y =1,或⎩⎪⎨⎪⎧x =-1,y =-2,∴A (2,1),B (1,0).设C (0,m ),∵BC =AC ,∴AC 2=BC 2,即4+(m -1)2=1+m 2,∴m =2,故答案为(0,2).12.3+113.2≤k ≤9 解析: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C 点时,把C 的坐标代入得k =2×1=2;把y =-x +6代入y =k x 得-x +6=kx ,x 2-6x +k =0,Δ=(-6)2-4k =36-4k .∵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与△ABC 有公共点,∴36-4k ≥0,解得k ≤9,即k 的取值范围是2≤k ≤9,故答案为2≤k ≤9.14.解:(1)如图,作CE ⊥AB ,垂足为E .作CF ⊥x 轴,垂足为F .∵AC =BC ,AB =4,∴AE =BE =2.在Rt △BCE 中,BC =52,BE =2,由勾股定理得CE =32.∵OA =4,∴OF =OA-CE =52,∴C 点的坐标为⎝⎛⎭⎫52,2.∵点C 在y =kx的图象上,∴k =5.(2)设A 点的坐标为(m ,0).∵BD =BC =52,∴AD =32,∴D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m ,32,⎝⎛⎭⎫m -32,2.∵点C ,D 都在y =k x 的图象上,∴32m =2⎝⎛⎭⎫m -32,解得m =6,∴C 点的坐标为⎝⎛⎭⎫92,2,∴OF =92,CF =2.在Rt △OFC 中,OC 2=OF 2+CF 2,∴OC =972.15.C16.6 解析:∵∠NOM =90°,PM ⊥x 轴,PN ⊥y 轴,∴四边形ONPM 是矩形.∵点P 的坐标为(6,3),∴PM =3,PN =6.∵A ,B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上,∴S △NOB =S △OAM =k2.∵S四边形OAPB=S 矩形OMPN -S △OAM -S △NBO =12,∴6×3-12k -12k =12,解得k =6.17.解:(1)∵正方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0,3),∴OA =AB =BC =OC =3,∠OAB =∠B =∠BCO =90°.∵AD =2DB ,∴AD =23AB =2,∴D 点的坐标为(-3,2).把D 点的坐标代入y =m x 得m =-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6x .∵AM =2MO ,∴MO =13OA =1,∴M 点的坐标为(-1,0).把M 点与D 点的坐标代入y =kx +b 中得⎩⎪⎨⎪⎧-k +b =0,-3k +b =2,解得⎩⎪⎨⎪⎧k =-1,b =-1,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 (2)把y =3代入y =-6x 得x =-2,∴N 点坐标为(-2,3),∴NC =2.设P 点坐标为(x ,y ).∵△OPM 的面积与四边形OMNC 的面积相等,∴12(OM +NC )·OC =12OM ·|y |,即|y |=9,解得y =±9.在y =-x -1中,当y =9时,x =-10;当y =-9时,x =8,则点P 的坐标为(-10,9)或(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