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 专题版
- 格式:pdf
- 大小:775.50 KB
- 文档页数:23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讲义与视频课程展开全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杨保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新闻理论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新闻理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方便考生学习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精勤学习网黄老师整理了以下资料!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获取:精勤学习网本书每章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知识框架,清晰勾勒本章所有知识点的结构脉络,帮助考生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脉络。
第二部分为本章要点详解,完整讲述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教材内容。
该部分精讲详析本章重要知识点,介绍复习方法,透析核心考点。
第三部分为重难点精讲,通过对书中的重难点的讲解,使考生更好的了解新闻的理论知识,总体把握新闻发展方向。
第四部分为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精选指定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考研真题,并提供详尽答案,帮助考生强化训练以巩固本章知识点并学会灵活运用。
目录导论[视频讲解]绪论新闻学与新闻理论[视频讲解]【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一章新闻活动的本质与演变[视频讲解]【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二章新闻活动系统的构成[视频讲解] 【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三章新闻活动者[视频讲解]【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四章新闻传收内容[视频讲解]【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五章新闻选择标准[视频讲解]【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视频讲解] 【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七章新闻传播的特殊原则[视频讲解] 【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八章新闻传媒[视频讲解]【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视频讲解]【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章新闻自由[视频讲解]【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一章新闻道德[视频讲解] 【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二章新闻传播环境[视频讲解] 【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三章新闻关系[视频讲解] 【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四章新闻符号世界[视频讲解] 【知识框架】【本章要点】【重点难点精讲】【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一、不定项选择题1.新闻传播规律的特征包括()。
A.客观性B.主体性C.普遍性D.特殊性【答案】ABCD【解析】作为规律体系中的一种规律,新闻传播规律具有任何规律都具有的第一特征——客观性。
作为实践规律的一种,新闻传播规律是主体性的活动规律,即新闻传播规律是作为新闻主体的一种活动规律,因而具有主体性。
基于以上两种特征,新闻传播规律就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2.新闻传播过程本质上是()之间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
A.传播媒介B.传播主体C.收受主体D.传播内容【答案】BC【解析】新闻传播过程是由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发送新闻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四个基本要件:①传播主体;②传播内容;③收受主体;④传播媒介。
在这四个要件中,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新闻传播过程在本质上说是传播主体和收受主体之间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
3.()可以看做是是新闻传播的深层目的和理想境界。
A.选择率B.效用率C.接近率D.互动率【答案】C【解析】新闻传播接近率指的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总是希望受者在实质上认可、同意他们的传播观念和传播目标,达到与传播者自己的接近;而收受者则希望在实质上认可、同意他们的新闻需求和精神需要,达到与收受者自己的接近,遵循新闻传播接近律。
在实践中,对于传播主体来说,内容上要选择与收受主体利益接近、需求接近、兴趣接近的新闻事实,形式上则要采取收受主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理想境界。
4.新闻传受行为中()支配着新闻传播过程。
A.选择机制B.接受机制C.反馈机制D.传播机制【答案】A【解析】新闻传播过程本质上是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之间的以新闻事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精神交往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和主体目的性活动,其作用体现得最为突出和充分。
可以说,新闻传播的全部作用和功能,正是在选择中得以完成并实现的。
第十一章新闻道德一、概念题1.新闻道德(华师2007年研)答:新闻道德,是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种,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简称。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新闻道德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反映的是主体(主要是新闻职业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循的各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拥有的道德观念、道德品性等的总和。
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重要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2.新闻传播职业规范(人大2011年研)答:新闻传播职业规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一般以“记者守则”、“新闻道德规约”、“记者信条”等形式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应有的品格、思想与作风,以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
其内容大致有社会责任、指导思想、品德修养、立场态度、工作作风、社会公德等,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3.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复旦大学2011年研;华师2008年研;人大2007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研;南京大学2004年研)答: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指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的总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标准和正当的业务手段,它以履行媒体的圣洁使命为目标。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大众化报纸兴起时,在新闻业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信念,构成“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更不是媒体本身。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摆脱党派和团体的立场准确地报道事实。
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现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要求。
第十四章新闻符号世界一、概念题1.事实世界答:事实世界,是指用事实论的方式来解释,由物质、能量、信息等无穷事实构成的事实世界。
事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物,是事实性的存在。
人类为了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运用各种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把握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新闻手段也是其中之一。
面对这个包含着无数具体事实的世界,当人们用新闻眼光去观照时,它可以简单地分为一般事实世界和新闻事实世界。
事实世界是统一的,事实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是通过个别、特殊来透视一般的客观依据。
2.符号世界答:符号世界是人类理解这个世界的中介。
符号世界,是把事实世界引渡到人们面前的手段。
人是通过自己内在的符号世界与外在的符号世界进行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去理解自己和世界的。
符号世界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物,也不只是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它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它渗透在人的本质之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人类正是通过符号世界的创造才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特有的文化世界。
3.新闻事实世界答:新闻事实世界,是从包含着无数具体事实的世界中将所有的新闻事实分离出来所构成的特殊的小世界。
新闻事实世界是事实世界一个特殊的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中只有一部分是能够得到报道的新闻事实。
新闻传播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在于它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达到对整个社会和整个事实世界一定程度的真实反映,使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处于一种及时的自知、自觉状态。
4.新闻符号世界答:新闻符号世界,是指人们通过新闻手段、运用新闻符号所塑造的符号世界,它是整个符号世界的一部分,是整个符号世界最为活跃的一部分。
对于生活在当代的人们而言,各种传收媒介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具备大众媒介、小众媒介综合特征的各种新媒介)是塑造新闻符号世界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
新闻符号世界是理解事实世界最新变化的绝对中介,离开对新闻符号世界的理解,人们就无法了解狭小感性时空之外的世界。
新闻符号世界的塑造和存在使个人获得了世界性存在的意义。
第三章新闻活动者一、不定项选择题1.关于主体的新闻需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主体的一种精神需要B.新闻需要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C.新闻需要是社会性的需要D.新闻需要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答案】ABCD【解析】共同主体的新闻需要是主体的一种精神需要,也是一种客观需要,是主体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要求。
新闻需要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新闻事实还是新闻文本所包含的新闻信息,本身是客观的,需要对象的这种客观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需要的客观性。
新闻需要是社会性的需要,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新闻需要的社会性。
新闻需要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人们有着作为人的共同需要,都需要新闻信息,但不同的人的存在方式是具体的,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2.按照对一定新闻媒体接触的实际程度,可以把收受主体划分为()。
A.目标型收受主体B.潜在型收受主体C.现实型收受主体D.边缘型收受主体【答案】BC【解析】按照对一定新闻媒体接触的实际程度可以把收受主体划分为:现实型收受主体与潜在型收受主体。
现实型收受主体是指已经接触和利用新闻媒介的人;潜在型收受主体是指具备正常接触媒介的能力,但还没有开始接触和使用媒介的人。
3.传播主体可分为()。
A.高位主体B.低位主体C.本位主体D.监督主体【答案】AC【解析】在理论新闻学的视野里,新闻传播主体的构成是双重的:一是新闻媒体(资产)的所有者以及由所有者选择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二是直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即人们通常所指的新闻传播主体——以采编人员为主的新闻业务工作者。
前者称为“高位主体”,后者称为“本位主体”。
4.按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或按接触新闻媒体的稳定程度,可以把收受主体划分为()。
A.忠实型收受主体B.偶然型或变动型收受主体C.即时型受众主体D.稳定型收受主体【答案】BD【解析】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或者说按照接触新闻媒体的稳定程度,可以把收受主体划分为:稳定型收受主体和偶然型或变动型(非稳定型)收受主体。
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一、概念题1.新闻真实答:新闻真实,是指新闻及其反映对象是否符合,符合就是真实的,不符合就是不真实的。
新闻真实既有真实性的问题,又有真实度的问题。
新闻真实的本质是,新闻(报道)与相应的新闻事实的符合性。
就具体的或单一的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真实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闻报道的对象是实际存在的或存在过的;二是新闻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全面的、正确的。
就整个新闻传播界而言,面对的是两方面的真实:一方面是具体真实,即某一具体报道的真实;另一方面是整体真实。
整体真实,是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针对一定报道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有具体新闻报道构成的“全体”。
2.具体真实答:新闻的“具体真实”,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作的真实的反映,是指一种单一的、个别的新闻真实。
“具体真实”是在反映客观事物处于运动的特殊状态之下——相对静止意义上的真实。
正因为客观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属性,客观事物之间才有了区别和不同事物的具体形态。
这种具体形态构成了一个个具体真实的客观事实。
具体真实,也有人称之为个别真实、个体真实、微观真实或单个真实,是相对整体真实而言,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真实的实际系统。
新闻的“总体真实”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是指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3.整体真实答:整体真实,是指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了事实世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如果是,就实现了整体真实,如果否,就未达到整体真实。
整体真实针对的不是具体的新闻报道、具体的事实对象,而是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针对一定报道领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有具体新闻报道构成的“全体”。
整体真实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微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具体报道的整体真实。
中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某家具体新闻媒体也可以称为个体新闻媒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作的全体新闻报道的真实。
宏观层面的整体真实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新闻媒体全体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一、不定项选择题1.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包括()。
A.真实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时效性原则【答案】ABC【解析】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是指以反映事实“是什么”为目标的原则,它的符号再现形式是“存在判断”,这是再现新闻事实的基本原则。
背离事实原则的再现就不是“新闻”再现。
事实原则包括真实、全面、客观。
时效性原则是新闻所具有的一般特性,不属于新闻传播的事实原则。
2.就整个新闻传播界来说,需要面对的真实包括()。
A.具体真实B.抽象真实C.整体真实D.部分真实【答案】AC【解析】新闻报道追求新闻既能反应整体情况即达到整体真实,又能使得事件得到具体地展现即反应具体真实。
实际操作时要求必须把存在论意义上的具体的真实与认识论意义上的整体的真实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从整个新闻传播界来说,新闻真实面对的是两方面的真实:一方面是具体真实,即某一具体报道的真实,另一方面是整体真实。
3.新闻真实是新闻传播范围内的真实,是指()。
A.新闻报道的真实,并不包括新闻传播媒体上其他信息的真实问题B.在事实世界与新闻事实的关系上,事实世界是全体,新闻事实是部分C.新闻传播只是人类认识、反映事实世界的一种手段,利用这种手段把握到的真实只能是“新闻世界的真实”D.新闻真实是整个事实世界的真实【答案】ABC【解析】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是能够向事实本来面目不断逼近的真实。
新闻报道的真实,并不包括新闻传播媒体上其他信息的真实问题。
在事实世界中,新闻真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新闻传播只是作为人类认识、反映事实世界的一种手段。
因此,新闻真实是其传播范围内的真实,而非整个事实世界的真实。
4.新闻事实全面原则的要求有()。
A.针对个体事实报道的全面性B.针对同类事实报道的全面性C.针对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事实报道的全面性D.针对整体事实报道的全面性【答案】ABC【解析】全面原则是再现新闻事实整体面貌的原则,是实现新闻真实性的必然要求。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笔记真实有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但现象与本质是不可分割的共时存在,现象真是总是对一定本质真是的反应,不是决然对立的存在新闻作品中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评论是否正确,不属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而属于意见真理性问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其正确性。
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情感态度属于一种价值评价的方式,只能从事实出发,依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判断合理与否,它不属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新闻真实的含义A具体的新闻报道1:凡是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事实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依据(存在论意义的真实)2:新闻对新闻事实的反映是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论意义的真实)3:新闻作品在全面陈述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本质真实)B整个新闻传播界1:具体报道的真实2:整体真实(新闻媒体,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了事实世界的主流状态,主流方面,主导趋势——从宏观上要求把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与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统一起来)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A整体真实的传播理念制约着具体事实的选择B具体真实相对整体真实而言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真实,而整体真实追求存在论意义真实与认识论意义真实的统一力求达到对现实生活的全面本质的反映,因此,具体真实的叠加并不必然保证整体真实,只有当其量度比例符合整体客观实际时,才能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有机统一,塑造出整体真实的形象C整体真实不能必然演绎出具体真实。
理论上,具体事实失实,必然影响整体真实,实际中,影响大小,取决与不实报道在整体报道中的地位和分量。
新闻真实的特性(过程性)A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一种“本质真实“B对新闻事实的反映和再现产生了“再现真实“的问题(核心环节)C对新闻报道或新闻文本的解读产生了“解读真实“的问题D心窝儿报道的历史存在,决定了它还有一个“历史真实”的问题新闻真实是一种理想追求,是新闻传播目标应达到的境界——新闻报道与对象(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绝对符合。
第十章新闻自由1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自由的实质与内容1.新闻自由的实质(1)自由的实质①自由,实质是人的活动与外界的关系问题,当人的活动不受自己以外的任何力量的制约或限制时,行动就是自由的,受到制约或限制,则不自由。
而人作为社会动物,其本质体现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不可能存在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仅凭自我意志支配的活动自由。
②在社会生活中,自由的实质是一种政治权利,一种法律规定的人们可以享有的权利,这是理解新闻自由实质时必须时刻领会的重要前提。
③某种政治自由不受限制或受限制,是指不受国家(政府)或受国家的限制。
(2)新闻自由的实质新闻自由,是指参与新闻活动的人的自主性和不受限制性,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新闻活动,就是自由的新闻活动,如果相反,就是不自由的。
①新闻活动的属性a.新闻活动是一种以新闻方式认识社会的活动,因而可以在一般认识论的意义上探讨新闻自由的含义。
b.新闻活动是一种属于上层建筑的活动,是政治性非常强的社会活动,因而对新闻自由实质的理解应该主要放在政治自由的范围内加以讨论。
②从认识的意义上来看新闻自由如果把新闻活动看作一种认识活动,即通过新闻传播与收受行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活动,这时的新闻自由是一种认识的自由,是指传收者与一定新闻事实对象的认知关系。
因而,只有获得对事实的正确认识,传收者才能获得自由。
③从道德哲学、政治学、法学意义上看新闻自由在道德哲学、政治学、法学意义上理解新闻自由,是把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权利、具体的政治权利、法律权利来对待。
因此,理解新闻自由的实质应该主要从这些方面出发。
a.作为一种道德权利,新闻自由应该是所有人平等地、共同地享有的一种自由权利,新闻媒体应该成为社会公器,“应该为所有公民享用,而不是为政治统治者或商人谋取个人所得或利润”。
b.作为政治权利的新闻自由,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权利,而是一种具体的权利,体现在新闻传播与收受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