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后习题(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4.82 KB
- 文档页数:10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背景1.思想中世纪基督教会长期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
2.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政治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4.天灾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二、兴起14世纪,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
三、成就1.文艺复兴前三杰3.英国的莎士比亚(1)著作:《哈姆雷特》。
(2)特点:塑造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影响: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深远。
四、核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旗帜和主要的社会思潮,其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
五、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六、作用1.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1.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地理位置: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中国古代的文明成果造纸术、印刷术等,从而有利于意大利人文主义精神向整个欧洲的传播与扩散。
(2)文化基础: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与文化典籍。
14~17世纪,众多学者云集此处,发掘整理古希腊罗马与拜占廷帝国留下的文化遗产。
(3)经济基础:在中世纪晚期,意大利产生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独立的工商业城市。
城市中,具有新兴价值观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等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他们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枷锁,把注意力转向现实世俗世界。
(4)现实原因:罗马教廷的腐化堕落与教会宣扬“禁欲主义”、“蒙昧主义”与“神秘主义”思想,激起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意大利首先掀起了反罗马教廷与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后逐渐传遍欧洲。
2.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岳麓版习题精选二十九第1题【单选题】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A、启蒙运动、巴黎公社B、德意志的统一、新文化运动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D、辛亥革命、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下列关于“人”的阐释正确的是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B、提倡自然的人性C、捍卫人的道德尊严D、强调人的理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能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智慧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
材料显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 )A、社会主义B、自由主义C、理性主义D、人文主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5 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薄伽丘和《十日谈》 1.文艺复兴(1)背景①政治: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约千年之久,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②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阶级: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但还没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体系。
④直接原因: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
(2)形式: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
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5)影响: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2.薄伽丘(1)历史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之一,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2)代表作品:《十日谈》。
内容: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抨击教会的精神统治,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二、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1.达·芬奇(1)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他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中。
(2)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3)《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
2.米开朗琪罗(1)意大利著名雕刻家,他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2)代表作有《大卫》《摩西》。
其作品具有雄浑壮伟的气势,因此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3.拉斐尔(1)意大利著名画家。
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被称为“画圣”。
(2)拉斐尔笔下的圣母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3)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1.背景: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英国。
2.代表作:《哈姆雷特》,剧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他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3.作品特点:人物形象富有个性,深刻反映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地位: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选择题1.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以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财主因为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就被判火刑,但他疏通关系后被释放。
很明显,该故事把斗争矛头指向教会,讽刺其腐败,选C项。
2.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历史知识时引用了下面的诗句作补充:“她的步履轻盈/她的姿态优美/很像飘飘欲仙的天使/她的声音像仙乐一般优雅/委婉、清脆。
”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应该是( )A.古希腊神话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C.宗教改革D.浪漫主义文学解析:选B。
材料明显歌颂人性之美,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
本题容易错选D项。
我们只要认识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含义,它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建立之初,对社会失望而不绝望。
3.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与“圣像图”明显不同,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 )A.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反动B.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C.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D.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解析:选D。
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创作的人物,都被刻画成现实生活中的人,所有人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每个人的表情都很真实,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4.“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
”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解析:选B。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训练点1薄伽丘和《十日谈》1.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可能是( B )A.要求学生努力提高考试分数,否则给予惩罚B.重视体格锻炼,提高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C.专心于学业课程,限制学生涉猎其他书籍D.严厉纪律要求,禁止学生课堂讨论解析: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注重人、肯定人。
据此分析选项中体现此核心的内容:A中“给予惩罚”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B中“提高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中“限制学生涉猎其他书籍”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D中“禁止讨论”说明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应选B。
2.“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某某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
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B )A.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B.冲击某某神权的束缚C.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否定了某某神学观念解析: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世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基督教的主X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基督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X,冲击某某神权的束缚,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D )A.反对皇权专制B.反封建礼教C.反殖民侵略D.反教会压迫解析:《十日谈》把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和教士,《红楼梦》主要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A项是启蒙运动的矛头所在,B项是《红楼梦》的作品内容,两者均没有C项的内容。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素材人文主义文化精神人文主义文化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本。
针对基督教以神为本,将人看成上帝造物的一部分的观点,人文主义主张“人是宇宙的中心”,以此作为人们认识自身、认识上帝与自然,以及认识人与上帝和自然的关系的出发点。
教会总是告诉人们,上帝是如何地伟大、完美和万能,而人在上帝面前又是如何地卑微、丑陋、软弱。
人文主义者却认为,人同样是值得赞美的。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但丁说,就人所完成的业绩而言,人的高贵超过了天神。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权威,颂扬人的价值和尊严,鼓吹人性的高贵。
他们所说的“人”,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抽象化。
颂扬人而蔑视神,赞美人性而贬斥神性,提倡人权而否定神权,这些都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君主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建立自己阶级的统治;破除封建制度,建立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要求。
在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问题上,针对基督教神学有关“赎罪”、“禁欲”、“天堂”、“来世”之类说教,人文主义者指出,人们追求享乐和财富的欲望出自人的“天赋的本性”,是上帝眷顾和宠爱其子民的表现,没什么可羞耻的,相反是美好的,应该给予充分满足。
人生的目的不是通过禁欲、善功和没完没了的赎罪而获得拯救,而是追求和享受自由、欢乐、幸福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现世创造出幸福的生活来。
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幸福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人生观。
人文主义对生活持乐观态度。
人文主义者承认人的力量的有限性,但他们认为人类实现意志的主要障碍是无常的命运,即生活中的不测事件,而不是不可抗拒的神力。
命运的力量可以依靠人的努力去削弱和疏导,有才有德的人完全可以战胜命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较多的成功。
人文主义对人类满怀信心,也鼓励人们自信。
意大利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成,而是自为的。
”这种自信心包含着对封建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的否定。
人文主义推重知识和学问,视无知为可耻,鼓励人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和社会,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但是鄙夷修道士那种脱离社会生活、毫无实际意义的冥思苦想,抨击基督教经院哲学对于丰富人类的生活“没有作出任何贡献”,对于“人的本性,我们生命的目的,以及我们走向哪里去这样重要的问题不加理会”。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A.人类封闭的世界B.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C.人文主义的思想D.古典文化的神秘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2.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的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
”下列说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文艺复兴()A.强调自由,主X“人是万物的尺度”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人文主义者主X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3.“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
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神是黑皮肤、扁鼻子;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
”这反映了()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D.民族主义思想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表面上看起来,它仿佛是古代文化的再现,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地抄袭旧文化,而是一种创新,它有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展。
”下列事件或作品最能体现文中精神的是()A.《理想国》B.《九十五条论纲》C.《哲学通信》D.《十日谈》艺复兴运动,以上作品中只有D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5.突破了“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人性善恶的是()A.达·芬奇B.米开朗琪罗C.彼特拉克D.拉斐尔,符合题意的是达·芬奇。
6.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这是因为拉斐尔()A.以画圣母像闻名B.所画的圣母像神情严肃,高不可攀C.拿着圣母像与基督教的修道院战斗D.所画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他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突出表现出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故选D项。
7.“一人的剧作对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描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他是()A.莎士比亚B.达·芬奇C.薄伽丘D.拉斐尔,可知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莎士比亚。
8.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A.促进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B.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促进了欧洲人民思想的解放,它把人们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突出了“人本”地位,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只是文艺复兴才真正带来近现代的科学和文化发展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及其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巨大兴趣所带来的大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亚里士多德逻辑和自然科学所展开的教学和研究及其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的发展。
正是在对自然的兴趣和研究中,认识了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才有了对人自身认识的真正觉醒和人性精神的发展。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表现为复兴古代与热爱自然界和生活,认为科学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用的,这是人文主义者的积极生活态度的反映。
比如当时的解剖学和植物学的突飞猛进,绘画、音乐以及诗歌等都在用自己的“浪漫”方式解放人类的思想。
在复古与创新的大潮中,艺术与科学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界的热爱。
近代科学一定程度上正是在这种复兴古代和热爱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发现了世界与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分析这种观点形成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共同之处。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前后科学发展的原因。
观点:中世纪科学研究和学校教育促进了文艺复兴的产生。
依据:中世纪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和重新解读。
(2)关注现实世界,重视人的价值,积极的态度。
(3)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
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B.只是与人的某某生活相关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人通过学习古典,达到精通的地步,就可以成为世间万物中最优秀的。
据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
2.“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追求财富,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故D项符合题意。
3.13—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手工业生产起飞,行会头目成为资本家,他们直接掌握城市政权;而热那亚海外贸易发达,由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
前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而后者与此无缘。
这一现象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A.取决于经济实力的强弱B.延续并发展了中世纪的文明成就C.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D.符合了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在热那亚兴起的原因是封建贵族和富商大贾控制城市政权,而不是其经济实力弱,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城市政治状况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时间是13—14世纪,此时工业资产阶级并未产生,故D项错误。
4.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B.全面否定某某神学的地位C.借用某某形式宣扬新思想D.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但当时封建神学仍占统治地位,新思想的宣传还需要借助某某的形式,故C项正确;封建神学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最终要摆脱神学的束缚,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不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故排除。
5.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特点是()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C.深刻揭露了现实生活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更没有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排除A、D 两项;中国在当时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B项。
故选C项。
6.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这反映了()A.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特性B.对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肯定C.人文主义藐视某某的作用D.提倡追求现实生活的快乐,这是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7.《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背光置身黑暗中,坐在众人当中,靠近耶稣。
作者如此创作意在()A.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B.揭示人性的善与恶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可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突破了“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故B项符合题意。
8.《哀悼基督》是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所作的某某石雕塑作品。
作品取材于《圣经》中的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该作品()A.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了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是人间母亲情感的集中体现。
作品表面上是描绘《圣经》中的故事,实质上是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故选A项。
9.右图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拉斐尔的名作《带金莺的圣母》。
人们认为它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其原因在于它()A.绘画技巧高超B.揭露了神的虚伪和教会的腐朽C.讽刺了教会的虚伪和信教者的无知D.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以温情的人性打动了渴望美好生活的观众的心灵,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10.“德廉美修道院”是16世纪著名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构想的理想社会。
该修道院规定“男女修士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富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这些规定是()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11.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他借“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之口赞美“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A.苏格拉底B.莎士比亚C.亚里士多德D.但丁B项。
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12.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
材料表明“新教育”()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B.消除某某对人的影响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故A项错误;消除某某对人的影响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文艺复兴的宗旨,故C项错误;材料“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
作品中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中古时期,由于受到某某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
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某某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产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
(2)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分别列举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
思想: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精神);政治:自由某某的政治氛围;经济: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