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统编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体会文中说明、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感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庄严,体会作者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中对纪念碑各个部分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式,描述一处自己熟悉的建筑或纪念性场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碑的构造、题字、碑文、浮雕等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方法,如由远到近、由下而上、由东往西等,理清文章的结构。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介绍纪念碑过程中所蕴含的对人民英雄的深厚情感,理解纪念碑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多种表达方式融合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建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是对无数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们的永恒纪念,这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瞻仰这座伟大的纪念碑,感受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背景介绍(5分钟)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它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
这座纪念碑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凝聚着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崇敬和怀念。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一、引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图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什么,纪念谁?二、了解纪念碑:1.学生可以对纪念碑的由来和设计进行了解;2.纪念碑前面的墙上刻着一段铭文,可以讲解一下铭文的意思;3.纪念碑上面有两个巨大而雄伟的浮雕,学生可以分析一下浮雕的含义。
三、了解人民英雄的定义:1.引导学生了解“英雄”的含义;2.学生可以自己分享一个人民英雄的故事,并进行讲解。
四、瞻仰纪念碑:1.引导学生进行瞻仰纪念碑的活动;2.学生可以自由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角度观看纪念碑。
五、思考:1.学生可以自己思考“什么是英雄”;2.学生可以分享一下他们的思考结果。
六、总结: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2.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回忆今天的活动,并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记录下来,便于复习。
【知识点讲解】1.纪念碑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人物而建造的一座大型建筑物,是人们纪念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
2.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一座巨大石碑,是中国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的象征,也是人民英雄的纪念碑。
3.铭文铭文是刻在建筑物或纪念碑上的铭刻文字,主要用于表达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缅怀和纪念。
4.浮雕浮雕是一种雕塑的形式,通过在画面上雕刻形成浮雕,给观看者带来立体的感受。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两个巨大而雄伟的浮雕,分别是《敌后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
5.人民英雄人民英雄是指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英勇牺牲的人民,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杀敌、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和最优秀的人民儿女。
【教育意义】通过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掌握中国革命的精神。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了解什么是英雄,学习英雄的精神。
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领悟力,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该课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3. 能够理解纪念碑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时习题包括选择填空,用“是……,而不是……”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3)能够理解纪念碑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教育学生爱国情怀;(2)感性认识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纪念碑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红色文化殿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模拟场所。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进入课堂前,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放在黑板上。
学生进入课堂后,老师简单地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并让学生望向黑板上的图片,让学生在心里默默地感恩英雄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的生命,鼓舞学生的爱国情绪。
2.教学环节第一步: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简单而生动地向学生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包括建设的目的、时间、地点、设计用意等,以此激发学生对建筑物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记念碑作文
篇一
今天早上,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远远望去,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矗立在公园的一角,看起来十分壮观。
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四周长满了青松,在微风的吹拂下,翠绿的青松随风飘拂,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静静地默哀了一分钟,深深地缅怀着我们的哀思。
这些英雄是为了建设攀枝花面牺牲的,在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中,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把攀枝花建设得更美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我们又来到了盆花园休息。
那里十分凉爽,而且景色十分美丽。
这里有奇形怪状的假山;翠绿色的苏铁在给我们打招呼;粉红色的荷花在给点头;可爱的同学在尽情地玩耍,树上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阿署达度假村,导游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个拔河比赛。
”同学们都纷纷举手,踊跃报名,胡老师挑选了二十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去参加拔河比赛,同学们双手攒足了劲握紧绳子,奋力往后拉,旁边的啦啦队使劲的为他们加油,展示了我们班的团队精神,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终于不负众望,最终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下午,我们踏着金色的阳光,愉快的回家了。
篇二
星期二,我和妈妈、姐姐、姐姐的妈妈,一起去爬纪念碑,我们走楼梯上去。
可是好累,一边走一边急促的喘着气。
不知不觉就到了上面,上面有花花绿绿的小草。
再走一步看见了转运石个个都摸一下,走着走着看见了石头做的滑滑梯,后来我和姐姐一起滑。
忽然,姐姐的妈妈说:“走了,太晚了该回家吃饭了。
”说着就高高兴兴回家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三、文章主题与结构分析四、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与感慨五、结尾正文:【引言】在中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矗立着一座庄严宏伟的建筑,那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近日,我阅读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历史的感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篇文章,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献身的英雄们而建造的。
纪念碑始建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碑名,周恩来同志题写碑文。
这座纪念碑既是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也是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
【文章主题与结构分析】文章以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线索,通过对纪念碑的描述,引出对英雄们的敬意。
文章主题鲜明,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作者首先介绍了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接着描绘了纪念碑的雄伟景象,随后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最后呼吁广大人民群众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事迹,发扬他们的精神。
【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与感慨】在文章中,作者对人民英雄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付出生命和鲜血,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
当我们瞻仰这座纪念碑,不禁为英雄们的英勇精神所感动。
作者感慨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永存于我们心中。
”【结尾】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伟大意义。
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全文总结】这篇文章以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历史的感慨。
通过对纪念碑的描述,文章展现了英雄们的英勇形象,传递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主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示例文章篇一:《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我第一次站在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哇,那种感觉就像一股电流穿过我的全身。
我就那么呆呆地站着,仰望着那高高的纪念碑,心里想呀,这可不只是一块大石头呢。
我身边的爷爷,他的眼睛里好像有星星在闪烁。
爷爷说:“娃呀,你知道这纪念碑背后的故事吗?”我摇摇头,眼睛里满是好奇。
爷爷就开始讲起来啦。
爷爷说:“这纪念碑呀,就像是一本超级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英雄们的故事。
你看这碑座上的浮雕,那就是英雄们事迹的图画版呢。
”我走近一看,哇,那些浮雕可真是栩栩如生。
有一群人拿着枪在冲锋,就好像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打仗场面一样。
我就问爷爷:“爷爷,这些人不怕死吗?”爷爷笑了笑说:“娃呀,他们要是怕死,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啦。
他们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火把,在黑暗里给大家照亮前行的路。
”我又看到浮雕上有老百姓推着小车的画面。
爷爷说:“这就是老百姓在支持战士们呢。
你想啊,如果战士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还怎么打仗?这就像一个大机器,战士们是齿轮,老百姓就是润滑油,缺了谁都不行。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想,原来大家都这么重要呢。
这时候旁边有个大哥哥也在看浮雕,他就对我们说:“爷爷,小朋友,你们看这浮雕,就感觉像是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一样。
这些英雄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我们民族的天空中永远闪耀。
”我眼睛亮晶晶地说:“大哥哥,那我们也要成为星星吗?”大哥哥摸摸我的头说:“当然啦,小朋友。
虽然我们现在不用拿着枪去打仗,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战斗呢。
比如说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这也是在为英雄们守护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成果呀。
”我又看向那高高的碑身,上面的字好像在对我诉说着什么。
我想,那些牺牲的英雄们,他们就像大树的根,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像树上结的果子。
没有根拼命地吸收养分,哪来的果子呢?如果没有英雄们在前面披荆斩棘,哪有我们现在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玩耍、学习呢?我在纪念碑前站了好久好久,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那些英雄们的时代。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反思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寓意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文章信息,能够写出简短的课文概括和课文主旨。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包括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寓意和诗歌赏析,以及对纪念碑的瞻仰和思考。
课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问答、分组讨论、课件展示等。
其中讲解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以及纪念碑所蕴含的寓意和感人的故事。
问答和分组讨论则是辅助讲解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课件展示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纪念碑的建造过程和相关故事,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
四、教学评价本课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此外,我也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我发现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引导,他们能够理性地表达对纪念碑的情感和思考,也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信息,同时他们的语文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本课是一节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的课程,在教学中,我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具有爱国情怀、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2014年6月22日,车子缓缓发动,驶离校园,向记载着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进。
一路上,我的心情如同水洗过的天空一样明媚。
同时,我也感到此次活动无比庄重、圣洁。
我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手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旗帜,看着基座下络绎不绝的瞻仰者: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拥有着不同的国籍,那扬起的或严肃或庄重的脸是有着不同的色彩,但都无一例外的被纪念碑的碑文感动着,激励着,奋发着。
高耸的纪念碑坚挺地伫立万里无云的天空下,好似也伫立在我心中,激发出我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我站在纪念碑下的身躯挺直如松,脸上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自豪。
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北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南面)是周恩来同志书写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含义有三层,就是分别对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最后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而牺牲的英雄们、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以及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百多年来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表示永远的纪念。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他们英勇斗争的胜利果实,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千秋永照,万古长存。
此刻我深深的认识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荣与辱!
先烈们,放心吧,今天的中国的富强繁荣来之不易。
如果没有你们的奋斗牺牲,我们哪来的今日的富强,哪来的今日的昌盛,哪来的科学的发达,哪来的我们知识分子的今天?对于这一切,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是你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永远要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人人幸福而奋斗我们一定牢记你们的遗志,永远忠于国家,永远为人民服务,永远不忘自己身上的国家、民族之责,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