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民英雄纪念碑赏析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一座重要纪念性建筑,它是为纪念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烈士而建立的。
以下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赏析:
1. 建筑风格: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风格兼具中西方元素,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纪念碑建筑形式和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
它以高大、庄重的形象展示出纪念碑的威严和庄重感。
2. 基座和塔身: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呈方形,底部刻有毛泽东主席的词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塔身由三层构成,每层都有浮雕雕塑,以展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整个纪念碑高达37.94米,向上逐渐收紧,象征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向前的精神。
3. 浮雕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雕塑精美细致,栩栩如生。
这些浮雕雕塑刻画了中国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军民鱼水情、民族团结等场景,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斗争精神。
4. 寓意与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中国革命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寓意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和纪念,以及对民族团结、国家独立和和平发展的追求。
它也是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信念的象征。
5. 参观体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登上纪念碑可以俯瞰整个天安门广场和北京市区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能感受到纪念碑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人民勇敢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国现代历史和国家意识的象征之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详细介绍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的文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详细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位于北京市的天安门广场中心。
作为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无名英雄的纪念碑,它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和崇高牺牲的精神。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详细介绍。
首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是为了纪念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们。
该碑于1952年开始修建,历时4年,于1958年完成。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度为38.9米,共分为底座、塔身和塔顶三个部分,整个纪念碑呈方形,每一个边长为50米。
纪念碑的整体设计结构庄重、庄严,与天安门广场的其他建筑互相辉映。
其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是由镇海楼浅台状的建筑结构组成,呈矩形。
底座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庄严而庄重,表达了对无名英雄的深深敬意。
其次,紧接着底座是塔身部分,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体部分。
塔身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有五层塔楼状结构。
每一层的四个角上都有高10米的花岗岩浮雕,共计16尊浮雕。
浮雕的设计主题包括中国共产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军队以及其他献身于革命事业的人物形象。
这些浮雕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革命英烈们的英勇事迹,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最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顶部是一个由纯正镀金的铜质纹饰组成的花篮,高13米。
花篮由上环、中环和下环组成,构成一种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花篮的设计寓意着英雄们在人们的心中永远不朽,同时象征着中国的繁荣和和平。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设计非常巧妙地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现代纪念碑的要求,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非凡砥砺。
总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矗立在北京市中心的雄伟纪念性建筑,纪念的对象是为中国人民奋斗和牺牲的英雄们。
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参观路线
一、纪念碑整体介绍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英雄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是中国的国家标志性建筑之一。
纪念碑高耸入云,庄严肃穆,其设计独特,造型精美,气势磅礴,是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碑座四周的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座四周镶嵌着大型浮雕,这些浮雕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历史
中的英勇形象和奋斗足迹。
这些浮雕分别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
三、碑身南面
碑身南面正对着天安门,刻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在这八个金色大字下方,
还有一个小碑座,上面刻着金色的花环和橄榄枝。
这些装饰使得整个南面显得庄重而神圣。
四、碑身西面
碑身西面是“胜利渡长江”的浮雕,展现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地横渡长江的壮丽场景。
此外,还
有一些小型浮雕和壁画,展示了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五、碑身北面
碑身北面是“抗日战争”的浮雕,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抵抗和英勇牺牲。
此外,还有“红军长征”和“南昌起义”等历史事件的浮雕和壁画。
六、碑身东面
碑身东面是“新中国建设”的浮雕,展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崭新的面貌。
此外,还有“文化大革命”和“四五运动”等历史事件的浮雕和壁画。
以上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参观路线及主要内容介绍。
参观过程中请注意保持安静,尊重历史和先烈,共同营造一个庄重肃穆的参观氛围。
人民英雄纪念碑描述咱们今儿聊聊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可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一块儿宝地,立得笔直,跟咱心中的英雄一样,挺拔不倒。
一说到这碑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巨大的石碑,跟座小山似的,矗立在那儿,气势磅礴。
走近一看,嘿,那碑身啊,光滑得能照出人影来,上面刻着的可是咱们国家历史上那些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的事迹。
这些事儿啊,读起来就像听老辈儿人讲故事一样,感人肺腑。
再瞧瞧碑座,那可不是一般的底座,四面都镶着浮雕,每一面都是一个生动的场景,讲的是咱们的革命历史。
东边那块儿,是虎门销烟,那场面,火光冲天,看得人热血沸腾;西边呢,是武昌起义,战士们勇往直前,跟开了挂似的;南边是五四运动,学生们振臂高呼,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北边则是胜利渡江,解放军叔叔们乘风破浪,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四面浮雕啊,简直就是咱们国家历史的缩影,让人看了又看,感慨万千。
碑顶呢,是个小亭子似的东西,叫“小须弥座”,上面刻着花纹,精致得很。
最上面还立着个大理石雕刻的石人,手里握着个卷轴,好像在向世界宣告咱们的英雄事迹。
这设计啊,真是既庄严又巧妙,让人一看就忘不了。
而且啊,这纪念碑还是咱们国家自己设计建造的,用的是最好的材料,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呢。
现在啊,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
大家站在碑前,有的低头沉思,有的抬头仰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
说真的,每次我去天安门广场,看到这座纪念碑,心里头总是涌起一股子敬意和感动。
这些英雄们啊,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咱们可不能忘了他们啊!得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努力工作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样才对得起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们啊!。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水平摘要:一、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1.纪念碑建立背景2.纪念碑设计及寓意二、碑文内容概述1.碑文撰写背景2.碑文作者及撰写过程3.碑文内容解读三、碑文书法艺术1.碑文书法特点2.碑文书法价值四、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水平评价1.碑文学术价值2.碑文艺术价值3.碑文历史意义五、结语正文: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为纪念在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中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而设立的。
纪念碑位于我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碑身高37.94 米,碑基占地约3000 平方米,整体造型庄严雄伟。
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碑座四周则环绕着由碑文、浮雕组成的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艺术作品。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周恩来总理审阅,于1955 年6 月9 日完成。
碑文全文如下:“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简练而深刻地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碑文的书法艺术由著名书法家、碑刻家商承祚先生创作。
商承祚先生将碑文的每个字都精心设计,力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节和力量。
碑文书法笔画雄浑有力,气度恢宏,融合了篆、隶、行、草等多种书体,堪称现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综合来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在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不仅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华民族英勇抗击外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人民英雄纪念碑讲解嘿,朋友,今儿个咱们来摆摆龙门阵,聊聊那座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大宝贝——人民英雄纪念碑。
说起这座碑,我的情感就像那长江水,滔滔不绝啊!首先,你得知道,这碑子可不是一天两天就立起来的。
那是1949年,新中国还没过满月呢,咱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拍板决定了,得在北京城中心,天安门广场那块风水宝地,给咱的英雄们竖个碑,好让他们的事迹万古流芳。
从1952年开始动工,一直到1958年才完工,整整六年时间,心血和汗水都凝成了这石头里的魂。
走近一看,嘿,那碑身正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苍劲有力,直击人心。
背面呢,是周总理题写的碑文,字字珠玑,讲的就是咱们英雄的丰功伟绩。
这碑子,设计得那叫一个讲究,梁思成大师亲自主持,浮雕内容也是由范文澜老先生精心挑选的,刘开渠这些个顶尖雕塑家联手打造,那手艺,简直了!再来说说这些浮雕,哎呀,那才叫一个生动。
你看那《虎门销烟》,林则徐那坚毅的眼神,仿佛还在跟洋人较劲;《武昌起义》里,新军的枪炮声,好像还在耳边回响;《抗战游击队》更是活灵活现,游击队员们在山林间穿梭,打得鬼子落花流水。
这些浮雕,高的有两米,总长四十多米,一百七十多个人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就像是在给我们讲故事一样。
最后,我想说,这座纪念碑,不仅仅是一块石头,它是咱们民族的脊梁,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尊严和荣耀。
每次路过那里,我都要停下脚步,心里默念一声:“英雄们,你们辛苦了!”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咱们的后代,能记住这些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继续发扬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好了,今天的龙门阵就摆到这里,希望你喜欢。
如果你也对这些历史感兴趣,咱们下次接着聊!。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游览路线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游览路线如下:
1.入口广场:从入口广场开始,可以欣赏到整个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壮丽景观,并拍照留念。
2.纪念碑基座:进入纪念碑基座,可以欣赏到纪念碑的底座部分,包括纪念碑的基石和石雕浮雕。
3.升降电梯:乘坐升降电梯上到纪念碑的顶部观景台,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4.顶部观景台:在顶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美景,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游览路线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安排进行调整,以上路线仅供参考。
在游览过程中,请注意保持安静,尊重历史和文物,不要随意涂鸦或破坏纪念碑的设施。
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遵守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1。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108字【人民英雄纪念碑概述】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我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为纪念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献身的英雄们而建造的。
纪念碑始建于1949年,1958年建成,是我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解析】一、碑文结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全长108字,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序言、回顾历史、缅怀先烈、铭记伟大事业、展望未来。
整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展现了碑文的独特魅力。
二、碑文内容分析1.序言:碑文开篇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主题,表达了人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回顾历史:碑文回顾了从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人民在历次民族解放斗争中英勇斗争的历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3.缅怀先烈:碑文表达了对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先烈们的深切缅怀,强调“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
4.铭记伟大事业:碑文阐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铭记先烈们的伟大事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展望未来:碑文呼吁全体人民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三、碑文背后的历史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凝聚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精神,既缅怀了先烈,又鼓舞了后人。
它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现实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纪念碑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总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108字,既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解放斗争,又展望了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它是我们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努力。
人民英雄纪念碑相关介绍
嘿,咱今天来聊聊人民英雄纪念碑呀!你知道不,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天安门广场,那可真是人山人海呀!我老远就瞅见那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啦。
当时我就想啊,这纪念碑可真了不起。
它就那么直直地矗立在那儿,庄严肃穆。
我走近了仔细瞧,上面刻着那么多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呢。
我就一个个看过去,心里想着这些英雄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那可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啦。
你看那碑身,多雄伟呀!上面的雕刻也特别精细,感觉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英雄们的敬意。
我站在那儿,都能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力量,好像在告诉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辜负英雄们的付出呀。
我还在那儿待了好一会儿呢,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静静地瞻仰。
我就想呀,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在这一刻,都有着同样的心情,那就是对英雄们的敬佩和感恩。
哎呀,总之呢,人民英雄纪念碑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守护者,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牺牲的英雄们。
每次想到它,我心里就暖暖的,也充满了力量。
以后有机会呀,我还得再去好好瞻仰瞻仰它,再去感受感受那种震撼和力量!这就是我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感受啦,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呀!。
授课人:彭修慧
授课班级:义龙中学初一(10)班
义龙中学初一(13)班
授课时间:义龙中学初一(10)班3月31日上午第1、2节
义龙中学初一(10)班3月31日上午第3、4节
授课地点:海口市义龙中学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
建筑是科学,建筑也是艺术。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巍峨、雄伟、庄严地人民英雄纪念碑,钟山南麓巍巍的中山陵,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任命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生字词;
(2)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3)依据方位词语,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饱含感情的语句,体会内容介绍与情感表达水乳交融的写作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激发爱国
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难点:1、说明的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2、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到今天我们已经结束前两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但是课下大家不要忘记巩固学过的知识,迎接月考。
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
这一单元是些什么的?(建筑艺术)对,这一单元的问题不同于前两单元,这一单元是说明文。
那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又有什么特征?现在
我们就带着问题来看本单元的第一课。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
(一)解题
看标题,由正副标题(歌颂的对象,文章的主题;说明的对象)
(二)感知课文
1、通过预习,你觉得本课的写作线索什么?
点题————介绍碑身、浮雕————瞻仰后的感受
思路很清晰,从这思路中我们自然而然就能把本文划分成几大部分?
(三大部分,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第一部分( 1 ):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 2~10 ):具体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
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
板书框架
第三部分( 11 ):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
三、研读课文:
(一)朗读第1、11自然段,感悟作者情感,奠定情感基调
1、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瞻仰纪念碑的心情怎样?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读罢学生回答:万分崇敬的心情;整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作用————点题、统领全文)
2、朗读11段,思考文段内容和作用:
(内容——抒写瞻仰后的感受;作用——首尾呼应,点扣主题
(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者是怀着敬仰之情来写纪念碑的,我们也怀着同样的情感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文中主题部分是2——10自然段,为了结构更加清晰,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在分成三个小层次,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划分这小层次才是合理的?同桌前后互相讨论。
2~3 碑前
学生讨论结果 4~5 碑身板书
6~10 浮雕
(三)
1、研读2—3段,
(1)文章怎样具体说明总体特征的?
“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
(2)理清作者的行踪,在文中画出标志性词语:
长安街——天安门广场——花岗石石道——纪念碑台阶前
(3)说明顺序:由远到近————空间顺序
(4)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地,用意。
(花岗石、汉白玉;象征作用)
2、研读4—5段,
(1)梳理写作顺序,找出表示性的词语。
(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空间顺序
板书:空间顺序(2)知识点讲解
①课后题要求我们背诵碑文,现在我们重点看一下碑文。
思考三个时间段分别是什么含义?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结论:
三年以来——1946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1919年——1949年,五四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上诉到一千八百四十年——1840——1949,烟片战争以来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求学生记录与课本旁白处
②思考,碑文为什么要这要写?又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由近溯远,层次鲜明;表达人民对各个时期的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放在这里,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
③思考:全文出去题目和碑文,“人名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共出现过几次?
(三次)
分别在哪里?
(第1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11自然段)
多次出现有什么用意?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纪念碑的主题,表达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歌颂)第二处用了一个词“闪闪发光”,你觉得有什么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本身金色自然之光;
人名英雄精神之光。
)
这种写法叫什么?——一语双关
咱们很多同学也会使用这一方法,记得王海燕的一篇作文《我记忆中的那抹绿光》,就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是文章更加耐人寻味。
3、在这第二小部分中,作者分开写了
(碑身四周,碑的正面、背面、两侧、被顶)那整个碑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到依据。
(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讲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特征,下节课我们再看浮雕部分。
课下找一下文
中描写了多少幅浮雕?下课。
本课板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第一部分( 1 ):心情和总体特征。
2~3 被身前空间顺序第二部分( 2~10 ):具体介绍纪念碑 4~5 碑身
6~10 浮雕
第三部分( 11 ):瞻仰后的感受。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利用上节课留下的问题导入课堂学习
二、研读课文
上一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文中共有多少幅浮雕?
(10幅)
1、分别是哪10幅
(学生回答)
强调第时段中有两副装饰性浮雕,不要遗漏。
东面—— 2幅
我做总结,按章方位算南面—— 3幅板书
西面—— 2幅
背面—— 1幅 + 2幅
2、作者详细描写了哪些?
(前8幅)————详略得当
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来建浮雕呢?从课本中找到答案:
(人民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
3、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说明十幅大浮雕?
(东南西北的方位顺序)
纪念碑的正面长像是(北),那为什么作者不从正面写起呢?
(因为浮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有先后顺序的,作者按照历史顺序写的)
4,那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三、系统知识:
昨天我们学过了一篇说明文,《凡尔赛宫》,我们强调过,学习说明文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是那四方面的知识?
板书
1、我们这课的说明对象是?
(人名英雄纪念碑)
2、我们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巍峨、雄伟、庄严)
3、常见的说明顺序又哪几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我们本课的说明顺序是?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4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说明方法这一问题。
在探讨本文说明方法之前,老师想先考考你们,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作诠释、引用说明等)
很好,那现在我们看一下,这一篇课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四、拓展延伸:
1、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总分、分总、总分总,本文是?
(总分总的结构)
2、说明文的语言特征(结合课文说明)
内容说的科学性
结构上的条理性
语言上的准确性
3、说明和叙述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五、作业布置:
1、预习《巍巍中山陵》,总结出四方面的知识点。
2、《学习指导》剩下的内容做完。
3、背诵碑文
本课板书:
1、主板书:
( 1 ):心情和总体特征。
2~3
(2~10):具体介绍纪念碑 4~5 东2幅
(11):瞻仰后的感受。
) 6~10 南3幅空间顺序和时间
10幅西2幅顺序相结合
北1幅 + 2幅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