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应激性血糖增高的护理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4.09 KB
- 文档页数:2
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重症监护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应激性高血压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处理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血糖控制方法来进行护理。
在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对于接受了常规护理联合血糖控制护理的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只接受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在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血糖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合并有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监护患者,通过在对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的护理时联合应用血糖高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患者因一过性血糖升高造成多器官受损,为后续的基础疾病治疗打下基础。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护理对于ICU病房的患者来说,由于基础疾病较重,因此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可能性较之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更多,而一过性的高血糖会造成患者出现肝、肾、脑等多器官功能受损,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眼底出血性病变等,不仅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因此,对出现了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监护患者采取联合护理的方法进行基础疾病护理以及血糖控制护理,已经逐渐成为了近些年来我国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部的共识。
我院也开展了针对出现了应激性高血糖重症监护患者的血糖控制护理相关研究,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现了应激性高血压的重症监护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的方法把这100例重症监护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及护理发表时间:2012-12-26T11:44:59.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李兰雷邵云朱惠[导读]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李兰雷邵云朱惠(通讯作者)(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人民医院云南富宁 663400)【摘要】临床危重病人无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都极为普遍,应激性高血糖与危重病人病情恶化、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死亡率增加等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防治及护理 1应激性高血糖的定义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机体应激时血糖升高超过正常值范围而出现高血糖甚至尿糖,其经典定义为:空腹血糖≥7.0mmol/L,两次以上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应激性高血糖或糖尿病。
将高血糖视为危重病人预后不良的预警指标已日益得到认同,其危害性也被充分认识[1]。
2应激性高血糖的机制机体在应激状况下:①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葡萄糖利用减少;②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糖元分解增强;③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甘油丙酮酸合成葡萄糖,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2],此外,另有研究发现:①生长抑素;②肾上腺素能激动剂;③心脏治疗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二氮嗪、苯妥英;④低血钾等也是抑制胰岛素分泌,造成高血糖的因素。
3正确认识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在临床上相当常见,若不予控制,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
高血糖对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无氧代谢增加,酸性代谢物潴留,损害神经功能。
②破坏血脑屏障,促进出血性梗死的转化。
③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增大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梗死时导致游离脂肪酸(FFA)增加,增加了缺血和心率失常的危险性。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研究【摘要】ICU危重症患者常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
通过对ICU患者的高血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研究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ICU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控制。
通过讨论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ICU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情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干预措施的优化和个性化,以提高对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
本研究为该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ICU、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综合护理干预、研究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效果研究、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血糖是指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症患者常常会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这是由于身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在应激激素的影响下,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应激性高血糖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延长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综合护理干预是指通过联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个体化的护理管理,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管理ICU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时,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监测血糖变化、合理控制饮食、及时给予胰岛素治疗、积极控制感染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患者血糖控制、病情恢复和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提高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验证综合护理干预是否能够有效控制ICU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应激性血糖增高的护理探索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由于应激而引起体内代谢紊乱,表现为血糖升高。
严重者引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而加重病情。
同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易与颅脑疾患引起的昏迷相混淆而掩盖病情进展。
有学者认为,高血糖与高颅压一样有危害。
故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尤其神经外科危重病人,须密切监控病人的血糖,确保病人应激状态下血糖在合理的范围内。
作者对例高血糖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进行监控,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病人均为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5例,高血压脑出血6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分~8分。
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5岁~7l岁,平均42.3岁。
手术治疗17例,非手术治疗4例。
本组3例病人有糖尿病史。
余无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
血糖升高于受伤后数小时或数天不等;血糖升高幅度由10mmol/I到26mmol/L.由于早期、定时监测血糖并合理控制,本组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 以下,未发生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和酮症酸中毒。
2护理2.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过程中,不仅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等中枢神经系统病情变化指标,还须关注病人的血糖变化。
目前由于血糖仪的普及,故血糖测定方便而快捷。
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入院时常规测定病人手指末梢血糖1次。
血糖正常,每天3次监测末梢血糖。
若血糖异常,根据医嘱定时监测末梢血糖。
本组6例血糖小于1Ommol/I,根据医嘱监测晨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血糖。
11例病人血糖10mmol/I~15mmol/I,遵医嘱控制血糖的同时监测血糖,每2h1次。
本组4例血糖达16mmol/I以上。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须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通过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案或调节胰岛素泵的给药速度。
以便及时了解应激性血糖增高情况,及时对症治疗。
确保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既预防高血糖的危害,又防止降血糖过度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2.2根据医嘱控制血糖一般认为血糖<10mmol/I不需特殊处理,仅限制输注高浓度葡萄糖,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即可。
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分析【摘要】重症监护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出现高血糖,高血糖对患者有着严重危害。
本文从高血糖的危害、控制方法、发生机制、护理措施和临床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进一步强调了应激性高血糖控制对重症监护患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及控制方法,为重症监护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高血糖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护理措施、临床应用、研究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景:重症监护患者是指因疾病、外伤等原因导致器官功能严重损害,需进行重症治疗并接受监护的患者。
在重症监护中,高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其中应激性高血糖尤为突出。
应激性高血糖是指在应激状态下,由体内应激激素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造成的血糖升高现象。
重症监护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常常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容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
高血糖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危害不容忽视,会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重症监护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和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及护理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概述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及护理问题,旨在提高对重症监护患者高血糖管理的认识,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通过系统分析高血糖带来的危害,探讨高血糖控制的方法和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全面了解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措施。
结合临床应用进展,总结应激性高血糖控制对重症监护患者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旨在促进重症监护患者高血糖管理的改进,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生存质量。
1.3 研究意义重症监护患者是指在疾病、损伤或手术后需要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
在重症监护室中,这些患者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威胁,需要全面的护理和监控。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糖是ICU危重症患者常见的生理现象,尤其是在应激状态下更为突出。
应激性高血糖在ICU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高血糖可能会导致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率的提高,因此对于ICU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adverse outcomes, including increased mortality, infections, and longer hospital stays.1.3 研究意义ICU危重症患者是指因为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导致生命威胁而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的患者,而应激性高血糖则是在这些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研究表明,应激性高血糖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还会增加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造成不利影响。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研究过程中还能够探讨不同干预方法的优劣,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客观的指导。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应激性血糖增高的护理作者:谭化芝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对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的危重患者,研究其护理对策。
方法: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治疗方法,控制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
结果:在行有效地护理干预下的应激性高血糖症状的危重患者血糖被有效地控制。
结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应激情况下伴随高血糖症状是普遍常见的现象之一,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治疗结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升高,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以及增强身体机能的代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在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推广,并值得学习。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14-02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长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严重的疾病状态可以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机体痰中的物资与能量代谢受到阻碍,且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病症结果与危重患者临床病理生理变化相一致[1]。
对我院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伴随应激高血糖患者,进行血糖控制与有效检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从2011年0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且伴随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240例,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142例,均年龄(65±3.5)岁。
入院前无高血糖病史患者24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病症。
将其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240例,随机平均分配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
1.2 方法对按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达100%;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指导,强化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3 统计方法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作者:张红娟贾蕊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ICU患者发生应激性的护理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86例危重症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制定对策。
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共发生应激性高血糖29例,发生率33.7%。
结论: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在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后迅速进行血糖控制,确保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关键词】ICU;应激性高血糖;护理应激性高血糖多见于重症患者或手术患者,有文献统计[1],无糖代谢紊乱病史的ICU病房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在29%以上,且死亡率在5%左右,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健康。
目前临床研究显示,重症患者的疾病状态已引起相关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体内物质、能量代谢障碍,引发高血糖。
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应激性高血糖已经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笔者现就我院近年来ICU病房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中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86例危重症患者,包括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21~81岁,平均53.8±12.9岁。
包括脑血管疾病33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高血压危象7例,糖尿病7例,肺心病3例,心衰3例,肝硬化1例,肾脏衰竭1例。
排除合并糖尿病或有糖代谢紊乱病史的患者。
2 结果本组患者中抢救成功并好转出院71例,住院时间8~68d,平均住院天数18.9±5.43d,共发生应激性高血糖29例,发生率33.7%,死亡15例,死亡率17.4%,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死亡2例,占总体死亡人数的13.3%。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病人均为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5例,高血压脑出血6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分~8分。
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5岁~7l岁,平均42.3岁。
手术治疗17例,非手术治疗4例。
本组3例病人有糖尿病史。
余无糖尿病或隐性糖尿病。
血糖升高于受伤后数小时或数天不等;血糖升高幅度由10mmol/I到26mmol/L.由于早期、定时监测血糖并合理控制,本组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未发生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和酮症酸中毒。
2护理
2.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过程中,不仅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等中枢神经系统病情变化指标,还须关注病人的血糖变化。
目前由于血糖仪的普及,故血糖测定方便而快捷。
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入院时常规测定病人手指末梢血糖1次。
血糖正常,每天3次监测末梢血糖。
若血糖异常,根据医嘱定时监测末梢血糖。
本组6例血糖小于1Ommol/I,根据医嘱监测晨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血糖。
11例病人血糖10mmol/I~15mmol/I,遵医嘱控制血糖的同时监测血糖,每2h1次。
本组4例血糖达16mmol/I以上。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须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通过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案或调节胰岛素泵的给药速度。
以便及时了解应激性血糖增高情况,及时对症治疗。
确保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既预防高血糖的危害,又防止降血糖过度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2.2根据医嘱控制血糖一般认为血糖<10mmol/I不需特殊处理,仅限制输注高浓度葡萄糖,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即可。
本组6例血糖小于10mmol/L病人,通过改1O葡萄糖为5葡萄糖、早期胃肠营养等基本措施,血糖控制较好。
24h后恢复正常。
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持久性、严重高血糖必须尽早控制,主要采取强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但能使肝脏、脂肪等组织血糖下降,降低脑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降低细胞内酸中毒,同时还可降低神经组织坏死,改善脑缺血。
在脑外伤急性期,将血糖控制在8mmol/I~10mmol/I 是适宜的.如血糖<14mmol/I~,根据医嘱在含糖液中加胰岛素,按3:1比例处置;若血糖l4mmol/L,根据医嘱在生理盐水中加入胰岛素,或予以普通短效胰岛素持续泵入,血糖控制在8mmol/I~10mmol/L.同时限制葡萄糖人量,输入等渗盐水,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等综合治疗。
本组病人血糖在16mmol/I以下,根据医嘱对症处理,控制血糖在8mmol/L~10mmol/L.同时监测血糖变化,每2h1次。
尤其鼻饲前后,关注血糖变化并调节胰岛素泵人的速度。
2.3病情观察对于神经外科危重病人,除密切观察脑疝先兆、呼吸循环衰竭外,还警惕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的发生或低血糖反应的可能。
出现原发病不可解释的意识障碍加深或舌干唇裂,皮肤弹性减弱,眼球凹陷,眼球震颤伴有局限性发作的抽搐,须高度警惕高渗性非酮性昏迷(HNHC)的发生。
立即复m糖、电解质及血气与尿素氮,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迅速补充m容量和纠正高渗压状态。
根据生化的参数选择正确的输液种类,同时密切观察血压、血糖、血钠的情况。
在降糖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如发现病人有多汗、面色苍rI、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情况,首先考虑低糖。
立即测定手指末梢血糖,低于4mmol/I,停用胰岛素泵。
并且纠正低血糖。
可静脉用高糖或鼻饲高糖。
2.4饮食护理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早期留置鼻胃管。
根据病人胃肠功能状态,制定饮食计划。
胃肠功能应激性障碍者,予静脉营养。
胃肠功能恢复者,及时鼻饲流质。
本组6例病人血糖升高在10mmol/I以下时,由营养师调整饮食,配以糖尿病匀浆鼻饲,效果满意。
其余15例血糖在10mmol/L以上,在饮食护理中,须禁止甜食、果汁、米汤,以防血糖升高过快。
更重要的是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并加以调控。
2.5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糖尿病病人易发生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下尿路感染及伤口感
染。
因此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伴应激性血糖增高时,早期应做好呼吸道的管理,预防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者做好伤口护理,预防切口感染。
留置尿管者做好尿管护理,预防尿路感染。
2.6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可知,神经外科病人为深静脉血栓的高危病人。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外科手术的平均发生率。
持续的高血糖对血管内膜的影响,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主张尽量不在双下肢静脉输液及股静脉置管输液。
对昏迷、偏瘫、活动无耐力者,须做被动活动、穿弹力袜、气压泵治疗。
以上物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活动无耐力病人,可协助病人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趾屈和背屈运动,内外翻转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以便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讨论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血糖升高,这不仅能反应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能反映颅脑损伤的预后。
以往常用GCS评分及颅脑损伤的影像学资料来判定病情轻重及预后。
目前认为血糖水平高低也是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并可以通过血糖能否控制来判断颅脑损伤病情是否好转及预后。
故血糖监测是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监护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增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即血糖越高GCS评分越低。
人院时血糖≥10mmol/L提示损伤严重,病人预后差。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