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操作评分标准(1)
- 格式:xls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
因此,对于护士的吸痰操作水平进行评分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吸痰操作评分标准,以供参考。
一、仪表仪容。
1. 穿着整洁、工作服装符合卫生要求;2. 戴口罩、手套,保持个人卫生;3. 配戴工作牌,标识身份。
二、准备工作。
1. 检查吸痰器材是否齐全;2. 准备好吸痰所需的消毒液、生理盐水等;3. 确保吸痰器材的干净和完整。
三、沟通技巧。
1.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释吸痰操作的目的和过程;2. 尊重患者的意愿,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3. 在吸痰操作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操作流程。
1. 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操作;2. 采用正确的吸痰姿势,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3. 吸痰时,控制吸痰器的吸力和时间,避免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损伤;4. 吸痰后,对吸痰器材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
五、安全防护。
1. 在吸痰操作中,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范,确保操作安全;2. 在吸痰过程中,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3. 在吸痰操作中,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六、文明礼仪。
1. 在吸痰操作中,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2. 在吸痰操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3. 在吸痰操作中,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记录与评估。
1. 在吸痰操作后,及时记录吸痰的情况和患者的反应;2. 对吸痰操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3. 参与吸痰操作的护士应进行相互评估和提高。
以上是吸痰操作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护士们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吸痰操作,提高吸痰操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生儿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1.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2.预防术后肺不张。
二、物品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两根、大小适中的面罩、薄膜手套、生理盐水、纱布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吸痰护理,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医嘱或治疗单→备好用物及检查物品质量→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儿头偏向操作者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取大小适中面罩叩背,体位引流→打开负压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戴手套、连接吸痰管→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并湿润导管→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插入至咽部)→吸鼻腔分泌物(吸痰管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插至咽部)→轻轻旋转吸痰管,边旋转边退,旋转180°-360°(避免动作生硬,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完时间隔3-5分钟,必要时滴入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后吸痰)→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将吸痰管连同手套一并脱下弃去,撤治疗巾→擦拭口鼻分泌物(注意皮肤粘膜有无破损)→给患儿取舒适体位→关负压吸引器→核对床号、姓名→整理用物→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洗手→报告操作完毕。
四、应知应会1.吸痰的注意事项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吸完一次痰应更换一次吸痰管,吸痰管必须保持无菌,先吸气道,再吸口、鼻腔分泌物,开包的生理盐水注明开包与弃去的日期、时间,并挂于病人床头,一人一用。
2.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怎样做答: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叩拍其背,通过震动促进痰液吸出,或进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长期吸痰患儿、持续氧驱动雾化患儿常规吸痰前给予翻身叩背。
叩背手法:自下而上,自外而内。
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臂的力量,避开肩胛骨和脊柱。
3.每次吸痰时间答:一次吸痰时间不能大于15秒,以免引起窒息。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中心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一、用物(10分,缺一件扣1分)
治疗盘内放盐水瓶一个,内盛500毫升生理盐水,吸痰以根,小毛巾或纱布数块,压舌板、弯盘、开口器。
一次性手套一只,中心吸引器装置一套。
二、操作方法(70分)标准分(1)瓶内装入消毒溶液2%戌二醛溶液100毫升,拧紧瓶盖, 8分检查瓶盖及接头处有否漏气,导管是否通畅,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车到病人床旁,向病人、家属介绍吸痰作用及方法。
7分(3)将吸痰器连接在中心吸引装置上。
6分(4)打开中心吸引器总阀,调节压力。
7分(5)助病人将头转向一侧,连接吸痰管。
6分(6)右手戴手套,向病人鼻孔或口腔插入吸痰管至咽喉或气管。
7分(7)右手拇指压吸痰管侧孔,将导管缓缓抽出。
8分(8)若病人情况好转,可暂停抽吸,冲净导管,擦净病人面部 7分分泌物。
(9)全部用物,每日消毒一次,并更换贮液瓶内的消毒液。
7分(10)病人停止吸痰时,应拆开贮液瓶和橡皮管,彻底消毒后备 7分用。
三、注意事项(20分)
1. 如痰液粘稠,可助病人翻身,拍打背部,气管切开者可滴入生理盐水或a一糜白酶2-3滴,并以蒸气吸入或雾化吸入,使痰液易入吸出,必要时可将导管深插,刺激病人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2. 吸痰动作要轻柔:不要固定一处持续吸引,每次吸痰不要超过10-15秒,以免损伤粘膜,颅底骨折或鼻中隔弯曲病人不宜从鼻腔吸引。
3. 各导管,连接应正确,贮液瓶内液体的深度不应超过贮液瓶2/3,否则及时倒去,中心吸引装置保持清洁干燥,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经⼝//⿐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负压装置)科室___姓名___考核⼈员______考核⽇期:年⽉⽇项⽬总分技术操作要求标分扣分标准扣分仪表5仪表、着装符合护⼠礼仪规范5⼀项不合要求扣2分操作前准备101.洗⼿,戴⼝罩2.核对医嘱单、执⾏单3.备⻬⽤物,⽤物放置合理、有序,依次检查所备物品,保证安全有效治疗⻋上层:执⾏单、吸痰连接管、治疗盘内备NS500ml⼀瓶(注明冲管⽤和开启时间)、型号适宜的⼀次性⽆菌吸痰包数根(吸痰包内有吸痰管、治疗⼱、⼀次性⼿套、如⽆吸痰包,⽤物需另备)、治疗碗内放纱布1块和玻璃接头1个、⼿电筒、听诊器、中⼼负压表治疗⻋下层:消毒瓶(内盛1:1000含氯消毒液,⽤于浸泡玻璃接头)、痰液引流瓶(内盛少量⽔放置⼀⽚500mg的含氯消毒⽚)、速⼲⼿消毒剂、医疗垃圾袋、⽣活垃圾袋235未核对扣3分⼀项不合要求扣1分评估101.备⻬⽤物携⾄床旁,核对患者,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牌、⼿腕带与执⾏单是否⼀致2.了解患者病情及有⽆咳痰,痰量、性质、颜⾊情况,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的3.听诊双肺呼吸⾳321未核对扣3分未查对床头牌、⼿腕带、患者各扣1分查对患者姓名不规范扣2分其余⼀项不合4.询问患者是否做过(⼝)⿐腔⼿术,有⽆(⼝)⿐腔疾患,(有⽆义⻮),应⽤⼿电筒观察局部粘膜情况,了解患者配合程度及⼼理反应5.观察并⼝述⽣命体征和氧饱和度6.观察吸氧情况,并将氧⽓调⾄5L/min 7.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与患者沟通,语⾔规范,态度和蔼1111要求扣1分操作过程601.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卧位,将患者头偏向操作者⼀侧2.悬挂消毒瓶和痰液引流瓶,妥善固定3.连接中⼼负压装置(吸痰连接管和玻璃接头)4.调节负压(0.02~0.04Mpa)5.检查吸痰连接管道是否通畅,确认连接紧密后,将玻璃接头放⼊消毒瓶内(勿浸⼊液⾯以下)6.打开NS500ml瓶塞7.打开吸痰管包,取出治疗⼱,铺治疗⼱于患者胸前,戴⽆菌⼿套8.左⼿持吸痰管外包装,右⼿取吸痰管并盘绕在⼿中,左⼿把吸痰管包装袋扔⼊⿊⾊垃圾袋中并取出吸痰连接管9.将玻璃接头与吸痰管连接10.试吸:左⼿折闭吸痰管根部,右⼿持吸痰管在NS中湿润并试吸,观察负压⼤⼩及是否通畅11.再次核对患者12.再次观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情况322212352333未核对⼀次扣3分核对内容不全少⼀项扣1分查对患者姓名不规范扣2分污染⼀次扣5分吸痰时,⽆菌与有菌概念不清每次扣2分吸痰操作⽅法不规范扣5分吸痰时未观察扣5分未与患者交流扣5分⼀次吸痰时间>15s扣5分沾湿床单、盖被或⼯作⾯不洁13.吸痰管轻轻插⼊⼝⁄⿐腔,插管深度适宜,放开负压,.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避免反复提插14.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痰液情况(量、颜⾊、性质)、⾎氧饱和度、⽣命体征变化,与患者有交流15.吸痰结束,脱下右⼿⼿套并将吸痰管包裹扔进医疗垃圾袋内16.⽤消毒液冲洗玻璃接头;(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包)17.关闭负压,将吸痰连接管玻璃接头浸泡⾄消毒瓶内18.⽤纱布擦净⼝周(⿐部)分泌物;观察⼝(⿐)腔黏膜有⽆损伤,撤⼀次性治疗⼱19.消毒⼿,核对患者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情况,呼吸是否通畅20.听诊双肺呼吸⾳,告知患者痰液情况及注意事项21.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22.签名5522233322⼀次扣2分未观察⼝⿐腔黏膜扣2分其余⼀项不合要求扣1分操作后5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盖被2.整理⽤物,按垃圾分类处理⽤物正确3.洗⼿,记录吸痰效果及痰液性状、颜⾊、量212评价51.患者体征及痰液清理情况良好,⽆2操作不熟练扣特殊不适2.操作熟练,⽅法正确,节⼒、有效3.操作时间6min 212分操作时间每延⻓1min扣1分理论提问51.吸痰时应观察什么2.如何为昏迷患者吸痰3.经⼝、⿐吸痰时,应对患者评估哪些事项5少⼀条,扣1分合计100理论提问:1.吸痰时应观察什么?答: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呼吸情况变化,患者有⽆缺氧表现,吸出痰液的颜⾊、性质、量及粘稠度,并观察⽓道和⼝腔黏膜有⽆损伤等。
2023年吸痰评分标准吸痰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主要用于帮助无法自主排痰的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评分标准旨在评估吸痰操作的熟练度、安全性、呼吸道舒适度、痰液清除效果、并发症预防、患者合作度、护士沟通能力及设备使用正确性等方面。
一、操作熟练度1.操作步骤的正确性: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检查吸痰设备、正确连接吸痰管、设置吸引压力、选择合适的吸痰时间等。
2.操作流程的流畅性:评估护士在吸痰操作过程中的流畅程度,包括动作的协调性、操作的连贯性等。
3.操作效果的合理性:评估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和吸痰效果合理调整吸痰时间、吸痰压力等参数的能力。
二、安全性1.无菌操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如洗手、戴口罩、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等。
2.防止交叉感染:评估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如定期更换吸痰管、消毒吸痰设备等。
3.安全意识: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如避免吸引压力过高、注意患者反应等。
三、呼吸道舒适度1.减轻患者不适: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如适当调整吸引压力、减少吸痰次数等。
2.避免呼吸道损伤: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注意避免造成呼吸道损伤,如避免吸引时间过长、避免用力过猛等。
四、痰液清除效果1.痰液排出效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有效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肺部分泌物清除效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有效清除肺部分泌物,保持肺部的清洁。
五、并发症预防1.预防低氧血症: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如合理调整吸引压力、避免吸引时间过长等。
2.预防其他并发症: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六、患者合作度1.患者对操作的配合程度:评估患者在接受吸痰操作时的配合程度,包括是否能理解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否能忍受操作带来的不适等。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因此,对吸痰操作进行评分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
1. 检查吸痰设备是否完好,吸痰管是否通畅。
2. 为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调整患者体位,清洁口腔,嘱咐患者做好配合。
二、操作过程。
1. 洗手并佩戴好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2. 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吸痰管,保持管道通畅。
3. 调整吸痰设备,确保吸痰管长度适当。
4. 缓慢插入吸痰管,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
5. 吸痰时,要注意吸痰管的位置,避免刺激患者的咽部和声带。
6. 吸痰过程中,要掌握好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呼吸道。
7. 吸痰结束后,及时清洗吸痰管并妥善保存。
三、操作后处理。
1. 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2. 记录吸痰操作的时间、次数、吸出痰液的性状等相关信息。
3. 注意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吸痰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评分标准。
1. 操作前准备是否充分,包括设备准备、患者准备等。
2. 操作过程中是否规范,包括洗手、穿戴防护用具、吸痰管插入深度、吸痰力度和频率等。
3. 操作后处理是否得当,包括清洁吸痰管、帮助患者清洁口腔、记录相关信息等。
4. 对患者的观察和处理是否及时,包括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呼吸情况、处理吸痰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五、注意事项。
1. 在吸痰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尊重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2. 吸痰操作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操作后,要及时清洗吸痰设备,保持设备清洁。
通过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对吸痰操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吸痰操作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做好吸痰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