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1.31 KB
- 文档页数:3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评估:1、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2、检查患者的口腔及鼻腔情况,如有活动义齿取下;3、判断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4、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嘱病人咳嗽);准备:体位平卧位。
环境安静、安全、舒适、整洁。
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用物电动负压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吸引管、试管(内盛有0.5‰优氯消毒液,置于床头栏处,可消毒吸引)、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内含无菌手套一只,消毒无菌润滑吸痰管一根)、无菌生理盐水(如果是一人一用,准备一瓶生理盐水,如果是需要反复吸引,准备两瓶生理盐水,一瓶用于试吸、一瓶用于冲管)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并签名、听诊器、手消液、电筒、卫生纸、无菌持物钳、开瓶器、医用垃圾袋、盛有消毒溶液的桶、护理记录本和笔、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电源插线板等)。
操作流程:接到医嘱转抄并核对,到病房进行评估:核对床尾卡:(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李红,我看你呼吸那么快,听喉部有痰鸣音,是不是感觉有很多痰咳不出来啊?哦,那请你张开嘴我看一下,用听诊器听肺部,确实有很多痰,待会儿给你吸一下痰。
吸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请你不要紧张,尽量放松。
吸痰的过程中我会尽量轻柔一些,请你不要担心好吗?回治疗室。
备齐用物,推车至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及床号:“请问:你叫李红吗?”现在要给你吸痰了,吸痰是用吸痰管经口腔/鼻腔插入气管,将痰液吸尽,吸痰时请你配合一下好吗?如果是昏迷患者应向其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及方法。
擦尽瓶灰,检查药名、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对光检查液体有无杂质及絮状物,取瓶盖,将生理盐水放入治疗盘内,携用物至床旁。
根据病情给氧,如果正在吸氧的病人,应该加大氧流量,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压力表及各种管道,反折吸引管的前端,调节负压(成人负压调至300-400mmHg或40-53.3千帕,儿童调至250-300mmHg或者小于40千帕),检查患者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出血,如果有活动假牙应取下浸泡在盛有冷开水的容器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吸痰操作流程口述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通常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自主咳痰能力较弱或无法咳出痰液时。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为半坐位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 洗手。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在手部消毒后再进行吸痰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器准备。
将吸痰器连接好,确认吸痰器的吸引力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或无法有效吸出分泌物。
4. 通知患者。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要向患者说明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让患者尽量放松,以利于吸痰操作的顺利进行。
5. 口腔护理。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可以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擦拭口腔、清洁牙齿等,以减少吸痰时细菌的传播。
6. 吸痰操作。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通过口腔吸痰或气管插管吸痰的方式进行,注意不要刺激咽部黏膜。
在吸痰的过程中,要控制吸引力,避免过度吸引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吸痰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
7. 吸痰后的护理。
吸痰结束后,要及时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擦拭口腔、清洁牙齿等。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通畅。
8. 吸痰器的清洁。
吸痰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
吸痰操作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吸痰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的操作流程范文1.确认吸痰的适用性:如果患者有呼吸急促、咳嗽有痰声或听诊时可闻到湿性啰音等症状,就需要进行吸痰操作。
2.进行术前准备:a.患者准备:告知患者关于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如半卧位。
b.负压吸引设备准备:检查负压吸引设备的废液容器是否清空并有效连接到设备上;确保吸引设备调至适当的负压水平。
c.操作准备: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准备所需的吸管、吸痰器、消毒棉球、生理盐水等物品。
3.患者鼻腔护理:a.鼻孔清洁: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的鼻腔,可使用滴管滴入或喷雾器喷入。
b.鼻腔滴液药物:如有需要,滴入抗菌药物或黏稠痰液滴入黏稠痰溶解剂。
4.实施吸痰操作:a.手部卫生:再次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b.吸痰器处理:将一根合适长度的吸管连接到吸痰器上,并将吸痰器插入容器中以形成负压。
c. 气道护理:用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分别轻捏住患者鼻孔,并用另一只手持吸管插入口腔,使其通过喉咙直至气管分叉处(约15-18 cm的深度)。
d.吸痰:在吸管插入后,停留约10秒钟,然后缓慢抽吸吸管,同时绕着吸管旋转以吸出痰液。
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以免引起缺氧。
e.吸痰间歇:清除吸入的痰液,再次准备吸痰器进行下一轮吸痰操作。
5.患者反应观察:a.呼吸情况: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幅度,注意有无窒息、持续咳嗽、面色苍白等异常现象。
b.粘液性痰:观察吸痰后痰液的颜色和黏稠程度,记录下来以备后期比较。
c.血液性痰:如有咳出血性痰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吸痰结束及后续操作:a.工具处理:将使用过的吸管、吸痰器等工具丢弃在医疗垃圾袋内。
b.手部卫生:洗手并彻底清洁吸痰操作过程中可能污染的部位。
c.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痰液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次吸痰操作。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一、前言吸痰是指通过吸引力将呼吸道分泌物从气管或支气管中抽出的过程。
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减轻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痰技术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检查患者在进行吸痰前,需要先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
特别是对于存在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问题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加仔细的检查。
2.准备设备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准备好以下设备:(1)负压容器:用于产生负压,将分泌物从气道中抽出。
(2)管子:用于连接负压容器和患者气道。
(3)口罩或面罩:用于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免受交叉感染。
(4)手套:用于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污染。
(5)消毒液:用于消毒设备和手部。
三、操作步骤1.让患者坐起来或半卧位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让患者坐起来或半卧位。
这有助于分泌物从气道中排出。
2.清洁口腔和鼻腔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先清洁患者口腔和鼻腔。
这可以减少口咽部分泌物的污染和防止误吸。
3.戴手套并消毒双手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戴手套并消毒双手。
这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选择合适的管子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气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子。
通常情况下,成人使用14号管子,小儿使用6-10号管子。
5.用消毒液擦拭管子在使用管子前,需要用消毒液擦拭一遍,以确保其干净无菌。
6.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罩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罩。
这可以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免受交叉感染。
7.插入管子将管子插入患者气道中,直到管子到达分泌物的位置。
在插入管子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插入,以免刺激气道。
8.连接负压容器将管子与负压容器连接起来,并打开负压容器的开关。
这样可以产生负压,将分泌物从气道中抽出。
9.吸痰用手轻轻按压负压容器,产生吸力将分泌物从气道中抽出。
在吸痰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吸引,以免刺激气道。
10.停止吸痰当分泌物被完全抽出时,停止吸痰并拔出管子。
在拔出管子时需要缓慢而稳定地进行,以减少刺激和损伤。
吸痰术操作流程包括4方面:
1.评估患者情况:吸痰的方法一般用于痰多不易咳出或者呼吸乏力的重症患者,因而选取该方法时,要先评估患者的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
2.准备吸痰工具:操作者做好物品准备,将吸痰器接通电源,检查吸痰装置是否通畅,各种连接管连接是否严密、正确,调节好负压吸引装置的压力。
操作者也需要洗手、戴好口罩和手套。
3.吸痰操作:将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让患者张口配合或者用压舌板帮助患者打开口腔,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用无菌持物钳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咽部,打开负压,先将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吸净,然后更换吸痰管,在患者吸气时顺势将吸痰管经咽喉插入气管达到一定深度,然后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净痰液。
4.吸痰后护理:吸痰结束后应关闭负压吸引装置,并对吸痰管进行消毒。
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改善,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物品,并帮助患者做好护理。
经胃管插管胃管切开吸痰法技术操作流程概述经胃管插管胃管切开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用于清除胃部积液或异物,并保持胃通畅。
本文档将介绍胃管切开吸痰法的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1. 检查器材和胃管:- 确保所需器材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 选择合适尺寸的胃管,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需要进行选择。
- 检查胃管完整性和通畅性,确保没有弯曲或其他损坏。
2. 准备患者:-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 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便操作更加方便。
-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口腔和腹部。
3. 术前准备:- 洗手并戴好手套。
- 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药物,如吸痰器、吸痰管、洗胃器、生理盐水等。
4. 操作步骤:- 按正常插胃管的方法将胃管插入患者的口腔,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 切开胃管:在胃管接近胃的位置处,用手指轻轻固定胃管,然后用手术刀小心切开胃管,确保胃内内容物能够通过胃管顺利排出。
5. 吸痰操作:- 将吸痰管连接到胃管上,并将其引出患者嘴巴外。
- 利用吸痰器吸取胃内积液或异物,注意操作时要轻柔并避免刺激患者。
- 对于积液较多或异物较大的情况,可使用洗胃器进行冲洗清理。
6. 操作后护理:- 完成吸痰操作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以保持其通畅。
- 将吸痰管护理好,避免扯拽或受潮。
- 将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并进行观察,以确保没有不适或并发症发生。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温柔和轻柔,尽量避免刺激患者。
- 注意洗手和佩戴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和卫生。
- 在任何时候,如果患者出现窒息、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求医生帮助。
- 操作前请确认患者没有食管破损或食管狭窄等禁忌症,以免造成损伤或加重病情。
以上就是经胃管插管胃管切开吸痰法的技术操作流程。
如有问题或不确定的地方,请随时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气管插管病人的吸痰是重要的护理操作,以下是一般的技术流程:
1. 准备工作:
-确认医嘱:在进行吸痰前,需要确认医生的医嘱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个人防护:护士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
-准备设备: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吸痰管等必要器材。
2. 沐浴:
-把病人的头部稍微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生理盐水滴入气管插管,帮助软化和稀释痰液。
3. 吸痰:
-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中,直至遇到阻力停止,然后缓慢地抽吸。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吸痰管的深度,以免刺激气管黏膜引起出血或其他不良反应。
-吸痰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刺激病人的气道。
4. 清理:
-将吸出的痰液倒入容器中,并记录吸出的痰量。
-清理吸痰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确保下次使用前清洁干净。
5. 观察:
-吸痰后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没有出现异常状况。
6. 记录:
-记录吸痰的时间、吸出的痰液量、痰液的性状以及病人的耐受情况等相关信息。
以上是一般气管插管病人吸痰的技术流程,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吸痰操作流程范文吸痰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护理技术,常用于协助呼吸困难或无法自主咳痰的患者排痰。
下面是一篇关于吸痰操作流程的范文,供参考。
一、患者准备1.安全环境:在操作吸痰之前,要先确保病房的环境安全。
关闭电源插座,确定病房内没有燃气泄漏等危险,同时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2.安全防控: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以减少感染风险。
3.患者卧位:将患者安置在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头部稍微向前倾斜的姿势,以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4.备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吸痰设备,包括吸引器、吸痰管、生理盐水等。
二、操作步骤1.洗手:先正确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洗手,至少持续20秒,确保清洁。
2.提醒患者:向患者说明吸痰的过程,告知他们需要配合,做好心理准备。
3.检查设备:检查吸引器、吸痰管的状态,确保设备完好无损,防止感染交叉。
4.操作前准备:戴好手套,利用无菌生理盐水对吸痰管进行冲洗,避免引进细菌。
5.应用生理盐水:先向患者鼻腔滴入数滴生理盐水,以湿化痰液,帮助痰液松解。
6.吸痰操作:轻轻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鼻腔或口腔,直至到达痰液的位置。
同时,通过吸引器的负压,将管内的痰液吸出。
7.不断观察:在吸痰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痰液产量以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
8.重复操作:如果痰液较多,需要多次吸痰,此时要注意给患者一个适当的休息时间。
9.操作完成:吸痰结束后,将吸痰器中的痰液倒入合适的容器中,将吸痰管进行处理,清洗和消毒。
10.患者护理:吸痰过程结束后,要及时给患者嘴巴、鼻腔进行清洁,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口气的新鲜。
三、注意事项1.操作注意:在吸痰过程中,操作者要轻柔、稳定地进行操作,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2.避免感染: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自身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使用一次性产品,并妥善处理。
3.切勿过度吸痰:在吸痰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吸痰,以免刺激患者的气道引起不适。
4.观察病情:在吸痰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呼吸状况、氧饱和度等。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正确的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吸痰技术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洗手,并穿好手套,以免交叉感染。
接着,准备好所需的吸痰管、生理盐水、吸引器、护理垫等器材。
确保吸痰器的吸引力正常,以免影响吸痰效果。
2. 与患者沟通。
在进行吸痰操作前,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他们即将进行的操作,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和过程,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3. 采取正确体位。
将患者的头部稍微向一侧倾斜,以便于吸痰管顺利进入气道。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患者的头部稳定,避免患者头部晃动而影响吸痰的准确性。
4. 清洁口腔。
使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以减少吸痰时吸入口腔内的细菌和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5. 进行吸痰。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进入咽喉部。
在吸痰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吸痰管的深度,避免刺激患者的气道黏膜。
同时,要控制好吸引器的吸引力,避免对患者的气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6. 清理分泌物。
在吸痰的过程中,护士需要通过吸引器将患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吸出。
吸痰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吸痰管,以免细菌滋生。
7. 观察患者反应。
吸痰结束后,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以确保吸痰操作没有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记录观察结果。
吸痰操作结束后,护士需要将患者的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吸痰的时间、吸出的分泌物量、患者的反应等情况。
这些记录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下一步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总结,吸痰技术操作流程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护士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患者充分沟通,采取正确的体位,注意清洁口腔,掌握吸痰技术的操作要点,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做好记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