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米有多长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9
课题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课前调整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二.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
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指名
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
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6.估一估。
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三、学中做:完成43页的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千米的认识)1千米=1000米
课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
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
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我们学校绕一圈吧。
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
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 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1千米有多长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米尺、表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二.玩中学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感受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千米有多长》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亲身体验10米、100米、1千米有多长。
三、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四、教具、学具准备:《1千米有多长》名师课件,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它们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大小。
2、口算练习。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
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认识10米的长度。
(1)组织10个同学伸直胳膊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进行测量记录数据,最后在全班汇报。
(注意:先把第一个学生的中指尖作为起点,然后把卷尺拉直,量出10米。
量完后,还要引导学生再看看10米在这个队伍中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一段长度,加深对10米的整体感受。
)(2)先合作在地面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标上起点和终点,再用自然均匀的步伐走一走,看看可以走多少步。
(3)测量教室有多长。
2、感知100米有多长。
(1)同学们已经知道,1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那么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若要够100米,则需要多少人呢?(2)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
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3)站在起点,感受一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
3、估计1000米的长度。
第2课时 1千米有多长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i.公路边的里程碑ii.摩托车的速度表iii.限速标志iv.指路标志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
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三、学中做:完成43页的第1题、第2题。
1千米有多长。
(教材第36、第37页)1.通过“手拉手”等活动,体会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体会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尺子。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和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谁能比画出1米的长度?学生展开双臂比画1米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学生可能会说:·1千米有多长?·千米和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既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引导学生思考新课涉及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三、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4)小结:1千米=1000米3、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四、实施思路: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基础上,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由于千米比较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或亲身感受它的实际长短,所以千米的空间概念一般需要借助学生对10米、100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推想来建立。
围绕千米的学习,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第二两个问题通过操作活动体会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为推想1千米有多长做好铺垫;第三个问题在认识100米的基础上,借助实际情境想象、认识1千米。
·10米有多长?照样子做一做。
教科书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感受1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米的实际长度,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米的活动,主要强调观察与体验。
·100米有多长?想一想,做一做。
体验100米有多长。
教科书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吗?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够呢”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两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100米有多长,主要强调先想象再体验。
教科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感受10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0米的实际长度,同样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0米有多长的活动。
·1000米有多长?先想一想,再和同伴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