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安吉尔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建立者。
安吉尔在杜威开创芝加哥学派的基础上,建立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首先,安吉尔更加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机能心理学的主张。
1、他认为,机能心理学古代渊源于亚里士多德,而近代可追溯到斯宾塞的《心理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2、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思的,但心理学不只研究意识内容,主要研究心理操作,即心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他以为意识的功用就是在适应环境,有机体的生存依赖于对环境的适应,因而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维持有机体的生存。
3、认为心理学有两项研究任务:一为描述,即对意识过程的描述;二位解释,即说明复杂的心理条件是如何由较简单的心理条件构成的,分析各种心理集体是如何生长和发展的,揭示意识过程是如何与各种生理活动、与构成环境的社会的和物理的世界内的各种对象或事件相联系的。
4、认为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
他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生活过程的意识,所以他就肯定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
5、认为心理学搜集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省法(或主观观察),另一种是客观观察法。
他所说的内省法,不限于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元素,它还应观察心理现象对于主题适应环境所执行的机能,同时他还主张用物理科学的客观观察法来补充内省法所得不到的材料。
而客观观察法所获得的事实也应用内省所取得的有关我们自己经验的直接知识来加以解释。
安吉尔把上述的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视为收集资料的方法,把实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视为组织资料的方法。
其次,安吉尔明确地提出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三点区别。
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两个名称都是由铁钦纳提出的。
他根据生物学的划分,指出构造心理学相当于分类学,机能心理学相当于生理学。
铁钦纳的这种区分,目的在于以构造心理学对抗机能心理学。
安吉尔提出的机能心理学的三个主要命题,也是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的三点区别:1、机能心理学与构造主义主张的元素主义的内容心理学相反,它是心理操作心理学。
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名词解释心理学机能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被视为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机能,类似于机器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产生输出的方式。
本文将对心理学机能主义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理念。
一、行为主义与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关系心理学机能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对于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而心理学机能主义进一步扩展了行为主义的范畴,将注意力放在了认知和心理过程上。
心理学机能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和心理过程是由于感知到的刺激对其进行人工构建而形成的。
因此,心理学机能主义可以被视为行为主义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二、刺激与反应心理学机能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刺激和反应。
刺激是外界信号或事件,可以触发个体的感知和认知。
而反应则是个体对刺激做出的行为或心理上的反应。
根据心理学机能主义的观点,个体根据之前的经验和学习,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听到某人说话时,我们会根据声音的特征和语言的含义,理解并产生相关的反应。
三、联结主义与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关系联结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和记忆是通过建立神经元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
心理学机能主义可以被视为联结主义的一种应用。
在心理学机能主义的框架下,个体的认知和心理过程是通过建立和加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实现的。
这些联系可以被视为在神经网络中的连接,因此心理学机能主义可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认知的形成和操作。
四、行为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关注点之一是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
根据该理论,人类心理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以通过行为来观察和测量。
例如,当我们感到饥饿时,我们会选择去找食物,并在找到食物后进行进食。
这种行为和反应的外在表现可以用来理解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五、理论的应用和限制心理学机能主义的理论在教育和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能主义名词解释
机能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类心理活动具有明确的功能目的和机能性。
机能主义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实现具体目的而产生的,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满足需求而产生的。
机能主义理论认为,心理活动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实现具体目的而产生的,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满足需求而产生的。
这种理论认为心理活动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实现具体目的而产生的,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满足需求而产生的。
机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霍尔。
他提出了“机能理论”,即认为人类心理活动具有明确的功能目的和机能性。
霍尔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实现具体目的而产生的,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满足需求而产生的。
机能主义的理论认为,心理活动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实现具体目的而产生的,因此心理学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人类心理活动的功能和机能性。
这种理论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心理课堂:心理学的历史流派: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发布时间:2020-09-12自1879年之后,各路心理学流派繁花似锦,绽放得如火如荼,不同的学者都在竭尽全力阐述对自家流派对心理活动的深刻洞见。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主要流派。
01构造主义冯特的众多弟子之一,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学生铁钦纳,他原本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与生理学,后因仰慕冯特,专程赶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美国担任康乃尔大学的教授,并开设了心理学实验室。
实际上,铁钦纳跟随冯特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但他却义无反顾地成了冯特的“脑残粉”,模仿冯特老师的贵族风格、讲课模式等,甚至还学着冯特留了一把大胡子。
(构造主义代表人物:铁钦纳)铁钦纳喜欢抽雪茄,并且说过一句名言:“一个男人若是学不会抽烟,是不会成为心理学家的!”(估计弗洛伊德很想跳出来接一句,对头!)虽然这句话没什么逻辑性,但在铁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很多学生都开始学习抽烟。
据说,有一次铁钦纳叼着雪茄和一名博士谈话,聊得太投入了,烟已经短得不行了,可那位博士又不敢打断素来威严的铁钦纳。
后来,铁钦纳的络腮胡子着火了,博士才不得不提醒他,这样忘我的结局就是胡须和衬衣都被烧坏了。
除了外在行为方式的模仿,铁钦纳还进一步继承和完善了冯特的理论体系,诞生了心理学历史中的一个理论流派——构造主义。
在理念上,构造主义一方面受到17世界理性哲学主义的影响,这个哲学流派认为人的心智有先天的结构;另一方面,19世纪时,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物质的构成被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这些研究范式也极大地影响了构造主义者。
例如,冯特就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构成了能使人进行思维的大脑?”所以,构造主义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意识的构成元素是什么?在方法上,铁钦纳进一步发展了内省法,在他主持的实验中,要求实验对象去观察自己的反应,报告不同的物体或刺激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比如温暖、沉重、红色。
试析机能主义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机能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主张研究认知过程应该关注思维本身的机能,即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方式,并强调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一种复杂、高度组织化的机能系统。
机能主义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出了心理学实验的标准化方法和技术。
机能主义注重观察行为,研究认知过程时需要设计恰当的实验,以得到具有可重复性、可比性、可靠性的数据。
机能主义提出了精细的实验设计方法,如实验控制、统计分析等,这些方法被认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石。
2. 强调对认知过程的理论建模。
机能主义认为认知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机能,在研究认知过程时需要采用精密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认知过程的机能和规律。
机能主义的一些代表性模型如信息处理模型、网络模型、生产规则模型等,为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3. 关注人类思维的结构和组织。
机能主义认为人类思维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机能系统,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的结构和组织。
机能主义提出了类别、知识结构、概念等概念,认为它们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且影响人类的认知处理和决策行为。
4. 推动认知科学的发展。
从机能主义发展出来的认知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哲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
机能主义为发展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认知科学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总之,机能主义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实验方法到理论模型,从认知结构到跨学科研究,都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方向。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 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 ay,1859~1962等人。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
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自己明确的主张,是自觉地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
与之差不多同时或稍晚,在美国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早期的有卡特尔,后来有桑代克和武德沃斯等人,都是美国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总倾向的代表,不过他们并没有明确打出机能主义的旗号,其中像武德沃斯还不承认自己属于任何派别。
他们的心理学主张和学术研究气氛比较自由而广泛,但也有美国机能主义的一些共同特点,因而可以归属于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般称为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
这个学派有如下共同特点: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它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它不取消内省法,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它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心理机能的研究领域,探索人类的心理机能,以更好地了解和改善人类行为。
机能主义心理学有以下特征:
1)强调思维机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的思维机能,认为人类的思维能力是由外界的刺激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思维能力又可以用于行为控制和问题解决等。
2)强调动作机能:机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动作机能,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和内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行为有助于满足人类的需求,从而带来幸福感。
3)认知:机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认知机能,认为知觉、记忆、思考和推理等机能是调节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精确识别环境、抓住机会和解决问题。
4)感知:机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感知机能,认为感知可以帮助人类识别环境和对周围的变化做出反应,以此满足人类的需求。
5)发展:机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人类的发展机能,认为人类的发展是由外部社会环境和内在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有助于人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 1 -。
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和理论,它旨在研究思维和行为的功能和目的。
机能主义心理学关注如何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研究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强调问题解决和目标导向的过程。
机能主义心理学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这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
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机能主义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会设计实验,控制和操作特定的变量,以研究不同的认知过程和行为。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不同因素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2. 行为观察:行为观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会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以了解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观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录像或其他记录方式进行。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机能主义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向参与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来获取他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用于研究特定主题,如记忆、注意力、情绪等。
4. 认知实验:认知实验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实验,旨在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
这些实验通常包括给参与者一系列任务、问题或情境,以测量他们的思维能力、思
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记录和分析数据: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记录和分析数据。
研究人员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记录和分析参与者的数据,以从中提取有关思维和行为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机能主义心理学中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能还会涌现出其他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观点简介摘要:1简介: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心理学之父。
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6年,詹姆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
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自南北美独立战争以后,北美洲新大陆的条件比较优越,因此不到5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为美国心理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物质保障。
在19世纪末美国人到德国学习实验心理学的人数量剧增。
他们回国后热情传播实验心理学,各大学还掀起了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高潮,心理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美国有了独立学科的地位。
但是由于实验心理学,尤其是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并不适合美国当时的国情,无法满足美国对新型人才和新知识的需求,所以在美国产生了对传统心理学进行改造的需求。
哲学背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以代表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为其哲学基础的。
詹姆斯和杜威不仅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和创始人。
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人的行动、信念和价值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把获得“效果”作为最终目标。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近代心理学发展中与构造主义相对抗而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想,它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在于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在于研究心理适应环境的机能作用。
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美国心理学中主导的势力。
它的首倡者是威廉.詹姆斯,一位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流动的,人的心理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发挥作用的。
他还持有实用主义观点,强调有效用的思想就是真理。
因此,心理学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詹姆斯开拓的机能主义思想由芝加哥大学的杜威、安吉尔和卡尔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又称芝加哥学派。
杜威的研究为这一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在1896年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攻击心理学中的元素论和还原论,他以心理学家常用的婴儿抓烛火有烧灼感而缩手的例子说明,包含在一个反射反应中的行为动作应该依据其适应环境的意义来解释,不能把它还原为感觉运动元素或人为的构想物。
这种抽象的构想只能存在于心理学家的头脑中,对于心理学研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安吉尔和杜威是同一年到芝加哥大学执教的。
安吉尔在1904年出版的《心理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意识的机能作用和起源及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展。
他还探讨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强调了心理学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安吉尔进一步把机能主义塑造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学派,并使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系成为当时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基地。
卡尔是安吉尔在芝加哥大学的学术继承人。
他在1925年出版的专著《心理学--心理活动研究》中,系统地阐明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对象、目的、性质、任务、方法、研究范围和中心问题,使这一学派发展成为一个羽翼丰满的成熟体系。
卡尔强调,机能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一种"有所为"的心理学,应该以有目的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学派那样着重于研究心理"是什么"。
讲稿: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
每当说到一个学派,我们就必须得说说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先是哲学家,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如何产生:当时的构造主义认为的心理学是一门伪科学,其任务是内省的方法发现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普遍规律。
构造主义是以经验主义、联想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他们不仅给构造心理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构造心理学的方法论和发展方向。
构造心理学关于意识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以及情绪和情感,他们认为心理是由元素构成的。
机能主义的人认为:机能心理学把心理学视作应用科学,强调心理和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功能以及心理学心理学理论的实用功能,并把心理学理论推广到教育、工业、临床医学、司法和社会政治与管理等各个方面;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
苹果举例威廉。
詹姆斯在其极有影响的《心理学原理》指责结构主义者说,意识是不能还原为元素的,相反,意识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其目的在于使有机体适应其环境。
优越之处:机能主义强调人的心理的整体性、活动性和适应性,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机体有效适应生活条件的活动过程,使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从有机体的内部构造转移到有机体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的关系中,进行比较开放、动态和客观的研究开拓了一些新的心理学分支机能主义心理学还重视个别差异,积极推动心理测量运动。
机能心理学不但主张把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还扩大心理学的视野,并以问题为中心,在方法上来采纳灵活务实的态度,针对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
安吉尔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建立者。
安吉尔在杜威开创芝加哥学派的基础上,建立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首先,安吉尔更加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机能心理学的主张。
1、他认为,机能心理学古代渊源于亚里士多德,而近代可追溯到斯宾塞的《心理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2、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思的,但心理学不只研究意识内容,主要研究心理操作,即心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他以为意识的功用就是在适应环境,有机体的生存依赖于对环境的适应,因而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维持有机体的生存。
3、认为心理学有两项研究任务:一为描述,即对意识过程的描述;二位解释,即说明复杂的心理条件是如何由较简单的心理条件构成的,分析各种心理集体是如何生长和发展的,揭示意识过程是如何与各种生理活动、与构成环境的社会的和物理的世界内的各种对象或事件相联系的。
4、认为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
他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生活过程的意识,所以他就肯定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
5、认为心理学搜集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内省法(或主观观察),另一种是客观观察法。
他所说的内省法,不限于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元素,它还应观察心理现象对于主题适应环境所执行的机能,同时他还主张用物理科学的客观观察法来补充内省法所得不到的材料。
而客观观察法所获得的事实也应用内省所取得的有关我们自己经验的直接知识来加以解释。
安吉尔把上述的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视为收集资料的方法,把实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视为组织资料的方法。
其次,安吉尔明确地提出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三点区别。
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两个名称都是由铁钦纳提出的。
他根据生物学的划分,指出构造心理学相当于分类学,机能心理学相当于生理学。
铁钦纳的这种区分,目的在于以构造心理学对抗机能心理学。
安吉尔提出的机能心理学的三个主要命题,也是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的三点区别:1、机能心理学与构造主义主张的元素主义的内容心理学相反,它是心理操作心理学。
他认为,构造心理学回答的心理学是什么或做什么的问题,机能心理学还要进而解决心理学,如何和为什么的问题。
就是说,机能心理学不仅研究意识内容,还应研究意识是如何进行和为什么进行。
它的研究范围,从人们知觉客观事实出发,进而追究人们怎样知道客体,或从人们解决问题的事实开始进而追究人们怎么样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技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第一个区别,就是意识如何和为什么的心理学与意识是什么的心理学,即心理操作心理学与心理元素心理学的区别。
2、机能心理学是关于意识基本效用的心理学。
安吉尔认为,意识的机能或效用是适应,心理、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在他看来,意识主要作为有机体的环境和需要之间的中介作用,意识正是为了应付新环境、解决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意识实质上是与对新情境的反应同义、在处理习惯性的环境时,意识就消失了,而趋向于自动性动作。
意识的作用在于适应新异事物,一旦有新情境来临,意识就进来了。
可见,机能心理学把心理过程看做是有机体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生物需要的过程。
因此,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第二个区别,就是效用心理学与纯科学之间的区别3、机能心理学是研究心物关系的心理学。
他认为,心理学既要研究与意识过程相伴随的机体对当,也研究整个身心机能及有机体与环境的整个关系。
这里有两个关系,一个是心物关系,机能主义断定,心理和物理之间的某种关系,正像物理世界各种力量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一样,另一个是心身关系,机能主义认为,没有发现心身之间真正明
显的区别,指出它们不是两个不同是实体,而是属于同一种类。
安吉尔还认为,机能心理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的整个关系的心理学,即全部心理物理学。
可见,安吉尔对机能心理学的来源、对象、性质、任务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比较全面而明确的阐述,并且正确地指出了机能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是三个区别,因而使他真正建立了机能主义心理学,实际上形成了芝加哥学派。
但也更明显的暴露了美国机能主义的生物学化的倾向。
桑代克是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首先,桑代克第一个用实验法取代自然观察来研究动物心理,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桑代克承认人类与动物心理的连续性,主张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发生发展的问题。
他认为实验法比直接观察起码有三个优点:⑴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复各种条件,以便看到动物的行为是否由于偶然的巧合;⑵可把许多动物做同样的实验,以便得到典型的结果;⑶可把动物安排在一种情境之中,使它的行为特别对我们有所启示。
桑代克首创迷箱、迷笼实验工具,桑代克认为这种通过常识错误偶然获得成功的行为就是动物的学习。
他把动物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记录下来,绘成曲线,用以表示学习的进程。
其次,桑代克创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
这是他在对动物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动物学习不存在思维和推理的作用,而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关于联结的概念,本来早已被英国联想主义所提出,但桑代克则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机能主义的观点,以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替代观念的联合。
他还用联结的形成来解释人类的学习。
这种看法对克服过去动物心理学中的拟人论有一定的作用,但它抹煞了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桑代克把联结视为行为的基本单元。
他认为,联结有两类:一类是先天的联结或反应趋势,即本能;另一类是习得的联结或反应趋势,即习惯。
他认为,行为是由本能和习惯所组成的,而习惯又是以本能为基础的,并因经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所以本能已成为行为的基石。
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三条学习主律,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1、练习律是指学习需要重复,它又可分为两条副律:⑴使用律,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使用而加强。
⑵失用律,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不用而减弱。
2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获得满意的效果而被强化,以后出现同样情境时就容易引起该反应。
相反,如其反应带来痛苦的效果,以后出现同样情境时就不会做出该反应。
后来,桑代克发现,奖赏比惩罚更有力,因而更强调奖赏而不是强调惩罚。
3准备律是指当一个传导单位传导时,传导又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如果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或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也会引起烦恼之感。
桑代克的准备律是其效果律的补充。
桑代克除上述三条学习主律外,还提出五条学习副律:多式反应原则、心向原则、优势原则、同化原则、联想交替原则。
再次,桑代克创建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由桑代克提出的。
桑代克还和伍德沃斯一起提出了关于学习迁移的相同因素说。
此外,桑代克还设计了很多心理测验,成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
综上所述,桑代克首创动物学习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心理的连续性问题,特别是从发生心理学的层面开开辟机能心理学的一条研究渠道,创建机能心理学的联结主义和教育心理学体系,推动以研究个别差异为导向的心理测验运动,这
样他既将学习理论上升到美国心理学的突出地位,又以客观精神为机能主义向行为主义过渡提供重要前提。
从此,美国心理学进入以广义机能主义为主流的历史阶段。
当然,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心理学的机械论倾向和本能决定论的生物学化也难以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