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04第四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64
机能主义⼼理学及解读机能主义⼼理学及解读 法国早期的⼼理学受德国的影响相对较⼩,主要是从本国的⼼理病理学或变态⼼理学⼊⼿,以机能⼼理学为取向,从⽽成为⼴义的欧洲机能主义⼼理学的⼀部分。
下⾯是⼩编整理的机能主义⼼理学及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机能主义⼼理学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的⼀个流派,它没有明确的起始标志和终点,是构造主义与⾏为主义之间的⼀个过渡。
作为美国的第⼀个⼼理学流派,机能主义⼼理学集中在很实际的、功利主义探讨有机体适应环境或⼼理过程完成什么。
美国机能⼼理学的先驱是詹姆斯。
⼀位深受达尔⽂⽣物进化论影响的⼼理学家。
他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流动的,⼈的⼼理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发挥作⽤的。
他还持有实⽤主义观点,强调有效⽤的思想就是真理。
因此,⼼理学应该把有效⽤的⼼理过程⽽不是静态的⼼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1890年,詹姆斯在《⼼理学原理》⼀书中指出:“⼼理学是研究⼼理⽣活的科学,研究⼼理⽣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他还主张意识的功⽤是指引⽤机体适应环境,强调意识是流动的东西,称为意识流。
意识流这个词含有意识是不可分析的整体之意。
他的这些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理学的基本信条。
但是詹姆斯本⼈没有建⽴⼀个学派。
机能⼼理学作为⼀个⾃觉的学派创始于杜威。
其他重要代表有安吉尔和卡尔。
这个学派的活动中⼼是芝加哥⼤学。
机能⼼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理学派。
它代表当时美国⼼理学的主流。
这个学派受达尔⽂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斯实⽤主义思想的推动,主张⼼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
欧洲机能主义⼼理学是机能主义在西⽅现代⼼理学史上的早期表现。
在德国,布伦塔诺提出的意动⼼理学既是与冯特的内容⼼理学明确对⽴,⼜是欧洲机能主义⼼理学兴起的重要标志。
[1]在英国,机能⼼理学是以沃德、司托特、麦独孤为代表,他们反对英国联想主义传统,主动接受德国意动⼼理学思想。
[2]在法国,⾥博、⽐纳、沙可等⼈具有机能⼼理学倾向,但他们主要受本国的医学⼼理学和⼼理病理学的影响,⽽受德国的影响则相对较少。
心理课堂:心理学的历史流派: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发布时间:2020-09-12自1879年之后,各路心理学流派繁花似锦,绽放得如火如荼,不同的学者都在竭尽全力阐述对自家流派对心理活动的深刻洞见。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主要流派。
01构造主义冯特的众多弟子之一,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学生铁钦纳,他原本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与生理学,后因仰慕冯特,专程赶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美国担任康乃尔大学的教授,并开设了心理学实验室。
实际上,铁钦纳跟随冯特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但他却义无反顾地成了冯特的“脑残粉”,模仿冯特老师的贵族风格、讲课模式等,甚至还学着冯特留了一把大胡子。
(构造主义代表人物:铁钦纳)铁钦纳喜欢抽雪茄,并且说过一句名言:“一个男人若是学不会抽烟,是不会成为心理学家的!”(估计弗洛伊德很想跳出来接一句,对头!)虽然这句话没什么逻辑性,但在铁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很多学生都开始学习抽烟。
据说,有一次铁钦纳叼着雪茄和一名博士谈话,聊得太投入了,烟已经短得不行了,可那位博士又不敢打断素来威严的铁钦纳。
后来,铁钦纳的络腮胡子着火了,博士才不得不提醒他,这样忘我的结局就是胡须和衬衣都被烧坏了。
除了外在行为方式的模仿,铁钦纳还进一步继承和完善了冯特的理论体系,诞生了心理学历史中的一个理论流派——构造主义。
在理念上,构造主义一方面受到17世界理性哲学主义的影响,这个哲学流派认为人的心智有先天的结构;另一方面,19世纪时,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物质的构成被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这些研究范式也极大地影响了构造主义者。
例如,冯特就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构成了能使人进行思维的大脑?”所以,构造主义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意识的构成元素是什么?在方法上,铁钦纳进一步发展了内省法,在他主持的实验中,要求实验对象去观察自己的反应,报告不同的物体或刺激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比如温暖、沉重、红色。
心理学重点诸论1、心理发展动力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2、时代精神说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3、伟人说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4、结合“时代精神说”与“伟人说”两种基本观点,谈谈你对心理学发展动力的看法。
⑴概念:“伟人说”:一切进步和变化都是直接由指引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独特的“伟人"的意志与力量决定的.“时代精神说”:强调其他科学(如哲学、生理学、物理学)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进步等所蕴涵着的时代精神,认为这些因素决定着心理学家的某些观念是否会被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心理发展动力”:主要是指隐藏在心理学背后的、推动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各种因素或力量,在心理学史上主要存在“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两种基本观点。
⑵影响:“时代精神说”:时代精神会决定哪些思想成为潮流,而另一些思想将最终消亡。
一种理论、一个学派的流行,不一定使它比其他理论更正确。
而往往是因为它比其他理论更合潮流、更为时尚。
“伟人说”:没有伟人,就不是一部完整的心理学史,在伟大人物从事的领域,只要他们还活着,这个学派就得以他们为正统。
伟人不只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他们也能暂时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⑶不同点:推动心理学发展与进步的主体不同,伟人说是有过重大影响的人伟人,时代精神说是整个社会时代背景。
⑷总结:两者都有推动,伟人必须符合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前沿说出他们的思想,但不符合时代精神,伟人便不会为人所知。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
心理学史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研究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二、研究和学习心理学史应坚持的原则(一)以心理实质为主线原则(二)古今参照、古为今用原则(三)科学的历史主义原则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第一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一、德谟克利特二、柏拉图三、亚里士多德四、希波克拉底五、盖伦(Galen,公元130-200)一、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出身于工商业奴隶主家庭(一)原子说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二、柏拉图(Plato)(一)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物质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精神性的东西。
(二)学习理论“灵魂回忆”说:人未出生以前,他的灵魂早就存在于某个地方,出生以后,灵魂与物相结合,因而玷污了灵魂,所以生不如死。
(三)灵魂的等级说他也把灵魂分为三等:即理性、激情、欲望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三分法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一)四因论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原材料。
形式因:事物应有的形式。
动力因:影响质料、使之转变为形式的因素。
目的因: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目的或功能,从而使自然界和谐有序。
(二)灵魂论3、关于灵魂的分类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4、关于灵魂的功能①认识功能(知)②动求功能(意)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心理过程二分法的表述四、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一)脑是心理的器官(二)体液说四种体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盖伦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第二节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一、中世纪的官能心理学(一)奥古斯丁灵魂的官能灵魂的主要官能是记忆、理智(理解)和意志(二)阿奎那把灵魂分为:植物性、感性和理性的灵魂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一)达.芬奇(Da.Vinci,1452-1512)1、视知觉方面(1)线条透视:(2)项目透视(隐形透视)(3)空气透视:(4)移动透视(5)双眼视差:(二)斐微斯(Vices,1492-1540)心理学思想:1、主张世界有两个实体,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上主张用经验法,因此有人称斐微斯为“经验心理学之父”。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 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 ay,1859~1962等人。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
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自己明确的主张,是自觉地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
与之差不多同时或稍晚,在美国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早期的有卡特尔,后来有桑代克和武德沃斯等人,都是美国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总倾向的代表,不过他们并没有明确打出机能主义的旗号,其中像武德沃斯还不承认自己属于任何派别。
他们的心理学主张和学术研究气氛比较自由而广泛,但也有美国机能主义的一些共同特点,因而可以归属于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般称为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
这个学派有如下共同特点: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它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它不取消内省法,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它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机能主义名词解释机能主义是指主张研究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的心理学流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美。
广义指欧美机能心理学。
在欧洲,以布伦塔诺、斯顿夫、J.沃德、斯托斯、里博、比内等为代表,坚持以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大多属哲学思辨,缺乏实验根据,被视为机能主义的兴起。
在美国,以1890年詹姆斯出版《心理学原理》为先声,1896年杜威发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为开端,很快成为美国心理学的总倾向。
学派简介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学派,它与实用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
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
它认为,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和安吉尔(1869~1949)。
研究对象机能主义主要研究意识的作用与机能。
研究方法内省法、实验法、观察法。
詹姆斯的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破坏心理的整体,詹姆斯关于意识的观点有:(1)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2)意识是经常变化的;(3)每个人的意识都可以感到是连续不断的,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4)意识的选择性。
安吉尔的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内省法(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法,尤其看重内省法,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
积极主张心理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及其生理基础和外部行为,看重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
杜威的观点杜威也是机能主义学派的有影响的人物,他指出,孤立的研究一个元素单元(包括一个的S-R关系)纯属浪费时间,因为他忽视了行为的目的。
第四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作为两个互相对立的心理学派别,是铁钦纳1898年在《构造心理学的公设》一文中提出来的。
两者的对立可以说是以冯特为代表的内容心理学和以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之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继续。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其导师冯特内容心理学中具有标志特征的理论和方法,所以波林是在其《实验心理学史》的《‘新’的内容心理学》一章标题下介绍铁钦纳的。
尽管如此,构造主义学派仍是由铁钦纳所创立的,而冯特仅仅是构造主义的前驱。
因为铁钦纳虽在一般观点上接受了冯特的心理学思想,但他本人有具体的研究和著述,在一些具体的观点上也不同于冯特,他的构造主义体系也没有包含冯特心理学的全部思想。
同时,铁钦纳主要是用他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与机能主义心理学进行论战。
所以,米西亚克等人指出:“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铁钦纳的产物,并由他提出,完全可以称为‘铁钦纳主义’。
”我们与其说冯特是构造主义者,毋宁说构造主义是新型的冯特,是发展了的冯特。
机能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包括欧洲的机能心理学和作为美国心理学总倾向的机能主义。
前者主张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机能而不是意识的内容,但并不特别强调意识在人对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后者则特别重视意识在适应中的作用并注重个人之间的差异。
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则是指旗帜鲜明地与构造主义对立的心理学派别,即芝加哥学派的机能主义。
而代表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总倾向的则是哥伦比亚学派的机能主义。
第一节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体系爱德华·布雷德福·铁钦纳(1867—1927)出生于英国南部的奇切斯特。
他先在莫尔文学院求学,后来转入牛津大学学习哲学。
在英国的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哲学气氛影响下,铁钦纳对于新兴的冯特生理心理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尽管当时牛津的学者们对心理学之类的新科学不屑一顾,铁钦纳还是将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第3版译成英文。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观点『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门以机能(表现力和调节过程)为中心的心理学学科。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内斯特(Alexander Neisser)于 1967 年首次提出,他把它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性的生物机能,可以在环境反馈之下被调节和维持。
由此,机能主义视心理学为认知活动,并向精神活动引入环境因素,从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认为,动物心理活动无非有两个目的:获取信息和进行调节。
这些活动的基础是有目的性的机能,其表现形式有三个主要特点:受限性,调节性和适应性。
受限性认为动物的心理活动受到身体的限制,即动物的认知活动既受到身体的限制,也受到大脑的限制;调节性指动物在受到外部刺激后会进行调节,以维持机体对外界的和谐关系;适应性指动物可以在调节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合适的方式,从而适应环境和促进自身发展。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认知活动是由大脑内复杂系统组成的,是有机的、有效的和互动的,而不是单纯被直接影响的。
受脑机能的限制,认知活动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受内部机能的制约。
因此,认知活动是外部因素和内部机能双向交互影响的结果,这也是人们努力去理解与了解自身行为原因的依据。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认知活动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它由环境刺激来驱动,真实的存在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认知环境所引发以及自身的具体机能所决定的,因此内斯特强调,要想真正理解人类认知,就必须从它的环境中和它的机能调节的角度来分析。
机能主义心理学也认为,环境可以通过辅助、限定和强化来促进行为的学习,它们均可通过对被训练者行为提出反馈来影响训练者可能采取的下一个行为。
机能主义者认为,在促进行为学习的过程中,记忆、注意力和抗拒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并且这些机能是彼此互动联系的,积极反馈和外部环境是刺激这些机能的基础。
机能主义者也强调,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到自身机能的限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控制。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1. 构造主义:2.与构造主义对立的: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所有研究有机体适应环时间机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简评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杜威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心理学的反射弧概念》,标志着机能心理学诞生。
心理学需要一个统一的原则,而反射弧概念正好可以作为这个统一原则。
反射弧并非一个由刺激和反应等多种个别成分堆积在一起的补丁式三个阶段:1)1896年杜威发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成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2)1907年,安吉尔发表《机能心理学的领域》,第境的机能的心理学,包括欧洲的机能心理学和美国的机能心理学狭隘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旗帜鲜明地与构造主义对立概念,而是一个基本的统一心理单元,反射弧中的刺激、观念(即中枢过程)和反应都发生在一个统一机能的整体中,彼此之间密不可分。
杜威将反射弧视为一个使有机体适应其环境的协调的系统。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根据行为对环境的有意义适应,心理学的课题是研究有机体在环境中所引起的作用,人类的心理学活动就是对那些能使有机体生存、进步、起作用的适当行为做出有意识反应。
教育基本原则是“在做中学”。
一次对机能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作出了明确、清晰的表述。
3)1925年,卡尔出版《心理学:心理活动研究》,系统地阐述了机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影响:1)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研究方法多元化。
3)在研究对象上,促进安吉尔研究对象:意识研究方法: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机能心理学研究范围:1、机能心理学是“心理操作”的心理学,而不是心理元素的心理学。
2、机能心理学是意识基本功效的心理学。
3、机能心理学是心理物理关系(心身关系)的心理学。
了心理学研究客观的、外显的行为,抛弃了主观意识状态的研究,某种意义上,为行为主义及其研究的客观主义开拓了道路。
卡尔意识是一种心理学活动。
每种心理活动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它的适应意义、它对过去经验的依赖、它对未来活动的潜在影响。